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尖端电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场,畸变,大气,数值,阈值,建筑物,导体。
尖端电场论文文献综述
周雪会,陈登义,陈则煌[1](2016)在《大气电场下金属尖端电晕放电阈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气电场下金属尖端电晕放电阈值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了电晕放电阈值电压并利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软件对阈值电场的计算,研究了不同金属、高度、环境以及有无尖端时金属尖端电晕放电电压阈值和电场阈值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大气电场下,电导率不同的铁、铝、铜,电晕放电电压阈值和电场阈值大小与电导率关系不大;同温同湿,同高度金属棒的电晕放电电压阈值与电场阈值大小与尖端高度是负相关的;同温同湿,金属棒高度与电晕放电电压阈值和电场阈值是负相关的;湿度与温度的增大都会造成电晕放电电压阈值与电场阈值的降低,但温度的影响比湿度更大。(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6年05期)
王中洋,林群星,林思夏[2](2016)在《对闪电先导连接尖端导体电场阈值的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建(构)筑物高度越来越高,当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尖端导体往往能够影响大气电场的畸变从而导致闪电的发生,研究闪电先导连接尖端导体的电场阈值对于雷电防御技术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针对闪电先导连接尖端导体的电场阈值问题,利用冲击控制系统ICGS平台进行试验。分析得出结论:尖端导体的高度和大气空间的环境是影响电场阈值的关键;尖端导体的材质对电场阈值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受材质导电率影响;在同一高度,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对铁材质导体进行测试,尖端处的湿度越大电场阈值也是呈递增趋势增加。(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13期)
张冬冬[3](2015)在《基于尖端电场畸变的闪电连接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闪过程对我们的生产活动会有很大的影响,而闪电的连接过程对地闪又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闪电连接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现在闪电实地观测结果不断发展,但是实际观测有其局限性,因此利用模式来研究闪电连接过程的相关特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对于闪电连接过程的理论研究,而且对于建筑物如何采取雷电防护措施有更深的了解。本文首先讨论了电场计算的相关研究,然后在电场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近地面闪电发展模式,最后对闪电连接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其各部分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对建筑物形状对大气电场畸变影响的研究发现:大气电场的畸变系数与建筑物的宽度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大气电场的畸变系数随着建筑物的弯曲度增大呈减小趋势。其与建筑物的高度之间的关系并不仅是之前发现的线性关系。在已建立模式的基础上,改变闪电随机参数模拟不同的闪电过程来研究地闪的相关特性。模拟结果显示:闪电随机性参数的改变会使闪电击地点、上行先导长度、闪击距离、闪电水平发展范围以及上行先导触发时下行先导尖端位置都会产生影响。对闪电的一些基本参量相互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近地面下行先导长度与上行先导长度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最后,通过改变闪电随机参数模拟不同的闪电过程来研究闪电连接过程形态。结果显示:一共模拟出五种不同形态的闪电连接过程。依次为:下行先导尖端与上行先导尖端相连、下行先导主支与上行先导尖端相连、下行先导尖端与上行先导主支相连、上行先导触发但未与下行先导相连以及下行先导与地面触发的上行先导相连。对不同形态的闪电连接过程中闪电参数之间的差异进行讨论发现,不同类型的闪电连接方式,其先导长度等参数有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5-05-01)
范晓雨,蒋兴良,陈吉,赵世华,张满[4](2013)在《铝管雨凇冰柱尖端电场分布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雨凇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最严重的冰雪灾害,覆冰后的铝管表面产生并排的冰柱从而改变导线原有形态,冰柱尖端将使得铝管表面电场发生严重畸变,进而增大表面场强;为研究冰柱形态对铝管表面场强的影响规律,在低温低气压试验室内测量不同覆冰程度后的冰柱形态参数,并建立其相应的电场分布模型,再利用有限元法对其尖端场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雨凇冰柱尖端将严重增大铝管表面场强,随着覆冰程度的增加,覆冰15~30 min内由于冰柱生长较快故导致表面场强增加较快,45~60 min内由于冰柱增长速度变慢故表面场强增长速度也变慢;可为雨凇覆冰地区输电线路选型及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3年04期)
郭秀峰[5](2013)在《空间分辨率对建筑物尖端大气电场畸变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物顶部的拐角和尖端对大气电场的畸变作用,是大气边界层中的众多放电现象重要的触发因子之一。较为精确的获取建筑物顶部的电场分布,对大气电学研究以及雷电防护工作均具有深远意义。但受观测手段的限制,数值仿真计算是此类研究的主要手段。使用离散网格代替连续空间的数值计算,因空间分辨率的引入,导致计算结果不可避免地产生系统误差。基于此,本文建立建筑物顶部大气电场计算的二维模型,通过大量不同分辨率下的敏感模拟实验,探讨建筑物尖端对大气电场畸变的影响;分析数值计算时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并探索减小此误差的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大量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模型输出结果,发现大气电场畸变系数与空间分辨率呈指数增加关系;并根据此关系,外推法估算出了连续空间下建筑物顶部的电场畸变系数大小,建立了此电场畸变系数与建筑物尺寸的多元回归方程。(2)空间分辨率对大气电场畸变系数随建筑物及尖端的几何尺寸的变化关系式的函数形式不产生影响,但对关系式中各变量的系数产生较大影响。即无论是连续空间下还是离散空间下,建筑物顶部拐角处或者建筑物尖端顶部的大气电场畸变系数,皆与研究物体的高度呈线性增加关系,与研究物体的宽度呈指数递减关系;但对关系式中各变量的系数皆随空间分辨率的变细呈指数增加。(3)使用离散空间代替连续空间,由空间分辨率不同而引入计算结果的系统误差,此误差值的大小仅与分辨率粗细有关,与建筑物尺寸的大小无关。当分辨率固定时,此误差值也是固定值,且分辨率越细,计算结果的系统误差越小。此外,使用外推法估算连续空间下的大气电场畸变系数,在建立拟合方程时,最细分辨率下的计算结果,对外推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3-05-01)
