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宁安市中医院黑龙江宁安157000)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266-02
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性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
1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喜用被物裹头,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1)中药治疗
治则:疏风散寒。
处方:川芎、荆芥、薄荷、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茯苓、甘草。
(2)针刺疗法
主穴:百会、风池、大椎、四渎。
配穴:攒竹、神庭、合谷、太阳。
方法: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用弧度刮针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痛止针停。
2风热头痛
头痛头胀,其疼剧裂,面目热赤,口渴饮饮,溺赤,发热或恶风,大便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
(1)中药疗法
治法:清散风热。
处方:桑叶、菊花、川芎、白芷、银花、连翘、山桅子、生石膏、石斛、牛蒡子、甘草。
(2)头颈部按摩疗法
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扶持患者后头颈部,右手展平,虎口分开。从一侧眉弓上方开始,用全掌平推法,由前额→头顶→枕向颈部推摩至大椎穴处,反复进行5~6次,另一侧相同,推摩后以五指抓揉法沿上述部位反复操作5~6次,然后在太阳穴、头维穴、完骨穴、风池穴、新设穴部位揉压3~5分钟,再按第一次操作从前头到后颈推摩数次,术止。
3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酸楚沉重,胸闷,乏力,少食,自饱,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濡。
(1)中药疗法
治法:祛风胜湿
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云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白术、甘草。
(2)火罐疗法
穴位:肺俞,三焦俞,结核点。
方法:每次左右交叉取两个穴位,用无菌三棱针于预取穴位部消毒后点刺2~3处出血,以10厘米口径以上火罐,用精酒闪火法扣罐,置罐10~20分钟,隔日一次,痛止罐停。
4肝阳上亢头痛
头痛而眩,两侧尤重,心烦急躁,善怒,夜寐不安,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质红,中心苔黄,脉弦有力。
(1)中药疗法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处方:天麻、菊花、钩藤、生石决明、牛膝、生牡蛎、坤草、夜交藤、生桅子、黄芪、杜仲、川楝子。胆草。
(2)针刺疗法
主穴:曲池、血压点、百会、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心俞、风池、太阳、头维、神庭、内关。
方法: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穴留针20~30分钟,用弧度刮针法,中强刺激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
(3)耳针疗法
主穴:高血压点,皮质下,脑点肾上腺降压沟。
配穴:脑干,枕,内分泌,神门。
方法:每日取主配穴各二穴,留针20分钟,用捻转手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
5血虚头痛
头晕而痛,过于用脑即加重,常伴有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无苔,脉沉细。
(1)中药疗法
治法:补血熄风。
处方: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菊花、蔓荆子、防风、女贞子、炙甘草、夜交芚、党参、全虫。
6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而重,恶心呕吐痰涎,胸脘满闷,少食自饱,口不渴,舌质淡,有齿龈苔白滑而腻,脉弦略滑。
(1)中药疗法
治法:化痰降逆。
处方:清半夏、天麻、白术、橘红、细辛、生姜、茯苓、牛蒡子、白蒺藜、蔓荆子、竹茹、厚朴、甘草。
(2)刺络火罐方法
穴位:上脘,脾俞。
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用无菌三棱针于穴位处,点刺3~5处,使之有血液溢出后,用口径10厘米以上的火罐,以酒精闭罐法,迅速置罐,留罐20~30分钟,去罐后用酒精棉拭去污血,每次一个穴位,隔日一次,痛止停用。
7瘀血头痛
头痛固定于一处,如椎如刺,经久不愈,舌质紫或淡晦,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细涩。
(1)中药疗法
治法:活血化瘀。
当归、川芎、白芷、桃仁、红花、香附、葛根、路通、蔓荆子、麝香、老葱、生姜、大枣、黄酒。
(2)水针疗法
部位:肩胛骨内上角压痛点。
方法:由肩胛内上角稍内进针,斜向外侧,达肩胛骨骨膜,快速注射10%葡萄糖15~20毫升,每2~3日一次。注意进针深度,防止刺入胸腔。推药时可产生酸麻胀感,从肩部传至头顶及同侧面部,头痛止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