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组织培养论文-李懿义

小麦组织培养论文-李懿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组织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组织培养,幼穗遗传,传话体系,影响因素

小麦组织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李懿义[1](2019)在《小麦组织培养及幼穗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这些年的进步和发展都是非常迅速和明显的,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很多方面都获得了进步和提升,尤其是科学技术这方面,更是在这些年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和支持。而对于小麦组织培养和幼穗遗传方面的问题,一直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在这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人员都投身于这项研究当中。因此,本文将针对于小麦组织培养及幼穗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进行浅谈,将从小麦系统的受体系统,基因型影响以及优化的方式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3期)

郑冠鹏,王晓雨,刘新伦,田增荣,王超[2](2019)在《硫辛酸和甜菜碱在小麦组织培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硫辛酸和甜菜碱对农杆菌侵染后小麦愈伤组织的影响,选取小偃22、Z50和郑麦366的幼胚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抑菌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4和8 mmol·L~(-1)的硫辛酸和10 mmol·L~(-1)的甜菜碱,于5、10和15 d分别观察统计小麦愈伤组织的褐化和水渍化程度。结果表明,添加硫辛酸可有效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Z50中添加4 mmol·L~(-1)硫辛酸可使褐化程度较CK降低89.50%,但会提高愈伤组织的水渍化程度;添加10 mmol·L~(-1)甜菜碱对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和水渍化程度均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何婷,郭桂梅,陈志伟,张述伟,宗营杰[3](2018)在《小麦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的高频诱导及其绿苗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品种‘Alondra’为材料,用不同预处理(热激、低温、激素等)方法处理离体穗、游离小孢子、小花等,比较不同处理对小麦小孢子离体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低温处理小花3 d、33℃热激处理小孢子2 d后,小麦小孢子愈伤组织的产量明显提高。通过愈伤组织的分化,最终形成小麦小孢子绿色再生植株。(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伟,尹米琦,赵佩,王轲,杜丽璞[4](2018)在《我国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组织培养再生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存在强烈的基因型特异性,从目前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中筛选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对于提高小麦生物技术育种效率和加速育成品种的生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国大面积推广的24个优良小麦品种和抗白粉病优良品系CB037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花药培养、幼胚培养和成熟胚培养,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和植株再生率,分析、评价这些小麦品种(系)3种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再生性能。结果表明,25个小麦品种(系)花药、幼胚、成熟胚的植株再生率分别为0~41.75%、2.25%~531.92%和3.24%~84.34%,基因型差异显着;组织培养再生能力以幼胚最强(119.79%),成熟胚其次(36.23%),花药最弱(4.91%)。CB037的3种外植体组织培养再生效率均最高,轮选987、扬麦16、内麦836、科农199、新春6号、郑麦366、郑麦9023、新冬20、烟农19和川麦42幼胚培养植株再生能力表现较强,新春6号、京冬8号、石麦4185、科农199和轮选987成熟胚培养植株再生率较高,石麦4185和邯6172花药培养绿苗诱导率较高。小麦组织培养效率与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密切相关,不同品种同一外植体再生能力差异显着,同一品种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也存在显着差异,并且3种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再生能力不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筛选到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较好的优良小麦基因型,可进一步用于小麦转基因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孙岩,张宏纪,刘东军,刘文林,王广金[5](2017)在《纳米处理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及其S_1变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纳米处理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及后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影响,2013-2015年以纯系龙0632和九叁6529为试材,用FLM强功能陶瓷纳米器处理过的水配制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并以正常组织培养作对照,研究了纳米处理对幼胚组培诱导频率和分化频率及其S_1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纳米处理的2份试材的平均分化率为9.3%,未经处理的为5.4%。纳米处理S_1株高的平均变异率为4.7%,穗长平均变异率为2.1%,入选株率为7.1%;未经处理的分别为0.4%,1.0%和2.7%。