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能继续要求资助吗?(论文文献综述)
蔡倩芸[1](2021)在《高校贫困生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成因探究 ——基于江西省10所高校调查》文中提出
黄宗之[2](2020)在《艰难抉择》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进海关黑屋的人接到导师邢维擎教授的电话时,刘建勋才知道由北京飞抵洛杉矶的航班提前半小时落地了。他担心导师在机场久等,便慌忙走进车库,启动车子,驾着他那辆枣红色特斯拉轿车驶出了家门。从安琪拉山脚下来,绕过街两旁草木蓊郁、繁花盛开的小道,在初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中,在明媚朝阳的普照下,奔上了210高速公路。
张梦泽[3](2020)在《未预期后果:城市文化空间区隔现象研究 ——以上海Y体验式书店为例》文中提出城市实体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空间的代表形式,过去一直以包容、开放的形态为市民提供社会文化服务。但在新千年,网络文化消费渠道兴起、城市地租骤增、市民文化消费习惯变动等因素的交织下,实体书店经营进入“寒冬”。历经数年“酷寒”,国家“全民阅读”政策、各级政府的实体书店扶持为实体书店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政策层面,出版物免增值税、书店免租、现金资助等为实体书店经营提供了直接帮助,上海市将实体书店纳入城市规划,看似使实体书店走上多元发展,共同为市民提供文化服务的新通路。但在实践层面,文化产业的资本化使多层次、多类别的社会资本进入实体书店空间生产之中,在上海孕育了一批主打文化消费体验的新型体验式书店。在作为本文案例的Y体验式书店中,经营者宣称其接受了政策资金扶持,要打造市民共享的城市文化空间,但符号消费、隐性排斥常存其中,市民能否融入Y体验式书店与其经济、文化资本数量画上等号。实体书店出现了政策与经营的未预期后果,即成为了区隔化的空间。本文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和布迪厄的“区隔”理论作为理论视角,通过对政策文本、新闻与统计年鉴的分析和对Y书店中店员、顾客以及不愿进入Y书店的读书者的访谈,探讨了在实体书店转型中,多方参与的空间生产是如何完成的;在政策构想与资本实践的矛盾下,实体书店产生了哪些区隔现象;最后对区隔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制度、社会、个人层面的三维透视。本研究认为Y书店在获得国家扶持之后,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从城市边缘转入高端商业广场,以景观化与艺术化作为空间构造的核心特征,为其以“小资”作为核心的目标顾客打造文化、艺术体验的空间。全新的书店理念造就了市民对Y书店空间想象的转变,Y书店也用空间付费、知识付费、会员制与贩卖身份等方式构造了空间的经济与文化门槛。究其原因,制度上的文化产业资本化,在文化领域释放了资本逻辑,上海对实体书店的规划也因未设限制而存在疏漏;社会层面,资本展开了新一轮对文化空间的控制,以消费主义取得对空间的合法化征服,迎合我国社会转型期催生的新中产阶层消费趣味;而在个人层面,则是不同阶层消费观分异带来的不同的“货币投票”能力与新时代实体书店认知变化共同催生了区隔现象。最后,本文尝试对当下城市文化空间更新的正功能,以及城市建设和更新中空间区隔与空间正义这一无法逃避的矛盾展开讨论。
黄宗之[4](2020)在《科技泄密者》文中提出梁华是美国某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华裔科学家,他们的研究项目因为与北京东方生物制药公司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只因一次与中方学者正常的工作邮件往来,梁华被美国同事告密,接着被FBI警察逮捕并被指控间谍罪。法庭上的梁华是否能自证清白摆脱劫难?他的华裔科学家同事前程和命运到底如何?
