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区地理论文_周明洋,田瑞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区地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区,地理,东汉,律令,土司,南朝,二年。

政区地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明洋,田瑞雪[1](2019)在《近四十年来东汉政区地理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四十年来,东汉政区地理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是通代整体研究,即着重于东汉一朝的州制变化、政区沿革及有关郡国县邑数目考证等方面;二是具体地望考释方面,即对某一政区的某一郡县治所今址的考证,成果颇丰。不管是整体性的研究还是局部的探微,都有力地推动了东汉政区地理研究的细化与深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不强,研究成果没有被综合利用;研究层面较为局限;研究的区域选择性也较为明显等。(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但昌武[2](2019)在《《二年律令·秩律》相关政区地理问题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1年《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1)一书出版以来,张家山汉简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的《秩律》记录了当时中央与地方官吏的禄秩(也因此载录了大量县名),这一历史信息十分珍贵,且其文本的篇幅较长,内容又相对完整,因此研究价值更高。学界对《秩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官制,二是政区地理。本文所回顾的主要是与政区地理相关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国学》期刊2019年01期)

马强[3](2019)在《略论西南土司政区地理的形成与终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的土司制度设立之初,其辖区与经制州各有畛域,互不侵犯,即所谓"蛮不出峒,汉不过境",土司政区的地理沿革相对稳定,大多沿袭传统地域。但随着明代后期中央王朝与西南边地民族关系的紧张及其土司之间土地的侵夺,土司辖区时有扩张与盈缩;土司政区的起源与形成有叁种,世袭领地、朝廷赐封与战争扩张。明清时期西南的强势土司大多侵占吞并周邻地盘形成领地纠纷。如明代播州、容美、酉阳土司甚至公然侵夺卫所屯堡。土司之间的领地纠纷往往由地方经制州长官的仲裁与调整,而土司的领地扩张与领地纠纷引起的民族地区冲突也是明季至清代前期中央王朝大规模施行"改土归流"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民族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石丹[4](2019)在《周代南阳政区地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阳地区是周代经济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地理优势明显,是东西、南北交通枢纽。两周时期,特别是东周时期,南阳地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该地区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相关研究多停留在南阳地区的军事功能部分,为了更好地梳理南阳地区在两周时期的发展脉络,本文将运用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等研究方法,并结合考古材料,对周代南阳政区地理进行深入考察,以期促进周代南阳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南阳、河内与南阳郡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东周时期南阳与河内的概念有重合,南阳郡也常与南阳混淆,叁者相互纠缠影响我们对南阳地区的认识,因此第一部分便详细论述叁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介绍南阳及周边地区的自然条件,了解南阳地区自然地理的概况,进而探讨南阳交通地理情况。第叁部分详细探讨南阳地区下属各县邑的政区沿革,并叙述秦取南阳地区的地理进程。(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赵海龙[5](2018)在《《汉书·地理志》与东汉政区地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书·地理志》是研究东汉政区地理的重要文献。在讨论东汉建立之时的政区时,以往的研究几乎全部以《汉书·地理志》的断限作为起点。实际上,东汉建立之时,恢复的政区建置应当是平帝元始时期的。通过对《汉书·地理志》所载汉成帝元延叁年之后的郡国沿革变迁以及县邑变化进行考证,可以发现,汉成帝元延叁年九月之后,西汉的政区仍然在持续变化着,这些变化被后来新建立的东汉王朝继承下来。由此,便可较为全面地推演出西汉末年的政区图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东汉初年的行政区划面貌。光武帝虽然恢复了平帝时期的政区建置,但这一恢复只是对郡国县邑数量的沿用,并非一成不变的因袭。根据东汉建立时面临的实际情况,光武帝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调整。(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8年04期)

吴良宝[6](2017)在《出土秦文字与政区地理研究举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土秦文字资料对研究秦代政区地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订正传世史书地名的脱衍与文字讹误、补充传世史书在郡县设置方面的记载缺漏、纠正秦郡始置与析置及其郡境变化研究中的疏误、如何避免误用出土地理资料等方面对出土秦文字资料的价值进行举例说明,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意见。(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马强[7](2016)在《出土唐人墓志与唐代政区地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人墓志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地下石刻资料角度反映唐代诸道、州(郡)、府、县各级政区发展演变的一般轨迹;其次唐人科举及第后,在县、州(郡)、府的任职地理空间变动性、跳跃性大,其墓志在叙述志主生前任职仕历时客观上保留了当时不少政区的第一手资料。第叁,唐代政区几经调整和变迁,一些州县置废不定,为期短暂,但在墓志中却往往留下记录;第四,墓志中的所涉政区记述大多为志主任职仕宦之地,具有"亲历性"特点,是最接近政区"当时进行时"的一手数据,殊为珍贵,部分唐人墓志还提供了政区设置的背景情况;第五,某些唐人墓志可以用来校勘、补正史籍地理志部分的残缺讹误,有证史补史作用。唐人墓志的上述价值为深化唐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某些新契机。(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2016年03期)

