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结合论文_张若兵,孙丹,李爽

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结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界面,合金,强度,动力学,高温,结合能,性能。

界面结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若兵,孙丹,李爽[1](2019)在《等离子体处理对含脏污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处理表面含脏污的室温硫化硅橡胶(RTV)表面,以解决复涂时表面脏污导致新旧涂层结合性能下降的问题。用漆膜附着力测定法和溶胀实验评价等离子体射流对染污RTV复涂粘合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镜观察涂层截面。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等离子体射流影响染污RTV结合性能的原因。研究发现,低温等离子体能够提升染污RTV新旧涂层的粘合牢度,表现为提升了新涂层漆膜附着力测定法等级,抑制了溶胀现象,涂层之间的分界减弱。等离子体射流含有的高能粒子可能促进了硅氧烷小分子迁移至染污RTV表面,推测是促进涂层交联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邹爱华,周贤良,康志兵,饶有海,吴开阳[2](2019)在《基体合金元素对SiC/Al界面结合影响的第一性原理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Al基体中分别掺杂Mg、Si、Cu合金元素对SiC/Al界面结合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合金元素在界面偏聚时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情况。研究表明:在未掺杂Al/SiC体系界面结构优化时,以Si原子为终止面的Brigde结构是最稳定的结合方式;当合金元素分别替换界面处的Al原子后,界面处原子的分波态密度、Muliken电荷及成键原子集居数等电子结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不仅增加了界面处Si与Al原子结合,同时也增强了界面处和亚界面处的Al基体和SiC增强相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界面黏着功均有不同提升;其中掺Mg提升效果最明显,其次为掺Cu和掺Si;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掺杂Al/SiC体系黏着功和实验值较为接近且变化规律相同。(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姜波,任学平,侯红亮,韩玉杰,王耀奇[3](2019)在《超声固结钛/铝箔材界面剥离强度与结合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100铝箔和TA1钛箔为基体材料进行异种金属超声固结研究。制备了Ti/Al箔材金属层状复合材料试样,应用剥离试验研究了振幅、静压力对Ti/Al箔材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剥离界面的微观形貌,采用EDS对剥离界面进行能谱分析,通过透射电镜对Ti/Al箔材界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超声固结可以实现Ti/Al箔材良好的结合,界面结合强度随着静压力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振幅的增大单调递增;在振幅35μm,静压力1.5 kN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超声固结界面,其剥离强度为11.325 N/mm;Ti箔材的剥离界面中Al元素均匀分布,并存在明显的韧窝组织;Ti/Al界面存在元素过渡区,界面处晶粒细化明显;铝箔表面氧化膜破碎,且钛元素以弥散的形式嵌入到铝晶粒内部。(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常东旭[4](2019)在《硅对铜/铝硅合金轧制复合板界面组织与结合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硅含量的铝硅合金板与铜板进行轧制复合,研究退火后复合板的界面组织与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界面显微组织,通过剥离实验研究界面结合性能。结果表明,退火时硅会在界面形成偏聚并阻碍扩散;较高的硅含量会降低界面结合强度,使双金属的变形过程更趋于同步。(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4期)

吕震宇[5](2019)在《异步轧制铜/铝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异步速比条件下铜/铝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和剥离形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轧制变形区界面正应力、剪切应力以及等效应变对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异步速比的增加,铜/铝复合板界面的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在异步速比为1. 15时达到最大值34. 2 N·mm-1。从剥离形貌来看,异步速比为1. 15时复合板剥离界面上黏着的铝脊数量和面积达到最大,且异步速比大于1. 15时,剥离面黏着的铝屑明显增加。模拟结果分析发现:随着异步速比的增加,界面处的等效应变和剪切应力均逐渐增大,可有效促进金属间的结合效果。当异步速比大于1. 15时,轧制变形区出口侧的剪切应力急剧上升,对结合界面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复合板的剥离强度随异步速比的增加,呈先上升后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洋,王刚,王怡人,江勇,易丹青[6](2019)在《Cr、Ti掺杂Cu/石墨烯界面结合性能的第一性原理预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过渡金属Cr、Ti掺杂的Cu/石墨烯界面结合性能进行第一性原理预测,构建并对比一系列不同Cu/石墨烯界面的叁明治和表面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界面位相关系对界面结合强度影响不大。两种界面模型的计算结果均显示top-fcc配位模型是最稳定的界面结构,并具有较低的界面结合能。Cr掺杂倾向于偏析到界面上取代Cu,而Ti惨杂倾向于占据界面处的填隙位。虽然这两种元素的偏析趋势都较弱,其偏析可以显着提高界面的结合性能,从而强化界面。(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8期)

