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络合物论文_王葛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渡金属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络合物,金属,桦木,烷基化,氨基,硫脲,烯烃。

过渡金属络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葛阳[1](2017)在《桦木酮酸缩氨基硫脲及其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桦脂酸,是一种羽扇烷类五环叁萜烯类化合物,研究表明桦木酸无毒,并被证明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疟疾,抗癌,抗HIV病毒等。桦木酸对多种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如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在众多领域里有着十分广泛研发前景,极具研发潜力。缩氨基硫脲基团是酮或者醛类化合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或溶剂况下,与硫代氨基脲脱水缩合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希夫碱,缩氨基硫脲衍生物所形成的的双环螯合物对金属电子有约束力,可作为药效基团对某些氨基酸蛋白质发挥监管作用。研究表明:缩氨基硫脲金属络合物活性要优于其相应的配体。故而,本文在桦木酸骨架中引入缩氨基硫脲基团,后与多种无机过渡金属盐进行络合,以寻找活性更为优良的化合物。本文以桦木醇为起始物,直接氧化合成桦木酮酸,引入羰基基团,羧基上的氢键给体提高了对肿瘤细胞的靴向作用,对活性有所贡献,并且加强了药物的溶解性,最后在C-3侧链上引入氨基硫脲,合成桦木酮酸氨基硫脲化合物,并以此为配体,与多种金属盐反应得到一系列的配体;2种配体与Pd(dmso)2Cl2反应得2种钯金属配合物。对合成的6种配合物,利用了 IR,TOF-MS,1H-NMR,Elemental analysis和TGA等证明了其配位模式。最后对所合成的配体及其4种金属配合物进行了抗菌实验以及癌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配体及其4种金属络合物的抗菌效果并不理想;而Ag(L1)2Cl·H2O和Cu(L1)2Br2具有抑制人源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Cu(L1)LBr2对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其IC50值在10-20μM之间。(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7-05-25)

李英姿,蓝宇[2](2016)在《高自旋过渡金属钴络合物催化芳烃酰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钴络合物作为一种廉价绿色的催化剂,近年来被大量应用于偶联成键反应中。由于很多情况下钴的高自旋状态更加稳定,因此与之前用于铑、铱等的电子对转移偶联成键模式不同。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成键模式:单电子偶合成键模式。如图反应(2)所示,过渡金属含有多个未成对电子,当R~1与R~2发生还原消除成键时,过渡金属与R~1或R~2共用的电子对分别提供一个电子形成R~1-R~2的共价键。另外一个电子则与金属上未成对电子配对,转移到金属上。在此过程中,过渡金属发生自旋态的改变,从高自旋状态变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五分会:物理有机》期刊2016-07-01)

林汉[3](2016)在《桦木醛缩氨基硫脲及其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桦木醇又叫白桦脂醇、桦木脑,是羽扇烷型的化合物,属于五环叁萜类,研究表明桦木醇无毒,具有抗肿瘤、抗炎、快速治愈伤口、抗过敏等功效,在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缩氨基硫脲基团是一类特殊的希夫碱,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多样的配位形式和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数缩氨基硫脲金属配合物比其相应的缩氨基硫脲配体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因此,本文在桦木醇骨架中引入缩氨基硫脲基团,并与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以期望得到更好、更高效的化合物。本文用溶剂提取法在桦树皮中提取出桦木醇,以此为原料,先用叁苯基氯甲烷将C-28上的羟基进行保护,再用乙酸酐将C-3上的羟基进行保护,用PPTS脱去C-28上的保护基团,再用PCC将C-28上的羟基氧化成醛,经过水解脱去C-3上的保护基团后,再与硫代氨基脲反应生成桦木醛缩氨基硫脲配体。最后生成的配体分别与金属盐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配合物。对合成的配体及其铜(Ⅱ)、银(Ⅰ)、镉(Ⅱ)、钯(Ⅱ)四种金属配合物,利用了1H-NMR, IR, MALDI-TOF-MS, Elemental analysis和TGA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推断,并证明其配位模式为两个配体与一个金属离子形成双齿配位模式。并对合成的两种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分别进行了抑菌实验和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Ag(L1)2NO3·3H2O和Cd(L1)2Cl2·2H2O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而Cu(L1)2Cl2和Ag(L1)2NO3·3H2O可有有效地抑制赫拉细胞的增值能力。(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6-05-18)

