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氢特性论文-王波,马宏昊,沈兆武,杨明,陈海军

贮氢特性论文-王波,马宏昊,沈兆武,杨明,陈海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贮氢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化炸药,贮氢玻璃微球,爆轰性能,敏化

贮氢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波,马宏昊,沈兆武,杨明,陈海军[1](2018)在《贮氢玻璃微球敏化乳化炸药的爆炸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传统乳化炸药的爆炸威力,研制了一种贮氢玻璃微球敏化的乳化炸药。利用水下爆炸试验和猛度测试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贮氢玻璃微球的乳化炸药的爆轰性能。理论计算得到了炸药猛度的比冲量。结果表明,与普通玻璃微球乳化炸药相比,贮氢玻璃微球含量为4%的乳化炸药的冲击波超压峰值、比冲击波能、比气泡能、总能量分别提升了14.25%、14.22%、11.11%、12.67%,猛度(铅铸压缩量)提高了3.03 mm,且随着贮氢玻璃微球的含量的增加,炸药的冲击波参数逐渐降低。贮氢玻璃微球在乳化炸药中起到敏化剂与含能材料的双重作用,因此贮氢玻璃微球敏化乳化炸药的作功能力与猛度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贾泽茹[2](2018)在《单相Nd-Mg-Ni基贮氢合金的制备及电化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Nd-Mg-Ni基贮氢合金因其较好的循环稳定性、高倍率放电性能和低自放电率被广泛研究。但目前,合金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此,本文制备了单相PuNi_3、Gd_2Co_7和Pr_5Co_(19)型Nd-Mg-Ni基合金,系统地研究了合金的电化学储氢特性,并进一步获得了综合性能好的单相A_2B_7型Nd-Mg-Ni基合金,揭示了该合金生成机制和电化学特性。通过粉末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单相Nd_(0.8)Mg_(0.2)Ni_n(n=3.0,3.5,3.8)合金,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合金中亚单元[NdNi_5]/[NdMgNi_4]比例的升高,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降低,循环稳定性、高倍率放电性能和自放电率升高。重点研究了合金电极的自放电机制。结果表明,随着[NdNi_5]/[NdMgNi_4]亚单元比例的升高,合金电极放氢平台压升高,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降低,合金电极的可逆自放电增加;同时,合金的氧化/腐蚀程度降低,合金电极不可逆自放电减少。对合金两部分自放电比例的计算表明,可逆自放电是导致单相Nd-Mg-Ni基合金自放电的主要因素。通过感应熔炼结合分区退火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单相Ce_2Ni_7型Nd_(0.80)Mg_(0.20)Ni_(3.58)合金,并研究了单相合金的生成机制和电化学特性。铸态合金由Ce_2Ni_7、Gd_2Co_7、Ce_5Co_(19)、CaCu_5和MgCu_4Sn相组成,经过950℃-24 h退火处理,CaCu_5相和MgCu_4Sn相发生包晶反应生成A_2B_7相,Ce_5Co_(19)相不发生反应;升高退火温度至985℃,Ce_5Co_(19)相分解成A_2B_7相;在985℃至1020℃温度区间内,Ce_2Ni_7相向Gd_2Co_7相转化;而1025℃后,Gd_2Co_7相不断向Ce_2Ni_7相转化,且在1100℃,形成单相Ce_2Ni_7型合金。单相Nd_(0.80)Mg_(0.20)Ni_(3.58)合金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经过700周电化学循环,容量保持率仍为64%。此外,该单相合金的容量衰减主要是由Nd和Mg元素先后被氧化导致的,且氧化后期Nd(OH)_3由针状向棒状生长,形成的棒状Nd(OH)_3覆盖在合金表面,抑制合金的进一步氧化/腐蚀。(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黄玲,黄奇书,雷一锋,彭能,张四奇[3](2013)在《无镨钕La_(1-x)Ce_x(NiCoMnAlCuSnFeB)_(5.1)贮氢合金的电化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热处理制备了一系列无镨钕稀土基AB5型贮氢合金,研究了Ce掺杂量对贮氢合金La1-xCex(NiCoMnAlCuSnFeB)5.1的相结构、吸放氢PCT曲线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该系列贮氢合金均为CaCu5型六方结构,晶胞体积随Ce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由合金的吸放氢PCT曲线可知,随C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氢平台压升高而吸氢量减少.对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C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电化学容量减小而电化学稳定性则有所改善.在La1-xCex(NiCoMn-AlCuSnFeB)5.1贮氢合金中,当Ce含量(原子分数)为0.15~0.23时,合金在0.2C的放电比容量为349.5~333.1mA.h/g,高倍率放电性能HRD7C为75.53%~73.21%,当合金电极的容量保持率Sn为80%时,合金电极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为269~365次.(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与应用》期刊2013年02期)

