政治沟通论文_蔡月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沟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治,舆情,人民日报,媒体,政府,互动,公信力。

政治沟通论文文献综述

蔡月亮[1](2019)在《政治沟通视角下地方政府社会公共事件舆情的应对及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社会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容易引发舆情危机,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舆论引导聚焦于宏观管理,而在微观层面缺乏与公众的有效沟通。转变管理体制和机制,在治理理念、议题建构、身份姿态、传播叙事层面进行调适,使得信息发布契合公众的情感诉求,地方政府可以实现良性的政治沟通,建构良好的政府形象。(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9年11期)

翟伊荻[2](2019)在《我国新媒体时代下的政治沟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网络行业的迅猛发展,网络已遍布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依托网络产生的新媒体在政治领域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它也为政治沟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同时,新媒体如何与政治沟通共同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成为了关注焦点。(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3期)

陈艳[3](2019)在《政治沟通视角下我国政府公信力构建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公信力反映了政府获取民众信任的能力,体现着政府的合法性,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众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利益矛盾凸显,客观上加大了政府治理的难度,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突发的公共危机和群体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围观,政府的失信行为被无限放大,政府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信息时代,政府的信息是否能够有效传递,政府与民众是否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成为影响政府公信力构建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政治沟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信息传递过程中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与重塑,政府公信力与信息的有效性、沟通的参与性、沟通的回应性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政府公信力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政治沟通问题,探讨了政府公信力构建的有效路径。论文的内容主要由绪论和叁个部分构成:绪论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归纳,同时介绍了论文研究使用的方法。第一部分阐释了政府公信力与政治沟通的概念及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明确了政治沟通在政府公信力构建中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政治沟通视角下我国政府公信力构建面临的困境,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当前各级政府公信力的发展仍然面临着结构性的失衡。同时着重分析了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政治沟通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的沟通问题,具体包括:沟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偏差,引发公众质疑;沟通渠道不畅,公众利益表达受阻;沟通反馈不足,政府回应欠缺。第叁部分探讨了政治沟通视角下我国政府公信力构建的路径选择,主要从增强政府信息服务能力,构建以信息为基础的信任;扩大有效的公众参与,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信任;提升沟通反馈的效能,构建以回应为基础的信任叁个层面论证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开彬,杜忆竹[4](2019)在《从国家情感到个体利益:《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作为一种政治沟通体裁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沟通的主体通常涉及政府与公众两方,但前者不论在具体实践还是学术研究中都受到更多的关注。实际上,政治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需要一定的话语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政治沟通效果。论文采用体裁批评的方法,基于修辞功能、修辞结构和修辞框架理论,试图为政治修辞分析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并提出一种中国政治沟通的体裁。通过对《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文本的体裁分析发现,监督与批评、倡导与建议、赞美与感谢、解答咨询问题是读者来信栏目的主要修辞功能;背景-归因-承诺的修辞结构是不同时期报纸回应读者来信一致采取的策略;读者来信栏目文本的修辞框架涉及定义框架、知识框架、情感框架以及价值框架,且在1978年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内容。(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常洁钰[5](2018)在《探讨构建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对策性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沟通是指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信息的接受、选择、储存、传送、分析和处理的一系列过程,被誉为政治管理的中枢神经。而当下我们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给政治沟通带来了很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如何构建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应该从政府、民众和制度叁个层面来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8年23期)

