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小分子论文-朱俊龙,凌庆慧,刘茜,徐林

荧光小分子论文-朱俊龙,凌庆慧,刘茜,徐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小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肼,荧光探针,识别机理

荧光小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朱俊龙,凌庆慧,刘茜,徐林[1](2019)在《用于检测肼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肼在化工、材料、制药、能源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但它对环境和人体有很大的毒害。因此,开发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N_2H_4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该综述总结了近几年来基于不同识别机理检测N_2H_4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应用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继东,李家源,金华峰[2](2019)在《基于荧光效应的小分子抗癌药物释放体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癌症治疗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化学疗法(Chemotherapy)的提出促进了荧光小分子抗癌药物释放体系的研究。将具有荧光效应的有机小分子与抗癌药物结合在一起,使得药物释放体系表现出低毒性、优异的癌细胞靶向性和方便药物跟踪监测等特点。因此,设计不同性能的前药可以研究抗癌药物释放的动力学过程,为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喜树碱、SN-38和阿霉素等前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徐清爽,郭志前[3](2019)在《反应型甲醛小分子荧光探针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醛是一种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羰基物种,基于其活性羰基与识别基团的反应类型对其进行分类,概述了NH_2基团反应型、NHNH_2基团反应型、Aza-Cope重排反应型以及待测物再生型甲醛荧光探针的反应机理,重点对再生型甲醛荧光探针的设计进行了亮点评述。从甲醛分子探针的设计理念、识别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最后对新型甲醛分子探针的设计与发展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宋艾杰[4](2019)在《功能性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基于叁种不同的荧光团结构,共设计合成了14个荧光探针,反应型荧光探针13个,配位型荧光探针1个。其中基于二氰基异氟尔酮的水合肼的近红外荧光探针8个,基于二氰基苯并吡喃酮的水合肼荧光探针1个,基于二氰基异氟尔酮的H_2S近红外荧光探针2个,基于二氰基异氟尔酮的F~-近红外荧光探针2个,基于菲并咪唑的叁价金属离子(Fe~(3+)、Al~(3+)、Cr~(3+))荧光探针1个。我们通过核磁、红外等检测手段分别对所有探针结构进行确证后,又对筛选出较优秀的探针1a、5a、6a、SL、SN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响应时间等进行研究,并对探针1a和5a进行细胞成像研究。近红外探针1a对水合肼具有选择专一性,识别过程不受其他离子或分子的干扰,响应迅速(30 s),检测pH范围较宽(6.0-8.0),斯托克斯位移大(116 nm),荧光强度变化29倍,对水合肼的检测限为2.21×10~(-8) mol·L~(-1),具有较好的细胞渗透性和细胞相容性,量子产率高,在生物传感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近红外探针5a对H_2S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抗干扰能力较强,响应时间为12 min,荧光强度变化45倍,在4.0-8.0的pH范围均能稳定存在和识别H_2S,利用荧光光谱检测H_2S,探针5a的检测限为1.44×10~(-7) mol·L~(-1),利用紫外光谱检测H_2S,探针5a的检测限为1.70×10~(-7) mol·L~(-1),同样,探针5a适用于体内、外H_2S的检测。近红外探针6a对F~-的响应时间为30 min,斯托克斯位移约为150nm,荧光强度变化21倍,利用紫外光谱检测F~-,探针6a的检测限为6.68×10~(-7) mol·L~(-1),可用于环境中F~-的检测。探针SL对叁价离子(Fe~(3+)、Al~(3+)、Cr~(3+))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连续法(Job’s Plots法)证明探针SL与Fe~(3+)、Al~(3+)的结合比均为1:1,与Cr~(3+)的结合比为2:3,通过紫外光谱检测,探针SL对Fe~(3+)、Cr~(3+)、Al~(3+)的检测限分别为3.09×10~(-8) mol·L~(-1)、4.82×10~(-8) mol·L~(-1)、2.89×10~(-8) mol·L~(-1),通过荧光光谱检测,对Cr~(3+)的检测限为2.81×10~(-7)mol·L~(-1),探针SL是潜在的Cr~(3+)荧光探针。