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贵州省黎平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黎平县,深度贫困,同步小康,扶贫项目
贵州省黎平县论文文献综述
姚进忠[1](2019)在《聚焦深度贫困 突出重点攻坚——贵州省黎平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冬至阳生,仓满囤流,农民尽享丰收喜悦;扶贫产业基地建设热火朝天,美丽乡村迎接八方游客;一座座漂亮的厂房拔地而起,一间间扶贫车间进驻村村寨寨……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每一个角落。2018年以来,贵州省黎平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高质量脱贫总体要求,紧盯目标任务对标对表,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有效实现56个贫困村摘帽,6 589户27 375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本文来源于《科学种养》期刊2019年09期)
那志奎,令狐克依[2](2019)在《用生命照亮脱贫攻坚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直至今日,吴胜瑜仍不敢相信,那个“工作起来很拼命”的父亲已离开人世。在她的记忆里,父亲吴兴堂很少生病,他常自豪地说:“我是当过兵的人,身体好得很。”5月21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税务局派驻该县龙额镇亚罕村的扶贫干部吴兴堂,在驻村帮(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防报》期刊2019-07-12)
黄静[3](2019)在《“清零”在即 聚焦再聚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黄静)贵州省提出,今年拟脱贫摘帽的县,在确保如期摘帽出列的同时,必须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今年全部脱贫。对于黔东南州的黎平县,还有不到半年时间。“务必聚焦贫困户‘清零’,聚焦农村产业革命!”7月3日,贵州省政协主席刘晓凯来到黎平(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7-11)
杨松,吴芳明,张佐玉,张喜[4](2019)在《贵州省黎平县狭叶方竹林分结构及生物量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0m×1.0m样地逐株测定及全生物量收获法研究了黎平县狭叶方竹林的林分结构与生物量组成。结果发现其林分平均地径0.706cm、平均高度141.8cm、平均立竹度307500株/hm~2,新生竹株数占比0.32,竹鞭分布深度3~5cm,总芽量700000牧/hm~2、壮芽量210000牧/hm~2。平均地径、平均高度、立竹度、总芽量和壮芽量密度值有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壮芽量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反。新竹地径(D_0)-高度(H)的直线型(H_1)和幂函数型(H_2)模拟式为H_1=185.62D_0+13.088、H_2=189.74D_(00.8848),老竹的相应值为H_1=237.29D_0-28.844、H_2=208.84D_(01.2531),可应用于径-高关系的预测。狭叶方竹林干重生物量变幅9.12~24.56吨/hm~2、平均值14.93吨/hm~2,有随海拔高度升高而生物量值增加的趋势。干重生物量的构件排序为秆(37.23%)>叶(16.53%)>鞭(14.81%)>枝(11.62%)>篼(11.16%)>根(8.65%),地上部分(65.38%)>地下部分(34.62%)。为狭叶方竹林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贵州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郭帅[5](2019)在《“就想为纪堂人实实在在干点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驻村“第一书记”既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点,也是精准扶贫联通上下的中坚力量。3月28日—4月10日,参与了本报组织的“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纪堂村,见证了贵州省政协驻村“第一书记”在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推动富民强村(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4-23)
丁邦菊[6](2019)在《壮侗语族民族花米饭的文化内涵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米饭(Flower Rice),又称五色饭,史籍中称为青精饭,在国内及国外东南亚的少数民族地区较受欢迎。花米饭以优质糯米为原料,再用天然植物染料将其浸泡、染色并按传统蒸食法加工而成。花米饭已作为一种特色食品进入市场,但是它的食疗保健作用仅停留在传统认知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数据作为支撑。本研究对壮侗语族各民族花米饭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文献资料分析,探讨了花米饭在壮侗语族各民族的表现方式及所面临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并利用民族学研究方法对贵州省黎平县侗族花米饭进行了田野调查,意在了解花米饭在该民族的文化体现及当地人对花米饭的价值认知情况。然后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经典微生物分类方法和DNA分析技术等现代科学手段对花米饭进行了风味物质成分与抑菌活性研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花米饭在民间应用的科学性,旨在提升各民族对花米饭的科学认识,以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更为花米饭今后开发为多功能食品推向市场及其天然染料植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对壮侗语族各民族花米饭的文献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壮侗语族各民族花米饭在制作工艺和染料植物的使用上有所差别,也有共同之处,如花米饭的由来传说,都体现了传递着仁爱孝悌及感恩等中华传统美德。