田密,王来来[4](2016)在《过渡金属/磷配体络合物催化不对称氢甲酰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醛是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药物活性分子等的重要中间体,及各种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如香料等的起始原料,潜手性烯烃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氢甲酰化是合成光学活性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烯烃的不对称氢甲酰化中铑与膦形成的催化体系因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几类新型手性磷配体与铑形成的络合物催化剂在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如Rh/手性双-3,4-二氮磷杂环戊烷配体(S,S,S)-Bisdiazaphos和(R,S)-NEt-Yanpho络合物催化剂等.(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赵国明[5](2015)在《过渡金属Cu(Ⅱ)Cp~*Ir(Ⅲ)Pd(Ⅱ)络合物催化的胺与醇N-烷基化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N键的合成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作为合成C-N键的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候选者,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胺与醇N-烷基化反应自从1981年被报道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论文使用高斯09程序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和SMD溶剂化模型,结合能量跨度模型(the energetic span model),对过渡金属Cu(Ⅱ)、Cp~*Ir(ⅡI)和Pd(Ⅱ)络合物催化的胺与醇的N-烷基化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机理研究。在研究中,通过考察所有可能催化活性物种的反应自由能来确定可能的活性催化剂。对于可能的活性催化剂,计算了所有可能的反应路径,包括内球氢转移路径和外球氢转移路径。根据各个路径表观活化能的高低来确定最有利的反应路径。进而用一个基于能量跨度模型的Fortran程序来计算一些能量较低的催化循环的转化率,通过比较不同催化循环的相对转化率,给出最佳的催化循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在M06//B3LYP水平下的计算,首次对Cu(Ⅱ)络合物催化的胺和胺基衍生物与伯醇的N-烷基化反应进行了理论上的机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1)叔丁醇钾是醋酸铜转化成活性催化剂所必需的。(2)最有利的催化循环包含叁个顺序的阶段:(i)在Cu(Ⅱ)催化作用下,醇氧化给出相应的醛和铜的氢化物;(ii)醛胺缩合产生亚胺;(iii)亚胺还原给出期待的N-烷基化仲胺产品并且再生出活性催化剂。(3)对于醇氧化和亚胺还原而言,外球顺序氢转移路径是最有利的反应路径。(4)在热力学上,醇氧化和亚胺形成都是吸能的,但是亚胺还原是放能的,因此亚胺还原是整个催化变换的驱动力。使用能量跨度模型,我们发现:决定转化率的过渡态是亚胺还原中的负氢转移过渡态,决定转化率的中间体是活性催化剂。2.通过在M06//B3LYP水平下的计算,对[Cp~*Ir Cl_2]2(Cp~*=η5-C5Me5)和K2CO_3催化的胺与醇N-烷基化反应进行了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能量计算结果表明:(1)这个N-烷基化反应是经由氢自动转移机理进行的。(2)最有利的催化循环包括叁个顺序的阶段:(i)醇氧化产生醛;(ii)醛-胺缩合形成亚胺;(iii)亚胺还原提供仲胺产品。(3)第(i)阶段和第(iii)阶段中的最有利路径分别是在Cp~*Ir(NHPh)Cl催化作用下的内球氢转移路径和使用KHCO_3作为质子提供者的内球氢转移路径。(4)热力学上,第(i)阶段和第(ii)阶段都是吸能的,但是第(iii)阶段是放能的,因此第(iii)阶段是催化循环的驱动力。我们在使用能量跨度模型评估催化循环时发现:决定转化率的中间体是18电子络合物Cp~*Ir(κ2-CO_3K)Cl,决定转化率的过渡态是β氢消除过渡态。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Eisenstein与合作者假定的活性催化剂和最有利的醇氧化和亚胺还原路径都不是真的,因此该研究为正确认识Cp~*Ir(ⅡI)络合物催化的胺与醇N-烷基化反应的机理细节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3.使用DFT方法和能量跨度模型对Pd Cl_2/dppe/Li OH(dppe=1,2-双(二苯膦)乙烷)系统催化的胺与醇N-烷基化反应进行了机理研究。能量计算结果表明最有利的反应路径是内球氢转移路径,它是由活性醇盐络合物[Pd(Ph CH2O)(dppe)]+的初始化和催化循环CC1组成。活性醇盐络合物的初始化包含两个顺序的步骤:(i)叁配位活性物种[Pd(OH)(dppe)]+和[Pd(Ph NH)(dppe)]+的产生;(ii)苄醇去除质子提供活性醇盐络合物。催化循环CC1包含叁个顺序的步骤:(i)活性醇盐络合物经由β氢消除产生苄醛和钯的氢化物;(ii)苄醛与苯胺缩合给出亚胺;(iii)亚胺还原提供胺产品并且再生出活性醇盐络合物。虽然这个催化循环的转化率受到了苄醇去除质子的相反过程的抑制,但是计算的转化率仍然支持催化循环CC1是最有利的催化循环。通过计算转化率控制指数(the degree of turnover frequency control),我们不但识别了催化循环中的决定转化率的中间体(Li Cl_2-配位的醇盐络合物)和决定转化率的过渡态(β氢消除过渡态),对于整个反应路径,我们还发现有影响力的中间体都是Li Cl_2-配位的络合物,因此,我们得出结论:Li Cl_2-是影响转化率的关键物种。我们的附加计算表明Ag OTf或者Ag BF_4的加入可以在收敛Cl~-的同时提供弱配体OTf~-或者BF_4~-,进而提高催化循环的转化率。在上面的机理研究中,使用的都是未经任何简化的实验上使用的反应物和催化剂,所以我们的理论研究更接近于真实的反应。计算得到的催化循环的转化率与实验上的观测基本一致,证实了我们假定的反应机理的有效性。因此,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但揭示了过渡金属Cu(Ⅱ)、Cp~*Ir(ⅡI)和Pd(Ⅱ)络合物催化的胺与醇的N-烷基化的反应机理,而且可以为设计更有效的过渡金属催化系统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12-01)

