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石墨烯成功被剥离,原子层厚度的二维(2D)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石墨烯的零带隙限制了其在电子学、自旋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等方面的应用。为此,很多研究致力于寻找新型2D半导体材料。在2D金属卤化物中,碘化铅(PbI2)是最近合成的单层半导体,是典型的2D金属卤化物半导体。单层PbI2是内秉非磁性的,这将限制其在自旋电子学方面的应用。目前,空位和替代非金属原子对单层PbI2电子结构和磁性的影响尚未报道。值得注意的是,重元素Pb和I具有强的自旋轨道耦合(SOC)作用,可以对PbI2的能带结构有显著的影响。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I空位和Si、P、S、F、Cl、Br等替代掺杂对单层PbI2的稳定性、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的影响,同时探讨了SOC对替代掺杂的单层PbI2电子能带结构和磁性的影响。铁磁性单层材料可以看成是原子层厚度的铁磁性薄膜,将具有大磁晶各向异性的单层铁磁性材料作为磁记录介质有助于提高磁记录的存储密度。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具有强磁各向异性的铁磁性单层CrI3,VSe2和Fe3GeTe2以及铁磁性二维材料Cr2Ge2Te6相继被实验发现。有关理论研究显示单层RuO2具有铁磁性。考虑到4d、5d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SOC效应及Os与Ru有相似的d轨道价电子,单层RuO2和OsO2可能是具有大磁晶各向异性的二维内禀铁磁性材料。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单层RuO2和OsO2的稳定性、电子结构和磁晶各向异性,研究了应变对单层RuO2和OsO2磁性能的影响。具备较高垂直各向异性的磁性电极层能有效降低磁性隧道结的磁矩翻转电流密度。基于Ta|CoFeB|MgO的垂直磁性隧道结具有大的隧穿磁电阻(TMR)值和较低的磁矩翻转电流密度,被广泛关注。目前Ta|CoFeB|MgO垂直磁各向异性的起源还存在争议。有关实验表明退火会导致B从非晶CoFeB中迁移,这可以使退火后Ta|CoFeB|MgO的垂直磁各向异性增加。Wang等人通过电子能量损失能谱(EELS)清晰地观察到Ta|CoFeB|MgO|CoFeB|Ta退火后,B从非晶的CoFeB中迁移到金属覆盖层Ta中。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间隙硼的位置对异质结Ta|CoFeB|MgO磁晶各向异性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计算的I空位和替代掺杂原子的形成能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单层碘化铅,I空位以及非金属原子(F、Cl、Br、Si、P和S)替代I掺杂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是可能实现的。由于F、Cl、Br和I的价电子数量相同,F,Cl和Br掺杂的碘化铅Pb16I31F、Pb16I31Cl和Pb16I31Br体系是非磁性的。而I空位,Si,P和S掺杂的碘化铅Pb16I31、Pb16I31Si、Pb16I31P和Pb16I31S体系的基态是磁性的,I空位、掺杂S、P和Si原子产生的磁矩分别为1.0μB、1.0μB、2.0μB和3.0μB。磁矩的分布与掺杂原子与其相邻的Pb与I原子之间、空位附近Pb原子与I原子之间的p轨道杂化有关。此外,由于I空位以及非金属原子替代I掺杂的单层碘化铅体系没有空间反演对称性,考虑SOC后,体系的能带产生自旋劈裂。对于Pb16I31、Pb16I31S、Pb16I31P和Pb16I31Si,SOC产生的自旋劈裂比其交换劈裂要小。更重要的是,SOC产生的自旋劈裂没有改变费米能级附近能带的电子占据,因此在考虑SOC后,Pb16I31、Pb16I31S、Pb16I31P和Pb16I31Si体系的磁矩几乎没有改变,Pb16I31F、Pb16I31Cl和Pb16I31Br体系的磁矩仍然为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空位以及非金属原子替代掺杂可以导致单层PbI2产生磁性。2.T结构的单层1T-MO2(M=Ru、Os)是稳态并且单层1T-OsO2可能被实验合成。更为重要的,单层1T-MO2(M=Ru、Os)是具有大磁晶各向异性的二维内秉铁磁性材料,其磁矩和磁晶各向异性主要来源于Ru和Os原子的贡献。特别地,由于Os原子具有强的SOC作用,单层1T-OsO2的磁各向异性能高达-42.67meV/cell,且居里温度远高于液氮。值得注意的是,当拉伸应变达2%时,单层1T-OsO2的磁各向异性增加了19%。基于二阶微扰理论,我们通过分析Ru和Os原子d轨道态密度及其d轨道间的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矩阵元对磁晶各向异性能的贡献,揭示了单层1T-MO2(M=Ru、Os)大的磁晶各向异性能主要由Ru和Os原子相反自旋的dxy和dx2-y2轨道间的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矩阵元所贡献。而拉伸应变引起单层1T-OsO2的磁各向异性增大源于Os原子自旋向下dyz和dz2轨道之间的矩阵元对Os原子磁各向异性能的贡献由零变为负。3.异质结Ta|CoFeB|MgO的垂直磁晶各向异性主要来源于MgO|CoFe界面的Co原子层及CoFe|Ta界面的Co原子层和Ta原子层的贡献。进一步地,相比于间隙B在异质结Ta|CoFe|MgO的CoFe合金层内,间隙B在异质结Ta|CoFe|MgO的覆盖层Ta内的垂直磁各异性能明显地增强,而且相比于间隙B在异质结Ta|CoFe|MgO的CoFe|Ta界面的CoFe层面上,间隙B在异质结Ta|CoFe|MgO的CoFe|Ta界面的Ta层面上的垂直磁各异性能也明显地增强。这些结果表明间隙B迁移到Ta覆盖层是退火后Ta|CoFeB|MgO垂直磁各向异性增加的原因。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王艳杰
