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熔融接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硅烷,复合材料,纳米,马来。
熔融接枝论文文献综述
罗继红,华静[1](2018)在《熔融法马来酸酐接枝改性HVBR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改性剂,采用自由基熔融法对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进行极性化改性,以制备马酐化HVBR(HVBR-g-MAH),并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转子转速和苯乙烯浓度对产物接枝率和凝胶含量的影响,同时也对不同接枝率产物的硫化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产物接枝率可在0~1.72%调节,凝胶含量可控制在20%~30%。相比未改性HVBR而言,HVBR-g-MAH的硫化速度加快,拉伸强度、定伸应力、撕裂强度、密度和硬度提高。(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2018年06期)
赵红磊[2](2018)在《多单体熔融接枝丁苯橡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级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接枝共单体,过氧化二乙丙苯(DCP)为引发剂,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接枝法制备了接枝丁苯橡胶[SBR-g-(GMA-co-St)]。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动态粘弹谱仪等对接枝物的结构、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GMA和St已接枝到SBR分子链上,接枝硫化胶的热稳定性、常温阻尼性能,耐溶剂性能均得到了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雷中秋,汪继承,孙阳艺,王振,戚栋明[3](2019)在《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接枝复合胶粒在熔融剪切场中的取向重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丙烯酸酯-硅烷改性二氧化硅(PAcr-MPS-SiO_2)石榴状接枝复合胶粒为分散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为连续相,在HAKKA转矩流变仪中进行熔融共混,考察不同交联结构复合胶粒在不同熔融共混条件下的剪切形变行为。发现:微米级复合胶粒在熔融共混过程中既受强力剪切场的诱导作用,同时又受复合胶粒接枝交联结构的约束作用,因而依次会经历球形、椭球形、棒状、微纤状等取向形态,但又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撕裂解离现象,从而可在聚合物基体中原位并排生成大量具有较大长径比的微纤状取向结构体。通过改变SiO_2表面MPS改性程度和SiO_2含量调节复合胶粒的交联程度,或通过改变螺杆转速调节熔融剪切场的剪切强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控复合胶粒及其中的接枝SiO_2粒子簇的取向程度。其中,当胶粒凝胶率为40%、共混温度180℃、螺杆转速65r/min、共混时间12min时,可得到平均长径比达到11.8的规则并排取向结构。研究可为聚合物基体中原位构建和有效调控一维取向结构提供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季显丰,邱健,李明罡,邢海平,王军[4](2018)在《利用非对称结构接枝单体调控聚丙烯熔融自由基支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具有不同双键官能团反应活性的非等活性接枝单体对于聚丙烯(PP)熔融自由基反应的影响,探索了有效调控反应选择性的途径.首先合成了2种具有不同双键活性的非对称支化单体丙烯酸烯丁酯(BAC)、1-(烯丁氧甲基)-4-乙烯基苯(BMVB),采用上述2种含有"非等活性双键"的多官能团化合物作为接枝单体制备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探索降低LCB-PP制备过程中降解和交联副反应的途径,促进长链支化结构的形成.采用核磁、高温GPC(HT-GPC)及流变表征分析了改性样品的反应过程与支化结构.研究发现,将上述2种非对称接枝单体应用于过氧化物引发熔融接枝反应体系时,单体中高活性的双键能够把PP大分子自由基快速转变为较稳定的自由基,抑制PP的降解;而低活性的双键与PP大分子自由基反应产生支化结构,抑制交联反应.由于BMVB单体中高活性双键与低活性双键的竞聚率比值(17000)比BAC(2800)高,其对于自由基熔融反应过程具有更好的调控效果,表现出PP降解不明显且长支链在分子链间分布均匀.(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吴明明,孙占英,赵雄燕[5](2018)在《PP-g-Si熔融接枝工艺对接枝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丙烯(PP)为基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通过熔融接枝法制备了硅烷接枝PP(PP-g-Si)大分子相容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对PP-g-Si进行了表征,并从定性及定量分析两方面讨论了KH570在PP上的接枝效果,研究了挤出温度和螺杆转速对PP-g-Si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H570以侧链的形式成功接枝到PP分子链上;挤出温度和螺杆转速对PP-g-Si接枝率的影响较为复杂,总体上高螺杆转速下PP-g-Si的接枝率较高,当螺杆转速为140 r/min时,挤出温度为170℃的接枝率最高,而其它螺杆转速下,挤出温度为180℃的接枝率最高;PP-g-Si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挤出温度180℃、螺杆转速120 r/min或挤出温度170℃、螺杆转速140 r/min。(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04期)
