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描写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句子,句法,成分,词性,句式,语义,英汉。
描写句论文文献综述
朱铃玉[1](2015)在《高中描写句写作训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句子写作教学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句子的写作水平直接影响到一篇文章的水平,且高考题中也有直接的句子写作题,但如此不可忽视的句子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却几乎是零,不仅是教学上的缺失,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对于句子教学的内容编排也几乎没有,只有零碎而混杂的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都只停留在句子规范性的教学层面上,而没有从句子生成的深层思维过程上来教学。造成句子写作教学在高中阶段缺失的原因有许多,而最根本的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原理指导。高中句子写作教学的困境在最新的写作学研究中似乎可以得到一些指引。马正平教授的非构思主义写作原理,从思维的角度研究探索行文过程中的思维规律,并将这一研究深入到句子层面,通过言语句法学和行文措辞学揭示了句子生成的思维规律,并建立了各类句型相应的思维操作模型,使深奥的理论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使句子教学训练走进高中课堂变得切实有望。本文就将以马正平教授的非构思主义写作原理中,描写句写作原理及其相应的思维操作模型与高中教材相结合,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课程,在实际的高中课堂中进行描写句单句的写作训练教学实验,并将教学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检测教学效果。本文以实践来探究高中语文句子教学的新方法,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做新的尝试,以求突破高中描写句写作训练的困境,提高学生在描写方面的能力,从提高语言表现力,来提高作文写作水。对描写句训练方案的探索如果初步成功,高中语文句子的写作训练可能将会开启一扇的大门,而语文作文教学的也将可能迎来一轮新的探索与改革。(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5-06-30)
徐升[2](2010)在《描写句生成的写作学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描写句的写作研究是写作学微观层面的写作措辞生成部分的内容。长期以来,句子的生成研究集中体现在语言学界、修辞学界,但语言学、修辞学的研究都缺乏动态的可供操作的理论中介去实现对句子的写作生成。即不关心一个句子的基本的语义是通过怎样的言语行为、思维技术展开成为一个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高度功能性的语言之‘文’的。对描写句的研究也是句子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语言学界对描写句进行了界定,却没有研究下文,写作学界广泛使用的描写句又和语言学界的认识相悖。描写和描写句在写作学界和语言学界各抒己见,各自为政。在写作学界已被实践证明为系统科学的“非构思写作学”理论包括一整套的宏观、中观、微观的篇章生成系统。关于赋形思维在篇章上的重复、对比、知行递变理论,已被证明是篇章写作的最根本理论。根据生物全息论的观点,部分与整体全息。写作学对描写句生成原理的探讨应该和篇章生成规律一致,既然篇章的生成原理是写作美学、写作文化学控制下的赋形思维、路径思维作为中介实现对文章主旨的赋形,那么在段、句的生成层面也应该是遵循这一模式。因此,本篇论文从梳理描写和描写句的定义、关系入手,以语言学、修辞学、写作学科背景为指导,以“非构思写作学”的基本理论为武器,以大量描写句的分析为例,深入地探讨描写句的写作生成原理,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并可运用于指导语文教学。(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0-03-24)
姬艳辉[3](2009)在《英汉描写句的差异及翻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别较大的语言,只有分析其不同处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准确的翻译,做到"信,达,雅"。通过对于英汉描写句差异的对比研究提出适当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工作中准确的将描写句翻译出来对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黄高飞[4](2009)在《汉语语义句法“前管后”的生成机制——以《山海经》中描写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前管后"是近年来立足汉语自身研究所提出的一种语义句法生成理论;徐通锵先生的"前管后"理论是一种动态的句法生成模式;从《山海经》描写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还有一种静态的句法生成机制,它只发生在一个单独的句子当中,谓语前面的语义中心管辖、规定谓语后面的语义;从"前管后"生成机制的发展来看可以将描写句分为叁种形式。(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刘振峰[5](1999)在《描写与描写句》一文中研究指出物有性则说明之;物有史则叙述之;物有理则议论之;物有像则描写之。说明、叙述、议论和描写都有各自的表达内容。描写的表达内容是物像,所以,描写是关于物像的表达方法。所谓物,是指人物、动物、景物、植物、器物等。所谓像,是指人物、动物的容貌、体态、仪态、神态、情态,以及景物、植物、器物的形、光、色、声、(本文来源于《阅读与写作》期刊1999年06期)
徐建华,林铁红[6](1998)在《描写句主谓语易位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讨论描写句易位现象出现的语体环境、语用目的和语法制约。初步结论是:描写句主谓语易位现象多见于口语的问答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目的是强调谓语、表达感叹、便于衔接句子或急于说出谓语等,要受主谓语性质的制约。(本文来源于《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3期)
