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性扩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道估计,高移动性,基扩展模型
移动性扩展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锦,赵宜升,陈忠辉,赖鑫琳,董志翔[1](2017)在《基于基扩展模型的高移动性信道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铁路长期演进(LTE-R)通信系统,开展高移动性信道估计研究。通过引入基扩展模型,将LTE-R系统的信道冲激响应拟合为若干基函数与系数乘积和的形式。通过对基函数系数的估计,实现对快速时变信道进行近似。通过仿真对多项式基扩展模型、复指数基扩展模型、泛化复指数基扩展模型和优化泛化复指数基扩展模型进行性能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泛化复指数基扩展模型具有最低的归一化均方误差。此外,对于优化泛化复指数基扩展模型,分别探讨了不同移动速度、不同基函数个数和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估计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较高移动速度、较少基函数个数及较高阶调制方式下,优化泛化复指数基扩展模型仍然具有较低的归一化均方误差。(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7年06期)
唐伟,汤红波,王领伟[2](2013)在《PMIPv6域中基于扩展信令的网络移动性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PMIPv6域中支持网络移动性存在的总开销过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信令的网络移动性优化方法。利用扩展的信令消息,整合位置更新和转发数据过程,均衡降低了系统的位置开销和隧道开销。性能分析表明,相比传统机制,本方案有效降低了系统总开销。(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3年06期)
董月[3](2012)在《基于Xiao模型和基扩展模型的高移动性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宽带高移动场景下,无线传播环境变得十分复杂,信道会同时经历时间-频率双选择性衰落。为了研究适合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调制、信道估计与均衡等技术,建立相应的无线信道模型非常重要。论文首先讨论了高速铁路无线信道模型的特性,包括无线信道共有的路径损耗、多普勒效应、多径效应,以及相应的快衰落、慢衰落、平坦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高速铁路穿透损耗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建模及仿真方法,平坦衰落主要采用Jakes模型的改进模型(Xiao模型),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仿真主要采用抽头延迟线结构。论文还简要讨论了OFDM系统原理和系统结构。接着,基于Qian Liu等人的思想,提出了适合于高移动性莱斯衰落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在常速运行和加速运行情况下的同相分量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包络平方的自相关函数、概率密度函数。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既可用于固定高速运行也可用于加速运行;当列车沿某一方向以固定速度高速行驶时,改进的模型等同于Xiao模型,克服了Xiao模型只能仿真固定速度的局限性。考虑到超高移动性可能会带来的信道非平稳特性,论文分析了平稳区域和相干区域,并讨论了基于随机生灭过程的时变信道模型。随后,论文针对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信道特有的时间-频率双选择性衰落,重点研究了基扩展模型(B asis Expansion Model, BEM)。基于几种基本的BEM和两种修正模型,本文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法:(1)结合两种修正模型,改进方法—可保证最大频谱频率等于最大多普勒频移,并减小吉布斯效应的影响;(2)基于CE-BEM(Complex Exponentials BEM)在时间框架两端的建模误差较大,改进方法二采用前后两个时间框架部分重迭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边缘建模误差,建模性能优于原有CE-BEM和modified CE-BEM;(3)针对高移动特性,改进方法叁采用分段建模,保持每段建模阶数Q不变时,建模精确度高于原有模型;Q随分段数改变时,分段数为2时的建模性能最好,分段数再增加,由于Q减小及边缘建模误差增加建模性能则略有下降,但都比原有CE-BEM和modified CE-BEM的建模性能要好。最后,通过采用LMMSE信道估计,并用BEM进行信道重建,仿真了一个简单的OFDM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所提出的改进方法一(即MCE-BEM和modified CE-BEM的结合)的归一化均方误差较MCE-BEM和modified CE-BEM均有所降低,尤其是在高速移动场景下,性能提升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5-01)
[4](2010)在《Acer宏碁扩展其“移动性”承诺,智能互联网手机进入中国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Acer宏碁进一步扩大在移动计算和通信的领域的业务,陆续推出一系列拥有创新科技,并且能满足消费者在家或在外等不同使用需求的智能互联网手机。Acer宏碁有着明确的目标,要使"移动上网"(mobile Internet)变得更吸引人,并且可以对所有人开放,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目标。因为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将会通过移动上网设备,如(本文来源于《电子与电脑》期刊2010年12期)
[5](2009)在《思科将安全服务扩展到“云”中,帮助企业充满自信地开展协作 创新安全产品加强了针对威胁的防御,协作和移动性则重新定义了网络在接入保护方面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思科宣布推出旨在优化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和交付云安全服务的新产品,使企业即使在员工和合作伙伴移动性越来越高、需要越来越多交互的情况下,也能更加充满自信地开展协作。思科于4月21日在旧金山举行的RSA大会上宣布了这一新品发布消息,顺应了当前协作和移动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处理业务的方式、时间和地点的潮流。随着公司不断扩展办公室之外的连接,企业必须采用新的方式来保护其数据和通信。(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输》期刊2009年05期)