解泽强[5](2019)在《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研究》文中提出TIFO文化与现代职业足球运动一样,起源于欧洲,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并产生巨大影响力。其以TIFO图像为主要物化载体,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直观地表达了球迷群体的态度、情感与诉求,也吸引了更大范围媒体受众的关注与瞩目。本研究以人文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借鉴科学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以解释、批判相结合的研究范式,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图像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并使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辅助编码和数据分析,以TIFO图像为主要分析单位,以符号学图像分层理论及文化学狂欢理论为基础,对TIFO文化进行深入的阐释与解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图像的显性特征表现为:主要分布在欧洲五大联赛国家,数量逐渐增长,尤其在五大联赛之外的欧洲国家中增长趋势较为明显。TIFO图像的展示规模以看台为参照物可分为覆盖部分看台、覆盖整片看台和覆盖全部看台三种类型,规模依次增大。随着时间推移,展示规模有逐渐增大的趋势。TIFO图像展示方式主要包括六种类型,分别为巨幅彩绘、拼图、彩绘拼图结合、条幅标语、3D立体以及动画展示。第二,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图像的内涵特征表现为:主要使用图像和文字为信息载体,呈现视觉形象式、文字符号式和图文结合式三种组合方式。图像信息的特征在外延图像层和内涵图像层分别有所表现。文字信息呈现出“语言的狂欢化”特征。图像和文字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表意地位上可归纳为锚固(文字支持图像)、图解(图像支持文字)和接替(文字图像平等)三种类型。TIFO图像呈现出正面、负面及模糊三种感情色彩。TIFO图像展示主要包括六种主题,其中体育运动、文化传统和地域属性主题通常表现出正面感情色彩;政治社会、文艺作品和日常生活主题则更多的被用来呈现负面感情色彩。第三,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流行的原因可以从职业足球运动的特点及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角度进行探析。职业足球的场地及看台特点、比赛节奏特点及德比文化的普及是TIFO文化得以在职业足球领域发展流行的原因。经济上,社会工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俱乐部季票销售策略以及死忠球迷群体的消费能力为TIFO文化的流行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上,欧洲的“市民社会”和“城市国家”传统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是TIFO文化在欧洲流行的前提和条件。文化上,TIFO文化在欧洲的流行也得益于欧洲社会的狂欢文化遗产和浓厚的城市艺术氛围。第四,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的积极作用表现为:提升球迷群体的参与感,激励从业者自我提升,提高俱乐部知名度及巩固足球事业发展的基础。其消极影响表现为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球场暴力和性别歧视等弊病和痼习。第五,通过中国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现状的分析,发现中国TIFO文化发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显性特征层面,TIFO图像展示过度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发展时间短,展示规模较小,展示方式单一,未能吸引广大球迷的参与。在内涵特征层面,未能充分发挥文字信息的锚定及中继功能,外延图像层缺乏多样性,内涵图像层缺乏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且创意不足,主题运用存在局限性。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对中国的启示在于:在显性特征层面,应提高TIFO文化的普及程度和展示方式的多样性;在内涵特征层面,应合理有效的运用不同信息载体,呈现更具文化积淀的主题,丰富TIFO文化的精神内涵。还应该警惕欧洲TIFO文化中存在的负面要素,避免陷入其消极影响所导致的风险和误区。
维克多·普里切特,伊丽莎白·鲍温,格雷厄姆·格林,孙传钊[6](2019)在《为什么写作? 三作家书简》文中提出假如是个具有想象力的作家,他就要调整处在人生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自身平衡第一封,维克多·普里切特致伊丽莎白·鲍温发自威洛克这十天中没有干什么重要的事情,都在休息。所谓休闲的日子,就是能够躺在浴缸里悠悠地遐想——无益的空想呀、激烈的反论呀、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呀,都会像无形的风直接吹入自己的心坎。这样倒是感觉到人生是活生生的。那人生也不是绝对的,只是出生时被取了姓名那人的人生,犹如一个夏季迈着蹒跚脚步的软弱女子那样的人生。睁开这休憩的眼睛,向您望去,我那令人厌烦的手腕犹如依靠在您那温暖的手上,
马浚锋[7](2019)在《基于发展性视角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文中提出自十八大以来,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从资助投入等一系列顶层设计配套开始着手,紧接着在各高校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学生资助导向转为促使受资助学生成长成才,资助工作中心向发展型学生资助转变;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也正式进入构筑发展性学生资助的新时期。那么,什么是发展性学生资助?高校作为发展性学生资助的实施主体,如何全方位搭建自身的资助体系,明确什么的资助目标,如何统筹资助组织机构,转变传统路径探索全新的学生资助模式,筹措学生资助资源以及对学生资助的管理评价等,这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工作重心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过程中需要厘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研究者今后工作中必须关注的研究领域、重点。论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问题研究的历史溯源和演进流变的梳理,明晰了发展性学生资助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推手”以及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的配套。