宋正奇,李志强,郑绪东,沈明明,邹俭鹏[7](2019)在《镍钴基高温合金的氧化动力学与界面结合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RD,SEM和静态增重法等研究镍钴基GH783高温合金的氧化行为和氧化过程动力学,并通过纳米划痕试验对膜基结合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500~700℃没有生成氧化膜,在800℃时开始生成由Fe2O3和少量Fe3O4组成的氧化层,900℃时生成的氧化膜中Fe3O4含量增多;合金在800℃氧化100 h后,合金表面生成致密的Fe2O3-Fe3O4复合物氧化膜,膜厚约为15μm;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抛物线速度常数为3.44×10-5mg2/(cm4·h);随着氧化时间增长,氧化膜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愈趋良好,于800℃氧化100 h后膜基结合力达8.92 N。(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俞能跃,陆静[8](2019)在《溶胶-凝胶抛光膜中磨料-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粒径分别为40,3μm的金刚石磨料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通过测量拉伸强度,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表面处理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粒径为40μm的金刚石表面镀钛并氧化处理后,界面结合强度提升20%;在粒径为3μm的金刚石表面涂覆FeOOH,界面结合强度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建梅,夏全志,侯定邦,姚坤[9](2019)在《复合结构衬套合金界面结合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探讨层状金属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的结合性能,以新型复合结构衬套巴氏合金ZCh Sn Sb8-4为研究对象,在原子替代法建模特点的基础上,考虑巴氏合金中Cu6Sn5、Sn Sb、Sn叁种组分含量配比,对多层合金复合衬套界面间结合性能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合界面的层数对结合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五层复合结构衬套的最小界面结合能比叁层复合结构衬套的最小界面结合能大33.87%,即五层复合结构衬套界面结合性能优于叁层复合结构衬套。同时从不同结构衬套相邻两界面的结合能发现,不同复合层结构的衬套可能导致的危险结合界面不同。钢铅合金层与镍栅层之间的界面结合能最大,结合最牢固;镍栅层与巴氏合金层的界面结合能最小,最易发生合金脱落现象。从分子层面研究了新型复合结构衬套界面的结合机理,可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Mohammad,Hossein,BABAEE,Ali,MALEKI,Behzad,NIROUMAND[10](2019)在《提高复合挤压铸造Al/Al-Cu双金属宏观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新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一种简便的提高复合挤压铸造Al/Al-4.5wt.%Cu双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新方法,并研究该方法对此双金属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挤压铸造Al-4.5wt.%Cu的内表面机加工一种特殊的同心槽图案,利用ProCAST和ANSYS软件对双金属构件界面区域的传热、凝固和产生的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实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表面沟槽尖端完全熔化,沿界面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梯度场,这会导致插入界面的氧化铝层破裂,促进双金属组分的扩散结合。显微组织表征证实双金属界面存在明显的过渡区。通过加工表面图案,双金属的平均过渡区厚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显着增加到375μm和54MPa。因此,该方法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复合挤压铸造铝-铝宏观复合双金属的方法,不需要提前对固体镶块进行任何成本和时间密集型的化学或涂层处理。(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6期)

界面结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Al基体中分别掺杂Mg、Si、Cu合金元素对SiC/Al界面结合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合金元素在界面偏聚时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情况。研究表明:在未掺杂Al/SiC体系界面结构优化时,以Si原子为终止面的Brigde结构是最稳定的结合方式;当合金元素分别替换界面处的Al原子后,界面处原子的分波态密度、Muliken电荷及成键原子集居数等电子结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不仅增加了界面处Si与Al原子结合,同时也增强了界面处和亚界面处的Al基体和SiC增强相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界面黏着功均有不同提升;其中掺Mg提升效果最明显,其次为掺Cu和掺Si;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掺杂Al/SiC体系黏着功和实验值较为接近且变化规律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若兵,孙丹,李爽.等离子体处理对含脏污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9

[2].邹爱华,周贤良,康志兵,饶有海,吴开阳.基体合金元素对SiC/Al界面结合影响的第一性原理及实验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9

[3].姜波,任学平,侯红亮,韩玉杰,王耀奇.超声固结钛/铝箔材界面剥离强度与结合机理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4].常东旭.硅对铜/铝硅合金轧制复合板界面组织与结合性能的影响[J].世界有色金属.2019

[5].吕震宇.异步轧制铜/铝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19

[6].刘洋,王刚,王怡人,江勇,易丹青.Cr、Ti掺杂Cu/石墨烯界面结合性能的第一性原理预测(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7].宋正奇,李志强,郑绪东,沈明明,邹俭鹏.镍钴基高温合金的氧化动力学与界面结合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俞能跃,陆静.溶胶-凝胶抛光膜中磨料-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王建梅,夏全志,侯定邦,姚坤.复合结构衬套合金界面结合性能[J].机械工程学报.2019

[10].Mohammad,Hossein,BABAEE,Ali,MALEKI,Behzad,NIROUMAND.提高复合挤压铸造Al/Al-Cu双金属宏观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新方法(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论文知识图

%-CNTs/Al复合材料冷压烧结后的...复合材料基体区域的元素组成基体合金650℃,200MPa蠕变断裂后试样...复合材料650℃,300MPa蠕变断裂后试样...干粉涂料所成漆膜断面的SEM图像纯铝1060与镀锌钢板搭接接头拉伸断裂...

标签:;  ;  ;  ;  ;  ;  ;  

界面结合论文_张若兵,孙丹,李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