王幸伟,郭辉,邓冬生,刘梦洁,王心义[6](2015)在《过渡金属离子调控微孔铕络合物的荧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铕(Ⅲ)与3,5-二羧基吡啶(pdc)形成配合物:[Eu(pdc)1.5(DMF)]·(DMF)0.5(H2O)0.5—(1a)。1a受热失去自由水和DMF后形成配合物(2a)—[Eu(pdc)1.5]。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2a拥有一维规整的大小为6.3×8.5的六边形孔道,并且未配位的吡啶N原子都朝向空腔,能够吸附亲N原子的过渡金属离子,从而改变原配合物的发光性能。通过对不同价态以及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配合物2a的荧光调控性能分析,发现低浓度金属离子对配合物2a的发光强度起到敏化作用,高浓度金属离子则出现猝灭效应。另外,在10-5 mol/L相同浓度不同金属离子对配合物荧光性能影响中,Cu2+离子敏化效果最强,Fe3+离子的则最弱。(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10期)

[7](2014)在《吡啶基二氨基过渡金属络合物,其生产方法和用途》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开了吡啶基二氨基过渡金属络合物以供在烯烃聚合生产多峰聚烯烃中使用。公开号:CN201280020018(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4年08期)

刘冰清[8](2014)在《4'-R-2,2':6',2"-叁联吡啶过渡金属络合物对烯烃、醇类催化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氧化有机物质在有机合成、工业催化、酶催化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家们长期致力于寻找更稳定,更有效的均相催化剂,以期使底物能够获得更高的转化率和专一底物的选择性。传统的均相催化剂的配体多为已经被诸多报道的席夫碱类、卟啉类和酞菁类等四齿配体。近年来,叁齿配体的络合物引起了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者的关注。尽管2,2':6',2”-叁联毗啶类络合物广泛地应用于光电材料、光水解、不对称催化等领域,但是在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2,2':6',2”-叁联吡啶类过渡金属络合物对底物的催化氧化效果有着迫切而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在使用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氧源的条件下,4'-R-2,2':6',2”-叁联吡啶过渡金属络合物对烯烃和醇类物质进行的催化氧化反应。对配合物的氧化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并根据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探讨了不同取代基(R基团)对氧化催化效果的影响,同时也对不同过渡金属的独特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在这一部分综述了在近几年叁联吡啶类叁齿配体在各领域一系列的应用,建立了本课题仿生催化氧化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研究思路,即在叁联吡啶4'位置取代基团引入不同基团,与不同过渡金属配位合成一系列螯合物,并研究其氧化催化效果。论文的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描述了四种铜(Ⅱ)络合物、五种钴(Ⅱ)络合物、五种锰(Ⅱ)络合物的催化氧化反应研究。以4'-R-2,2':6',2”-叁联吡啶的金属离子络合物为催化剂,分别对苯乙烯、环己烯、苯甲醇以及环己醇进行了催化氧化,发现在相同催化条件下,含有拉电子基团(-Cl和-N02)的催化剂相对于其它催化剂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其中,当4'-Cl-2,2':6',2”叁联吡啶-Cu(Ⅱ)作为催化剂,在TBHP为氧源的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为78%,环己烯的转化率为91%,环己醇的转化率为78%。