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惯性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惯性,稳定性,模型,信号,电网,激光,开环。
惯性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荣,韩丹慧[1](2019)在《基于虚拟惯性控制的直流微电网稳定性分析及其改进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惯性控制可以增强直流微电网的惯性,防止直流母线电压突变,但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还不明确。以基于虚拟惯性控制的直流微电网为研究对象,推导并网换流器和恒功率负载的小信号模型,得到电源侧输出阻抗和负载输入阻抗。根据频率分析法和阻抗匹配准则,分析虚拟惯性系数和恒功率负载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从阻抗匹配的角度出发,提出串联虚拟阻抗减小电源侧输出阻抗,从而提高系统稳定裕度。(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2期)
赖慕白,毛崎波[2](2019)在《通过相位补偿提高惯性作动器振动控制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电磁惯性作动器被广泛地运用于振动控制领域[1],其主要优点在于安装简单、可控性好、驱动电压小。但惯性作动器作为力执行器时输出控制力的相位会因输入电压信号频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输入信号频率接近惯性作动器固有频率时,作动器将输出方向与高于固频时相反的控制力。将惯性作动器运用到速度反馈控制系统时,如果反馈增益过大,反向控制力将导致系统失稳。为提高通过惯(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张晓超[3](2019)在《单相虚拟同步机的稳定性分析及惯性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不断增加,逆变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常规逆变器几乎没有转动惯量,导致了逆变器的频率稳定性比较差。当逆变器数量增多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整个电网系统的惯性大大降低,最终会威胁到电网的正常运行。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使逆变器具有与同步发电机相似的运行特性,因此有助于提高电网系统的总惯性和稳定性,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虚拟同步机的虚拟惯量与逆变器系统的稳定性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导致其虚拟惯量选择受限,否则会影响逆变器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样就限制了虚拟同步机的惯性支撑作用,也因此降低了虚拟同步机的实用性。本文针对虚拟同步机控制算法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分析了传统虚拟同步机中的虚拟惯量与其稳定性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其固有的惯性限制问题。并介绍了保持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保持滤波器的低通特性以及惯性特性。然后以单相虚拟同步机为例,在有功功率环的前向通路中引入了保持滤波器,提出了一种基于保持滤波器的虚拟同步机惯性优化方法,实现了惯性调节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解耦。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惯性优化方法可以实现在不影响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根据系统要求更自由地调整单相逆变器的惯量。为单相逆变器的惯性优化提供了新的自由度。最后搭建了相应的仿真和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小信号建模方法,针对引入保持滤波器后的单相虚拟同步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考虑保持滤波器影响的单相虚拟同步机参数设计方法。为单相虚拟同步机的功率回路的参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12)
张宇歌[4](2019)在《基于惯性传感器分析老年女性和年轻女性行走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惯性传感器获得的运动学参数,探究能显示出两组人群行走稳定性差异的指标及最佳放置位置,为未来监控老年人日常生活行走稳定性奠定基础。研究方法:老年女性和年轻女性穿相同品牌的运动鞋在田径场上以自然步态行走100米,获取行走时左右侧足跟部和腰部的运动学数据,并基于步态参数变异性(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Lyapunov指数评价行走稳定性。研究结果:1.除步频和右脚步高变异系数外,其余步态时空参数及其变异性无统计学差异;2.由加速度获得的衍生参数中,老年人腰部竖直方向加速度峰值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竖直方向加速度均方根变异系数、竖直方向振幅和标准差、前后方向振幅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及躯干屈伸角度比年轻人大且有统计学差异;3.最大Lyapunov指数的计算结果显示,相比年轻人,老年人足跟部竖直方向加速度和腰部叁轴方向欧拉角计算得到的指数更大,且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用惯性传感器获得能反映行走稳定性的参数包括,腰部竖直方向加速度峰值、腰部竖直方向和前进方向加速度振幅变异性和腰部欧拉角的Lyapunov指数;2.老年人足部足部的步态模式比年轻人更谨慎和保守,行走时步频大,步幅小,步高低,采取“小步多走”的步行策略;3.老年人下肢对足着地产生的冲击力的缓冲吸收差,且在前进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对躯干的控制能力比年轻人差;4.腰部惯性传感器得到的加速度特征参数更能反映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差异,是分析行走稳定性时的最佳放置。