探针SN的检测范围较宽,在水合肼含量0.1-1.7 mM区间内,SN能够对其实现定量检测,另外,探针SN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均能稳定识别水合肼,响应时间为10 min,检测限为1.06×10~(-5) mol·L~(-1),可用于环境中高浓度水合肼含量的精准测量。(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李杨[5](2019)在《基于噻吩的新型有机小分子荧光传感材料设计、合成及传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有毒离子产生的各种问题给环境和生命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常见的离子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离子选择电极、生物化学检测,但是它们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成本高、操作流程繁琐、仪器较大且耗时长、不利于现场实时监测。荧光分析法因为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体积小且实时性响应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轻工业以及环境保护等生产生活领域。本论文的工作就是设计合成了几种基于噻吩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并对其性质和传感性能进行了研究。其表现出来的优良性质有:快速实时响应、高的选择性、高的灵敏度、高的稳定性、强的抗干扰性能、宽的pH响应范围、并成功的应用在各种环境水样和食品样品中检测离子,更重要的是设计的荧光探针也成功应用在细胞中检测离子,这显示出了荧光探针在医学的潜在应用价值。1、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噻吩类荧光探针TS,TS能迅速的检测出水溶液中的铝离子(Al~(3+))和锌离子(Zn~(2+)),分别呈现出强烈的蓝色和绿色荧光,使荧光强度分别增强40倍和5倍。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探针有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Al~(3+):4.0~12.0,Zn~(2+):4.0~11.0),高灵敏度(检测限分别为Al~(3+):3.7 nM,Zn~(2+):30 nM),高的稳定性(绑定常数分别为Al~(3+):1.16×10~4 M~(-2),Zn~(2+):2.08×10~4 M~(-2))。同时我们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研究了TS的传感机制,结果表明TS-Al~(3+)和TS-Zn~(2+)的化学结合计量比都是1:1。最后我们做了探针在各种不同环境水溶液中检测离子的实验,证实了TS可以用于实际水样和食品样品中检测铝离子(Al~(3+))和锌离子(Zn~(2+))。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的实现了探针TS在细胞中检测离子。2、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噻吩类金属离子探针TSA,TSA能迅速的检测出水溶液中的铝离子(Al~(3+))和铜离子(Cu~(2+))。在检测铝离子(Al~(3+))时,在365 nm荧光灯下显示强烈的蓝色荧光,使荧光强度增强300多倍。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探针具有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3.0~11.0),高的灵敏度(检测限:8.36 nM),高的稳定性(绑定常数:1.2×10~4 M~(-2))。在检测铜离子(Cu~(2+))时,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变色:由无色变为黄色。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探针具有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6~10),高的灵敏度(检测限:4.87nM),高的稳定性(绑定常数:9.8×10~3 M~(-2))。同时我们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研究了TSA的传感机制,结果表明TSA-Al~(3+)和TSA-Cu~(2+)的化学计量比都是1:1.最后我们做了探针在各种不同环境水溶液中检测离子的实验,证明了TSA可以用于实际水样和实际水样和食品样品中检测铝离子(Al~(3+))和铜离子(Cu~(2+)),另外我们还成功的做了TSA在细胞中检测铝离子(Al~(3+))的实验。3、设计合成了几种新型噻吩类金属离子探针TSB、TSC和TSD,其中TSB为荧光法检测Al~(3+),紫外比色法检测Cu~(2+),TSC为荧光检测法检测Al~(3+),TSD为紫外比色法检测Cu~(2+)。均表现出优良的性质: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等。(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2)