在参照各类高校(重点为”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生资助上的前沿做法后,论文结合我国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追求和大学生的发展成长需求,创造性地以双因素(激励—保健)理论提出了实现资助对象和资助体系发展为目标的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理念,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地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契合这一理念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同时对这一高校自身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探讨分析。论文结合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单向度”的学生资助目标,不健全的组织结构,路径依赖下引起的重经济资助轻成长支持,覆盖面及力度不够,学生成长支持项目和资助对象单一的资助模式,学生资助成本压力陡增及财务状况不佳下资助资金保障机制不完善,考评与调控的缺失等。最后,研究围绕发展性学生资助目标和组织机构,学生资助模式与路径,学生资助资源保障机制以及学生资助体系管理工作考评与调控这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的论述,为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些许思考和建议,如建立协调统一的组织机构、摆脱路径依赖、资金保障机制的完善等。
康抗[8](2019)在《陕西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关于对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的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公正,更是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高校并轨加之院校扩招,交费上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陡然增加,贫困生资助问题日益突出。陕西省高等教育实力雄厚且高校众多,在校生人数也位居全国前列,加之虽然陕西迈入经济中等发达省份,但贫富差异仍然较大,而独立学院作为新体制的办学机体,自筹办学经费成为其显着特点,贫困生问题在独立学院中就显得格外突出。因此,优化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资助政策,改进和完善独立学院资助工作的水平和办法,使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对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教育机会均等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等理论,对陕西省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运行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选取了6所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独立学院开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深入分析了陕西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拓宽资助主体和建立多渠道资助网络方面完善资助主体多元化;从拓展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建立各项助学贷款基金和建立适合助学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系等方面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建立勤工助学基地、提倡合作培养计划、发展“资助包”政策方面拓宽勤工助学渠道;要优化管理体制,建立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成立专门机构管理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行多种交纳学费方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独立学院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鲁小艳[9](2017)在《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文中研究说明直面戏剧(in-yer-face Theatre)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先锋派戏剧浪潮。它在英国剧坛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暴力叙事方式、直面现实的尖锐主题、极端的舞台呈现,迅速引起欧美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热议。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是伴随着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翻译家胡开奇在《戏剧艺术》2004年第4期上发表的《萨拉·凯恩与她的直面戏剧》一文,而广泛进入大众视野的。此后的12年(2005—2017)间,直面戏剧剧作在中国上海、北京等地上演一百余场(其中经典剧目反复巡演),每年都有不同的直面戏剧作品被搬上舞台。本论文以直面戏剧及其在中国的接受为研究对象,以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为基本方法,辅之于接受理论、实证研究、文本细读等方法,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批评研究、舞台搬演等接受状况以及对中国戏剧创作与舞台实践的启示与反思进行系统考察。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在广泛细致阅读直面戏剧文本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直面戏剧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所表现的家庭、社会、哲学主题以及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与当代意义进行深入阐述;并将萨拉·凯恩、马克·雷文希尔、马丁·麦克多纳、安东尼·尼尔逊四位直面戏剧代表作家的创作放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剧场语境中进行审视,对他们创作的主要作品及其成就进行细致分析,认为直面“暴力”、直面“孤独”、直面“真相”、直面“人性”分别是他们创作的特色和成就所在。