李金霞[8](2016)在《南朝岭南政区地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中国南疆的岭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给中原人士留下了“瘴乡”之地的地域形象。但是,岭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又吸引着历朝历代对该地区的向往与不舍。特别是在土宇日蹙的南朝,中央王朝对岭南地区日益重视起来,可突出表现在对官员选拔的严格把关和遣派大量的宗王出镇上。此外,为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南朝各代在岭南地区新设大量的政区来管辖之。而政区设置背后的原因有中央王朝加强对该地区资源的控制,也有王朝力量与地方势力之间的较量。岭南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是人口紧缺的南朝急需的珍贵物资,设郡置县可将其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统治系统中,从而能为朝廷所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战争消耗的人口,也能保证岭南地区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此外,朝廷想利用政区为前锋,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渗透。然而,刘宋朝虽然前期政治较清明,但至元嘉后频发残杀宗室、地方反叛等事件;萧齐朝皇帝多无为,国祚短暂:萧梁朝萧道成始有建树,却因侯景之乱导致灭亡;至陈朝北疆不断南退而陈后主又无能,终不能延续其国运。可见,南朝各代王朝势力大多情况下处于薄弱状态,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并不强,再加上岭南地区处于中国疆土的最南端,情况更甚。由此可知,南朝各代虽在岭南地区大量设郡置县企图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和渗透,但是,由于长期与北边各政权形成对峙状态,以及朝廷内部局势复杂且变化无常,中央王朝并不能完全将岭南地区纳入到王朝的统治范围内。在王朝力量薄弱之时,地方势力得以滋长,朝廷为维护地方的统治,不得不依靠封官来笼络地方势力进而维护该地区的统治秩序,导致政区的非正常设置。拜官赐爵即可使地方势力的既得利益得到维护,也可使其对该地区的统治正统化,促使地方势力如滚雪球般不断膨胀,不断挤压着王朝势力,使得王朝力量对该地区的渗透更加薄弱,更需依靠地方势力的统治,导致政区非正常设置的不断循环,从而出现南朝岭南政区“滥置”的现象。探究南朝时期岭南政区的变迁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政区变迁背后王朝势力与地方势力之间的博弈,认识到只有在王朝力量足够强大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控制和维护地方的秩序,才能真正将地方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统治系统内。(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陈俊宇[9](2016)在《广西地区南朝时期政区地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系统梳理广西地区在南朝时期的所有州郡县政区,对一些争议的政区置废情况,尤其是对没有正史地理志资料的梁陈新增政区,在众说纷纭中旁征博引、加以考证,基本还原了当时的政区建置和政区制度概况,并对其变化和变化背后的因素进行了相关探讨。广西地区在南朝时期尤其是梁陈二朝出现了政区的激增,所置州郡县(含辖及)数量从宋初到陈末增加了113个。政区的设置尤其是县级政区的设置往往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息息相关,但这一时期广西地区州郡县数量的急剧增长与经济和人口发展状况并不完全对应符合,新增的政区有许多都是政治因素影响下的畸形产物,因此在隋朝建立后大量被裁撤。政区和政区制度的设置受政府主导的影响,而设置引起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政府的后续的设置举措。(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6-04-01)

赵海龙[10](2016)在《《东汉政区地理》县级政区补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在东汉政区方面的研究可谓是集大成者,然而《东汉政区地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郡国的行政建置,对于东汉县级政区则关注较少。结合传世文献及碑刻资料,从两汉侯国封置的角度出发,对东汉的县级政区进行补证,充实东汉县级政区的研究,对光武帝建武六年省并县邑数目提出补充意见。(本文来源于《南都学坛》期刊2016年02期)

政区地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01年《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1)一书出版以来,张家山汉简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的《秩律》记录了当时中央与地方官吏的禄秩(也因此载录了大量县名),这一历史信息十分珍贵,且其文本的篇幅较长,内容又相对完整,因此研究价值更高。学界对《秩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官制,二是政区地理。本文所回顾的主要是与政区地理相关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区地理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明洋,田瑞雪.近四十年来东汉政区地理研究综述[J].湘南学院学报.2019

[2].但昌武.《二年律令·秩律》相关政区地理问题研究综述[J].华中国学.2019

[3].马强.略论西南土司政区地理的形成与终结[J].民族学刊.2019

[4].石丹.周代南阳政区地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5].赵海龙.《汉书·地理志》与东汉政区地理研究[J].史学月刊.2018

[6].吴良宝.出土秦文字与政区地理研究举例[J].中国文字研究.2017

[7].马强.出土唐人墓志与唐代政区地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

[8].李金霞.南朝岭南政区地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9].陈俊宇.广西地区南朝时期政区地理[D].广西民族大学.2016

[10].赵海龙.《东汉政区地理》县级政区补考[J].南都学坛.2016

论文知识图

1-7.叁国吴桂阳郡复原图资料来源...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中所述...民政工作2007年武汉市地名命名更名简表(7)民政工作2007年武汉市地名命名更名简表(11...民政工作2007年武汉市地名命名更名简表(13...民政工作2007年武汉市地名命名更名简表(1)

标签:;  ;  ;  ;  ;  ;  ;  

政区地理论文_周明洋,田瑞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