郭秀峰,谭涌波,郭凤霞,师正,王宁宁[6](2013)在《建筑物尖端对大气电场畸变影响的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物尖端周围大气电场畸变特征研究是大气电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假定建筑物为理想导体并与地面充分连接,通过有限差分法计算二维泊松方程,得出建筑物周围的电位空间分布。讨论建筑物尖端的高度、宽度以及相对位置对大气电场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电场畸变系数λ_i随高度呈线性增加,且线性方程斜率随宽度增加而减小;λ_i随尖端位置沿建筑屋顶的中心线向两边呈对称递增趋势,此趋势随建筑物高度增加更为显着;λ_i随尖端宽度呈指数递减关系,且宽度对畸变系数的影响随高度增加变得尤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应用气象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谭涌波,郭秀峰,郭凤霞,师正,王宁宁[7](2012)在《高大建筑物尖端特性对大气电场畸变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上行闪电的研究、大气电场的测量以及防雷设计等,皆不可忽视建筑物尖端对其周围大气电场畸变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假定建筑物为理想导体和地面充分连接形成一个底面边界电势为0的等势面,通过有限差分法计算二维泊松方程,得出建筑物周围的电位分布情况。从而讨论建筑物尖端的高度、宽度以及尖端的位置对大气电场的畸变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最大电场畸变系数λi和高度呈线性增加关系,且线性方程斜率随宽度增加而减小;沿建筑屋顶的中心线,尖端在不同的位置所得的最大电场畸变系数呈现出中间小,两边大的二次多项式变化趋势,此趋势随建筑物高度增加而更为显着;此外,畸变系数和尖端宽度呈指数递减关系,且宽度对畸变系数的影响随高度增加变得尤为显着。(本文来源于《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期刊2012-09-12)
杨耀,刘杰,陈徐,施敏,钟澄[8](2011)在《利用Matlab研究尖端导体附近的电场特征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atlab研究尖端导体附近的场强分布并将其可视化,并讨论了尖端导体在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导体尖端附近的场强相对于空间其它区域要高出1个量级以上,且随着尖端半顶角的减小而迅速增大。该结果从另一侧面解释了在催化电极体系中,不同形貌的催化剂颗粒可能由于其周围场强分布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催化活性。例如由锥形尖端或毛刺等组成的催化剂颗粒,由于其尖端附近场强很大,有可能获得比曲率较小的颗粒更高的电化学反应速率。(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1年05期)
任华锋,田昌会,王斌科,屈马林[9](2007)在《场发射显示器环境下不同置向碳纳米管的尖端电场强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的实际工作环境,计算给出了碳纳米管在垂直、与垂直碳纳米管等长倾斜45°和与垂直碳纳米管等高倾斜45°放置3种情况下的空间电势分布和电场分布,数值计算表明在上述3种情况下的碳纳米管尖端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比值约为13:10:12。进一步分析说明在垂直和倾斜碳纳米管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要提高电子发射的均匀性,就必须提高倾斜碳纳米管的高度。(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刘定兴,胡先权,周天润[10](2007)在《尖端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圆锥形导体为研究对象,从求拉普拉斯方程在边界条件下的解出发,得到尖端导体附近的电势分布和等势线方程。利用场强与电势的关系,导出尖端导体表面附近电场强度的数学表达式及其表面面电荷密度。用计算工具软件M athem atica作出相应的等势线簇图形。(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尖端电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建(构)筑物高度越来越高,当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尖端导体往往能够影响大气电场的畸变从而导致闪电的发生,研究闪电先导连接尖端导体的电场阈值对于雷电防御技术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针对闪电先导连接尖端导体的电场阈值问题,利用冲击控制系统ICGS平台进行试验。分析得出结论:尖端导体的高度和大气空间的环境是影响电场阈值的关键;尖端导体的材质对电场阈值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受材质导电率影响;在同一高度,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对铁材质导体进行测试,尖端处的湿度越大电场阈值也是呈递增趋势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尖端电场论文参考文献
[1].周雪会,陈登义,陈则煌.大气电场下金属尖端电晕放电阈值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6
[2].王中洋,林群星,林思夏.对闪电先导连接尖端导体电场阈值的试验分析[J].科技展望.2016
[3].张冬冬.基于尖端电场畸变的闪电连接过程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4].范晓雨,蒋兴良,陈吉,赵世华,张满.铝管雨凇冰柱尖端电场分布模型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3
[5].郭秀峰.空间分辨率对建筑物尖端大气电场畸变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6].郭秀峰,谭涌波,郭凤霞,师正,王宁宁.建筑物尖端对大气电场畸变影响的数值计算[J].应用气象学报.2013
[7].谭涌波,郭秀峰,郭凤霞,师正,王宁宁.高大建筑物尖端特性对大气电场畸变影响的数值模拟[C].S13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2012
[8].杨耀,刘杰,陈徐,施敏,钟澄.利用Matlab研究尖端导体附近的电场特征及其应用[J].信息通信.2011
[9].任华锋,田昌会,王斌科,屈马林.场发射显示器环境下不同置向碳纳米管的尖端电场强度计算[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10].刘定兴,胡先权,周天润.尖端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特性[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