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型连铸论文_邓俊,肖小亭,黎沃光,余业球,刘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型连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连铸,合金,柱状,多晶,各向异性,记忆,静压。

热型连铸论文文献综述

邓俊,肖小亭,黎沃光,余业球,刘倩[1](2019)在《热型连铸技术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热型连铸技术的原理,阐述了该技术的主要成型方式、工艺特点以及设备的主要结构,论述了近十年热型连铸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1期)

周正华,杨帆,屠挺生,蒋丹青,任忠鸣[2](2019)在《K418高温合金下引式热型连铸温度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镍基K418高温合金下引式热型连铸(OCC)凝固过程温度场模型,采用试验与ProCAST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修正了界面换热系数条件,使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差异不超过4%,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凝固过程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从1 460℃升高到1 540℃时,两相区宽度由15 mm减小到10 mm,温度梯度从33 K/cm增大到40 K/cm;当冷却距离由13 mm增大到33 mm时,两相区宽度从12 mm增大到16 mm,温度梯度从28 K/cm降低到23 K/cm;当平均拉坯速度从9 mm/min增大到18 mm/min时,两相区宽度从12 mm增大到15 mm;当温度梯度从35 K/cm减小到25 K/cm、拉速增大到36 mm/min时,固液界面位置下移到BN铸型出口处,有拉断、漏钢的风险。K418高温合金铸锭(10 mm)合理的下引式热型连铸制备参数范围为:熔体浇注和BN铸型温度1 500~1 540℃,冷却距离23 mm,平均拉坯速度9~18 mm/min。(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9年03期)

汪晶鑫,蔡莲淑,余业球,黎沃光[3](2019)在《下拉式热型连铸工艺中的阻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下拉式热型连铸过程中金属液静压头过高容易拉漏,从而迫使连铸速度必须降得很低这一问题,在铸型上游设置了过滤网式、窄缝式和小孔式叁种不同形式的阻流器,分别进行阻流试验,以期降低压头。试验结果表明,过滤网式阻流器由于孔径过大,剩余压头太低,基本没有阻流作用。窄缝式阻流器主要利用摩擦阻力达到阻流,即使窄缝长度达50 mm,宽度为0.3 mm时,剩余压头也只有2~3 mm,阻流效果不显着。小孔式阻流器主要利用表面张力达到阻流,当小孔直径为0.5 mm时,剩余压头可达8 mm,可以显着降低铸型上游金属液的压头,从而防止下拉式热型连铸的拉漏。(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01期)