张四奇,彭能[4](2011)在《快淬态无钴LaNi_xCu_(4.5-x)Mn_(0.3)Al_(0.2)型贮氢合金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快淬工艺制备了LaNixCu4.5-xMn0.3Al0.2无钴贮氢合金,同时对其充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快淬态合金为CaCu5型单一相结构;随着贮氢合金中铜含量的增加,贮氢合金的放电比容量和活化性能降低,合金的放电平台明显降低,但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x=3.0时,合金的充放电综合性能较好;与铸锭工艺相比,快淬工艺所制备的合金的活化较慢,但放电比容量及循环性能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与应用》期刊2011年02期)

彭能[5](2011)在《La-Mg-Ni型稀土镁基贮氢合金制备技术和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快淬法制备了不同镁含量的La-Mg-Ni型稀土镁基贮氢合金,针对现有的稀土镁基贮氢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在电池上的应用中的问题在25 Kg的熔炼炉上展开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和各种元素的最佳配比,其研究结果如下。对熔炼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地研究。采用熔剂覆盖保护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熔炼过程中镁的大量挥发。研究覆盖剂原料配比、添加量对合金镁含量的影响。通过研究辊速、辊间距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熔炼工艺条件:辊速为25m/s,辊间距为0.15mm。对不同配方贮氢合金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Mg含量为1.09 wt%的富镧贮氢合金经过900℃x4 h热处理,放电容量可以达到380.8 mAh/g,循环寿命为556周;Mm0.8Mg0.2(NiCoAlMn)3.5富铈贮氢合金经过950℃x4 h热处理,放电容量为345 mAh/g,循环寿命大于300周。对贮氢合金的配方进行研究。主要考察了镁含量及稀土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不同Mg含量的贮氢合金表现出不同的电性能。当镁含量为1.09 wt%时,0.2C放电容量可以达到380.8 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Ce、Pr、Nd替代部分La后,都不同程度地降低贮氢合金的放电容量,其中Ce对降低放电容量的影响较大,Nd次之,Pr最后。同时,Ce、Pr、Nd的存在都改善了贮氢合金的循环稳定性。研究了镁含量和温度对贮氢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当镁含量从0.35%上升到3.85%过程中,贮氢合金的吸放氢平台压力不断提高,吸放氢平台区域先变宽,再变窄,平台斜率增加。当Mg含量为1.09 wt%时,贮氢合金的吸放氢平台较宽,可逆性好。将贮氢合金粉进行XRD、SEM分析、PCI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贮氢合金制备的合金由LaNi3相和LaNi5相两相组成,晶粒尺寸小于50 nm,晶粒表面平滑,晶界明显且数量多;吸放氢平台较宽,可逆性好,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1)贮氢合金片为纳米晶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49.4 nm;(2)产品的电化学性能为:0.2 C放电比容量最大为380.8 mAh/g,最小为377.3 mAh/g,循环寿命最大为556次,最小为523次(以2 C充放电);(3)贮氢合金的吸氢量为1.6 wt%,钴含量为2.75 wt%。将贮氢合金粉组装成AA2400型高容量电池,电池1 C放电容量达到2200mAh,循环寿命大于200次。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为规模化生产La-Mg-Ni型稀土镁基贮氢合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1-05-01)

杨丽颖,董小平,耿晓光,王青,林玉芳[6](2011)在《稀土镁镍系合金的循环贮氢性能与粉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稀土镁镍系合金的循环贮氢性能与粉化特性,本文以La0.75Mg0.25Ni3.41Co0.2Al0.03Ti0.06合金为研究对象。压力-组成-温度(PCT)曲线与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合金电极的吸/放氢量、吸/放氢平台压减小;合金氢化物的放氢效率降低。合金的循环前期容量衰减速率比后期大。在反复吸放氢后,合金颗粒平均尺寸减小,循环后期粉化程度较前期弱。贮氢合金粉化产物是合金偏析、表面粉碎、体积粉碎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1年02期)

刘莹[7](2008)在《AB_5型贮氢合金P-C-T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能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的绿色新能源,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解决氢的存储问题是氢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以LaNi_5为代表的AB5贮氢合金具有很高的贮氢容量,良好的吸放氢动力学特性。在气态储氢方面,合金活化容易、平衡压力适中且平坦、吸放氢平衡压力差小等特性。AB5型稀土系贮氢合金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储氢材料,它已成为目前贮氢材料应用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贮氢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以AB5型贮氢合金为例对贮氢合金的理论基础和结构进行研究,以及介绍其贮氢的原理和过程。通过对MmNi_(3.6)Mn_(0.4)Al_(0.25)Co_(0.75)合金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制作并实现了贮氢合金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气体引入系统、精密压力表以及真空泵等四部分。其中温度控制系统采用恒温箱加热,由精密温度控制仪控制温度,恒温控制精度的测定结果可达0.1℃。气体引入系统主要包括计量罐、密封耐压塑料管、储氢合金罐。反应器采用了圆柱状结构,散热面积较大,可以使反应器内温度波动控制在最小。管线连接处采用球阀密封效果良好。压力表测量范围是0-1Mpa,精度为0.25%,经活化后样品采用等容-压差法进行空容标定,利用合金吸放氢性能的测试结果,获得了P-C-T特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样品MmNi_(3.6)Mn_(0.4)Al_(0.25)Co_(0.75)合金的工作温度控制在20℃时,工作平衡压范围在0.35Mpa -0.45Mpa之间,吸氢效果良好,最高吸氢量与合金质量比可达0.69%;温度控制在40℃时,工作平衡压范围在0.45Mpa-0.5Mpa之间,最高吸氢量与合金质量比可达0.61%。(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8-09-20)