第二章,立足于比较文学译介学相关理论,通过笔者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主要译者胡开奇以及其他戏剧工作者的采访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力求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译介接受线索,研究直面戏剧在中国译介的原由和过程;并以《4:48精神崩溃》为典型文本,对译介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译本舞台语言的动作性、反复等修辞手法、习语、时态句式等方面的翻译策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此同时,将核心刊物作为评价标准,运用文学地理学等理论方法,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文学批评和研究及性能阶段化的分析和概括。第三章,结合对直面戏剧搬演导演的实地访谈资料,将演出频率最高的《4:48精神崩溃》、《偷心》、《枕头人》等剧,分不同导演版本进行系统化整理与阐述。通过探索不同版本的搬演概况、导演构思、舞台呈现,总结直面戏剧在中国舞台搬演的异质化特征。余论部分,对直面戏剧对我国当代戏剧发展的启示意义进行思考,认为直面戏剧的接受为当代中国戏剧提供了直面当代人精神危机的道德勇气,给当代话剧创作提供了艺术与美学意义上的助力和借鉴,并促使艺术家将视野聚焦个体生命,在对个体生命本体意义的思索和追问中,促成当代人的精神救赎与道德回归。直面戏剧的中国接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主体对西方异质文化接受的典型个案,反映出当代中国戏剧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更新、重构“自我”的积极态势。直面戏剧的“直面”精神特质,是它能够被接受的首要原因,它在中国究竟还能走多远,这将是论题后续追踪研究的课题。
宫辰子[10](2017)在《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以G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迅猛发展,高校在校学生的总人数逐年增加,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虽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也带来了一些家庭的烦恼。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应此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了有效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就学难题,确保教育公平,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助学政策,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截止目前,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金政策实施已经十余年时间,就辽宁省而言,政府对于高校的资助投入不断增加,无论是范围还是资助金额都不断扩大。助学金政策在实施的十余年期间,政策实施的效果是什么情况,又存在哪些问题,这都又必要进行分析和评价。笔者的研究首先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研究,查找阅读了国内外目前有关助学金政策实施的相关内容,理顺助学金政策的发展与变迁,也分析除了助学金政策的目标和预期的实施效果。然后建立了能够评价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收集数据调研目前辽宁省助学金政策的实际实施情况;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找到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政策的制定和提高政策执行上的法律要求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发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减轻对财政拨款的依赖、建立专业的政策执行队伍、建立完整的信息平台加强各级机构组织的数据分享和建立针对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的独立监督系统等建议。
二、我能继续要求资助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能继续要求资助吗?(论文提纲范文)
(2)艰难抉择(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进海关黑屋的人 |
第二章科技泄密者 |
第三章择校 |
第四章名校招生有歧视 |
第五章追求梦想 |
第六章何去何从 |
第七章华人学生不读军校 |
第八章参观圣塔芭芭拉大学 |
第九章公民意识与国家忠诚 |
第十章解雇 |
第十一章困境 |
第十二章艰难抉择 |
第十三章逮捕 |
第十四章改弦易辙 |
第十五章祸根 |
第十六章密利森特的遗愿 |
第十七章起诉 |
第十八章正义之声 |
尾声 |
(3)未预期后果:城市文化空间区隔现象研究 ——以上海Y体验式书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意识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有关“城市文化空间”的研究 |
(二)“文化消费”研究的经典视角 |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与思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有意图行为:城市文化空间的生产 |
一、幕后:空间生产的多方参与 |
(一)寒冬:实体书店的“倒闭潮” |
(二)扶持:政府的实体书店政策 |
(三)转型:体验式实体书店落地 |
二、布景:空间符号意义的赋予 |
(一)远离:选择地理位置 |
(二)景观化:构造空间景观 |
(三)艺术化:打造空间体验 |
三、前台:行动者与空间行动 |
(一)经营者、消费者、游荡者 |
(二)常客、稀客、过客 |
第三章 未预期后果:城市文化空间区隔的表现 |
一、意象流变:实体书店空间想象的转变 |
(一)从贩卖书的空间到贩卖体验的空间 |
(二)从大众空间到区隔空间 |
二、初级门槛:体验式书店空间的经济区隔 |
(一)入场门槛:支付能力的空间划分 |
(二)消费门槛:昂贵的知识付费 |
(三)额外门槛:会员制的限制 |
三、进阶门槛:体验式书店空间的文化区隔 |
(一)氛围“劝退”:高雅的品味空间形象 |
(二)贩卖身份:通俗文化消费的缺失 |
第四章 城市文化空间区隔的产生原因 |
一、制度层面:政策的未预期后果 |
(一)文化产业的资本化 |
(二)上海市书店布局的缺陷 |
二、社会层面:城市文化空间的新动向 |
(一)资本逻辑对文化空间的控制 |
(二)新中产阶层的崛起与文化空间的占领 |
(三)消费主义对文化空间的征服 |
三、个人层面:分异的消费观念与变动的书店认知 |
(一)资本量、资本结构与消费观分异 |
(二)实体书店认知转变 |
第五章 总结、讨论与反思 |
一、结论 |
二、讨论 |
三、反思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4)科技泄密者(论文提纲范文)
泄密者 |
解雇 |
逮捕 |
起诉 |
正义之声 |
