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茶粉论文-赵雯俊,汪文科,李宗刚

超微茶粉论文-赵雯俊,汪文科,李宗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微茶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夏秋茶,超微茶粉,片剂

超微茶粉论文文献综述

赵雯俊,汪文科,李宗刚[1](2018)在《江西婺源夏秋茶超微茶粉及片剂的试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婺源有机茶园春茶和夏秋茶鲜叶为原料,以春茶为对照样本,检测比较春夏秋叁种品类茶叶制成的干茶样、超微茶粉及片剂在内含成分及成品茶样的变化。结果显示:夏秋茶鲜叶原料制成超微茶粉及片剂后,其内含成分中的茶多酚及水浸出物均有所上升,其成品茶样的感官品质更佳。建议采用夏秋茶为原料制作超微茶粉及片剂。(本文来源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雷昕,李楠洋,汤雨凌,刘龙洲,田光明[2](2017)在《超微茶粉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超微茶粉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将64头50 kg左右的杜长大阉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栏(重复),每栏4头,对照组采食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0.5%、1.0%和1.5%的超微茶粉,试验期70 d,试验结束时计算日增重、料重比,然后屠宰测定分析肌肉胴体品质及脂肪沉积性能。结果表明,超微茶粉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没显着影响,并且能显着降低肌内脂肪(IMF)含量,可以显着提高生长猪的瘦肉率和眼肌面积、猪肉肉色以及降低滴水损失和剪切力(P<0.05)。同时,利用前体脂肪细胞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脂肪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体脂肪细胞在EGCG作用下,p-AMPKα蛋白和LPL基因表达显着增加,同时C/EBPβ、SREBP-1、PPARγ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我们的结果提示,超微茶粉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没有影响,但可以显着改善肌肉品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有关。(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7年11期)

薛菠,李楠洋,汤雨凌,罗静娴,田光明[3](2017)在《超微茶粉对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及抗氧化机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超微茶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72头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和0.8%超微茶粉,试验期35 d。在试验的第35天检测断奶仔猪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肠道抗氧化性能和肠道结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8%的超微茶粉可以显着增加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小肠黏膜的抗氧化性能(CAT、GSH-Px、SOD),同时显着增加空肠绒毛长度、降低隐窝深度(P<0.05)。结果提示,超微茶粉可以增强仔猪肠道抗氧化机能及促进黏膜生长,从而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7年09期)

刘悦强,周惠明[4](2017)在《超微茶粉对麦胚固体饮料抗氧化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超微茶粉对麦胚固体饮料抗氧化性的影响,将不同剂量(0%,3%,5%,7%,10%)的超微茶粉加入到麦胚固体饮料中,以添加0%的超微茶粉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加速贮藏试验,测定其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丙二醛含量和V_E含量,并以多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来表征不同剂量的超微茶粉对麦胚固体饮料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茶粉的添加可有效提高麦胚固体饮料的抗氧化性并延长其贮藏期,且随着超微茶粉添加量的增加,麦胚固体饮料的抗氧化能力也增强。加速贮藏56d后,添加超微茶粉(3%,5%,7%,10%)的麦胚固体饮料的过氧化值分别为32.27,29.46,26.12,26.23 meq/kg,其中添加7%和10%超微茶粉的显着低于对照组(33.08meq/kg)(P<0.05);添加超微茶粉(3%,5%,7%,10%)的麦胚固体饮料的丙二醛含量分别为0.181,0.173,0.162,0.152mg/kg,显着低于对照组的(0.188mg/kg);其不饱和脂肪酸、V_E含量以及多酚保留率均高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7年06期)

刘阳,张卫民,黄婷,李维[5](2017)在《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微茶粉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茶制品,采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将茶叶粉碎成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超微粉,不仅有效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特征,增强人体对茶叶营养成分的吸收,更能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丰富产业结构。本文以清镇市1芽3叶夏秋茶为原料,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萎凋(6 h)、微波杀青(功率420 W)、热风干燥(80℃)的加工条件下制得的超微绿茶粉其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较低,品质较优。本方法可为研究适合贵州省超微茶粉的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11期)

