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差分比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比热,差分,样品,测量,超导体,热力学,聚合物。
差分比热论文文献综述
雒建林,郑萍[1](2011)在《高分辨差分比热测量方法及在高温超导体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差分比热实验方法是测量两个样品的比热差,具有高达万分之一的比热测量分辨率,适合测量相变时微小的比热变化及宽温区的电子比热.文章介绍了高分辨连续升温差分比热实验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以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Y0.8Ca0.2Ba2Cu3O6+x为例,介绍了差分比热实验手段在宽温区电子比热的获得、正常态赝能隙及超导凝聚能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1年02期)
许杰[2](2003)在《绝热连续升温差分比热测量装置与聚苯胺低温比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热是凝聚态物质最重要的宏观参量之一。在很低的温度下,由于晶格振动变得很弱,电子和低能激发贡献越来越突出,这对我们通过低温比热研究很多现象的微观机制十分有利。系统、子系统的熵或微观状态数与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能级分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比热与温度的依赖关系能够提供被测量系统许多极其有用的微观信息,对理解固体的电子结构、电子态密度、声子谱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低温比热的测量和研究对热力学第叁定律、固体量子理论和超导BCS等理论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热研究还有助于认识各类相变〔如结构相变, 磁性相变, 超导相变等〕及临界点附近的标度规律。为了研究毫克量级的小样品的比热随组分或其它因素的变化,从总的热容或晶格贡献中分离出附加的热容。我们研制和开发了绝热连续升温差分比热测量装置。和普通的差分比热设备相比,我们的绝热连续升温差分比热测量装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创新:a.在测量原理上有改进,我们在测量中保证待测样品和标准样品的温度一致,代替了加热功率一致,同时用42对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来控制两个样品温度的一致性,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同时使得样品的连续升温容易实现,提高了测量效率;b.采用惠斯通电桥来控制两个样品间加热功率的比例, 这样能够更准确控制和测量两个样品加热的功率差异,从而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和普通差分比热设备相比,本装置的分辨率由1:1000提高到1:10000,甚至更高。目前是国际上同类装置中分辨率最高之一。 c.为了保证与环境绝热,在样品架与铜块之间安装了20对热电偶,同时还在铜块和内辐射屏之间装了5对热电偶来监视样品与环境的温差,以便于自动加热控温。 d.所有加热控温、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都是按照我们自已设计的算法开发出来的软件通过电脑自动控制,以代替手工操作的不准确性。同时,我们研究了用自组装法制备的纳米结构的聚苯胺在低温下的比热性质。我们测量了聚苯胺及其掺杂盐酸后在1.8K至45K的热容,利用声子-分形子模型来处理非晶态对比热的贡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EB和ES的比热数据均不符合德拜理论,超出德拜模型的比热来源于非晶态的贡献。我们引进声子-分形子模型,并用晶态贡献和非晶态贡献迭加的方法成功地拟合了实验数据,解释了聚苯胺掺杂盐酸后比热升高的原因。在测量温区内,没有观察到电子对比热的贡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05-15)
杨宏顺,马朝辉,庄志忠,郑萍,陈兆甲[3](1994)在《低温差分比热的自动化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差分比热测量方法即差分绝热连续加热量热法.此方法的特点是在绝热的条件下连续升温,升温速率由计算机通过样品架和参考样品架上的主加热器来控制(可事先设定),样品和参考样品间的温差信号经放大后由702控温器控制样品架和参考样品架上的副加热器,使其温差在测量过程中总是保持为零.差分比热值是通过同时测量样品升温速率和副加热功率来获得的.绝热条件是计算机控制内外两层辐射屏跟踪样品温度来获得.用该方法可测量小作品的差分比热,经测试表明500mg的样品在4.2—330K的温区误差不大于1%.测量过程易于实现完全自动化.(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杨宏顺,詹晓农,王克勤,陈兆甲[4](1991)在《La_(2-x)Sr_xCuO_(4-δ)多晶样品的差分比热》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地研究了La_(2-x)Sr_xCuO_(4-δ)多晶样品的差分比热.La_(2-x)Sr_xCuO_(4-δ)超导转变的比热跳跃△C 和超导转变温度 T_c 随 Sr 含量而有规律地变化.在 x=0.15处,△C/T_c 和Sommerfeld 常数△γ=C_(es)/T-C_(en)/T 均为极大值,当 Sr 含量偏离 X=0.15时,比热反常峰变圆滑,峰值和 Sommerfeld 常数 △γ 减小,T_c 降低.约化比热反常△C/△γ(0)T_c 随样品烧结条件改变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上述现象表示,最均匀的超导电性只出现在 Sr 含量x=0.15附近很窄的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1991年03期)
差分比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热是凝聚态物质最重要的宏观参量之一。在很低的温度下,由于晶格振动变得很弱,电子和低能激发贡献越来越突出,这对我们通过低温比热研究很多现象的微观机制十分有利。系统、子系统的熵或微观状态数与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能级分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比热与温度的依赖关系能够提供被测量系统许多极其有用的微观信息,对理解固体的电子结构、电子态密度、声子谱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低温比热的测量和研究对热力学第叁定律、固体量子理论和超导BCS等理论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热研究还有助于认识各类相变〔如结构相变, 磁性相变, 超导相变等〕及临界点附近的标度规律。为了研究毫克量级的小样品的比热随组分或其它因素的变化,从总的热容或晶格贡献中分离出附加的热容。我们研制和开发了绝热连续升温差分比热测量装置。和普通的差分比热设备相比,我们的绝热连续升温差分比热测量装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创新:a.在测量原理上有改进,我们在测量中保证待测样品和标准样品的温度一致,代替了加热功率一致,同时用42对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来控制两个样品温度的一致性,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同时使得样品的连续升温容易实现,提高了测量效率;b.采用惠斯通电桥来控制两个样品间加热功率的比例, 这样能够更准确控制和测量两个样品加热的功率差异,从而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和普通差分比热设备相比,本装置的分辨率由1:1000提高到1:10000,甚至更高。目前是国际上同类装置中分辨率最高之一。 c.为了保证与环境绝热,在样品架与铜块之间安装了20对热电偶,同时还在铜块和内辐射屏之间装了5对热电偶来监视样品与环境的温差,以便于自动加热控温。 d.所有加热控温、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都是按照我们自已设计的算法开发出来的软件通过电脑自动控制,以代替手工操作的不准确性。同时,我们研究了用自组装法制备的纳米结构的聚苯胺在低温下的比热性质。我们测量了聚苯胺及其掺杂盐酸后在1.8K至45K的热容,利用声子-分形子模型来处理非晶态对比热的贡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EB和ES的比热数据均不符合德拜理论,超出德拜模型的比热来源于非晶态的贡献。我们引进声子-分形子模型,并用晶态贡献和非晶态贡献迭加的方法成功地拟合了实验数据,解释了聚苯胺掺杂盐酸后比热升高的原因。在测量温区内,没有观察到电子对比热的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分比热论文参考文献
[1].雒建林,郑萍.高分辨差分比热测量方法及在高温超导体研究中的应用[J].物理.2011
[2].许杰.绝热连续升温差分比热测量装置与聚苯胺低温比热研究[D].重庆大学.2003
[3].杨宏顺,马朝辉,庄志忠,郑萍,陈兆甲.低温差分比热的自动化测量系统[J].低温物理学报.1994
[4].杨宏顺,詹晓农,王克勤,陈兆甲.La_(2-x)Sr_xCuO_(4-δ)多晶样品的差分比热[J].低温物理学报.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