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

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

徐凤玲[1]2004年在《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深入挖掘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德育优势,在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艺术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对语文教学德育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部分,通过对学校德育现状、语文学科德育特点、语文学科德育的重要意义的分析,提出语文学科德育是渗透性德育的重要途径,并分析了专门性德育、学科德育与语文学科德育的内涵。 第二部分,明确语文教学德育的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阐述语文教学德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理想情操、审美教育。 第叁部分,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品德心理与审美心理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美学原则,阐述教学艺术、渗透性、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剖析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实质和特点。 第四部分,提出语文德育渗透艺术的五个原则,即和谐共振、合时适度、主体性、移情感悟、求新激活原则;六个方法,即挖掘渗透、联想渗透、自我道德渗透、渲染渗透、直观渗透、意境渗透法,并进行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对德育的一种补充和延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强德育渗透艺术,有效地做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杨四耕[2]2002年在《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须确立适度意识 ,这既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客观要求 ,也是教学主体的审美呼唤。在教学实践中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适度艺术的实现必须从课程、教材、教法和师生的角度通盘考虑 ,要切实防止“过”与“不及”两种倾向

杨四耕[3]2002年在《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文中提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须确立适度意识,这既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主体的审美呼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适度艺术的实现必须从课程、教材、教法和师生的角度通盘考虑,要切实防止“过”与“不及”两种错误倾向。

韩雨薇[4]2013年在《《论语》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语》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其道德价值观念在现如今的社会里仍然有值得借鉴的内容,对中学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探究《论语》思想与中学德育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一、中学德育需要《论语》思想。二、中学德育可借鉴的《论语》思想。叁、《论语》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策略。四、《论语》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效果个案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考察了《论语》思想中的孝亲、交友、修身、为学和为师观念在当今中学德育中的借鉴价值,着重分析了《论语》思想凭借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师师德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的做法,并且采用社会调查方法,对在石家庄某中学开展的《论语》学习活动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相关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论语》思想在中学德育的渗透效果是积极的、有效的。本文认为《论语》思想中的德育价值观念对当今中学生德育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论语》中所包含的孝亲、交友、修身等伦理思想和为学、为师的思想都是中学德育所亟需的传统道德思想。本文提出了在中学德育中引入《论语》思想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既肯定对受教者学生的渗透,也强调对施教者教师的渗透,着力营造轻松、民主、自由、向上的学习氛围,这种德育教育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染教育,也同时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学校园,走进中学课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方法。

郝红仙[5]2017年在《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文中研究说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教学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对德育渗透的建设目标、出现的问题及探究方式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李琦[6]2015年在《论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的功能》文中认为语文教学加强书法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养心、健体的能力。书法教育的功能不可小觑,本文将对其功能进行探讨研究,以引起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高度重视。

杨艳[7]2009年在《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文中研究说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国人的根,是民族的本。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我们自身的一些原因,国人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特别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少,称为失根的一代。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采取了一定的拯救措施。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形成了文字,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这一话题。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有传承文化的功能和责任。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当今外语热一统天下的形势下,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会我们华夏语言的渊博与辉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成就民族气节。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国民素质,使青少年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生活中不迷失方向,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长存。语文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习惯的养成,对文本的探究,与现实相联系等,在学生心中根植传统文化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气节。俗话说“正人先要正己”,教师在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前,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并要掌握好尺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而且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的力量只是杯水车薪,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给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去做,用心去做,我们的青少年都会成长为真真正正的中国人。

刘鹏敏[8]1998年在《论语文教学中美育德育的渗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学科是融汇各学科的基础。是美的旋律和艺术,是德的典范和榜样。对语文教师而言,由于教材本身有70%以上的课文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和极高的思想境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道德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天地广阔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

邹红艳[9]2013年在《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应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王庆梅[10]2010年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和实践”,这一论题是作者在职研究时特别予以关注的课题。作者认为,初中生处于“心理断乳期”,需要教师、尤其是课内外频频相处的语文教师对他们的全身心关爱。语文德育则成了初中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天职。新课标、新课程从新理念、新机制上给语文德育以相当力度的支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对课改前后语文德育内容及其呈现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具体指出了实施语文德育的障碍,继而以新课标为引领,探求语文德育的宽广路径与实施策略。笔者沉重地感受到当前青少年学生基本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某些方面的严重缺失,呼吁教育、包括语文教育对传统应有的回归!笔者意识到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在肩,不容懈怠;但语文教师又不应该、也不可能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的角色去取代为政治教师。语文教师的本职,就应该是带领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努力遵循语文教学本身的规律,树立起语文德育的科学发展观,润物细无声地把语文德育提升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论文还旁及语文教材适应语文德育,提出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D]. 徐凤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2]. 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J]. 杨四耕.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3]. 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J]. 杨四耕. 教学研究. 2002

[4]. 《论语》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研究[D]. 韩雨薇. 河北科技大学. 2013

[5]. 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郝红仙.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6]. 论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的功能[J]. 李琦. 课外语文. 2015

[7]. 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D]. 杨艳.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8]. 论语文教学中美育德育的渗透[J]. 刘鹏敏.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1998

[9]. 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邹红艳. 考试周刊. 2013

[10].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D]. 王庆梅.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标签:;  ;  ;  ;  

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