王强,陈云贵,吴朝玲,陶明大,盖景刚[8](2008)在《Li_2MgN_2H_2的电子结构、成键特性及贮氢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第一性原理中交换关联势为RPBE函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Li2MgN2H2的能量最低晶体结构构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交换关联势为PW91函数和PBE函数的计算方法对该构型的精细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比较,并进一步应用PW91函数计算了Li2MgN2H2的电子态密度、电子云空间分布、差分电荷密度分布和贮氢热力学反应焓.结合上述计算结果,分别对Li2MgN2H2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材料的贮氢热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8年16期)

张晶[9](2008)在《AB_3型合金的贮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贮氢材料是21世纪的新能源——氢能的开发与利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开发具有贮氢容量大、动力学性能优良、低成本和无污染的新型贮氢合金替代传统的LaNi_5基贮氢合金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具有PuNi_3或CeNi_3型结构的AB_3型贮氢合金(A=稀土元素,Mg,Ca及第Ⅲ,Ⅳ族元素,M=Ni,Co,Fe,Cu,Zn等)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尽管AB_3型合金的理论贮氢容量较高,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循环可逆性差、实际贮氢容量较小等问题,目前尚未见报道深入研究其循环稳定性差的原因及改进方法。AB_3型合金的结构与AB_5、AB_2型合金结构密切相关,其结构单元中1/3为AB5,2/3为AB_2。基于此结构特性,并在对国内外AB_3型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调研后,我们推测导致AB_3合金循环稳定性差的原因是合金反复吸放氢后产生了非晶化现象,而这一非晶化是由其结构中的AB_2子单元引起的。为了验证我们的推论,本论文确定以ANi_3(A=La、Ce、Y)型贮氢合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ANi_2(A=La、Ce、Y)型贮氢合金作为辅助研究对象,采用XRD(Rietveld结构精修)和TEM等材料分析方法,Sievert气态吸放氢循环,以及循环伏安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和对比分析了ANi_3和ANi_2型贮氢合金的相结构及气态和电化学贮氢特性。主要内容如下:使用感应熔炼法制备AB_3型合金LaNi_3、CeNi_3、YNi_3、LaY_2Ni_9、CeY_2Ni_9,和AB_2型合金LaNi_2、CeNi_2、YNi_2。对每一个样品的XRD谱使用Rietveld全谱拟合法进行结构精修,得到样品的空间点群、晶胞参数、原子占位和相丰度等。结果表明,制备的ANi_3型合金除CeNi_3为CeNi_3型结构(空间群P6_3/mmc)外,其余4种都属于PuNi_3型结构(空间群R-3m)。二元的ANi_3合金中A原子占据全部3a(即ANi_5子单元中)和6c位置(即ANi_2子单元中),叁元合金LaY_2Ni_9中Y原子占据绝大部分3a位置,La占据绝大部分6c位置,而CeY_2Ni_9中的Ce和Y元素则随机分布在3a和6c位置上。在25℃和200℃气态循环实验中,各种ANi_3合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氢致非晶化现象,非晶化趋势从小到大为YNi_3/LaY_2Ni_9/CeY_2Ni_9<CeNi_3<LaNi_3;与此同时,200℃下ANi_3合金还部分分解为结晶态的ANi5和二元氢化物AH_x。而与ANi_3合金相对应的叁种ANi_2合金在25℃和200℃气态循环后,也出现了非晶化的现象,非晶化趋势从小到大为YNi_2<CeNi_2<LaNi_2,与对应的ANi_3合金相一致。在电化学实验中,在30 mA/g的放电电流密度下,LaNi_3、CeNi_3、YNi_3、LaY_2Ni_9和CeY_2Ni_9的最大放电容量分别是175、240、170、277和205 mAh/g,20次循环后的容量衰退率分别为17%、62%、46%、45%、59%。容量衰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合金在反复的充放电循环后发生非晶化引起的。ANi_2合金样品与对应的ANi_3型样品表现出了相似的放电容量衰退趋势及放电曲线特征。基于气态和电化学循环实验的结果,首次提出了AB_3型合金的贮氢循环稳定性是由其结构中的AB_2子单元决定的新观点。为了避免或减轻AB_3的非晶化现象,获得更好的贮氢性能,在合成AB_3型合金的时候需选取原子半径比r_A/r_B<1.37的合适的AB_2子单元,例如可用原子半径较大的Al、Mn等元素对B侧的Ni原子进行替换。该结果对研发新型AB_3型贮氢合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5-05)