高世滢[6](2019)在《基于香豆素平台的一系列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物相关的研究中,荧光成像由于其无创、实施可视化追踪生命系统中的生物分子和生理过程的优点而得到重视。不仅如此,荧光成像由于其高灵敏度,简单的操作和良好的特异性而发展得越来越快。现今,生物荧光成像已经被用于很多领域的检测研究,例如生物小分子、粘度、环境中的各种离子等等。香豆素荧光染料具有良好的双光子特性和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因此它们基于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推拉式电子体系可以设计出很多具有广泛应用的新型荧光探针。本文通过对香豆素平台进行修饰,设计、合成出了一系列香豆素类的双光子荧光探针,用于各种小分子的检测。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以香豆素为荧光平台,以丙烯酰氯为Cys的识别位点,设计合成新型的Cys双光子荧光探针Co-Cys。与其他活性硫类物质如GSH,Hcy,SO_2等相比,该探针对Cys具有高选择性和极快响应速度。由于丙烯酸甲酯基和香豆素结构的强吸电子能力,探针Co-Cys本身的分子荧光很弱。当探针与Cys分子相互作用时,探针Co-Cys被还原为7-二乙氨基-3-羟基香豆素。由于羟基的给电子能力和香豆素结构的吸电子能力形成了推拉电子体系,ICT效应增强,导致荧光强度显着增加。以荧光增强方式实现对Cys的识别。在生物成像实验中,探针能够在单双光子的模式下进行HeLa细胞、组织、斑马鱼内的Cys检测。在第叁章,主要介绍以香豆素衍生物为荧光平台,以醛基为肼(N_2H_4)识别位点,设计合成的新型的N_2H_4双光子荧光探针Hy-N_2H_4。N_2H_4是化工、医药工业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物。根据调查,N_2H_4不仅是一种环境污染物,而且是一种有害物质。因此,对N_2H_4进行检测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章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探针Hy-N_2H_4,可用于检测水和活细胞中N_2H_4的含量。Hy-N_2H_4与N_2H_4的选择性加成/环合反应可以高效地淬灭荧光。探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在室温下与N_2H_4在水溶液中反应只需要5分钟。此外,探针的荧光在加入N_2H_4后产生约34倍的减弱。检测限可达0.33μM。此外,Hy-N_2H_4可用于检测活体细胞和组织中N_2H_4。在第四章中,设计并合成了3-硝基-7-二乙胺香豆素作为硝基还原酶荧光探针CoNO_2-HY。本章所述的硝基还原酶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在硝基还原酶存在下发出强荧光。这种现象表明探针对硝基还原酶有反应,为生物成像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细胞和组织的生物成像实验证明,探针可以有效应用于检测内源性硝基还原酶,组织穿透深度可达90μm。不仅如此,探针具有的双光子性质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硝基还原酶的生理学、病理学功能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解茜茜[7](2019)在《生物活性硫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及生物成像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活性硫小分子(Small molecule bio-reactive sulfur species)是指含硫原子的一类生物有机小分子,如生物小分子硫醇(thiols,包括半胱氨酸(Cysteine,Cys)、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和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等。这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细胞乃至生物体中,参与了大量的生理过程调控,对保持生命体系的平衡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其在机体中含量的异常与很多疾病相关联。本文以识别生物活性硫小分子为思路,利用特异性响应位点构建荧光探针,成功发展了特异性识别检测二氧化硫、水环境循环检测半胱氨酸及能区分硫醇与硫化氢/亚硫酸根的灵敏性荧光探针,并应用于细胞成像。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生物活性硫小分子的生理作用及相关荧光探针的性质研究与应用和本论文的设计思路。2.引入不饱和烯键作为硫醇结合位点和羧基作为末端锚定固定Cys的氨基,合成了 一个快速检测Cys的可逆荧光探针2-1,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对Cys特异性识别。探针基本无荧光,随着Cys的加入,不饱和烯键与Cys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形成光致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PET),体系在500 nm处的荧光强度增强78倍。此外,在水环境中,NEM或H2O2的加入使得2-1-Cys体系荧光实现循环响应。在A549和Hela细胞中可以成功检测到外源性Cys。探针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生物体中Cys的荧光标记和成像。3.在探针3-1结构中,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香豆素作为荧光团的同时,引入双吸电子氰基和羧基与双键连接,增强探针3-1和亚硫酸盐之间的反应活性。因此D-π-A形式构建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探针具有弱的黄色荧光发射(565nm),在探针和硫酸氢盐之间发生加成反应后共轭双键被破坏,体系显示短波长荧光发射(483nm),实现了探针对亚硫酸盐的比率荧光检测。研究发现,双吸电子基团增强了探测器识别硫酸氢盐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限低至82 nM)。这些优异的性质直接导致使用探针在活细胞中成像二氧化硫。