导师: 闫羽
关键词: 二维材料,异质结,电子结构,磁晶各向异性,自旋轨道耦合,第一性原理计算
来源: 吉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物理学
单位: 吉林大学
分类号: O472
总页数: 115
文件大小: 5379K
下载量: 273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磁各向异性的管道应力检测装置设计[J]. 电子世界 2020(16)
- [2].基于工艺偏差的电压调控磁各向异性磁隧道结电学模型及其在读写电路中的应用[J]. 物理学报 2020(19)
- [3].一种检测铁磁材料应力的磁各向异性方法[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20(04)
- [4].垂直磁各向异性自旋阀结构中的铁磁共振[J]. 物理学报 2014(21)
- [5].GMI效应与磁各向异性的关系[J]. 品牌与标准化 2011(10)
- [6].铁磁钢材应力致磁各向异性定量检测特性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7].磁偶极和电四极在磁各向异性介质中的辐射功率[J]. 物理学报 2010(08)
- [8].基于磁各向异性方法的铁磁材料应力检测研究[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9(09)
- [9].Co/Ni多层膜垂直磁各向异性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15(09)
- [10].磁各向异性叠层成形法制造磁体[J]. 金属功能材料 2015(03)
- [11].CoFeB/MgO界面垂直磁各向异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 功能材料 2018(07)
- [12].COFeB/Pt多层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研究[J]. 物理学报 2012(16)
- [13].垂直磁各向异性Co/Pt多层膜在自旋电子学中的应用[J]. 科技与创新 2020(13)
- [14].电偶极子在磁各向异性介质中的辐射功率[J]. 物理学报 2012(16)
- [15].磁性多层膜CoFeB/Ni的垂直磁各向异性研究[J]. 物理学报 2016(24)
- [16].基于CoFe/Pd的自旋阀底电极中增强的垂直磁各向异性[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7].MgO插层对FeN基复合膜的磁各向异性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10)
- [18].N~+注入修复外延Fe膜面内六重磁对称[J]. 物理学报 2019(12)
- [19].岩石磁各向异性分析及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J]. 云南地质 2013(01)
- [20].电磁各向异性介质球的散射研究[J]. 电波科学学报 2010(04)
- [21].Nd含量对磁控溅射Si(111)/Cr/Nd-Co/Cr薄膜结构与磁性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19(10)
- [22].不同底层对CoFeB/Pt多层膜垂直磁各向异性的影响研究[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6(12)
- [23].CoSiB/FeNbCuSiB和FeNbSiB/FeSiB双层薄带的表面和块体磁各向异性[J]. 金属功能材料 2016(05)
- [24].应力诱导外延SmFeO_3薄膜强烈的磁各向异性以及室温磁电耦合效应(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20(10)
- [25].倾斜溅射对CoFeB薄膜条纹磁畴结构与磁各向异性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18(09)
- [26].具有条纹磁畴结构的NiFe薄膜的制备与磁各向异性研究[J]. 物理学报 2016(21)
- [27].单层氧化物薄膜的新型磁各向异性研究获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7)
- [28].Mo覆盖层对MgO/CoFeB/Mo结构磁各向异性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15(24)
- [29].MgO/Pt界面对增强Co/Ni多层膜垂直磁各向异性及热稳定性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15(19)
- [30].垂直磁各向异性自旋阀结构中磁性相图[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