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译论文-刘成,董益敏,王小芳

中医英译论文-刘成,董益敏,王小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英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料库,脉诊术语,英译,规范

中医英译论文文献综述

刘成,董益敏,王小芳[1](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脉诊术语英译规范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中独取寸口脉诊法的67个脉诊术语为研究对象,以现行最具权威的3部汉英对照中医名词术语标准为语料来源,建立了小型语料库。通过统计对比语料库中脉诊术语英译名的一致率,将脉诊术语英译分为4类:完全一致、基本一致、部分一致、完全不一致。笔者针对部分一致、完全不一致的英译术语进行术语内涵考辨及英译文对比研究,探讨合理的译法,以期为脉诊术语翻译的规范化、标准化贡献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杜雪琴,李睿[2](2019)在《叙事视角下的中医故事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概述了翻译与叙事的关系,分析了中医故事英译的现状。认为基于叙事的中医故事英译是指从叙事的角度对中医故事进行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以普通的目的语受众为接受对象,并以叙事化语言进行语言转换;并且传达出隐喻叙事下的中医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0期)

杜雪琴,黄丽琴[3](2019)在《中国话语视角的中医典籍英译策略探究——以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典籍作为中华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与文化维度上体现了中国话语特色。以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为例,从中国话语的视角,在语言层面以及文化层面探讨中医典籍翻译策略,分析典籍英译中的中国话语传达。(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20期)

叶晓[4](2019)在《基于多个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治湿诸法英译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的治湿法内容丰富,有宣湿、化湿、燥湿、利湿、渗湿、胜湿、祛湿、逐湿和除湿等多种治法,但其术语的英译情况却较为混乱。本文通过对治湿诸法术语在国内外多个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术语英译语料库中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在充分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对多个英译标准中的治湿法术语英译做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治湿诸法的英译,并认为国内外各个中医术语英译标准中尚且存在一词多译、多词一译、多词混译、术语缺失和译词不妥等问题,特别在国内的标准中较为严重,仍有改进的余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李佳,贾卫卫[5](2019)在《浅谈异化归化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巧妙结合——以《伤寒杂病论》李照国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英译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术语因其特殊性,英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异化还是归化是翻译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该文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中医术语的英译策略进行分析,论证了不管是异化还是归化,在中医术语英译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贡献,应巧妙结合,以期为今后中医术语的英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8期)

张焱,李佳[6](2019)在《认知翻译学视角下中医典籍英译中的识解研究——以《伤寒论》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翻译学将认知与翻译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打开一扇新窗。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信息二次重组与传递时侧重点的不同。识解是认知翻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翻译作为一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二者必然相互影响。基于对识解理论的理解,通过识解再现与识解重构这两方面来探讨中医典籍《伤寒论》英译过程中译者的识解理念,目的是为了更大程度地与原文接近,传达原文本义。(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何艳红[7](2019)在《谢竹藩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翻译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谢竹藩教授学贯中西、精通英语,是着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家,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标准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谢竹藩教授的着作《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为研究对象,研究他的中医英译思想,对其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方法、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指导思想、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旨在对我国中医英译研究有所启迪,对中医翻译的实践活动起到指导作用,为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尽到微薄之力。(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5期)

程玲,杨方林,朱家胜,沈潇[8](2019)在《译者化的中医英译——基于《红楼梦》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红楼梦》双语平行语料库为基础,将杨译本和霍译本中与中医相关的部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译者的文化认知对中医英译的影响及对策。(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2期)

刘平,张清怡,方廷钰[9](2019)在《从西医术语中译标准化谈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梳理了从第一次西医东渐至建国后长达130年的西医术语中译标准化的过程,然后回顾了从明朝以来中医术语译文标准化的历史,并且指出中医术语译文标准化存在的严重问题——缺乏统一标准和统一规范。最后,号召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化需要借鉴西医术语中译标准化的经验:首先只有在大量译着出现后,经过专家和读者的检验,才能达成共识;然后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民间组织进行配合;叁是中医典籍翻译的主体应该是母语为中文的人群。(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4期)

周锋,何严[10](2019)在《互联时代大学生中医英译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中医逐渐进入国际市场,中医英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中医英译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在明确中医英译教学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中医英译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提出了借助互联网发展,提高大学生中医英译能力的一些培养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29期)

中医英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概述了翻译与叙事的关系,分析了中医故事英译的现状。认为基于叙事的中医故事英译是指从叙事的角度对中医故事进行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以普通的目的语受众为接受对象,并以叙事化语言进行语言转换;并且传达出隐喻叙事下的中医文化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英译论文参考文献

[1].刘成,董益敏,王小芳.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脉诊术语英译规范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杜雪琴,李睿.叙事视角下的中医故事英译研究[J].新西部.2019

[3].杜雪琴,黄丽琴.中国话语视角的中医典籍英译策略探究——以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为例[J].现代交际.2019

[4].叶晓.基于多个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治湿诸法英译辨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

[5].李佳,贾卫卫.浅谈异化归化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巧妙结合——以《伤寒杂病论》李照国英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9

[6].张焱,李佳.认知翻译学视角下中医典籍英译中的识解研究——以《伤寒论》英译本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何艳红.谢竹藩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翻译思想初探[J].海外英语.2019

[8].程玲,杨方林,朱家胜,沈潇.译者化的中医英译——基于《红楼梦》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J].长江丛刊.2019

[9].刘平,张清怡,方廷钰.从西医术语中译标准化谈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J].中医药导报.2019

[10].周锋,何严.互联时代大学生中医英译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标签:;  ;  ;  ;  

中医英译论文-刘成,董益敏,王小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