4.针对细胞中硫醇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硫小分子化合物,引入丙烯酰基作为巯基的结合位点,以香豆素作为荧光基团的基础上,我们合成了一个通过两个发射通道区分检测硫醇、硫化氢及亚硫酸盐的turn-on荧光探针4-1。其中Cys、Hcy、GSH经亲核加成机理,而H2S和SO32-经亲核加成-环化机理。该探针成功在B16细胞中通过两个发射通道检测H2S/SO32-和生物硫醇,具有检测活体小鼠外源性H2S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武青[8](2019)在《气体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谱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硫化氢(H_2S)和二氧化硫(SO_2)是常见的气体信号分子。这些分子的含量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例如阿尔兹海默症、心血管疾病等都是由于这些分子含量的异常引起的。因此,检测这些气体信号分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气体小分子不便于捕获或者定量的测定,所以许多的文献都是选择测量其衍生物或者离子形式。根据如上特征,本文设计了叁种新型荧光探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双氰基异氟尔酮为荧光团,基于二硫键交换-亲核加成反应为机理的“turn on”型探针2-1。该探针可以快速检测H_2S。2-1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内源性和外源性的H_2S。2.在探针2-1的基础上,将识别基团换为硝基基团,设计合成了比率型荧光探针3-1。硝基是吸电子基团,会阻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而3-1与H_2S反应后,吸电子的硝基被还原成供电子的氨基,ICT过程被开启,使得π共轭体系重新建立,从而发出红色的荧光。探针3-1实现了在纯水相中检测H_2S,3-1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内源性和外源性的H_2S。3.H_2S经过酶催化作用后会产生亚硫酸盐(SO_3~(2-)),为了检测SO_3~(2-),设计合成了探针4-1。4-1与SO_3~(2-)反应形成五元噻唑环,亚胺的N原子与H原子之间的氢键会阻碍“C=N”异构化,从而导致荧光发生变化。该探针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高的选择性,低的检出限,低毒性。同时4-1可以靶向亚细胞器,检测溶酶体中的SO_3~(2-)。(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孙亚彤[9](2019)在《良好固态光学性能小分子荧光材料合成及传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具有良好固态光学性质荧光材料的发光特点及性质优势,总结了产生聚集诱导发光现象的机理,概括了最近几年这类荧光材料在阴离子识别、金属阳离子识别、pH识别等传感领域的应用情况。本论文以良好固态发光性质为设计目的,合成了四类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详细地探究了它们的固态和溶液态的光物理性质,并探索了其在传感领域的应用。(1)香豆素酰胺类衍生物1-4(?)(2)查尔酮类衍生物5和6(?)(3)芘类衍生物7和8(?)(4)金属配合物9(?)香豆素酰胺类衍生物体系中,共合成了四个香豆素酰胺类衍生物1-4,进行了系列表征。得到了化合物1和2的单晶结构,详细地探究了这四个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识别性质。在紫外灯下,化合物1、3和4的固体粉末都具有明亮的黄绿色或黄色荧光,而化合物2的固体粉末是亮蓝色荧光。化合物1的固态绝对量子产率最高(Φ_1:0.47),化合物4则显示出聚集诱导发射性质,在THF-H_2O混合体系中随着不良溶剂H_2O比例的增加,黄色荧光发射逐渐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四个化合物都能够在水溶液中识别ClO~-,通过滴定测试发现化合物1-3是荧光猝灭型探针,而化合物4是荧光增强型探针。四个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其中化合物4的荧光检测限最低,因此4对ClO~-的识别性质更好。查尔酮类衍生物体系中设计合成了两个化合物,即化合物5和6,对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通过光物理性质的详细测试发现,二者在溶液状态下跟随溶剂的极性不断增加,荧光光谱存在明显的红移现象。固体粉末状态的5和6在紫外灯下均发出红色荧光,其中粉末5的固态荧光发射处于深红外发光区。通过详细的滴定测试发现,化合物5在水溶液中可以通过肉眼来特异性识别二价铜离子,灵敏性较好,而化合物6对二价铜离子没有响应,通过结构对比和机理分析推断出是5的羟基和羰基与铜离子发生了1:1的配位作用。芘类衍生物体系中,以芘作为基本单元,设计合成了两个化合物7和8,化合物7在不同溶液环境中得到了单斜和叁斜两种不同晶系的单晶结构。详细的研究了化合物7和8在常用有机溶剂里的液态光物理性质,发现两个化合物在不良溶剂水中出现了明显的荧光峰,显现出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射性质。测试了二者固体粉末的荧光性质,分别得到了它们的绝对荧光量子产率,高达31.1%和46.2%。另外,化合物8可以在DMSO:HEPES=1:1(v/v,pH=7.4)环境中实现对ClO~-的特异性检测,并且灵敏性较好,是一种荧光增强型ClO~-探针。金属配合物体系中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金属铱(Ⅲ)配合物9,经过系统的光物理测试后发现,配合物9的溶液和固体粉末具有典型的磷光发射性质,与此同时,配合物9在正己烷-THF和甲醇-H_2O混合体系中还具有典型的聚集诱导磷光发射性质,通过扫描电镜证明聚集形态和聚集颗粒的尺寸对9的磷光发射性质均有显着的影响。该金属配合物可以用于缓冲溶液中的pH检测,识别机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吡啶基和咪唑部分的两个连续质子化过程。