可见纳米处理可以提高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和后代的变异频率,有助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吕思宇[6](2016)在《人工合成小麦群体成熟胚组织培养特性的QTL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麦组织培养中,成熟胚作为外植体,因其取材不受生长期及发育阶段的限制,相对于幼胚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等独特优势。但成熟胚有限的再生能力妨碍其推广应用。本文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与小麦品种川麦32(SW8188)构建的171个F8重组自交系(RIL),于2012-2015年连续4年采用田间收获种子的成熟胚作为外植体,利用添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对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组织培养特性进行了测试。本研究检测到数个有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的QTL。为了排除环境对成熟胚组织培养特性的干扰,2015年增加了温室种植RIL群体组培试验。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出愈率、分化率、出苗率两两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2.RIL群体在出愈率、分化率、出苗率上都呈现一个连续分布且变化很大的区间,其分布范围分别为0.37-1.00、0.29-0.97、0-0.36,平均值分别为0.67、0.70、0.14。两亲本SHW-L1与SW8188在出愈率和分化率上无显着差异,SHW-L1 (0.13)出苗率极显着(P<0.01)高于SW8188(0.03)3.温室材料与田间材料成熟胚组培特性对比,出愈率呈现显着差异,温室平均出愈率为0.91,2012-2015大田平均出愈率分别为0.58、0.49、0.62、0.88。这一结果表明环境对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愈伤诱导阶段。4.总共3个有关愈伤组织出愈率的QTL分别在1D,5A,6D染色体上被检测到,其表型变化范围从10.16%到11.82%。2个有关分化率的QTL。被检测到,分别位于1A和3D上,其表型变异值范围为10.96和9.10%。2个有关出苗率的QTL分别被定为于3B和4A染色体上,其表型变化为9.88%和10.30%。本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与前人的报道都表明,1,3,5染色体群在小麦组织培养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赵佩[7](2015)在《小麦中几个与农杆菌转化与组织培养再生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是小麦基因工程育种的基础。由于组织培养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的低效率,以及功能基因和安全性评价等因素的限制,小麦转基因育种滞后于其他作物。在目前发展的植物转基因技术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其整个生物学过程非常复杂,需要一系列农杆菌蛋白和植物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外源基因的转入和整合。其中,植物相关蛋白在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小麦中克隆和鉴定几个与农杆菌转化小麦和植株再生相关的基因,对于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途径改良小麦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技术,以拟南芥At VIP2基因编码序列作为种子序列,从普通小麦中克隆了Ta VIP2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1839bp,与拟南芥At VIP2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为48%。Southern blotting杂交结果表明,Ta VIP2在小麦基因组中有3个拷贝。进一步以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代换系为材料,利用Southern blotting技术将Ta VIP2定位在小麦1A、1B和1D染色体上。分别从小麦AA、DD、SS野生近缘种中扩增出了3个Ta VIP2基因的c DNA和g DNA,发现Ta VIP2基因组序列含有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Ta VIP2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酵母双杂交结果发现,Ta VIP2蛋白与农杆菌Vir E2蛋白特异性互作。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小麦Ta VIP2基因转入烟草和小麦中,发现过表达小麦Ta VIP2基因能显着提高农杆菌转化烟草的转化率,同时,增强了烟草对白粉病的抗性。以拟南芥AtVIP1基因编码序列作为种子序列,利用in silico技术从普通小麦中克隆了小麦Ta VIP1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987bp,编码328个氨基酸,与拟南芥At VIP1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为51%。Southern blotting杂交结果表明,Ta VIP1在小麦基因组中有3个拷贝。利用定位的小麦ESTs对Ta VIP1进行染色体定位预测,将该基因定位在5AL、5BL和5DL上。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Ta VIP1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上。农杆菌转化烟草结果表明,过表达Ta VIP1基因降低了烟草的转化率。从普通小麦中克隆了TaWOX5基因的c DNA和g DNA序列,测序发现小麦Ta WOX5基因全长749bp,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区630bp,编码209个氨基酸,与拟南芥At WUS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为39%。Southern blotting杂交结果表明,Ta WOX5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至少存在9个拷贝。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将Ta WOX5基因转入烟草和小麦,发现过表达Ta WOX5基因显着增加了小麦分蘖数和叶片宽度,过表达Ta WOX5基因显着促进了烟草再生苗和营养器官的生长。利用RNA-Seq技术发现,农杆菌侵染后小麦组蛋白等基因显着上调表达。进一步从普通小麦中克隆了Ta Histone H1和Ta Histone H2B基因,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上述2个基因转入烟草和小麦,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有待纯合后进行功能鉴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5-01)