汪晶鑫[4](2018)在《记忆合金管接头下拉式热型连铸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下拉式热型连铸工艺中,将阻流器设置在铸型出口前可以降低金属液压力,防止拉漏。本课题分别进行了陶瓷球式、过滤网式、垂直隔板式、窄缝式及小孔式阻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小孔式阻流器中,当金属液流经小孔时,由曲面形成的附加压力使液柱直径缩小,大大增加了金属液的流动阻力,阻力效果最好。当小孔直径为0.5mm时,可以显着降低阻流器下游金属液的压头,从而防止拉漏;同时,阻流器上游的剩余压头可达8mm,便于金属液供应的控制。陶瓷球式阻流器试验后的试样解剖后发现只有1~2个孔有金属液流过,流量不易控制。垂直隔板式阻流器需要铜丝引流,操作不便。过滤网式阻流器由于孔径过大,剩余压头太低,基本没有阻流作用。窄缝式阻流器主要利用摩擦阻力达到阻流,即使阻流长度达50mm,窄缝宽度为0.3mm时,剩余压头也只有2~3mm,阻流效果不显着。在铸型上游设置了直径为0.5mm的小孔式阻流器,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下拉式热型连铸设备。该设备包括熔炼系统、铸型系统、牵引系统和冷却系统。在铸型上设置了直径为0.5mm的小孔式。。采用如下工艺参数:熔炼温度1120°C,水平管温度1130°C,铸型温度1060°C,渗出压头55mm,剩余压头为8mm,冷却距离为10mm,连铸速度为80mm/min,冷却水流量为1L/min,通入石墨坩埚的氮气流量为3L/min,通入铸型出口的氮气流量为0.6L/min。连铸出了内外表面质量都良好的CuAlBe形状记忆合金管。将合金管切割成10mm长的段,经850℃保温30min固溶处理和内孔机械加工后,分别在室温及-50°C进行扩径,扩径率分别为4%、5%、6%、7%、8%、9%、10%、11%、12%。测量扩径后管接头的内径,计算其回复率。扩径结果表明:在室温扩径,当扩径率达到6%,管接头试样出现微裂纹。在-50°C以下扩径,所有试样均未出现微裂纹,这些结果与室温和低温扩径曲线上的峰的出现情况相吻合。低温扩径6%的回复率为100%。随着扩径率的增大,回复率逐渐降低。扩径12%的回复率仍然高达87%。金相结果表明:有些微裂纹起源于3个晶粒的交界处,有些微裂纹起源于夹杂或缩松的区域,说明微裂纹的萌生与晶界缺陷和铸造缺陷有关。扩裂断口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裂纹起源于晶界、夹杂、缩松等铸造缺陷,并沿晶界扩展,裂纹的扩展使管接头的承载面积减小,应力增加,导致裂纹快速穿过晶粒,形成穿晶断裂。综上所述,设置有阻流装置的新型下拉式热型连铸设备的使用可以显着降低金属液静压头,防止金属液泄露,以获得更高的连铸速度,从而连铸出表面光滑的CuAlBe合金管。由于马氏体的强度较低,管接头的低温扩径可以防止裂纹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兆伟,丁锐,翟慎秋,刘俊成[5](2018)在《热型连铸设备与工艺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回顾热型连铸法的发展历程以及连铸装置的3种不同拉铸方式,介绍了设备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着重从稳定的定向凝固组织形成条件及温度场、铸型温度、拉铸速度、冷却条件和液面高度等工艺参数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实例分析该工艺参数对铸锭质量的影响。最后为以后热型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做出假设与设想。(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胡晓斌,刘坤,蔡莲淑,黎沃光[6](2017)在《热型连铸柱状晶Cu-Al-Be合金丝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热型连铸柱状晶Cu-Al-Be合金丝的超弹性力学性能,重点考察了合金丝循环加载次数及加载速率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二种本构模型。结果表明:Cu-Al-Be合金丝具有很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可恢复变形能力;经过循环加载训练后的Cu-Al-Be合金丝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且残余变形较小;Cu-Al-Be合金丝的力学性能具有很强的率相关性;修正Wilde模型和FS模型均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且后者计算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彭宇霄,蔡莲淑,余业球,黎沃光,汪晶鑫[7](2017)在《热型连铸CuAlBe柱状晶的各向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型连铸CuAlBe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具有柱状晶组织。为了研究管接头扩径时垂直于柱状晶生长方向的力学性能与组织的各向异性,用热型连铸板状试样模拟了管接头,原位观察和测量了板状试样横向拉伸时10个晶粒的变形。发现各个晶粒的拉伸卸载曲线可分为形状记忆型和超弹性型。不同形状记忆型曲线表明,应力诱发β'和γ'相变。拉伸曲线的多样性表明,柱状晶组织横向拉伸时为马氏体形成和稳定化各向异性、弹性各向异性以及相变滞后各向异性。这些各向异性强烈影响管接头的扩径率及相变滞后。(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7年03期)

封存利,范广新,邱胜利,刘光林[8](2015)在《热型连铸单晶Cu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股横引式热型连铸设备生产单晶Cu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无法实现Cu杆大盘重等问题,研发了可同时连铸8根单晶Cu杆的横引式1炉8流热型连铸设备。介绍了设备的原理、结构、功能特点、工作过程。试生产结果表明,该设备可满足单晶Cu高效、低成本的产业化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5年07期)