夏同驰,董会超,朱冬梅,王本伟,杜国璋[10](2008)在《电化学沉积对贮氢电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沉积镍的方法对贮氢合金电极进行了表面修饰,并对贮氢电极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电化学沉积镍后,提高了氢在贮氢合金中的扩散系数和交换电流密度,降低了电化学反应阻抗和接触电阻,从而明显降低了放电过程中的极化作用,提高了贮氢电极的倍率放电性能.(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贮氢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型Nd-Mg-Ni基贮氢合金因其较好的循环稳定性、高倍率放电性能和低自放电率被广泛研究。但目前,合金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此,本文制备了单相PuNi_3、Gd_2Co_7和Pr_5Co_(19)型Nd-Mg-Ni基合金,系统地研究了合金的电化学储氢特性,并进一步获得了综合性能好的单相A_2B_7型Nd-Mg-Ni基合金,揭示了该合金生成机制和电化学特性。通过粉末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单相Nd_(0.8)Mg_(0.2)Ni_n(n=3.0,3.5,3.8)合金,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合金中亚单元[NdNi_5]/[NdMgNi_4]比例的升高,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降低,循环稳定性、高倍率放电性能和自放电率升高。重点研究了合金电极的自放电机制。结果表明,随着[NdNi_5]/[NdMgNi_4]亚单元比例的升高,合金电极放氢平台压升高,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降低,合金电极的可逆自放电增加;同时,合金的氧化/腐蚀程度降低,合金电极不可逆自放电减少。对合金两部分自放电比例的计算表明,可逆自放电是导致单相Nd-Mg-Ni基合金自放电的主要因素。通过感应熔炼结合分区退火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单相Ce_2Ni_7型Nd_(0.80)Mg_(0.20)Ni_(3.58)合金,并研究了单相合金的生成机制和电化学特性。铸态合金由Ce_2Ni_7、Gd_2Co_7、Ce_5Co_(19)、CaCu_5和MgCu_4Sn相组成,经过950℃-24 h退火处理,CaCu_5相和MgCu_4Sn相发生包晶反应生成A_2B_7相,Ce_5Co_(19)相不发生反应;升高退火温度至985℃,Ce_5Co_(19)相分解成A_2B_7相;在985℃至1020℃温度区间内,Ce_2Ni_7相向Gd_2Co_7相转化;而1025℃后,Gd_2Co_7相不断向Ce_2Ni_7相转化,且在1100℃,形成单相Ce_2Ni_7型合金。单相Nd_(0.80)Mg_(0.20)Ni_(3.58)合金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经过700周电化学循环,容量保持率仍为64%。此外,该单相合金的容量衰减主要是由Nd和Mg元素先后被氧化导致的,且氧化后期Nd(OH)_3由针状向棒状生长,形成的棒状Nd(OH)_3覆盖在合金表面,抑制合金的进一步氧化/腐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贮氢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波,马宏昊,沈兆武,杨明,陈海军.贮氢玻璃微球敏化乳化炸药的爆炸特性[J].含能材料.2018

[2].贾泽茹.单相Nd-Mg-Ni基贮氢合金的制备及电化学特性[D].燕山大学.2018

[3].黄玲,黄奇书,雷一锋,彭能,张四奇.无镨钕La_(1-x)Ce_x(NiCoMnAlCuSnFeB)_(5.1)贮氢合金的电化学特性[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3

[4].张四奇,彭能.快淬态无钴LaNi_xCu_(4.5-x)Mn_(0.3)Al_(0.2)型贮氢合金特性的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1

[5].彭能.La-Mg-Ni型稀土镁基贮氢合金制备技术和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

[6].杨丽颖,董小平,耿晓光,王青,林玉芳.稀土镁镍系合金的循环贮氢性能与粉化特性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11

[7].刘莹.AB_5型贮氢合金P-C-T特性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8].王强,陈云贵,吴朝玲,陶明大,盖景刚.Li_2MgN_2H_2的电子结构、成键特性及贮氢热力学[J].科学通报.2008

[9].张晶.AB_3型合金的贮氢特性[D].复旦大学.2008

[10].夏同驰,董会超,朱冬梅,王本伟,杜国璋.电化学沉积对贮氢电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  

贮氢特性论文-王波,马宏昊,沈兆武,杨明,陈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