孙岩,张宏纪,王广金,刘东军,郭怡璠[8](2014)在《航天处理对小麦组织培养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春小麦航天诱变育种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以航天搭载的小麦纯系种子00-0387、01-0089、02-0174及其相应对照的幼穗、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调查了诱变频率、分化频率和S1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航天处理及其相应对照的幼穗、幼胚诱导率均在98%以上,差异不显着。航天处理3份幼穗、幼胚的平均分化率均低于相应对照,而且品种间存在基因型差异。组织培养和航天加组织培养对S1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航天加组培尤为明显。(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黄国中,丁博,王俊斌,李明,陈帅君[9](2014)在《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转基因技术体系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和难点。目前,通过组织培养方法为基础的小麦转基因技术,已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材料,但由于组织培养方法具有较强的基因型依赖性,且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易产生体细胞变异等原因,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鉴于此,作为重要的备选方案,非组织培养方法受到学界的关注,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也有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不同方法的潜在受体位点,并与其他植物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探讨了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4年04期)

曹雪[10](2014)在《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上叁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四倍体硬粒小麦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进行普通小麦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普通小麦及硬粒小麦组织培养体系为基因工程改良奠定基础,将成为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的有效辅助途径之一。以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的6个普通小麦品种和19份不同地理来源的硬粒小麦材料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26种培养基组合,进行组织培养实验,以期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普通小麦植株再生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硬粒小麦组织培养条件,拟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出高再生率的优良基因型及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麦类转基因研究奠定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结果如下:1.在普通小麦愈伤诱导培养中,不同生长素浓度的组合和浓度大小显着影响普通小麦成熟胚出愈率、胚性愈伤出愈率、出芽率。在普通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实验中,在MS2培养基中单独添加2mg/L 2,4-D的效果与同时添加2mg,/LDicamba与2mg/L2,4-D相近,两者都能显着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从实验效果、可操作性方面考虑,选择含2,4-D(2mg/L)的MS2培养基作为普通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硬粒小麦成熟胚出愈率总体并未显示随激素浓度增加而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综合数据分析,最佳培养基组合为添加2mg/L 2,4-D的MS3培养基;2.在普通小麦及硬粒小麦绿苗分化过程中,ZT分化作用影响大于KT和6-BA,激素配比NAA 1.0mg/L+6-BA 1.0mg/L+KT 1.0mg/L+ZT 5mg/L可作为普通小麦和四倍体小麦成熟胚分化再生的最佳激素组合;3.不同基因型的组织培养特性差异较大,在供试的6个普通小麦基因型中川农16、良麦4号和蜀麦482都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分别为20.40%、26.29%和21.14%;而在19个硬粒小麦基因型中,仅有PI 480459(127)表现出良好的再生能力,其出愈率及分化率分别可达82.75%和11.04%。(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小麦组织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硫辛酸和甜菜碱对农杆菌侵染后小麦愈伤组织的影响,选取小偃22、Z50和郑麦366的幼胚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抑菌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4和8 mmol·L~(-1)的硫辛酸和10 mmol·L~(-1)的甜菜碱,于5、10和15 d分别观察统计小麦愈伤组织的褐化和水渍化程度。结果表明,添加硫辛酸可有效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Z50中添加4 mmol·L~(-1)硫辛酸可使褐化程度较CK降低89.50%,但会提高愈伤组织的水渍化程度;添加10 mmol·L~(-1)甜菜碱对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和水渍化程度均无明显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组织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李懿义.小麦组织培养及幼穗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J].农家参谋.2019

[2].郑冠鹏,王晓雨,刘新伦,田增荣,王超.硫辛酸和甜菜碱在小麦组织培养中的作用[J].麦类作物学报.2019

[3].何婷,郭桂梅,陈志伟,张述伟,宗营杰.小麦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的高频诱导及其绿苗再生[J].上海农业学报.2018

[4].张伟,尹米琦,赵佩,王轲,杜丽璞.我国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组织培养再生能力评价[J].作物学报.2018

[5].孙岩,张宏纪,刘东军,刘文林,王广金.纳米处理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及其S_1变异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

[6].吕思宇.人工合成小麦群体成熟胚组织培养特性的QTL定位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6

[7].赵佩.小麦中几个与农杆菌转化与组织培养再生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8].孙岩,张宏纪,王广金,刘东军,郭怡璠.航天处理对小麦组织培养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

[9].黄国中,丁博,王俊斌,李明,陈帅君.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展望[J].分子植物育种.2014

[10].曹雪.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优化[D].四川农业大学.2014

标签:;  ;  ;  ;  

小麦组织培养论文-李懿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