胡炜,王彦红,赵小军,肖来荣,饶博[9](2015)在《热型连铸铝线的制备及其显微组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的热型连铸设备制备铝线材料,研究铸型温度和拉铸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材料表面质量、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铸锭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当铸型温度为675~685℃、拉铸速度为90~120 mm/min时,可以制备出表面质量较佳的铸锭;同时,工艺参数会对晶体的择优取向产生一定影响,当铸型温度和拉铸速度分别为680℃和90 mm/min时,晶体的取向更倾向于沿?100?方向生长,铸型温度越高,铸锭力学性能越优异。当拉铸速度为90 mm/min时,制备的热型连铸铝线具有最佳的塑性加工能力。相比于普通多晶铝线,热型连铸铝线具有更好的塑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郭一萍,邓军平,牛立斌[10](2015)在《热型连铸单晶铝的力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直径为4 mm的热型连铸铝单晶线材的室温拉伸性能和循环弯曲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其断口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多晶铝试样相比,热型连铸单晶铝屈服强度变化不大,抗拉强度降低了42.7%,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提高了111.5%和575%;弯曲疲劳寿命明显提高;单晶铝的断口呈扁尖状,断口附近滑移线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为典型的韧窝结构。(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5年11期)

热型连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镍基K418高温合金下引式热型连铸(OCC)凝固过程温度场模型,采用试验与ProCAST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修正了界面换热系数条件,使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差异不超过4%,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凝固过程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从1 460℃升高到1 540℃时,两相区宽度由15 mm减小到10 mm,温度梯度从33 K/cm增大到40 K/cm;当冷却距离由13 mm增大到33 mm时,两相区宽度从12 mm增大到16 mm,温度梯度从28 K/cm降低到23 K/cm;当平均拉坯速度从9 mm/min增大到18 mm/min时,两相区宽度从12 mm增大到15 mm;当温度梯度从35 K/cm减小到25 K/cm、拉速增大到36 mm/min时,固液界面位置下移到BN铸型出口处,有拉断、漏钢的风险。K418高温合金铸锭(10 mm)合理的下引式热型连铸制备参数范围为:熔体浇注和BN铸型温度1 500~1 540℃,冷却距离23 mm,平均拉坯速度9~18 mm/mi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型连铸论文参考文献

[1].邓俊,肖小亭,黎沃光,余业球,刘倩.热型连铸技术研究现状[J].热加工工艺.2019

[2].周正华,杨帆,屠挺生,蒋丹青,任忠鸣.K418高温合金下引式热型连铸温度场模拟[J].上海金属.2019

[3].汪晶鑫,蔡莲淑,余业球,黎沃光.下拉式热型连铸工艺中的阻流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4].汪晶鑫.记忆合金管接头下拉式热型连铸工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5].张兆伟,丁锐,翟慎秋,刘俊成.热型连铸设备与工艺的研究现状[J].铸造技术.2018

[6].胡晓斌,刘坤,蔡莲淑,黎沃光.热型连铸柱状晶Cu-Al-Be合金丝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7

[7].彭宇霄,蔡莲淑,余业球,黎沃光,汪晶鑫.热型连铸CuAlBe柱状晶的各向异性[J].热加工工艺.2017

[8].封存利,范广新,邱胜利,刘光林.热型连铸单晶Cu设备的开发与应用[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5

[9].胡炜,王彦红,赵小军,肖来荣,饶博.热型连铸铝线的制备及其显微组织和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

[10].郭一萍,邓军平,牛立斌.热型连铸单晶铝的力学性能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5

论文知识图

水平式热型连铸示意图热型连铸BFel压l一l合金管材纵截...水平横引式热型连铸设备结构原...两种热型连铸圆棒铸型结构示意...热型连铸Mg-Al共晶镁合金焊丝纵...热型连铸设备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热型连铸论文_邓俊,肖小亭,黎沃光,余业球,刘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