袁宗伟,王旭华[6](2018)在《以助交联剂为第二单体的聚丙烯熔融接枝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助交联剂叁烯丙基异氰尿酸酯(TAIC)或叁聚氰酸叁烯丙酯(TAC)作为聚丙烯(PP)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过程中的第二单体制备PP-g-MAH,与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常用的第二单体进行了对比,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以TAIC为例,研究了其用量对PP-g-MAH接枝率、熔体流动速率(MFR)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苯乙烯等第二单体相比,以助交联剂TAIC或TAC为第二单体,制备的PP-g-MAH接枝率更高,MFR更低,且未产生刺激性气味;在MAH用量不变的条件下,当TAIC用量(占PP-g-MAH中PP质量的百分数)由0%增加至0.5%时,接枝率由0.36%增至0.85%,MFR由95.7 g/10 min降至38.2 g/10 min。将制备的PP-g-MAH应用于P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和PP/尼龙(PA)6合金中,结果表明,随TAIC用量增加,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整体提高,TAIC用量以0.5%为宜。在PP/GF/PP-g-MAH质量比为70/30/0.7或PP/PA6/PP-g-MAH质量比为20/70/10时,与未加TAIC的相比,PP/G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提升了10.9%,20.8%和17.7%,PP/PA6合金的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提升了42.9%,8%,12.9%和8.8%。(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04期)
王金喊[7](2018)在《基于熔融共混的纳米SiO_2表面PBS接枝改性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一种兼具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脂肪族聚酯,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PBS存在力学性能差、热稳定性不佳和结晶速率慢等缺点,使其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纳米SiO_2作为一种刚性无机纳米填料,因其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无毒等特性,非常适合于对PBS进行填充改性。但是,纳米SiO_2与PBS基体界面相容性差,且易发生团聚,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并不理想。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是改善纳米SiO_2界面结合作用和分散性最为有效的途径。本文从聚合物加工的角度出发,利用熔融共混过程中纳米SiO_2表面硅羟基与PBS分子链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使PBS共价接枝到纳米SiO_2表面,探索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纳米SiO_2表面改性方法。并利用改性后的纳米SiO_2制备出PBS/SiO_2纳米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改性纳米SiO_2对P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结晶性能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首先,通过熔融共混和反复离心、洗涤的工艺过程,制备出表面PBS接枝改性的纳米SiO_2。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改性纳米SiO_2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PBS分子链成功接枝到纳米SiO_2表面,而且熔融共混10min时接枝效果最好,表面接枝率达到24.3%。(2)在熔融共混过程中,由于高热量和强剪切的作用,纳米SiO_2表面硅羟基与PBS分子链的酯基以及降解的PBS分子链末端羟基之间发生了酯交换反应和缩合反应。然后,把改性前后的纳米SiO_2分别作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制备出不同原料配比(0.5-3 wt%)的PBS纳米复合材料。使用热重分析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SiO_2改性前后,粒子在PBS基体中的分散效果,以及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性纳米SiO_2在聚合物基体中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和界面相容性,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而且含量为0.5%时强度最好。(2)改性纳米SiO_2能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着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起始降解温度和最大降解速率温度逐渐提升。(3)改性纳米SiO_2在PBS基体中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以及结晶度得到了提升。(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4-01)
