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华(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老干部病房137400)
【中图分类号】R54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219-0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对3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不典型AMI病人,15例经常规静脉溶栓成功,13例静脉溶栓未成功,7~10天冠脉造影严重狭窄血管给予PTCA+支架术治疗,病人症状缓解,2例抢救无效死亡,13例随访3年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年龄因素、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不典型性,为确诊奠定重要基础。合理药物及介入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诊治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得到重视。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心梗患者延误诊断并非罕见。临床不典型者占13.4%~23.3%。所谓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通常是指:①临床症状不典型,无胸痛或不以胸痛为主要症状;②心电图不典型:出现在极早期,还未出现缺血、损伤与坏死的全部指标;不是常规导联易于发现的部位;不是穿壁性而是内膜下;有其他心电图异常可能模糊或掩盖心肌梗塞的表现;③坏死物吸收的全身反应和生化反应不典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这种情况多见于高龄、糖尿病患者,考虑与心肌的神经支配与牵涉有关,还可能与上述神经纤维受损,老年人痛阈提高,敏感性差使疼痛部位发生变异有关。说明在老年人急性心梗病人中,不典型心梗是一较明显的特点之一。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具有典型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剧烈的疼痛时结合典型心电图及心肌酶学(CK、CKMB)升高,心梗三项(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肌酶同工酶)阳性时,诊断不困难,但对症状不典型、心电图初发不典型及心肌酶学升高不明显的早期诊断有困难,及时的诊断及正确合理的治疗已成为心脏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内容,根据我院近12年(2000~2012年)收治的312例AMI病人不典型30例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为本院2000年5月~2012年5月住院及急诊病人。男18例,女12例,年龄50~81岁,平均66岁。其中4例有高血压病史,3例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病史,3例同时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2例有糖尿病病史,1例有慢性胃炎史,其余患者发病前未进行过诊治。发病诱因:劳累3例,酒后2例,其余无明显诱因。
1.2临床表现:胸部不适、憋闷、烦躁7例,咳嗽、咳痰、喘憋、呼吸困难6例,上腹痛、恶心、呕吐5例。颈肩部疼痛3例,活动后气短3例,左侧牙痛2例,左上肢酸胀不适、疼痛、手指麻木2例,四肢冰凉、神智淡漠、血压下降、脉搏快2例。
1.3辅助检查心电图符合动态演变者17例,梗死型Q波5例,动态ST-T改变8例。30例均为心肌酶、肌酸激酶升高,26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22例肌钙蛋白、肌红蛋白阳性。
1.4结果30例病人,15例经常规静脉溶栓成功,13例静脉溶栓未成功,7~10天后行冠脉造影PTCA+支架术,治疗并随访3年未出现再狭窄情况,病人症状缓解;2例抢救无效死亡。
2讨论
不典型AMI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易误诊漏诊。中老年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是发生不典型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建议:(1)采集病史及查体应详细;(2)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不能因一次心电图正常,即排除心肌梗死。(3)可疑病例最好做动态心电图、B超、心肌酶、肌钙蛋白测定,尤其是肌钙蛋白,因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其他酶学指标,可大大提高AMI的诊断正确率;(4)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相关科室知识的学习,以免延误诊治。
总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最重要的是使AMI患者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正确地诊断以及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AlperJS,Thygesenk,AntmanE,etal.Myocardialinfarctionrardefined:aconsensusdoncumentofthere-dryintitionkrmyocardialinfovrction.JAMCollCaidiol,2000,36:959.
[2]陈国伟.现代急诊内科学,第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272.
[3]项北生,徐敏.不典型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中国医刊,2000,3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