(5)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目的 |
1.1.4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的基本情况 |
1.2.2 国内研究的基本情况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和操作定义 |
1.3.1 TIFO一词的语言学释义 |
1.3.2 TIFO图像的操作定义 |
1.3.3 TIFO文化的操作定义 |
1.4 研究中应用的理论 |
1.4.1 罗兰·巴特的图像分层理论 |
1.4.2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框架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
2.1 方法论 |
2.1.1 方法论基础 |
2.1.2 研究范式 |
2.2 分析单位 |
2.2.1 TIFO图像 |
2.2.2 TIFO文化 |
2.2.3 访谈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资料法 |
2.3.2 图像内容分析法 |
2.3.3 访谈法 |
2.3.4 实地考察法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的历史演进 |
3.1 TIFO文化的历史溯源 |
3.2 TIFO文化的酝酿阶段 |
3.3 TIFO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
3.4 TIFO文化的扩散与传播 |
3.5 TIFO文化的成熟与异化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图像的显性特征分析 |
4.1 TIFO图像的地域分布 |
4.1.1 TIFO图像的国度分布 |
4.1.2 TIFO图像的俱乐部分布 |
4.2 TIFO图像的展示规模 |
4.2.1 TIFO图像展示规模的类型 |
4.2.2 TIFO图像展示规模的分布规律 |
4.3 TIFO图像展示的时间分布 |
4.3.1 时间维度上TIFO图像规模的演变规律 |
4.3.2 时间维度上TIFO图像国家分布的演变规律 |
4.4 TIFO图像的展示方式 |
4.4.1 TIFO图像展示方式的类型 |
4.4.2 TIFO图像展示方式各类型的比例 |
4.4.3 TIFO图像展示方式的演变规律 |
4.4.4 TIFO图像展示方式的地域分布规律 |
4.4.5 TIFO图像展示方式与展示规模之间的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5章 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图像的内涵特征分析 |
5.1 TIFO图像的图文信息分析 |
5.1.1 TIFO图像的图文组合方式 |
5.1.2 TIFO图像中的文字信息分析 |
5.1.3 TIFO图像中图像与文字的关系 |
5.1.4 TIFO 图像中的图像性信息分析 |
5.2 TIFO图像的感情色彩分析 |
5.2.1 TIFO图像的感情色彩类型 |
5.2.2 TIFO图像感情色彩的地域分布特征 |
5.2.3 TIFO图像感情色彩的演变规律 |
5.2.4 TIFO图像感情色彩与主体形象展示位置的关系 |
5.3 TIFO图像的主题分析 |
5.3.1 TIFO图像的主题类型 |
5.3.2 TIFO图像主题的分布特征 |
5.3.3 TIFO图像主题与感情色彩的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流行原因探析 |
6.1 职业足球运动的特点促成了欧洲TIFO文化的流行 |
6.1.1 职业足球运动场地及看台特点为TIFO文化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空间 |
6.1.2 职业足球运动的比赛节奏客观上造就TIFO文化的流行 |
6.1.3 欧洲职业足球运动的德比文化推动TIFO文化的流行 |
6.2 TIFO文化流行的经济因素 |
6.2.1 工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为TIFO文化的流行提供物质载体 |
6.2.2 俱乐部季票销售策略为TIFO文化流行带来稳定的球迷群体 |
6.2.3 死忠球迷群体的消费能力为TIFO文化流行提供经济保障 |
6.3 TIFO文化流行的政治因素 |
6.3.1 欧洲市民社会传统是TIFO文化流行的政治基础 |
6.3.2 欧洲城市国家传统是TIFO文化流行的政治前提 |
6.3.3 欧洲一体化进程为TIFO文化在欧洲流行创造条件 |
6.4 TIFO文化流行的社会文化因素 |
6.4.1 欧洲社会的狂欢文化遗产是TIFO文化流行的精神土壤 |
6.4.2 欧洲社会的城市艺术氛围为TIFO文化流行提供视觉展示载体 |
本章小结 |
第7章 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
7.1 TIFO文化的积极作用 |
7.1.1 TIFO文化提升球迷群体的参与感 |
7.1.2 TIFO文化激励从业者自我提升 |
7.1.3 TIFO文化提高俱乐部的知名度 |
7.1.4 TIFO文化巩固足球事业发展的基础 |
7.2 TIFO文化的消极影响 |
7.2.1 TIFO文化中暗藏民粹主义的阴影 |
7.2.2 TIFO文化中滋生种族主义的毒瘤 |
7.2.3 TIFO文化中蔓延球场暴力的弊病 |
7.2.4 TIFO文化中存在性别歧视的痼习 |
本章小结 |
第8章 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对中国的启示 |
8.1 中国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发展的现状 |
8.1.1 中国职业足球赛场TIFO图像的显性特征分析 |
8.1.2 中国职业足球赛场TIFO图像的内涵特征分析 |
8.2 中国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发展的不足之处 |
8.2.1 中国职业足球赛场TIFO图像展示显性特征层面的不足之处 |
8.2.2 中国职业足球赛场TIFO图像展示内涵特征层面的不足之处 |
8.3 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对中国的启示 |
8.3.1 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在显性特征层面对中国的启示 |
8.3.2 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在内涵特征层面对中国的启示 |
8.4 中国TIFO文化发展应注意规避的风险 |
8.4.1 避免球迷暴力 |
8.4.2 防止地域歧视 |
8.4.3 杜绝种族歧视 |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1:SimilarWeb体育新闻类世界排名前50 网站 |
附录2:第一轮访谈提纲 |
附录3:第一轮访谈记录 |
附录4:第二轮访谈提纲 |
附录5:第二轮访谈记录 |
附录6:文中部分图表的编码原始数据 |
(6)为什么写作? 三作家书简(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封, 维克多·普里切特致伊丽莎白·鲍温 |
第二封, 维克多·普里切特致伊丽莎白·鲍温 |
第三封, 伊丽莎白·鲍温致维克多·普里切特 |
第四封, 格雷厄姆·格林致伊丽莎白·鲍温 |
第五封, 维克多·普里切特致格雷厄姆·格林 |
第六封格雷厄姆·格林致维克多·普里切特 |
第七封, 伊丽莎白·鲍温致维克多·普里切特 |