洪艳,吕奇,张月航,严海彪[8](2017)在《熔融接枝制备增韧母料对聚丙烯增韧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polypropylene based graft copolymer PBGC)增韧母料,对均聚聚丙烯(PPH)进行增韧改性研究。借助旋转流变仪、偏光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PPH/PBGC混合物的流变行为和结晶,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增韧母料的质量比为20 wt%时,PPH/PBGC共混物的常温和低温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32.63%和161.68%左右,而拉伸强度仅降低了约18.66%;在PBGC的质量比小于或等于20 wt%时,PPH/PBGC共混体系间的相容性较好;PBGC对PPH的结晶存在异相成核和细化结晶晶粒的作用,添加PBGC使得PPH复合材料在低温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朱斐超,于斌,苏娟娟,王明君,韩建[9](2017)在《熔喷非织造用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乳酸/生物基尼龙11共混纤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基熔喷非织造材料是当前发展趋势之一。聚乳酸(PLA)是目前热门的生物基材料,但耐热性和抗冲击性差、缺乏反应性基团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生物基尼龙11(PA11)源自蓖麻油,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能和耐热性。本文采用多单体熔融接枝法制备了PLA-g-(St-co-GMA)接枝材料,并将其作为增容剂反应性共混挤出得到PLA/PLA-g-(St-co-GMA)/PA11共混材料,对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和流变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其初生纤维的形貌、热-结晶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共混材料呈假塑性流体,熔体粘度对切力变化敏感;随着共混比例的提高,熔体流动速率下降,纤维的表面变得粗糙,直径变得不均匀;低共混比例的PA11和PLA-g-(St-co-GMA)可促进PLA的冷结晶,而高共混比例会抑制PLA的冷结晶。共混初生纤维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PLA纤维均有效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董银春,郭秋月,林永男,沈帆,徐建平[10](2017)在《DAP存在下GMA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熔融状态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丙烯(PP)上,考察了共单体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DAP/GMA物质的量比、混合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密炼机转速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DAP,有利于提高GMA相对接枝率,同时能有效抑制接枝过程中PP的降解;当DAP/GMA物质的量比大于0.4时,GMA相对接枝率提高不明显;最佳接枝条件为PP 100g,DCP 0.2g,混合单体(DAP/GMA物质的量比为0.4)10g,温度180℃,转速120r/min,混炼时间8 min。(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17年03期)
熔融接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甲级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接枝共单体,过氧化二乙丙苯(DCP)为引发剂,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接枝法制备了接枝丁苯橡胶[SBR-g-(GMA-co-St)]。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动态粘弹谱仪等对接枝物的结构、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GMA和St已接枝到SBR分子链上,接枝硫化胶的热稳定性、常温阻尼性能,耐溶剂性能均得到了显着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熔融接枝论文参考文献
[1].罗继红,华静.熔融法马来酸酐接枝改性HVBR的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2018
[2].赵红磊.多单体熔融接枝丁苯橡胶性能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8
[3].雷中秋,汪继承,孙阳艺,王振,戚栋明.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接枝复合胶粒在熔融剪切场中的取向重排[J].复合材料学报.2019
[4].季显丰,邱健,李明罡,邢海平,王军.利用非对称结构接枝单体调控聚丙烯熔融自由基支化反应[J].高分子学报.2018
[5].吴明明,孙占英,赵雄燕.PP-g-Si熔融接枝工艺对接枝率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8
[6].袁宗伟,王旭华.以助交联剂为第二单体的聚丙烯熔融接枝反应[J].工程塑料应用.2018
[7].王金喊.基于熔融共混的纳米SiO_2表面PBS接枝改性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8
[8].洪艳,吕奇,张月航,严海彪.熔融接枝制备增韧母料对聚丙烯增韧改性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9].朱斐超,于斌,苏娟娟,王明君,韩建.熔喷非织造用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乳酸/生物基尼龙11共混纤维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10].董银春,郭秋月,林永男,沈帆,徐建平.DAP存在下GMA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