在分子氧为氧源的条件下,当使用TEMPO为助催化剂时,苯甲醇的转化率为82%;当使用异丁醛为牺牲还原剂时,苯乙烯的转化率>99%。当4'-N02-2,2':6',2”叁联吡啶-Co(Ⅱ)作为催化剂,在TBHP为氧源的条件下,环己烯的转化率为98%,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4%。当4'-N02-2,2':6',2”叁联吡啶-Mn(Ⅱ)作为催化剂,在TBHP为氧源的条件下,环己烯的转化率为90%,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4%。第五章探讨了4'-(2-呋喃基)-2,2':6',2”-叁联吡啶(terpy)多种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催化反应。在TBHP作为氧源条件下,分别对环己烯、苯乙烯和苯甲醇进行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 Fe(Ⅲ)-terpy能催化环己烯能取得最高的转化率(选择性)为92%(66%);Mn(Ⅱ)-terpy能催化苯乙烯取得最高的转化率(选择性)为95%(88%);这几种催化剂能催化苯甲醇取得最高的转化率(选择性)为42-78%(86-100%)。(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4-05-28)

李明甫[9](2014)在《过渡金属铱型络合物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化合物的烷基化结构广泛存在于医用药物和农药品中。在有机合成中,烷基化反应是构建C-C键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烷基化方法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机化合物与卤代烃实现烷基化,虽然这类方法有着理想的烷基化效果,但是在反应过程中用到了有毒的卤代烃,并且反应的副产物为无机盐,造成浪费,不易实现工业化生产。近年来,以醇为烷基化试剂的烷基化反应开始受到关注。这类反应的副产物是对环境友好的水,催化过程具有很高的原子经济性;同时大多数醇价格经济,毒性较低,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目前,大多数报道都是关于在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下,通过“借氢策略"来实现醇与一系列化合物的烷基化。这类报道虽然避免了传统方法所存在的弊端,但在他们报道中,烷基化反应不仅要在高温下进行,催化剂的用量较多,而且有些反应在反应底物官能团的普及性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价值。我们致力于克服这些缺陷,开发一类新型高效的过渡金属催化体系来催化有机化合物的烷基化反应。本论文主要对我们所取得成果进行了详细叙述,包括:1、研发了一种新型Ir-PNNNP络合物作为催化剂,以伯醇作为烷基化试剂来催化酰胺的烷基化反应。该反应提供了一个简单的、高效的、对环境友好的催化酰胺烷基化反应的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研究了以[Ir(COD)Cl]2/DPPP/KOH为催化体系,在只有0.1%的催化剂量的情况下催化酮的烷基化反应。相比之前的报道,我们实现了催化剂的用量更少,反应温度更低,在底物官能团的普及性上更广,应用价值更高。3、研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催化烷基化反应的过渡金属络合物Ir-PNN,该络合物在催化酮的烷基化反应上展现出了更高的效率,并且对催化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烷基化反应也具有较好的收率。(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4-05-01)