(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邹培根[5](2019)在《直流配电网中VSC的灵活虚拟惯性控制及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配电网凭借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增强系统可控性以及提升新能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显着优势成为了未来配电网的一个选择,直流配电网的控制策略对于功率的优化协调、改善电能质量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由于直流配电网具有低惯性的特点,系统的波动会对直流电压的质量及其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引入虚拟惯性来提高直流电压质量。为了使系统的虚拟惯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波动类型以及扰动的不同阶段而灵活可控,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范围内,当电压波动较快时增强惯性作用,在系统恢复时减小惯性同时缩短响应时间,本文对直流配电网的灵活虚拟惯性控制策略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本文首先分析了含多类型分布式电源的典型直流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其中电压源换流器VSC是实现交直流转换的重要角色,并介绍了VSC的基本原理及其数学模型;其次研究了直流配电网的分层调压控制体系,包含一次调压、二次调压和叁次调压3个层次;最后分析了广泛采用的电压下垂控制方法作为一次调压控制时由于其存在电压偏差会导致直流电压质量下降,从而说明了为直流配电网引入虚拟惯性对改善电压质量的重要作用。(2)针对传统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中惯性大小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工况进行自适应调节的问题,将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的交流系统的惯性和直流系统的惯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直流配电网的灵活虚拟惯性控制策略,为受到扰动的直流配电网提供灵活可调的惯性支持,从而减弱系统扰动对直流电压的稳定性造成的严重影响,进一步改善电压质量。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六端直流配电网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3)直流配电网采用所提灵活虚拟惯性控制时相关控制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到系统虚拟惯性的大小,进而影响直流电压的稳定性,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所提控制策略的六端直流配电网的小信号模型,用来对所提控制方法进行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为探究所提控制方法中主要控制参数的变化对直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奠定了基础。(4)根据构建的系统小信号模型和状态空间矩阵,通过灵敏度分析和绘制根轨迹的方法,揭示了所提控制策略中关键参数的变化对系统直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从而为控制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韩丹慧[6](2019)在《含虚拟惯性控制的直流微电网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直流微电网凭借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式电源功率的优势,日益引起重视。但直流微电网中存在大量的电力电子装置,是一个低惯性系统,在功率随机扰动情况下,电压质量变的很差。因此虚拟惯性控制被广泛研究,但是虚拟惯性控制对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需要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介绍直流微电网结构,建立风电单元、储能单元、并网换流器和负载单元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搭建包含上述四部分的直流微电网系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以含虚拟惯性控制的直流微电网为研究对象,推导并网换流器和恒功率负载的小信号模型,得到电源侧输出阻抗和负载输入阻抗。根据频率分析法和阻抗匹配准则,分析虚拟惯性系数和恒功率负载对电源输出阻抗和负载输出阻抗的影响,根据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3)为解决附加虚拟惯性控制和恒功率负载削弱系统阻尼、导致直流母线电压产生高频谐振的问题,从阻抗匹配的角度出发,利用有源阻尼的思想,提出并网换流器串联虚拟阻抗的方法。分析并提取输出阻抗的尖峰量,在控制系统中将该尖峰函数以虚拟阻抗的形式补偿到原阻抗,达到减小输出阻抗的目的。针对不同虚拟惯性系数和负载功率,给出了虚拟阻抗的具体计算过程,利用Middlebrook判据对串联虚拟阻抗后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断。(4)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直流微电网模型并进行时域仿真,在RT-LAB实时仿真平台进行实验测试,验证了本文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和串联虚拟阻抗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黄湛,苏瑞峰,吴文凯,胡杰[7](2018)在《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真空靶室组件结构稳定性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靶室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对惯性约束聚变(ICF)装置的束靶耦合精度有重要影响,本文对真空靶室组件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优化设计。首先研究真空靶室组件的动态特性,求解其固有频率和振型;其次,分析支墩不同结构参数对真空靶室组件前叁阶固有频率的影响,并由此建立结构参数影响固有频率的数学模型;最后,进行真空靶室组件的结构稳定性设计优化,求解真空靶室组件的最优结构。