赵庆民[6](2008)在《微移动协议下IP移动性的扩展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Internet的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大,同时移动通信也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都希望能够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接入到Internet中去,而不受到时空的限制。移动无线IP技术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支持移动用户和Internet连接的互联技术,它能够使移动用户在移动自己位置的同时无须改变自身的IP地址并且保持正在进行的Internet通信,因此成为当前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的是移动通信网络与Internet协议结合而产生的“无线IP”。论文通过论述移动无线IP技术的研究背景,探悉移动无线IP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对IP技术与网络协议理论进行细致的理论描述,分析网络协议及其功能,移动无线IP的含义与应用,TCP/IP协议模型分析,IP网络的QOS技术分析,移动无线IP安全性所面临的挑战。从无线网络移动性的角度,移动IP协议的原理及实现机制,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提出了四种微移动下移动无线IP的切换管理扩展方案:蜂窝IP方案、HAWAII方案、TeIeMIP方案和EMA方案,并对对四种微移动下移动无线IP的切换管理扩展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和评价进行了比较,阐明了各自的优缺点,便于今后通过扩展方案的验证、实施和优化为第二代移动通信全IP核心网的逐步建立创造条件。最后进行了微移动条件下切换机制改进的仿真验证,借助各种成熟的仿真工具对改进方案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证明改进后的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切换时的QoS。(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9-17)
[7](2007)在《无线网络面对六大挑战(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需要进行改革以支持移动性吗? 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看重移动电子邮件而选择实现业务应用移动化。 马萨诸塞州Needham市咨询公司TowerGroup首席分析师Bob Egan说:“当(本文来源于《网络世界》期刊2007-06-25)
储小星[8](2005)在《对实施IKE/IKEv2移动性扩展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IETF新提出密钥交换方案IKE2和IKE一样仍不能兼容移动IP。本文就实施密钥交换的移动性扩展可能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对实施中面临的多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优缺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05年22期)
刘南[9](2005)在《一种基于GPRS的IP网管系统移动性扩展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IP网管系统因其能有效提高IP网络管理效率而被广泛采用,但仍尚未实现其随时随地接入与访问。通过分析IP网管系统的架构和对其进行移动性扩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利用GPRS无线网络为承载,以PocketPCSmartphone为移动网管终端的移动性扩展方案。方案中不仅考虑GPRS数据传输速率的限制因素,也要针对PocketPCSmartphone的操控特点进行分析和设计。试验系统测试结果表明,IP网管系统在进行移动性扩展后,实现了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在GPRS网络覆盖下的IP网管系统接入与访问,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可实现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的基本功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05年11期)
刘南[10](2005)在《数据网网管系统功能和移动性扩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网网管系统因其能有效提高IP网络管理效率而被广泛采用,但仍尚未实现其随时随地接入与访问。通过分析数据网网管系统的架构和对其进行移动性扩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利用GPRS无线网络为承载,以Pocket PC Smartphone为移动网管终端的移动性扩展方案。方案中不仅考虑GPRS数据传输速率的限制因素,也要针对Pocket PC Smartphone的操控特点进行分析和设计。试验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数据网网管系统在进行移动性扩展后,实现了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在GPRS网络覆盖下的数据网网管系统接入与访问,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可实现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的基本功能。 另外本文也提出了在数据网网管系统扩充认证接入子系统、时间同步子系统、集中日志和备份子系统和自动维护子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5-10-01)
移动性扩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PMIPv6域中支持网络移动性存在的总开销过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信令的网络移动性优化方法。利用扩展的信令消息,整合位置更新和转发数据过程,均衡降低了系统的位置开销和隧道开销。性能分析表明,相比传统机制,本方案有效降低了系统总开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性扩展论文参考文献
[1].黄锦锦,赵宜升,陈忠辉,赖鑫琳,董志翔.基于基扩展模型的高移动性信道估计方法[J].电子技术应用.2017
[2].唐伟,汤红波,王领伟.PMIPv6域中基于扩展信令的网络移动性优化方法[J].电子技术应用.2013
[3].董月.基于Xiao模型和基扩展模型的高移动性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12
[4]..Acer宏碁扩展其“移动性”承诺,智能互联网手机进入中国市场[J].电子与电脑.2010
[5]..思科将安全服务扩展到“云”中,帮助企业充满自信地开展协作创新安全产品加强了针对威胁的防御,协作和移动性则重新定义了网络在接入保护方面的作用[J].现代传输.2009
[6].赵庆民.微移动协议下IP移动性的扩展与仿真[D].复旦大学.2008
[7]..无线网络面对六大挑战(下)[N].网络世界.2007
[8].储小星.对实施IKE/IKEv2移动性扩展的讨论[J].中国科技信息.2005
[9].刘南.一种基于GPRS的IP网管系统移动性扩展方式[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
[10].刘南.数据网网管系统功能和移动性扩展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