韩宇,胡钢亮,邵胜荣,陈小强,杜钰[6](2017)在《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的理化性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超微茶粉球磨粉碎工艺、气磨粉碎工艺超微茶粉主要理化性质。不同粉碎处理的超微茶粉在理化成分含量、色泽、香气及滋味特征等方面均有所差异。结果表明,球磨、气磨粉碎超微茶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4 mg/g、22.9 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33.8 mg/g、33.6 mg/g;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1.2 mg/g、30.8 mg/g;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1 mg/g、19.2 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72.2 mg/g、150.3 mg/g。球磨粉碎超微茶粉感官品质特征优于气磨粉碎超微茶粉,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主要香气物质、营养物质的损失也低于气磨粉碎超微茶粉,本实验对比两者理化性质的区别分析,从而可以为提高超微茶粉品质的加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茶叶》期刊2017年02期)

严理,薛菠,刘龙洲,李伟国,田光明[7](2017)在《超微茶粉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超微茶粉(SGT)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72头28日龄DLY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和0.8%超微茶粉,试验期35d。在试验的第35天检测断奶仔猪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血清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8%的超微茶粉可以增加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血清免疫(IgA)和抗氧化性能(CAT、GSH-Px、SOD)。结果表明,超微茶粉可以增强断奶仔猪的免疫及抗氧化性能。(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7年10期)

李季[8](2017)在《超微茶粉理化分析及红茶巧克力饼干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健康饮品,含有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等多种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防癌等多种功效。作为传统饮品,通常只摄取了浸入茶汤的成分,茶叶的营养价值没有被完全利用。超微茶粉是主要采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将茶叶粉碎成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得到的新型原产品,能够有效地增加茶叶的营养及保健功能,提高其生物利用率。本研究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得到纳米级的超微茶粉,利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主要的功能营养成分,结果如下:(1)超微红茶粉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7.80 mg/g,其中茶氨酸含量为23.80 mg/g,其次是谷氨酸,含量为2.66mg/g;超微绿茶粉游离氨基酸总量为46.22 mg/g,其中茶氨酸含量为35.66 mg/g,其次是谷氨酸,含量为6.27 mg/g。(2)超微绿茶粉EGC、EGCG和ECG的含量明显高于超微红茶粉。其中超微绿茶粉EGC为9.84%,超微红茶粉EGC为2.80%;超微绿茶粉EGCG为13.45%,超微红茶粉EGCG为1.73%;超微绿茶粉ECG为1.68%,超微红茶粉ECG为0.59%。超微红茶粉中咖啡碱的含量明显高于超微绿茶粉,其中超微红茶粉咖啡碱含量为5.34%,超微绿茶粉咖啡碱含量为3.04%。(3)超微红茶粉中茶黄素总量为0.92%,茶红素含量为10.05%,茶褐素含量为4.21%;超微红茶粉的膳食纤维含量为10.11%,超微绿茶粉中膳食纤维的含量为12.23%;超微红茶粉的蛋白含量为4.75 mg/g,超微绿茶粉的蛋白含量为6.22mg/g;超微绿茶粉的叶绿素a含量为16.78 mg/g,叶绿素b的含量为12.08 mg/g,总叶绿素的含量为28.86 mg/g;超微红茶粉的叶绿素a含量为14.12 mg/g,叶绿素b的含量为10.07 mg/g,总叶绿素含量为24.19 mg/g。(4)通过对超微茶粉的粒径检测,超微茶粉的平均粒径可达2.0μm~3.0μ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为均匀。通过建立超微茶粉的模拟胃消化模型,以研究超微茶粉在体内消化时各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超微茶粉母液与超微茶粉消化液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大,表明在消化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2)超微红茶粉经消化后,儿茶素与咖啡碱的含量显着降低,EGC、CAF的含量分别由2.8%、5.34%降为0.03%、0.15%;EGCG、EC、GCG、ECG被完全“消化”。超微绿茶粉经消化后,儿茶素与咖啡碱的含量显着降低,EGC的含量由9.84%降至0.22%,EGCG的含量由13.45%降至0.08%,CAF的含量由3.04%降至0.12%,EC的含量由2.17%降至0.02;C、GCG、ECG的含量被完全“消化”。(3)超微红茶粉经过消化后,TFs、TRs、TBs的含量显着降低,消化1 h后,TFs由0.92%衰减为0.05%,TRs由4.21%衰减为0.23%,TBs由10.05%衰减为0.49%。(4)超微红茶粉和超微绿茶粉在经模拟胃消化后,水溶蛋白质的含量均显着增多。超微绿茶粉水溶蛋白含量由6.22 mg/g增至13.37 mg/g,超微红茶粉水溶蛋白含量由4.75 mg/g增至13.63 mg/g。由上述可知,超微茶粉在模拟胃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1)超微茶粉在模拟消化过程中儿茶素和咖啡碱的含量急剧降低;超微红茶粉中的TFs、TRs和TBs的含量也急剧降低。(2)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多,增至未消化的超微茶粉蛋白质的2~3倍,表明在消化过中,超微茶粉可向人体提供较多的蛋白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生物膜的过氧化程度,并减轻机体代谢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起到预防和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超微红茶粉和巧克力复合制成的红茶巧克力饼干,是一款同时具有红茶香和巧克力口感的饼干。(1)通过均匀设计对配方进行优化,得到2个红茶巧克力饼干的最优配方。配方1:茶粉2.25 g、巧克力24.90 g、黄油31.95 g、糖粉27.90 g、面粉63.15 g;配方2:茶粉2.40 g、巧克力28.20 g、黄油30.00 g、糖粉26.40 g、面粉63.15 g。鸡蛋、小苏打两种原料固定,分别为鸡蛋30.00 g、小苏打0.60 g。通过感官评价,红茶巧克力配方1和配方2的接受性都为7.21。(2)对饼干进行理化检测,配方1中饼干的水分含量为3.18%,碱度(以碳酸钠计)为0.27%,粗脂肪含量为12.53%,灰分为2.35%;配方2中饼干的水分含量为3.47%,碱度为0.31%,粗脂肪含量为13.45%,灰分为2.19%。(3)对红茶巧克力饼干中的功能营养成分进行检测,配方1中还原糖含量为1.30%,总酚含量1.17 mg/g,茶黄素总含量为0.10 mg/g,茶红素含量为0.44mg/g,茶褐素含量为1.06 mg/g;配方2中的饼干还原糖含量1.05%,总酚含量2.09mg/g,茶黄素总含量为0.11 mg/g,茶红素含量为0.47mg/g,茶褐素含量为1.10 mg/g;利用质构仪对红茶巧克力饼干进行分析,得出红茶巧克力饼干配方1的硬度、内聚性、弹性、胶着性、咀嚼性值均大于配方2,在粘性上二者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3-20)

