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1]2003年在《“两个先锋队”的实现条件》文中研究指明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十六大”也首次将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写进党的章程。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国际形势变化深刻洞察,对国情党情的变化和党的建设经验深刻把握、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始终做到“两个先锋队”,永葆先进性,这不仅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党在新时期能否继续保持其执政地位的重大的政治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一、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实现“两个先锋队”的关键。(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二)与时俱进是“两个先锋队”思想的理论品格。“两个先锋队”是我党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叁)与时俱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党的事业欣欣向荣的保证。 二、实践“叁个代表”。要成为“两个先锋队”,党必须始终做到“叁个代表”,实践“叁个代表”是党成为“两个先锋队”的本质要求。(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之一,是实现“两个先锋队”的物质根基;(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之二,是实现“两个先锋队”的精神指针;(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规定性之叁,是实现“两个先锋队”的现实基础。 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没有阶级基础无以立党。(一)坚持党的阶级基础不动摇,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两个先锋队”的根本保证;(二)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两个先锋队”的现实选择;(叁)不断增强 d 飞 硕士学位论文 @MAS”rER’S TI eSIS党的阶级基础,必须正确认识党的先锋队性质与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党员成分等方面的关系。 四、扩大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党真正成为“两个先锋队”的辨证统一。二者不可偏废。(一)党的群众基础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二)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需要;(叁)世界上一些执政党由兴而衰、由执政而丢失政权的教训说明: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赢得新兴阶层和群体的支持,直接关系政党的前途命运;(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会模糊党的阶级性,影响党的先进性,更不会把我们党变成“全民党”。
刘晓玲[2]2005年在《论“两个先锋队”的实现条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始终做到“两个先锋队”,永葆先进性,这不仅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党在新时期能否继续保持其执政地位的重大的政治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刘晓玲[3]2007年在《“两个先锋队”思想的历史地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两个先锋队”思想,这引起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也引起了一些同志的担心。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模糊党的阶级性,影响党的先进性,会不会把我们党变成“全民党"。为此,本文把“两个先锋队”思想摆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现在与未来的总体坐标上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以历史与逻辑、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个先锋队”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系统地研究。“两个先锋队”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首先,“两个先锋队”思想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建党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正确的。但在理解先锋队的内容上却陷入了阶级范围的思维,认为先锋队天然只属于工人阶级。这种认识势必造成对先锋队内容上的单一理解。“两个先锋队”的提出,表明先锋队已从阶级范围扩展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范围。“两个先锋队”思想从提出到写入新党章,这说明“两个先锋队”思想不是一般的表述创新,而是一个事关党的性质、事关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其次,“两个先锋队”思想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执政理念的新觉醒;执政基础的新拓展;执政资源的新发掘;执政安全的新认知;执政使命的新定位。再次,“两个先锋队”思想是对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两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它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源泉和实践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思想理论沃土,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是其产生的客观社会现实。“两个先锋队”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的全面性,体现了党的本质要求与社会进步要求的一致性,体现了功能性建党、制度性建党和思想建党的统一性。“两个先锋队”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8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此,本文从积极吸收各方面优秀分子入党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两个方面,研究了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为保持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而采取的具体政策和举措。建党时期:党提出要创立一个“中国工人阶级的大的群众党”;民主革命时期:党又指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后指出要“扩大党组织的工人成分”,为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而斗争;改革开放时期:结合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党进一步提出要不断坚持与时俱进,夯实党的社会基础,永做“两个先锋队”。其中积极慎重地吸收各方面优秀分子入党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坚持和体现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的两个重要环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党始终抓住这两个环节从而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增强了党的社会基础,党的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党的事业也不断地取得胜利。“两个先锋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永葆青春活力的胜利之旗。首先,“两个先锋队”思想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由之路。其次,“两个先锋队”思想是应对国内外各种新的风险和挑战的重要法宝。再次,“两个先锋队”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新时期要实现“两个先锋队”,就必须始终做到“四个坚持”,才能使我们党永葆“两个先锋队”性质: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做到“叁个代表”;坚持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统一;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坚持从严治党,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黄伟[4]2012年在《从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已经有90年的光辉历史,党的建设历程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是基本同步的,党的自身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状况。中国共产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建党伊始仅有50余个党员的“地下党派”发展到今天拥有8000万党员的团结奋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其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不断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作风上等各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蓬勃生机,从而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可见,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本文基于党建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90年党建发展历程中去探寻它的深刻历史规律和丰富历史经验。