当其用在喜庆节日及祭祀等场合时,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或祈求祖先的庇佑等,一直以来都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更多精彩的事物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使得花米饭这一传统的文化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现今,花米饭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严峻考验。(2)田野调查结果显示,黎平县侗族人民对花米饭的认知度随着年龄的减小呈下降趋势。该地区主要制作黑、黄、红、紫和白色五种颜色米饭,除糯米本色即白色外,其余四种颜色常用天然染料植物染制,但也有个别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而缺少红色或紫色染料植物,而使用品红染制红色或紫色糯米饭。黑色米饭的制作源于侗族地区四月八“牛神节”,旨在对“牛神”的尊敬;黄色象征五谷丰登;白色象征世界万物四季平安,健康生长;红色与紫色米饭象征红红火火、人丁兴旺、幸福美满等。花米饭及其相关染料植物还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体现了“药食同源”的传统思想理念。(3)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花米饭中的风味物质成分,共检出149种风味物质,呈香风味特征方面贡献较大的风味物质依次为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酚类、杂环类和烷烯类次之。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知花米饭的食疗作用与这些风味物质中的水杨酸甲酯、香豆素、丁香酚、α-松油醇等生理活性物质有关。在花米饭植物食用型染料的抑菌活性研究中,通过微生物分类和DNA分析技术对自然条件放置0天、3天、6天花米饭中的微生物群进行种数计数、分离纯化、分子鉴定及优势菌群分析,共计分离纯化出细菌7种,真菌24种,目前已鉴定出12株菌。结合染色前后米饭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及优劣势分析得出,经植物食用型染料染色后的米饭中,优势和中性菌株的种类和数量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增多的趋势,而劣势菌株的种类和数量并未增多,甚至被抑制,故表明经植物食用型染料染色后的米饭对劣势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期刊2019-04-01)
姜刘[7](2019)在《精准扶贫政策下的产业发展模式探析——以贵州省黎平县食用菌种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探索"如何退"的路径,对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的黎平县食用菌产业种植情况进行调研,进而瞄准扶贫政策取向,增强贫困户的可持续生计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02期)
姚进忠[8](2019)在《推动“旅游+” 宜居又宜游——贵州省黎平县打造旅游脱贫新样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以旅游为龙头,通过"旅游+"带动带活多元业态融合发展,让众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致富路,成为黎平县旅游脱贫新样板。肇兴镇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聚集产业群,带动各种业态蓬勃发展,景区内村民积极参与"侗都黎平·颐养胜地"品牌创建活动,共享全域(本文来源于《科学种养》期刊2019年02期)
李延红[9](2019)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侗族大歌现状与保护——以贵州省黎平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初,全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开发"工程、"非遗"保护工程等,为侗族大歌所在地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贵州省黎平县率先利用大歌"申遗",并借"申遗"及成功之机将以大歌为代表的侗族传统文化纳入到本地旅游开发和城市运营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致使大歌的传承与保护呈现一片"繁荣",但其中也藏有许多"隐忧"。以黎平大歌的存续现状为例,透过田野调查数据,呈现并讨论近年快速进行的侗区城镇化与侗族大歌之间的相互"成就",指出大歌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歌海》期刊2019年01期)
姚进忠,杨志国,杨通胜[10](2018)在《贵州省黎平县“牛耕部落”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尚重镇有一个“洋洞有机小镇”,它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镇”,而是当地“最后牛耕部落”的传承之地。经当地政府的打造提升,“洋洞有机小镇”现已名声在外,成了当地发展绿色有机助农增收的“新样板”。近年来,黎平县尚重镇依托农耕文化,(本文来源于《国际商报》期刊2018-08-21)
贵州省黎平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直至今日,吴胜瑜仍不敢相信,那个“工作起来很拼命”的父亲已离开人世。在她的记忆里,父亲吴兴堂很少生病,他常自豪地说:“我是当过兵的人,身体好得很。”5月21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税务局派驻该县龙额镇亚罕村的扶贫干部吴兴堂,在驻村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贵州省黎平县论文参考文献
[1].姚进忠.聚焦深度贫困突出重点攻坚——贵州省黎平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J].科学种养.2019
[2].那志奎,令狐克依.用生命照亮脱贫攻坚路[N].中国国防报.2019
[3].黄静.“清零”在即聚焦再聚焦[N].人民政协报.2019
[4].杨松,吴芳明,张佐玉,张喜.贵州省黎平县狭叶方竹林分结构及生物量初步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19
[5].郭帅.“就想为纪堂人实实在在干点事”[N].人民政协报.2019
[6].丁邦菊.壮侗语族民族花米饭的文化内涵及价值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
[7].姜刘.精准扶贫政策下的产业发展模式探析——以贵州省黎平县食用菌种植为例[J].中国食用菌.2019
[8].姚进忠.推动“旅游+”宜居又宜游——贵州省黎平县打造旅游脱贫新样板[J].科学种养.2019
[9].李延红.城镇化进程中的侗族大歌现状与保护——以贵州省黎平县为例[J].歌海.2019
[10].姚进忠,杨志国,杨通胜.贵州省黎平县“牛耕部落”的嬗变[N].国际商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