李博桢[9](2016)在《超微茶粉感官品质和理化性质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叶生产正在由依赖面积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提高茶叶品质和综合利用率的集约型发展转变。超微茶粉做为茶叶深加工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加工的相关研究变得尤为迫切。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加工工艺的超微茶粉,对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优化超微茶粉的加工工艺。此外,还对超微茶粉在茶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试验。在依照GB/T23776-2009中关于粉茶的审评方法操作对茶粉进行了四因子审评,并绘制了滋味剖面图。还通过色差计测定了茶粉的干茶颜色,2,4-二硝基笨肼比色法测定了总VC,蒽酮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测定了EGC、C、EC、EGCG以及其总量,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固相微萃取(SPME)-气质联用(GCMS)法测定其香气成分。最终通过对茶粉的滋味分析以及相关实验检测,共同完成对超微茶粉加工工艺优化。此外,还进行了绿茶豆腐与绿茶味山核桃仁的试制,得到了较优的工艺和配方,为茶粉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较优的途径。最终结果如下:1.CK、A、B叁种茶样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且最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B>CK>A。同一工艺内随着时间变化,其平均得分有不断提高高;且茶粉随着加工工艺时间的推进在茶粉的外形和茶汤上感官出现较大的提升与改变,香气与滋味方面有所提升。2.不同的加工工艺,影响着最终的研磨水平。B工艺加工所制的茶粉相比较与其他工艺更易碾磨至更低的目数。随着加工的进行,茶粉粗糙度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甜味上升、苦味下降,颗粒变细以后,其可溶性糖、氨基酸等的溶出度提升。3.超微茶粉的随着碾磨时长的延长,茶粉粉碎效率下降,茶粉径粒大小变化趋近与反比例函数曲线,茶粉径粒的分布越趋向于集中。不同工艺的茶叶原料在经过碾磨粉碎以后茶粉之间L*、B*差异不显着,A*(r=0.846、p<0.01)差异极显着;相同工艺,随着时间推进L*、A*均出现规律性变化,随着时间推进,明度变大,颜色向绿色方向偏移。4.超微茶粉粉碎的时间越长,Vc的含量越低、茶多糖的含量越高,其中茶多糖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5-10h的时间内;对于同样粉碎时间的超微茶粉,其Vc无显着差异,茶多糖含量差异较大B。5.对茶样的儿茶素各组分与咖啡碱含量检测结果(表2.3)的线性分析表明:不同工艺组(CK、A、B)之间的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是EGCG的不同,而咖啡碱含量无明显差异。超微茶粉加工过程组(B1、B2、B3、B),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基本不随着粉碎进行而变化;咖啡碱含量与茶粉研磨时长呈正相关。6.其清除能力B>CK>A;在碾磨过程中,清除能力与时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即碾磨时间越长,其清除能力降低。其IC50值在0.278-0.314 mg·ml-1之间,进行碾磨后,其抗氧化能力虽然略有损失,但超微茶粉相较于常规绿茶,其抗氧化能力仍处于较好的水平,经过粉碎后其抗氧化能力发挥的更加彻底。7.超微茶粉中主要呈香物质有壬醛、β-紫罗酮、芳樟醇、苯乙醛、香叶醇、苯乙醇、香叶基丙酮、橙花叔醇、鲸蜡醇。其中醇类、酮类、醛类,各有6种、2种、2种,其含量4.81%-10.46%、2.5%-3.94%、2.66%-5.02%。在B工艺,其中醛类在无明显变化,酮类与醇类均与时间呈正相关,该超微茶粉的香气类型为清香型。8通过绿茶豆腐的试制,得出口感最优方案,绿茶嫩豆腐茶粉添加量为0.3%时,制作抹茶豆腐干时,可以加入0.2%茶粉,茶豆干色泽、口感、香气和质感较好。通过绿茶味山核桃的试制。发现利用炼乳、超微绿茶粉和小苏打制成的糖衣为弱碱性物质,弱碱性条件下叶绿素活性和超微绿茶粉稳定性好,茶叶原有的色香味风格容易保持,有利于产品抗氧化功效的发挥和保质期的延长。(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6-06-02)