全文主要由七章构成,第一章详写90年党建历程,第二、叁、四、五、六章分别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五个方面选择核心思想理论和重点实践展开论述,第七章全面总结90年党建的主要经验。各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主要梳理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历史发展轨迹,这是本文重点。以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作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与“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分期的标志,首先,系统阐述毛泽东党建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论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并推进“伟大的工程”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其次,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论述邓小平等开创并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最后,通过对90年党建历程总结得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传承递进关系,“伟大的工程”是“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前提和实践基础,“新的伟大工程”是“伟大的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与完善。第二章主要论述毛泽东“思想上入党”思想和新时期思想理论建设的突出特点和思想精髓。毛泽东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新时期依然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根本建设,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第叁章主要论述毛泽东“两个先锋队”思想和新时期的组织建设。毛泽东要把党建设成为“两个先锋队”和新时期的组织建设都是为了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四章主要论述以“叁大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叁大作风的核心本质都是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章主要论述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把它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规范力,取得实际效果。第六章主要论述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和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基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把提高党的防腐拒变能力作为建设重点,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第七章主要基于“伟大的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两大工程的宏观演进轨迹,系统总结90年党建的丰富历史经验,这是本文重点。主要经验是“七个结合”:把思想入党与组织入党相结合;把巩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相结合;把广泛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把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把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与基层“战斗堡垒”相结合;把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相结合;把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相结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充分汲取90年党建的宝贵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陈贻新[5]2004年在《“两个先锋队”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科学表述》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两个先锋队”表述的重大意义 ,指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是对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客观评价 ,对于我们党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 ,调动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冯虞章[6]2006年在《正确理解“两个先锋队”的表述》文中指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是邓小平关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指党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及党在中国革命和民族复兴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党的这一根本性质的必然体现和基本功能。“两个先锋队”是有机的统一。要澄清在党的性质问题上的模糊观念,认识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的重大意义。
李莉[7]2003年在《从“两个先锋队”看党对自身认识的深化》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六大党章将党的性质作了新表述,党由一个“先锋队”变为“两个先锋队”。这样表述不仅没有影响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而且,反映了党在自身性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既反映了党在不断深化对自身的先锋队作用的理解,也是党顺应时代要求,从自身的实际作为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党的全部历史和实践证明党在为工人阶级,也在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两个先锋队”的并存关系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杨彬[8]2003年在《论党的旗帜和形象的统一——“叁个代表”和“两个先锋队”的逻辑关联》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六大”修改通过的新党章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我们党的性质的最新概括,也是对党的自身责任和使命的深刻理解。“叁个代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高举的旗帜,“两个先锋队”是我们党的形象。“叁个代表”思想和“两个先锋队”的规定,既是我们党历史本性的客观反映,也是我们党现时实践的真实写照。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视角把握“叁个代表”思想和“两个先锋队”的逻辑关联,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领会“叁个代表”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切入点。
李达龙, 周代怀, 刘文胜[9]2005年在《试论中国共产党作为“叁个先锋队”的统一》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从“两个先锋队”的统一向“叁个先锋队”统一的转变,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先进性的延伸、拓展和发展,它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的转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党的最高纲领的需要,是解决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必然结果。
巨旺民[10]2003年在《“两个先锋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文中研究说明继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即党要成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党是“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叁个代表”,这既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
参考文献:
[1]. “两个先锋队”的实现条件[D]. 刘晓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 论“两个先锋队”的实现条件[J]. 刘晓玲.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3]. “两个先锋队”思想的历史地位研究[D]. 刘晓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 从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D]. 黄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5]. “两个先锋队”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科学表述[J]. 陈贻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 正确理解“两个先锋队”的表述[J]. 冯虞章.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
[7]. 从“两个先锋队”看党对自身认识的深化[J]. 李莉. 学习论坛. 2003
[8]. 论党的旗帜和形象的统一——“叁个代表”和“两个先锋队”的逻辑关联[C]. 杨彬. 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03
[9]. 试论中国共产党作为“叁个先锋队”的统一[J]. 李达龙, 周代怀, 刘文胜. 天府新论. 2005
[10]. “两个先锋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C]. 巨旺民. 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