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意识论文-刘佳

生态伦理意识论文-刘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伦理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潜生态,伦理意识

生态伦理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1](2019)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潜生态伦理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潜生态伦理意识研究将自然生态、人类文明与人类本身的和谐共生与发展为初衷,使自然与文明生态体系免遭破坏之厄运为已任。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女性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具有生态伦理意识的前瞻性,早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初期,便预见了由于工业文明无限扩张对自然生态与人类精神世界的挤压与危害,在其重要作品《呼啸山庄》中提出只有归于自然,归于生态规则、回归人类本真、回归伦理意识才能获得自然生态、人类文明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平静安宁。本文以《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潜生态伦理意识研究为基础,通过生态伦理意识重建路径研究,力图在当下处理社会本身、自然生态和伦理环境关系中寻求伦理规范,以求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互补互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11期)

马永福,王宇雄[2](2019)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才能让农民深刻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其自觉践行生态伦理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中,存在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方法陈旧单一、农民对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的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体系、丰富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内容、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生态伦理知识等举措提升农民生态伦理意识。(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单勇杰[3](2019)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伦理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伦理学认为,人类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如今,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多,生态资源渐趋紧张,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站在人与自然环境的伦理关系角度来探讨生态资源的再生和保护是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这也促使人们不得不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进行伦理思考。在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升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在人和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关系。科学的环境伦理意识要求我们站在实践、理论等不同方面,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而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以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作为支撑。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的环境伦理思想以及我国生态伦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梳理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视觉中的环境伦理意识问题。围绕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升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这一主线,论述了提升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探讨了当前我国环境伦理意识的缺失及其根源,最后试图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加强环境伦理普及教育与传播等不同方面寻找提升人们环境伦理意识的途径。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并通过对目前中外学术界相关成果的梳理与分析,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及开展本文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绪论之后的第一部分阐述了环境伦理意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包括环境伦理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环境伦理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支撑、环境伦理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形成生态文明价值观。第二部分论述了当前我国环境伦理意识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环境道德关怀、环境价值观念错位、环境保护流于形式和环境责任意识不强等。第叁部分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伦理意识存在问题的根源,重点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发展观念错位、责任意识不强,以及未能正确处理经济、社会、环境叁者关系等因素。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改变当下环境伦理意识缺失的对策,主要从生态观念、发展理念、道德规范建设,以及制度与环境伦理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结语部分简要说明了文章所研究内容的适用范围及价值走向,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尹益轩,吴晓倩[4](2018)在《法国儿童绘本中的生态伦理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伦理学是生态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探讨人类对自然界的伦理责任。儿童作为人类社会的储备力量,是解决"人与自然"问题的关键之一。文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不容忽视的痕迹,引导着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而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的未来。作为低龄儿童主要文学阅读形式之一的绘本,通过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方式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在强化生态伦理意识方面发挥着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将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从内容、形式和意义叁方面探讨法国绘本如何传递生态伦理意识,分析法国绘本的经验和启示。(本文来源于《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冯海霞[5](2018)在《诗意肃穆的生态伦理意识——《江格尔》与《吉尔伽美什》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诗《江格尔》与《吉尔伽美什》所蕴含的朴素的生态伦理意识,是古代人类对宇宙、自然以及人与其所处环境关系的非自觉性的思考和认识,但这种思考和认识对现代人类有着启示性价值。本论文将对两部史诗中所体现出的相通和异质的原初自然观进行比较研究,来阐释两个古老的民族崇高且富有诗意的生态伦理意识。(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马卓,赵明媚[6](2017)在《浅议我国公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蓬勃发展的工业催生了生态恶化这一难以消除的副产品,大自然对人类不断地报复使人们饱尝了无限制工业化的苦果,生态伦理思想将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所发生的关系,赋予了道德的内涵。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谐是自然的福祉,也是人类自己的福祉,重视和加强我国公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既是当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内在要求,探讨我国公民生态伦理意识的有效途径亦是加速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Scienc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ICHSSD 2017)(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VOL.155)》期刊2017-11-18)

胡小瑜[7](2017)在《《远离尘嚣》中的生态伦理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哈代在小说《远离尘嚣》中指出,大自然是一个生物圈共同体,山峦、植物、动物以及人都是这个共同体的成员;他强调生物共同体具有内在的生命目的性;认为大自然具有内在的生命律动,具有宽广的胸怀,是人类诗意栖居的环境,因此他主张尊重自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1期)

李为知[8](2016)在《道家的生态伦理意识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改变,从而也影响到了自然环境。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生态伦理逐渐被人们所提及和关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今也被生态学归纳进了生态伦理的范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知常明曰""人与天一"等一系列思想。这些具有前瞻性的哲学观念,打破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论。本文通过梳理老子、庄子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道家思想,并找出国际上一些着名的设计案例来进行分析和对照,来探究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中的生态伦理观对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19期)

周杰[9](2016)在《从《道德经》虚静观英译论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道德经》中"虚""静"观的不同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具备生态伦理意识的《道德经》英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有更强生命力;翻译的生态伦理意识是将翻译的主体即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看成一个互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培养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对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的传介与目的语文化的建构均有重要意义,其途径主要有翻译教育与翻译研究。(本文来源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齐冬妍,陈凡[10](2016)在《农业生态危机下的绿色伦理意识养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绿色"概念的不断深化,人类逐渐意识到绿色技术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技术,而农业绿色技术理念的出现为人类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农业绿色系统观,要求人类活动按照整个生态系统的规律去运行,并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农业绿色价值观,重构了人类生产、生活等多方面价值,将人与社会的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相结合;农业绿色正义观,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平等化,要求代际公正;农业绿色义务观,将人类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更加明确化。中国的绿色伦理建设在农业方面一直比较薄弱,因此,农业生态危机下的绿色伦理意识养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生态伦理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才能让农民深刻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其自觉践行生态伦理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中,存在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方法陈旧单一、农民对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的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体系、丰富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内容、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生态伦理知识等举措提升农民生态伦理意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伦理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刘佳.《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潜生态伦理意识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

[2].马永福,王宇雄.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研究[J].文化学刊.2019

[3].单勇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伦理意识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尹益轩,吴晓倩.法国儿童绘本中的生态伦理意识[J].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18

[5].冯海霞.诗意肃穆的生态伦理意识——《江格尔》与《吉尔伽美什》之比较[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

[6].马卓,赵明媚.浅议我国公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途径[C].Proceedingsof2017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umanitiesScienceandSocietyDevelopment(ICHSSD2017)(AdvancesinSocialScience,EducationandHumanitiesResearchVOL.155).2017

[7].胡小瑜.《远离尘嚣》中的生态伦理意识[J].北方文学.2017

[8].李为知.道家的生态伦理意识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6

[9].周杰.从《道德经》虚静观英译论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10].齐冬妍,陈凡.农业生态危机下的绿色伦理意识养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  

生态伦理意识论文-刘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