李林秀[10](2016)在《超微茶粉及茶叶糕点加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微茶粉的主要原料为茶树鲜叶,既可作速冲饮料,也可作食品添加料。超微茶粉可细化为红、绿茶粉,茶粉可用于糕点制作,经过科学的加工工艺,可提升糕点保健性能。在简要分析超微茶粉加工技术的基础上,以超微绿茶粉蛋糕为例,探讨了茶叶糕点的加工工艺。(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6年02期)

超微茶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超微茶粉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将64头50 kg左右的杜长大阉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栏(重复),每栏4头,对照组采食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0.5%、1.0%和1.5%的超微茶粉,试验期70 d,试验结束时计算日增重、料重比,然后屠宰测定分析肌肉胴体品质及脂肪沉积性能。结果表明,超微茶粉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没显着影响,并且能显着降低肌内脂肪(IMF)含量,可以显着提高生长猪的瘦肉率和眼肌面积、猪肉肉色以及降低滴水损失和剪切力(P<0.05)。同时,利用前体脂肪细胞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脂肪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体脂肪细胞在EGCG作用下,p-AMPKα蛋白和LPL基因表达显着增加,同时C/EBPβ、SREBP-1、PPARγ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我们的结果提示,超微茶粉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没有影响,但可以显着改善肌肉品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微茶粉论文参考文献

[1].赵雯俊,汪文科,李宗刚.江西婺源夏秋茶超微茶粉及片剂的试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雷昕,李楠洋,汤雨凌,刘龙洲,田光明.超微茶粉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7

[3].薛菠,李楠洋,汤雨凌,罗静娴,田光明.超微茶粉对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及抗氧化机能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7

[4].刘悦强,周惠明.超微茶粉对麦胚固体饮料抗氧化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7

[5].刘阳,张卫民,黄婷,李维.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

[6].韩宇,胡钢亮,邵胜荣,陈小强,杜钰.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的理化性质影响[J].茶叶.2017

[7].严理,薛菠,刘龙洲,李伟国,田光明.超微茶粉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

[8].李季.超微茶粉理化分析及红茶巧克力饼干的开发[D].西南大学.2017

[9].李博桢.超微茶粉感官品质和理化性质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农林大学.2016

[10].李林秀.超微茶粉及茶叶糕点加工技术[J].现代园艺.2016

标签:;  ;  ;  

超微茶粉论文-赵雯俊,汪文科,李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