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基宋永强王友平(山西省晋中市中医院颈腰椎科030600)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090-02
【摘要】目的观察用药物进行合谷刺法穴位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采用合谷刺法穴位注射和针刺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5.7%、4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合谷刺法穴位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愈率高,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关键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穴位注射合谷刺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指腰三横突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组织损伤,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致第三腰椎突发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变性及增厚等,刺激腰背部神经而引起腰臀部疼痛的综合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好发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有轻重不等的腰部外伤史。它是以第三腰椎横突部固定压痛为特征的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向反侧弯腰时有牵拉感,并可在臀中肌的后缘及臀大肌的前缘相互交接处触及增粗的条索状物,疼痛可放射到臀、股、大腿外侧至腘窝平面。笔者通过长期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摸索出用药物进行穴位注射加中医合谷刺针灸手法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5年8月至2011年9月就诊于本科的门诊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8—54岁,病程3个月—5年。有腰部急性损伤者9例,慢性损伤者20例,无腰部损伤记录者13例,左侧腰痛者12例,右侧腰痛者20例,双侧腰痛者1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合谷刺法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各21例,两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
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严重者可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但多不超过膝关节平面,且腹压增加时不引起症状加重;患者不能久坐久站,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有明显压痛,有肌紧张或肌痉挛,可触及结节状或条索状物,屈躯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利多卡因局部封闭,症状立即消失;X线平片示:横突过长或正常。
2治疗方法
2.l治疗组
穴位:第三腰椎体旁开3寸处。
药物:10%葡萄糖注射液20-50ml(如患者有糖尿病,改为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25mg,红花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
注射及针灸手法:患者取俯卧位,腹下置垫,使腰段略后凸,拇指摸清患侧第3腰椎横突尖部,然后找到旁开3寸处,并用龙胆紫作标记,局部常规消毒,用l0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物,在穴位进针后,针尖到达第三腰椎横突处,行合谷刺(在穴位部肌肉针刺,斜刺进针后,退回浅部又分别向左右斜刺)手法三次,有憋胀感后,回抽无回血,注射药物,并作放射状浸润注射药物,出针后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l-2分钟,以避免气体和药液外溢,并用胶布固定消毒干棉球2天以防感染。
疗程:3天为一疗程,隔1周可行第2疗程,最多两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多休息,禁抬重物,减少腰部活动。3周后统计疗效。
2.2对照组
穴位:阿是穴,肾俞,委中。
操作:局部皮肤用碘伏常规消毒,用0.40mm×40mm毫针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l次,每次20分钟,隔1周可行第2疗程,3周后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治愈:患者腰、臀部疼痛消失,无放射痛,腰部活动正常。显效:腰、臀部疼痛明显减轻,弯腰或旋转腰部时疼痛缓解。无效:腰、臀部疼痛不减轻,弯腰或旋转腰部时疼痛不缓解,并向大腿放射至膝关节以上疼痛。
3.2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治愈率经X2检验,P<0.0l,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单位:例(%)
4讨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腰痛”范畴,主要因感受外邪或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阻滞,或因长期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全恢复,经筋络脉受损,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治疗上应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为大法。而现代医学认为第三腰椎正位于腰椎生理弧度的顶点,腰椎横突在发生上由肋部和横突部愈合而成,其前部即代表肋部,横突由椎弓根与椎弓板融合处向外突出,在5个腰椎横突中,第三腰椎横突最长,弯度大,活动多,所受杠杆作用最大,其上附着的筋膜、韧带及肌肉承受的拉力较大,为承受力学传递的重要部位,易遭到损伤[2]。在异常作用力下第三腰椎横突附着肌肉撕裂、出血,斑痕粘连、筋膜增厚挛缩,形成无菌性炎性反应,使血管神经束受刺激而产生临床症状,因此慢性无菌性炎性反应是此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本研究结合中医“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以松至通,通则不痛”理论,把药物直接注射到第三横突,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缓解痉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抗炎,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合谷刺手法的应用可松解粘连,解痉止痛,舒筋活血行气,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渗出的吸收,减少缓解肽和5-羟色胺在血清中的含量,达到以松至通,通则不痛的作用。药物应用方面,红花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醋酸泼尼松龙,可减轻或消除组织间无菌性炎症,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维生素B12有促进核酸合成的作用,一般认为神经组织中轴突含核酸较多,维生素B12可通过加强核蛋白全盛来改善神经纤维功能,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3];利多卡因有镇痛作用,可改善患者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代谢物排出及水肿吸收。
综之,针灸手法穴位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高,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宣,许竟斌.实用颈腰背痛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22.
[2]顾立.针刺加拔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25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1:76.
[3]程振伦.痛点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