结果表明,优化后真空靶室组件的一阶固有频率为14.44Hz,满足ICF装置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关欣[8](2018)在《大惯性比率水电机组对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电力系统已进入大电网、大机组、超高压、交直流混联的新时代,水电机组作为调峰调频的骨干电源,特别是在间歇性能源高渗透率情况下,其运行稳定性对现代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现代电力系统中的水电机组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了大惯性比率机组在电网中的稳定性、水电机群对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联络线振荡的影响及抑制策略、水轮机发电机及负荷对低频振荡的扰动源定位的影响、风水互补系统中水电的控制策略等关键问题,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随着低水头及部分长引水式电站的建设,许多机组惯性时间常数与惯性比率已远超出我国现行水轮机调节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范围,为此,本文调研统计我国典型电站的参数及运行状况,比较国内外水轮机调节系统标准中被控对象适用条件,并在建立了水轮机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大惯性比率机组的稳定域与调节品质,结果表明该类惯性比率较大的机组仍具有一定的稳定域,只要合理整定调节参数能够获得较好的调节品质,并对现行国标提出了修改建议。(2)针对大型水电机群为送端的交直流混联系统中联络线功率振荡问题,在分析直流再启动和直流闭锁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动力侧参数变化及不同控制措施对直流再启动和直流闭锁后联络线功率振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力侧协同控制策略,仿真表明该策略有效地解决了直流闭锁后功率振荡较大的问题。(3)为了探究水电机组及负荷波动对扰动源定位的影响,建立了系统在不同扰动作用下的能量函数,分析了系统水电机组及负荷波动对扰动源定位的影响,并给出了其影响规律。(4)为提高水电机组的速动性以补偿风功率的随机波动,将PI-PD控制策略应用于水电机组控制,并通过频率特性分析给出了 PI-PD参数整定原则;在建立了风水互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水机采用常规PID、模糊PID和PI-PD算法控制效果的比较,表明水机采用PI-PD控制策略能够获得较快的调节速度、较小的反调量;合理整定PI-PD控制参数值,能够有效平抑风电有功振荡,为风电消纳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汲高见[9](2018)在《具有时滞的惯性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类带有时滞Cohen-Grossberg惯性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利用矩阵测度的方法和运用Halanay不等式的技巧,得到了该模型的平衡点存在性和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主要结果的可行性和理论结果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杨冬,李志超,李叁伟,郝亮,李欣[10](2018)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中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中,激光能量除了通过逆轫致机制被吸收和传输,还会激发各种参量不稳定性(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双等离子体衰变(Two-Plasmon Decay,TPD)等),大幅降低激光-靶丸耦合效率并破坏辐射场对称性.因此,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是实现聚变点火的最大风险之一,研究、理解和抑制以SBS和SRS为主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一直在激光聚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激光(L)、等离子体(P)和不稳定性机制(Ⅰ)这叁个方面介绍了激光间接驱动ICF框架下理解和抑制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Laser Plasma Instability,LPI)的研究进展和机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8年06期)
惯性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0引言电磁惯性作动器被广泛地运用于振动控制领域[1],其主要优点在于安装简单、可控性好、驱动电压小。但惯性作动器作为力执行器时输出控制力的相位会因输入电压信号频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输入信号频率接近惯性作动器固有频率时,作动器将输出方向与高于固频时相反的控制力。将惯性作动器运用到速度反馈控制系统时,如果反馈增益过大,反向控制力将导致系统失稳。为提高通过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惯性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晓荣,韩丹慧.基于虚拟惯性控制的直流微电网稳定性分析及其改进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2].赖慕白,毛崎波.通过相位补偿提高惯性作动器振动控制稳定性[C].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2019
[3].张晓超.单相虚拟同步机的稳定性分析及惯性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张宇歌.基于惯性传感器分析老年女性和年轻女性行走稳定性[D].北京体育大学.2019
[5].邹培根.直流配电网中VSC的灵活虚拟惯性控制及其稳定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6].韩丹慧.含虚拟惯性控制的直流微电网稳定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9
[7].黄湛,苏瑞峰,吴文凯,胡杰.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真空靶室组件结构稳定性优化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8
[8].关欣.大惯性比率水电机组对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18
[9].汲高见.具有时滞的惯性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稳定性[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杨冬,李志超,李叁伟,郝亮,李欣.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中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