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服用贝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单用贝那普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而贝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贝那普利;瑞舒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098-0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2位病因,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临床资料显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常见,此时患者的GFR基本是正常的,而表现为持续性的微量白蛋白尿,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早期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80例门诊患者,均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符合201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规定的标准。所有患者近2周未服ACEI、ARB类降压药或在试验前均停用ACEI及ARB类降压药2周。80例中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78例,合并高血压者76例,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36~8l岁,平均(60.6±7.7),病程5~8年,平均(6.1±1.4)年。把上述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血糖血压控制均达标(空腹血糖均在4.4~7.0mmol/L,餐后2h<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控制<130/80mmHg,如未达标可加用CCB类、B受体阻滞剂治疗,使血压达标)。对照组服用贝那普利80mg/d,1次/d,口服;观察组服用贝那普利80mg/d,联合阿托伐他20mg/d,均1次/d,口服。治疗观察时间均为l2周。
1.3标本检测
两组患者空腹抽血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的同时抽5mL血6mL装的0.1mol/L的枸橼酸钠促凝管收集和2mL血液用6mL装抑肽酶40和EDTA30抗凝管存放1~3h后,置入低温离心机中3000r/min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装于1.5mL子弹头试管中,然后植入-20%冰箱保存。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减少了尿微量白蛋白(P<0.01),见表1。两组经过12周治疗,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ng/g.Cr)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P
对照组4070.42±10.2534.52±14.24<0.01
观察组4071.63±12.4524.51±6.36<0.01
P>0.05<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以及遗传、环境等因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以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的早期糖尿病肾病非常常见,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脏损害的标志,有研究在长达l0年的前瞻性观察中多因素分析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具有增加新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可见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反映的是肾脏和其他血管床的亚临床损害,而且也是心血管事件发生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糖尿病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大量的证据表明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害敏感而可靠的指标是微量白蛋白尿,其也是内皮功能紊乱的标志。而持续性微量蛋白尿的发生同早期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各种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早期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主要表现为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至正常,同时出现各种代谢紊乱引致肾脏损害,其中包括内皮素、前列腺素族和生长因子等代谢异常。同时,几乎任何糖尿病肾病均伴有RAS系统的激活和高血压,临床资料显示血压控制情况与糖尿病肾病发展密切相关。
ARB类药物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时提倡早期应用,即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开始使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肾脏局部Ang11的产生和其介质的促系膜细胞生长增殖作用,抑制肾组织细胞因子如内皮素和TGF-D等基因表达,减轻肾小球硬化,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减少蛋白尿,从而在血流动力学效应和非血流动力学效应两方面起到肾脏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比ACEI类要少。大量临床实验证实RAS系统的阻滞明显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降脂相关的肾保护作用机制和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机制两条途径对肾脏进行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多有各种脂质代谢紊乱,他汀类药物通过其降脂作用,减轻肾小球滤过率,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同时他汀类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机制主要通过:(1)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外基质,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2)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肾脏血流。(3)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的表达。(4)抗氧化作用。两类基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更好。
本文中无论单用贝那普利的对照组,还是贝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的观察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减少更为显著。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早期联合使用ARB和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减少微量白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ARAKIS.Diabeticnephropathy[J].NihonRinsho,2013,71(11):2010-2014.
[2]ARAKIS.Novelbiomarkersfordiabeticnephropathy[J].RinshoByori,2014,62(2):171-179.
[3]FURTNERM,KIECHLS,MAIRA,eta1.Urinaryalbuminexcretionisindependentlyassociatedwithcarotidandfemoralaeryatherosclerosisinthegener-population[J].EurHeartJ,2004,26(3):279-287.
[4]KEATINGST,ELOSTAA.Glycemicmemoriesandtheepigeneticcomponentofdiabeticnephropathy[J].CurrDiabRep,2013.13(4):574-581.
[5]李平李耀峰.晨尿与随意尿微量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4):280.
[6]LIDENMK.Preventionandprotectionindiabeticnephropathy[J].Lakartidningen,2013,110(21):1025-1027.
[7]MAKL,NIJ,WANGCX,eta1.InteractionofRASactivationandlipiddisordersacceleratestheprogressionofglomerulosclerosis[J].IntJMedSci,2013,10(12):1615-1624.
[8]陈姝君,陈海平.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肾病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900-1903.
[9]URBICHC,KNAUA.FICHTLSCHERERS,eta1.F0X0-dependentexpressionoftheproapoptoticproteinBim:pivotalroleforapoptosissignalingin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J].FASEBJ,2005,19(8):974-976.
[11]SPYRIDOPOULOSI,HAENDELERJ。URBICHC,eta1.StatinsenhancemigratorycapacitybyupregulationofthetelomererepeatbindingfactorTRF2in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J].Circulation,2004.110(19):3136-3142.
[12]MANISHIT,HANOT,NISHIOI.AngiotacceleratescndotheliMprogenitorcellsenescencethroughinductionofoxidativestress[J].JHypeens,2005,23(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