(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楠楠[10](2019)在《基于BODIPY检测小分子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中的小分子生物硫醇化合物半胱氨酸(Cys)、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谷胱甘肽(GSH)与复杂生物环境中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关系密切,其含量异常与许多疾病息息相关。因此,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生物体内小分子生物硫醇化合物,对研究其在生物系统中的生成、功能和代谢意义重大,同时也可以促进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近年来,荧光探针法与荧光共聚焦成像技术因其非侵入性和简便高效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体内小分子化合物的检测与成像中。由于Cys、Hcy和GSH具有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其中Hcy仅仅只比Cys多了一个亚甲基,但是其细胞内浓度却远远低于Cys,所以选择性检测叁者或特异性识别其中任何一个都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本论文的工作就是从我们课题组长期研究的具有优异性能的BODIPY类荧光染料出发,通过调控BODIPY的分子结构来构建新型荧光探针,期望其能区分检测Cys、Hcy和GSH。在第二章中,我们以BODIPY母体结构为核心,在1-,3-位引入甲基,5-,7-位引入苯基构建了具有较高量子产率、较好稳定性的荧光染料Cl-BDP-CF3、C1-BDP-H和Cl-BDP-OMe。为了研究非对称BODIPY类染料在荧光探针构建方面的应用,设计采用亲核取代反应在BODIPY的meso位引入对甲氧基苯硫醚基团作为小分子生物硫醇化合物的识别基团,同时该基团也可以通过PET机制淬灭BODIPY染料的荧光,以此构建出探针BDP-CF3、BDP-H和BDP-OMe。叁个探针凭借meso位的硫醚键与小分子生物硫醇化合物Cys和Hcy的芳香亲核取代-重排反应实现了在溶液中快速选择性检测Cys和Hcy,且检测限都在100 nM以内,比人体血浆中Cys和Hcy的含量要低一个数量级,适合于生物体系中Cys/Hcy的定量检测。其中与Cys/Hcy响应速度最快、检测限最低的BDP-CF3实现了在Hela细胞中选择性成像Cys/Hcy。同时,我们发现即使在远离亲核进攻位点处引入电负性各异的取代基依旧能够影响探针对生物硫醇的选择性响应,其中吸电子取代基更有利于亲核进攻的进行。在第叁章中,为了设计区分检测Cys和Hcy的荧光探针,我们在BODIPY母体结构1-,7-位引入甲基,3-,5-位引入对甲氧基苯基设计合成了荧光染料Cl-BDP-Me,并创新性的使用具有强拉电子作用的噻唑硫醚基团依靠对BODIPY产生PET作用而淬灭了BODIPY染料的荧光,同时也作为小分子生物硫醇化合物的识别基团构建了能够特异性检测Cys的荧光探针BDP-Me。小分子生物硫醇化合物Cys进攻探针meso位的硫醚键,进而发生芳香亲核取代-重排反应使得探针在30分钟内不受其他氨基酸、活性硫物种和常见阴、阳离子的干扰而特异性识别检测Cys,并在567 nm处产生将近30倍的荧光增强。此外,探针对Cys具有高度敏感性,其检测限低至26 nM,完全适用于生物系统中Cys的定量检测。最后,通过利用共聚焦荧光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Hela细胞内源性Cys的特异性识别成像,使得探针有望成为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荧光成像工具来研究生物系统中Cys的浓度水平,进而研究其化学生物学功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荧光小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癌症治疗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化学疗法(Chemotherapy)的提出促进了荧光小分子抗癌药物释放体系的研究。将具有荧光效应的有机小分子与抗癌药物结合在一起,使得药物释放体系表现出低毒性、优异的癌细胞靶向性和方便药物跟踪监测等特点。因此,设计不同性能的前药可以研究抗癌药物释放的动力学过程,为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喜树碱、SN-38和阿霉素等前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小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朱俊龙,凌庆慧,刘茜,徐林.用于检测肼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应用技术学报.2019

[2].张继东,李家源,金华峰.基于荧光效应的小分子抗癌药物释放体系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9

[3].徐清爽,郭志前.反应型甲醛小分子荧光探针进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宋艾杰.功能性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湖南工业大学.2019

[5].李杨.基于噻吩的新型有机小分子荧光传感材料设计、合成及传感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6].高世滢.基于香豆素平台的一系列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D].济南大学.2019

[7].解茜茜.生物活性硫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及生物成像应用[D].山西大学.2019

[8].武青.气体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谱性质[D].山西大学.2019

[9].孙亚彤.良好固态光学性能小分子荧光材料合成及传感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9

[10].王楠楠.基于BODIPY检测小分子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9

标签:;  ;  ;  

荧光小分子论文-朱俊龙,凌庆慧,刘茜,徐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