(7)基于发展性视角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论 |
1.1 研究问题的缘起 |
1.1.1 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生资助:以资源投入为切入点 |
1.1.2 我国一流大学完善学生资助的迫切性 |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历史追溯与时代转换: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研究70年 |
2.1 免费高等教育时代 |
2.2 “高资助低收费”到“高资助高收费”高等教育时代 |
2.3 高校学生资助研究的相关争议 |
2.4 有关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反思 |
2.5 当前研究的特点与问题 |
2.6 时代转换: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第3章 发展性学生资助的内涵与特征 |
3.1 当前学生资助体系的特点 |
3.1.1 国家层面 |
3.1.2 高校层面 |
3.1.3 小结: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发展性视角的缺失 |
3.2 什么是发展性学生资助——基于双因素保健激励理论新解 |
3.2.1 几个误区辨正 |
3.2.2 发展性理念下的学生资助内涵与特征 |
3.2.3 发展性视角下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新方向 |
3.3 “学生资助体系”的理论依据及框定 |
3.3.1 理论依据 |
3.3.2 “学生资助体系”框定 |
第4章 现状与解读:国内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 |
4.1 资助目标与组织结构 |
4.1.1 “单向度”的学生资助目标 |
4.1.2 “贫”“优”为导向的学生资助原则 |
4.1.3 不健全的组织结构 |
4.2 资助模式与路径 |
4.2.1 从高校学生资助项目看资助模式与路径 |
4.2.2 学生眼中的高校资助模式与路径:一个深度访谈 |
4.2.3 当前学生资助模式下的路径依赖 |
4.3 资助资金保障机制 |
4.3.1 我国高校的财务状况 |
4.3.2 不断增长的学生资助成本 |
4.3.3 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需要开拓资助资源 |
4.4 资助工作考评与调控 |
4.4.1 考评与调控工作不合理指向 |
4.4.2 考评与调控缺失 |
第5章 比较与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 |
5.1 基于学生发展的资助目标与组织机构 |
5.1.1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生资助目标 |
5.1.2 相互独立且协调的学生资助组织机构 |
5.2 资助模式与路径 |
5.2.1 一个访谈 |
5.2.2 一些案例 |
5.2.3 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性学生资助模式路径 |
5.3 资助资金与保障 |
5.3.1 完善的社会捐赠系统 |
5.3.2 大学基金会运营能力强 |
5.4 考评与调控的参与 |
第6章 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构建 |
6.1 资助目标与组织 |
6.1.1 树立发展性学生资助目标 |
6.1.2 按“需”为导向的学生资助原则 |
6.1.3 健全且独立的学生资助组织机构 |
6.2 资助模式及路径转型 |
6.2.1 模式构建 |
6.2.2 路径转型 |
6.3 资助资金与保障机制 |
6.3.1 拓宽学生资助资源筹措渠道:以西湖大学为例 |
6.3.2 资助资金保值增值 |
6.3.3 学生资助资金与保障机制的构建 |
6.4 考评与调控管理系统 |
6.4.1 考评与调控的价值 |
6.4.2 考评与调控管理系统的目标与内容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附录1 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访谈提纲 |
附录2 访谈方法与对象 |
附录3 圣安德鲁斯大学“25条”学生成长规划 |
附录4 圣安德鲁斯大学学生资助体系考评与调控案例 |
附录5 西湖大学筹资案例 |
表附录1 一些评价机构、学者眼中的世界一流大学 |
表附录2 42所“双一流”高校学生资助目标与组织情况 |
表附录3 11所“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资助目标 |
表附录4 部分“双一流”高校学生资助项目 |
表附录5 2018年中国高校人均科技经费排名前50高校 |
表附录6 部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评分指标、依据及材料来源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陕西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独立学院 |
2.大学生资助政策 |
3.资助主体 |
4.资助客体 |
(二)相关理论阐述 |
1.新公共服务理论 |
2.教育机会均等理论 |
3.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二、陕西省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运行现状 |
(一)陕西省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构成 |
1.奖学金 |
2.学生贷款 |
3.勤工助学 |
4.困难补助 |
5.减免学费 |
6.“绿色通道” |
(二)陕西省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 |
1.陕西省高校贫困生情况 |
2.陕西省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
3.陕西省各种资助高校贫困生形式的比较 |
4.陕西省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取得的成果 |
(三)陕西省高校资助政策的基本特征 |
1.由片面追求公平逐步转向公平与效率兼顾 |
2.由政府独揽逐步转向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 |
3.由单一的资助手段发展成多种手段结合的资助体系 |
三、陕西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调查分析 |
(一)陕西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调查方案与实施 |
(二)陕西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调查数据分析 |
(三)陕西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存在的不足 |
1.资助资金筹措渠道少 |
2.助学贷款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 |
3.勤工助学岗位缺失 |
4.管理制度欠合理 |
5.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 |