刘明姝[10](2014)在《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烯炔类化合物加成反应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络合物在不饱和化合物的加成尤其是烯炔类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农药、医药和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关键过程,也是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烯炔类化合物在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催化下原子经济性高,产生较少的副产物,相对于取代反应,烯炔类化合物的加成反应产率更高,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过渡金属络合物的配位基团可以适当选择,使金属原子周围有特定的电子与空间性质,从而使它仅对某一特定反应具有高度的化学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同时它的可调变性往往又可用于不同类型底物的催化。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烯炔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明白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反应历程,解释实验结果,并根据反应机理设计出高活性和选择性的优良催化剂,进而指导实验研究工作。在本文第叁章至第四章中,我们选取了实验室报道的两种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烯炔类化合物的加成反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从分子水平上对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烯炔类化合物的加成反应进行了机理研究,揭示了过渡金属络合物对烯炔类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加成的本质。从而为合成功能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对Fe络合物催化的芳基端炔的双膦氢化反应进行了详细的机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此双膦氢化反应分叁步进行:活性物种的生成(中间体Int3),单膦氢化反应,双膦氢化反应,也即活性物质的再生。在单膦氢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主要是具有Z构型的单膦氢化产物,这与实验报道是一致的。此外,Fe络合物对炔烃的双膦氢化反应具有选择性催化作用,它仅对芳基端炔起催化作用,对于内部炔类化合物和烷基端部炔类化合物都是没有催化作用的。经计算得出,炔类化合物前线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决定了Fe络合物对他们是否起催化作用。中间体Int3的Fe-dxz轨道与芳基端炔的C1-pz, C2-pz轨道相匹配,因此Int3和芳基端炔可以很好的配位。中间体Int3的Fe-dxz轨道与内部炔烃和烷基端炔的C1-py, C2-py轨道不能有效的匹配,所以他们不能很好的进行配位反应。进而,此Fe络合物催化的芳基端炔的双膦氢化反应对功能性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对Ru络合物催化的端基炔类化合物的硼氢化反应进行了反应机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具有Z构型的乙烯基硼类化合物是主要的产物,因为此构型产物生成过程中决速步骤的能垒比较小。此Ru络合物催化的硼氢化反应具有化学选择性,它仅对端部炔类化合物具有催化作用,而对于端基烯类化合物与内部炔类化合物都没有催化作用。对于端基烯类化合物与内部炔类化合物,我们分别设计了反应机理。根据计算结果得知,端基烯类化合物与内部炔类化合物的硼氢化反应能垒太大,在室温下,它们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此Ru络合物催化的端基炔类化合物的硼氢化反应也对功能性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大的意义。以上体系的研究对设计具有选择性催化功能的催化剂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合成功能性化合物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27)

过渡金属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钴络合物作为一种廉价绿色的催化剂,近年来被大量应用于偶联成键反应中。由于很多情况下钴的高自旋状态更加稳定,因此与之前用于铑、铱等的电子对转移偶联成键模式不同。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成键模式:单电子偶合成键模式。如图反应(2)所示,过渡金属含有多个未成对电子,当R~1与R~2发生还原消除成键时,过渡金属与R~1或R~2共用的电子对分别提供一个电子形成R~1-R~2的共价键。另外一个电子则与金属上未成对电子配对,转移到金属上。在此过程中,过渡金属发生自旋态的改变,从高自旋状态变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渡金属络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葛阳.桦木酮酸缩氨基硫脲及其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延边大学.2017

[2].李英姿,蓝宇.高自旋过渡金属钴络合物催化芳烃酰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五分会:物理有机.2016

[3].林汉.桦木醛缩氨基硫脲及其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合成[D].延边大学.2016

[4].田密,王来来.过渡金属/磷配体络合物催化不对称氢甲酰化研究进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赵国明.过渡金属Cu(Ⅱ)Cp~*Ir(Ⅲ)Pd(Ⅱ)络合物催化的胺与醇N-烷基化反应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王幸伟,郭辉,邓冬生,刘梦洁,王心义.过渡金属离子调控微孔铕络合物的荧光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7]..吡啶基二氨基过渡金属络合物,其生产方法和用途[J].乙醛醋酸化工.2014

[8].刘冰清.4'-R-2,2':6',2"-叁联吡啶过渡金属络合物对烯烃、醇类催化氧化研究[D].湖北大学.2014

[9].李明甫.过渡金属铱型络合物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4

[10].刘明姝.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烯炔类化合物加成反应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利用开环聚合方法制备具有聚己内酷和...双氮分子与过渡金属中心配位的多种键合...过渡金属络合物吸收光谱的一般...双键间链段长度不同的PEGDMA的RAFT交...一H助乳化剂用量为3%的SEM照片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最新研究进展

标签:;  ;  ;  ;  ;  ;  ;  

过渡金属络合物论文_王葛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