齐高龙[6](2018)在《习近平政治比喻的政治语言领导力量研究——基于政治沟通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倡廉、精准扶贫、构建新型民族关系、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国际外交等诸多领域的重要讲话中,使用了一系列形象生动、令人耳目一新又深得民心、能够凝聚共识的政治比喻。这些政治比喻蕴含着强大的政治语言领导力量,对我国政治沟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涛甫,徐亦舒[7](2018)在《政治沟通的制度调适——基于“澎湃新闻”“上海发布”“上海网信办”的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改写中国传播格局,为应对政治传播失灵,中国政治沟通体系在多个维度展开制度调适。本文重点考量了"澎湃新闻""上海发布"以及"上海网信办"所展示的政治沟通体系制度调适的"上海经验"。研究发现,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党媒"在"媒体融合"战略指导下完成新媒体转型,在传播形态、话语模式等方面进行传播调适,创造出政府与公众间新型政治沟通关系;以"上海发布"为代表的政务微信,展示了政府机构直接接入社交媒体的创新尝试,形成公共服务的媒体矩阵,重新配置政治时间与工作模式,推进了可沟通政府的建构;以"上海网信办"为代表的互联网治理机构的制度创新,对原有政府组织协作关系进行重组,推进新型治理逻辑的调适。以上实践展示新传播格局下政治沟通体系的制度调适,有效回应了公众关心,增进了政治认同,以及政权合法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艳,常婧[8](2018)在《公民政治沟通认知与政治认同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公民政治文化”调查问卷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公民政治文化"调查问卷,以政治沟通取向为中间变量,运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法验证了公民政治沟通认知和政治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公民认为政府在政治沟通中有重要作用,那么公民倾向于政府取向,其政治认同水平越高;如果公民认为政府在政治沟通中不重要,那么公民倾向于非政府取向,其政治认同水平越低;政府在政治沟通中占主导地位。为保证较高的政治认同,政府应该提高公民政治沟通的绩效、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构建多样化的政府沟通渠道。(本文来源于《福建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解雅婕[9](2018)在《政治沟通视角下政务微博“互动力”关联因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上升,政治沟通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政治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网络日渐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首选媒介。政治权威不局限于通过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进行政治表达和舆论动员,而是主动介入网络渠道与公众展开直接的而非间接的互动,政务微博应时而生。政务微博作为网络时代政治沟通的主要形态之一,既具有媒体属性,承载多种传媒形态并弥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又包含政治基因,透视出政府管理范式在电子治理理念影响下的创新。我国政务微博诞生九年有余,不同职能、行业、层级的发展水平却参差不齐。以教育系统为例,大陆地区依然有叁个省或自治区的教育厅,六个省会城市或自治区首府的教育局未开通新浪认证的官方微博,且部分已开通的教育系统政务微博实为政绩宣传工具,政民沟通不畅。网络政治沟通热潮方兴未艾,如何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提高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效率和质量,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政务微博与生俱来的互动功能,与政治沟通理论的核心要义一脉相承,对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潜在影响力不可小觑。本文展示了常态和舆情危机状态下政务微博与受众互动的现实图景,是基于政治沟通视角下对当前政府运用新媒体建构政民新型联系的探索。本文从沟通主客体、沟通渠道、沟通内容的要素出发,建构叁类一级指标、七个二级指标分别与构成互动力的因子进行交叉检验。研究发现,@微博、交流层次、发布时间、信息来源、构成形式、微博主题、话语立场分别与不同层级的教育系统政务微博的互动力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但以舆情回应最能引发微博高转发量、高评论量和高点赞量。在经过进一步的文本分析后,当前教育系统政务微博在教育舆情治理中的种种问题也暴露出来。教育作为重大民生议题,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获取教育信息、反映教育问题、参与科学决策的需求同落后的政务微博建设的矛盾亟待解决。(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3-01)

曹海苓,赵继伦[10](2018)在《政府过程视阈下的网络政治沟通》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政府过程视阈的视角出发,对"网络政治沟通"这一命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与探讨。研究发现,网络政治沟通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桥梁和纽带,贯穿于政府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政府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政府的行政决策以及政策执行叁个方面有着诸多影响。为了加强政府过程的治理,建议从法治体系、决策回应与政策沟通叁个方面重构当下的网络政治沟通机制。(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政治沟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网络行业的迅猛发展,网络已遍布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依托网络产生的新媒体在政治领域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它也为政治沟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同时,新媒体如何与政治沟通共同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成为了关注焦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沟通论文参考文献

[1].蔡月亮.政治沟通视角下地方政府社会公共事件舆情的应对及优化策略[J].传媒观察.2019

[2].翟伊荻.我国新媒体时代下的政治沟通[J].法制与社会.2019

[3].陈艳.政治沟通视角下我国政府公信力构建的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徐开彬,杜忆竹.从国家情感到个体利益:《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作为一种政治沟通体裁的嬗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

[5].常洁钰.探讨构建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对策性建议[J].青春岁月.2018

[6].齐高龙.习近平政治比喻的政治语言领导力量研究——基于政治沟通视角的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7].张涛甫,徐亦舒.政治沟通的制度调适——基于“澎湃新闻”“上海发布”“上海网信办”的考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王艳,常婧.公民政治沟通认知与政治认同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公民政治文化”调查问卷的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8

[9].解雅婕.政治沟通视角下政务微博“互动力”关联因素探究[D].安徽大学.2018

[10].曹海苓,赵继伦.政府过程视阈下的网络政治沟通[J].重庆社会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卡尔·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卡尔·多伊奇的政治沟通模型图:多伊奇的政治沟通模型:政治沟通活动中的参与行为诺埃勒-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由于...:政治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范围非政治信息

标签:;  ;  ;  ;  ;  ;  ;  

政治沟通论文_蔡月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