四、陕西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优化措施 |
(一)完善资助主体多元化 |
1.拓宽资助主体 |
2.建立多渠道资助网络 |
(二)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
1.拓展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 |
2.建立各项助学贷款基金 |
3.建立适合助学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系 |
(三)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
1.建立勤工助学基地 |
2.提倡合作培养计划 |
3.发展“资助包”政策 |
(四)优化管理体制 |
1.建立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 |
2.成立专门机构管理贫困生资助工作 |
3.实行多种交纳学费方式 |
(五)创新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
2.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文献评述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直面戏剧”的当代社会悲剧创作 |
第一节 直面戏剧诞生的语境 |
一、欧洲传统戏剧暴力基因的历史传承 |
二、当代英国戏剧暴力对抗元素的吸收接纳 |
三、宽松包容的戏剧生态环境滋养 |
第二节 直面戏剧概念的命名及思想艺术特征 |
一、直面戏剧概念的命名 |
二、直面戏剧的思想、艺术特征 |
(一) 直面戏剧的基本主题 |
(二) 直面戏剧的艺术特征 |
(三) 直面戏剧的当代意义 |
第三节 直面戏剧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
一、直面“暴力”:萨拉·凯恩戏剧研究 |
(一) 暴力与自我救赎 |
(二) 经典的解构与自我重构 |
(三) 身份的渴求与自我毁灭 |
二、直面“孤独”:马克·雷文希尔戏剧研究 |
(一) “消费文化”的戏讽 |
(二) “酷儿文化”的密切关注 |
(三) 艾滋病的现代隐喻 |
三、直面“真相”:马丁·麦克多纳戏剧研究 |
(一) 质疑爱尔兰身份的“真相”之困 |
(二) “亲密关系”的深层探索。 |
(三) 儿童暴力的“真相” |
四、直面“人性”:安东尼·尼尔逊戏剧研究 |
(一) 黑暗灵魂的探索 |
(二) 童年意象的塑造 |
(三) 异化主题的重解 |
五、直面剧场下的《摧毁》解读 |
第二章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
第一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 |
一、当代人的精神危机——“直面”是一种态度 |
二、当代戏剧译介之惑——文学性VS舞台性 |
三、将作者拉向观众——落脚在中国的文化变异 |
四、关于胡开奇翻译文本中几个问题的具体探讨 |
第二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研究 |
一、积蓄期——直面戏剧在中国的初探性研究(2004—2010) |
二、深入发展期——直面戏剧的开拓性研究(2010年至今) |
三、关于直面戏剧的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
第三章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搬演 |
第一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搬演的接受语境 |
一、泛娱乐化的戏剧市场 |
二、当代剧场展示的景观化潮流 |
三、身体转向的现代病灶 |
第二节 《4:48精神崩溃》在中国的搬演 |
一、《4:48精神崩溃》——全球首演版 |
二、写意的人文关怀——熊源伟版《4:48精神崩溃》 |
三、道德休克的治疗——德米特里版《4:48精神崩溃》 |
四、多维度的严肃思考——港台版《4:48精神崩溃》 |
第三节 《偷心》在中国的搬演 |
一、《偷心》舞台剧的全球演出及银幕版 |
二、都市情感的解剖——蒋维国版《偷心》 |
三、情欲的黑色调侃——雷国华版《偷心》 |
四、小结 |
第四节 《枕头人》在中国的搬演 |
一、《枕头人》——全球首演版 |
二、强迫式的精神手术——周可版《枕头人》 |
三、商业化的哥特式惊悚——刘方祺版《枕头人》 |
四、小结 |
第五节 直面戏剧其它重要作品在中国的搬演 |
一、相互消耗的亲情——张彤版《丽南山的美人》 |
二、对与错的重新思考——周可版《审查者》 |
三、本节小结 |
第六节 鼓楼西剧场对直面戏剧的搬演 |
小结 |
余论: 直面戏剧带给中国当代戏剧的哲思与启示 |
一、“直面”戏剧危机的道德勇气 |
二、借用“他者”的美学探索 |
三、艺术视野与创作基点的个体转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直面戏剧在中国演出情况年表 |
附录B: 直面戏剧作家、作品中译资料年表 |
附录C: 直面戏剧相关翻译、演出采访录 |
(一) 特罗扬版《4:48精神崩溃》演出采访(节选) |
(二) 刘方祺版《枕头人》演出采访(节选) |
(三) 周可版《枕头人》演出采访(节选) |
(四) 直面戏剧剧本译者采访 |
(五) 当代着名导演张献访谈(节选) |
(六) 国际着名戏剧理论家马文·卡尔森访谈 |
附录D: 演出场记及演出剧本等相关资料 |
(一) 熊源伟版《4:48精神崩溃》场记(2006年) |
(二) 蒋维国版《偷心》台位记录表(2005年) |
附录E: 西尔兹《直面戏剧:英国戏剧的今天》选译 |
附录F: 直面戏剧剧本选译 |
(一) 萨拉·凯恩《4:48精神崩溃》(复译) |
(二) 马克·雷文希尔《手袋》(首译) |
(三) 马克·雷文希尔《购物与纵欲》(首译) |
(四) 马克·雷文希尔《浮士德已死》(首译) |
附录G: 直面戏剧代表作《荒凉西部》演出本(笔者实践作品)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以G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1. 辽宁省高校助学政策实施目标实现情况 |
2.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
(二) 研究意义 |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二、研究内容 |
三、相关概念 |
(一) 助学金政策的含义 |
1. 社会救助政策的含义 |
2. 助学金政策的含义 |
(二) 社会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 |
1. 社会政策实施效果的含义 |
2. 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含义 |
四、文献综述 |
(一) 国内外关于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现状 |
1. 国外关于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的研究现状 |
2. 国内关于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的研究现状 |
