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有资源治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资源,利他行为,社会,排他性,森林资源,综合治理,生态系统。
共有资源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峥,戚家静[1](2019)在《共有资源、利他行为与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象山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成为共有资源的有效治理主体;利他行为的有效组织主体;社会资本的有效生产主体。宁波象山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有效扮演了上述角色。而来自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组织支持、平台支持和资金支持,则为象山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系统。(本文来源于《宁波经济(叁江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徐刚[2](2011)在《共有资源视角下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通是影响和带动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发展、改善人们居住生活与出行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机动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后发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尤为迅猛,城市交通也日趋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然而,目前的诸多城市交通治理之策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显得越来越严重。治理模式或对策失灵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未能真正认识到城市交通拥堵发生的内在机理即城市交通资源共有资源的属性而采取对应的措施,从而使城市交通治理陷入“治理-缓解-爆发-再治理”恶性循环的怪圈。鉴于此,本文中把共有资源治理理论纳入到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范围之内,希望从共有资源治理理论的视角下得到启示并找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应对之道。文章首先简要概述和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对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提出的各种方法和模式,指出这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模式和理论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引入本文所阐述的共有资源治理理论。接下来界定了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容量、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共有资源等相关概念,并通过共有资源治理理论之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可行性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第叁,概括了目前国外不同类型的典型国家和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并详细分析了目前各种治理方法和模式之中的可借鉴之处和不足,指出了各种治理模式失灵的原因所在。最后,通过对以上原因的总结,提出了共有资源视角下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综合模式,分别论述了其有效运行的原则和机制。(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1-10-26)
蔡晶晶[3](2011)在《“分山到户”与“共有产权”——权衡森林资源治理的两种不完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山到户"是当前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做法之一,"共有产权"则保留了传统的"按份共有"传统。文章应用"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分析框架,以福建省的H村和L村为例,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森林资源治理途径的利弊。指出,无论是产权"分置"或"统合",都无法保证我国森林资源的永续发展,都是两种不完善的政策选择。单一的政策机制无法解决全部问题,更大的挑战在于从广阔的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入手,改善生态系统经营,促进社会适应性治理,最终使人类与森林的关系更加和谐。(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1年01期)
丁欣雨[4](2009)在《共有资源治理中共有观念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主题是从共有观念的视角来研究共有资源的治理问题。并认为观念,特别是共有观念存在于共有资源的治理过程中,并对共有资源的治理具有深刻的影响,是影响共有资源治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对共有资源治理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曾经作过相关论述,特别是哈丁提出公地悲剧以来,众多学者都为解决公地悲剧现象开始了有益的尝试。综而述之,有两条思路。第一种是产权思路。学者们认为共有资源交给市场来治理能够取得较高的效率,避免资源被过度开发的最好方式就是产权的私有化制度。第二种是公共池塘治理思路。以奥斯托罗姆夫妇为代表的学者从制度分析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认为充分利用当地的知识、社会机构,在负责任的政府机构、规划者和市场之间形成良性的高层互动。以上两种思路在共有资源治理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如何结合本地知识、观念等方面尚有不足。随着对多中心理论的研究范围的拓展,社会规范逐渐进入了部分学者的视野,多中心治理所依据的文化风俗等观念因素开始得到重视。但是学者并没有把共有观念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来论述,因而本文尝试以共有观念为视角对共有资源的治理进行分析,以图分析利益和制度背后的观念在共有资源治理中的作用。本文以楠溪江为例,对楠溪江包江案进行分析论证。为更好地进行分析论证,首先搜集整理大量的中外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从两个思路对文献进行分析,认为对共有观念忽视是造成共有资源治理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在共有资源治理中是否存在共有观念,共有观念是否真的发挥着作用,共有观念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就是本文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楠溪江这一案例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逻辑分析,认为在共有资源治理中,利益和观念的问题同样存在,共有观念不仅仅是一个变量因素,而是影响共有资源治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忽视共有资源中的共有观念,治理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王海[5](2004)在《类型相异个体随机匹配模型在共有资源事务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建立在演化经济学基础上的类型相异个体随机匹配模型之后,尝试运用类型相异个体随机匹配模型这一分析工具,简化个体在共有资源中的行为特性,借鉴已有的分类指数应用方法,以表征现实共有资源治理中的个体策略“分组”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分组的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共有资源治理形态(自发供给的可能性)。通过引入个体类型标志和识别的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共有资源治理问题,具体考察城镇住宅共有资源的实际治理过程。 由以上分析过程可知,类型标志和识别问题是个体交往过程中影响分类指数的因素之一。个体对类型标志和识别的判断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策略,从而影响整个共有资源事务治理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状态。(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4-06-01)
共有资源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交通是影响和带动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发展、改善人们居住生活与出行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机动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后发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尤为迅猛,城市交通也日趋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然而,目前的诸多城市交通治理之策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显得越来越严重。治理模式或对策失灵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未能真正认识到城市交通拥堵发生的内在机理即城市交通资源共有资源的属性而采取对应的措施,从而使城市交通治理陷入“治理-缓解-爆发-再治理”恶性循环的怪圈。鉴于此,本文中把共有资源治理理论纳入到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范围之内,希望从共有资源治理理论的视角下得到启示并找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应对之道。文章首先简要概述和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对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提出的各种方法和模式,指出这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模式和理论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引入本文所阐述的共有资源治理理论。接下来界定了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容量、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共有资源等相关概念,并通过共有资源治理理论之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可行性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第叁,概括了目前国外不同类型的典型国家和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并详细分析了目前各种治理方法和模式之中的可借鉴之处和不足,指出了各种治理模式失灵的原因所在。最后,通过对以上原因的总结,提出了共有资源视角下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综合模式,分别论述了其有效运行的原则和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有资源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峥,戚家静.共有资源、利他行为与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象山实践[J].宁波经济(叁江论坛).2019
[2].徐刚.共有资源视角下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1
[3].蔡晶晶.“分山到户”与“共有产权”——权衡森林资源治理的两种不完善选择[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
[4].丁欣雨.共有资源治理中共有观念因素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9
[5].王海.类型相异个体随机匹配模型在共有资源事务治理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