胡力文[7](1997)在《文言描写句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70年代末以来,研究文言描写句的论着很少,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本文对描写句给以界定,列举了文言六种特殊描写句式,并给予了解释,对文言描写句式与其它句式存在的易混现象也进行了辨识。文中认为文言描写句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1997年05期)
李宇明[8](1987)在《NP场景描写句》一文中研究指出0.1 场景描写句,是指对场景或人物进行描写的单句、分句、复句及句群。根据场景描写句的构成材料,可以分为叁个类型:纯 NP 型;纯非 NP 型;混合型。0.1.1 纯 NP 型。是指完全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构成的场景描写句,如:①新华书店建筑工地,脚手架,混凝土搅拌机和塔式起重机。(王蒙《深的湖》,《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43页)例①的叁个分句都是 NP 性的,第一个分句是定名偏正结构,第二个分句是名词,第叁个分句是名词性的联合结构。0.1.2 纯非 NP 型,是指完全由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主谓结构、述宾结构等非名词性的语言成分构成的场景描写句,如:②街上的柳树,象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本文来源于《徐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1987年01期)
梁锦祥[9](1987)在《人物、环境描写句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语言(例如英语和汉语)使用者之间的交际大多要靠翻译来完成。一个语境里的同一个交际目的,在不同的语言里往往是用不同的行文表达方式来完成的。例如用"你好!"来翻译"How do you do?",二者之间的表层字面含义和句子形式相去甚远,但是,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却是相同的,或曰交际功能相当。这样看来,特定语境中的交际目的,便不失为翻译中考虑选择语言表达形式的依据之一。这就是说,翻译者在实践中要考虑:这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1987年01期)
史存直[10](1956)在《谈表语和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的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起在西洋的"学校语法"里,讲到句子结构的时候,对于任何谓语,只称为"谓语",并不因为充当谓语的是哪一类词而给以不同的名称。这样的好处是简单明了,容易掌握。可是在中国,有很多语法书,把名词、代词、形容词等充当谓语的叫作"表语"。这个办法不但由于"表语"这个术语会引起种种问题,而且对于初学者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这在语法教学上实在是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有人也许会说,西洋的语法,通常都用动词做谓语的中心词,因此不须要再按词性对谓语给以不同的名称。这说法是不全面的。试看西洋的语法学者不是也有人在谈名词句与动词句的分别是一切语言所共有(本文来源于《语文学习》期刊1956年07期)
描写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描写句的写作研究是写作学微观层面的写作措辞生成部分的内容。长期以来,句子的生成研究集中体现在语言学界、修辞学界,但语言学、修辞学的研究都缺乏动态的可供操作的理论中介去实现对句子的写作生成。即不关心一个句子的基本的语义是通过怎样的言语行为、思维技术展开成为一个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高度功能性的语言之‘文’的。对描写句的研究也是句子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语言学界对描写句进行了界定,却没有研究下文,写作学界广泛使用的描写句又和语言学界的认识相悖。描写和描写句在写作学界和语言学界各抒己见,各自为政。在写作学界已被实践证明为系统科学的“非构思写作学”理论包括一整套的宏观、中观、微观的篇章生成系统。关于赋形思维在篇章上的重复、对比、知行递变理论,已被证明是篇章写作的最根本理论。根据生物全息论的观点,部分与整体全息。写作学对描写句生成原理的探讨应该和篇章生成规律一致,既然篇章的生成原理是写作美学、写作文化学控制下的赋形思维、路径思维作为中介实现对文章主旨的赋形,那么在段、句的生成层面也应该是遵循这一模式。因此,本篇论文从梳理描写和描写句的定义、关系入手,以语言学、修辞学、写作学科背景为指导,以“非构思写作学”的基本理论为武器,以大量描写句的分析为例,深入地探讨描写句的写作生成原理,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并可运用于指导语文教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描写句论文参考文献
[1].朱铃玉.高中描写句写作训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徐升.描写句生成的写作学原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3].姬艳辉.英汉描写句的差异及翻译方法[J].枣庄学院学报.2009
[4].黄高飞.汉语语义句法“前管后”的生成机制——以《山海经》中描写句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刘振峰.描写与描写句[J].阅读与写作.1999
[6].徐建华,林铁红.描写句主谓语易位现象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7].胡力文.文言描写句刍议[J].武陵学刊.1997
[8].李宇明.NP场景描写句[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
[9].梁锦祥.人物、环境描写句的翻译[J].中国翻译.1987
[10].史存直.谈表语和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的划分[J].语文学习.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