(二) 国内外对于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评述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社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理论 |
(一) 社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理论的概述 |
(二) 社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模式 |
二、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 |
(一)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
(二)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 |
1.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的目标分析 |
2. 建立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研究的指标体系 |
(三)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标体系说明 |
1.政策感知度 |
2.实施的合理性 |
3.政策资助强度 |
4.政策影响水平 |
第三章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数据收集分析 |
一、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的数据收集 |
(一)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背景 |
(二)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调查样本的确定 |
1.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样本的选择 |
2.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样本具体的抽样方法 |
(三)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调查的研究方法 |
1. 文献法 |
2. 问卷法 |
3. 访谈法 |
二、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的基本数据统计结果 |
(一) 调查对象基本数据 |
1.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情况 |
2. 调查对象户籍情况 |
3. 调查对象家庭经济条件情况 |
(二) 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 |
1. 政策感知度效果评价 |
2. 政策实施合理性评价 |
3. 政策资助强度评价 |
4. 政策影响水平效果评价 |
第四章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
一、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取得的效果 |
(一)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基本实现了助学的政策目标 |
(二)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 |
(三)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有利于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
(四)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良性发展 |
(五) 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培养了更多人才利于社会建设 |
二、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政策目标人群难以准确确定 |
(二) 未受资助学生和政策执行者被忽略 |
(三) 助学金政策执行监督管理水平低 |
(四) 物资资助与能力激励不平衡 |
(五) 物质资助强度跟不上申请者的需求 |
三、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申请资格审核操作困难造成政策目标人群无法精确 |
(二) 政策资助的发放对财政拨款过于依赖 |
(三) 政策执行上所配备的人员不足 |
(四) 政策执行机构组织间缺乏顺畅的沟通与协调 |
(五) 政策执行监督体系不健全 |
第五章 提升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改进建议 |
一、完善政策的制定和提高政策执行上的法律要求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
二、发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减轻对财政拨款的依赖 |
三、建立专业的政策执行队伍改善政策实施效果 |
四、建立完整的信息平台加强各级机构组织的数据分享 |
五、建立针对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的独立监督系统 |
六、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我能继续要求资助吗?(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贫困生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成因探究 ——基于江西省10所高校调查[D]. 蔡倩芸. 华东交通大学, 2021
- [2]艰难抉择[J]. 黄宗之.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6)
- [3]未预期后果:城市文化空间区隔现象研究 ——以上海Y体验式书店为例[D]. 张梦泽.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4]科技泄密者[J]. 黄宗之.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20(04)
- [5]欧洲职业足球赛场TIFO文化研究[D]. 解泽强. 上海体育学院, 2019(12)
- [6]为什么写作? 三作家书简[J]. 维克多·普里切特,伊丽莎白·鲍温,格雷厄姆·格林,孙传钊. 上海文化, 2019(05)
- [7]基于发展性视角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 马浚锋. 云南大学, 2019(03)
- [8]陕西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优化研究[D]. 康抗. 长安大学, 2019(01)
- [9]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D]. 鲁小艳.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6)
- [10]辽宁省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以G大学为例[D]. 宫辰子. 沈阳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