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锡论文_黄安榕

导读:本文包含了王礼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郭沫若,旧体诗,着作,欧洲,英国,战地,诗篇。

王礼锡论文文献综述

黄安榕[1](2015)在《“笔杆不让于枪杆”——记郭沫若为蒲风、王礼锡写的条幅》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笔者收到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主办的《郭沫若学刊》主编王锦厚寄来的一份资料,内有郭沫若在一张军事委员会便笺上,为蒲风、王礼锡死于战地所写条幅的复印件(原件存乐山大佛文管所),内容是:"诗人而到战地服务,并死于战地,南有黄蒲风先生,北有王礼锡先生,此我国文艺史上永不磨灭之记录也。以血和生命写,把自己写成了杰作。杀敌效果,文人并不输于武(本文来源于《炎黄纵横》期刊2015年08期)

高迅莹[2](2015)在《抗日烽火中的叁位文化战友——记杨骚、王礼锡、高云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同仇敌忾1938年12月19日新加坡《南洋商报》发表一则新闻:"蔴坡中华中学教导主任高云览君,及小学教员王汉江君,鉴于残敌暴弱,无理屠杀我国同胞,为尽国民报国之天职起见,决心离职返国杀敌,以报国仇。该校校长黄芳奎以高王两君此行所负使命殊重,特于前晚在本坡南美酒家设席饯别,以壮行色……据高君对记者称,彼此次返国,如不获参入正式队伍作战杀敌,决在战地服务,将敌人之暴行实录以传于世。又云,或在出叻时向各报馆接洽,委为战地记者……"就这(本文来源于《厦门文学》期刊2015年07期)

钟俊昆[3](2014)在《论王礼锡的抗战思想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礼锡是着名的爱国诗人与社会活动家、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王礼锡为中国的抗战付出了心血乃至生命,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王礼锡接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早期从事农民运动的经历使他关心民众生活,抗战爆发后不仅在海外参加"国际援华运动",回国后更亲赴国内抗战前线,拿起笔来从事战区观察与战事报道,号召国际国内所有力量联合起来抗战,以富有前瞻性的视野思考苦难的中国及其重建的前景,以此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坚持抗战必胜信念,并为此身体力行。(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胡迎建[4](2014)在《陶熔今情入古体,创造旧句写新思——论王礼锡的创作道路与诗作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礼锡(1901—1939),字庶叁,江西安福县人。少年时就开始作诗。其诗学李商隐,更陶醉于孟郊的深刻、李贺的奇丽。1918年考入省立第叁师范(设吉安),因反对学校、领导学潮而被开除,被迫转入在抚州的江西第六师范学校学习。1922年入心远大学,名师汪辟疆指导他学苏东坡、黄山谷、陈后山诗。这对他今后确立以宋诗为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学古人的诗,为的是走自己的路。他说:"我那时不能专一于一体,有时写写新体(本文来源于《中华诗词》期刊2014年10期)

陈妍[5](2013)在《王礼锡文学创作与文学着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礼锡,是一位现在今社会鲜为人知,但在本世纪二十、叁十年代却蜚声海内外的着名爱国文人。诚然,他并不是浩瀚大海,尤其是跟那些曾创作过跨时代巨着的文学巨匠相比,不过在长达几十年艰难的文学跋涉中,他独特的文学风格、鲜明的创作个性,以及坎坷的人生际遇却足以展示其与众不同的文学价值。今天,当我们抹去岁月的尘埃,王礼锡先生的诗文及其文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便渐渐露出了它原有的光彩,而先生本人及其文学创作也成为现代文学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在此,文本将王礼锡家世生平、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及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加以简要介绍梳理,分析其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方面所表现出的个体特色,以期引起更多的研究者对王礼锡的了解与关注。第一部分,简述王礼锡的生平。王礼锡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叁个时期,童年时代,求学时期,创作时期。最主要的是其在创作时期中的两次流放欧洲的以及归国参与抗战的经历。这些经历对王礼锡诗歌,散文以及文学研究等文学创作从稚嫩走向成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第二部分,研究王礼锡的诗歌创作的美学特质。从旧体诗词与新诗两种不同体式的诗歌进行切入,具体分析王礼锡诗歌的时代特征,艺术特色,美学特质,同时运用诗歌理论为参照,论述王礼锡诗歌的价值与意义。第叁部分,剖析王礼锡的散文创作的艺术价值。主要从历史价值的重现,真挚情感的抒发,个体特色的彰显叁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进一步探讨王礼锡散文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体建构,意象经营等。第四部分,阐述王礼锡的文学研究着作的研究方法。以《李长吉评传》为研究对象,论述王礼锡在文学研究方面采用的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分别解析王礼锡作为研究者所运用的研究策略和方法的特点。结语部分讨论王礼锡文学创作的有缺得失,进一步确立王礼锡在中国抗战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4-15)

[6](2012)在《郭沫若为王礼锡、蒲风死于战地所写的条幅》一文中研究指出诗人而到战地服务,并死于战地,南有黄蒲风先生,北有王礼锡先生,此我国文艺史上永不磨灭之记录也。以血和生命写,把自己写成了杰作。杀敌效果,文人并不输于武人,笔杆亦不让于笔杆(应为枪杆);礼锡先生的死便是无言的雄辩。(本文来源于《郭沫若学刊》期刊2012年03期)

[7](2010)在《致王礼锡 陆晶清》一文中研究指出礼锡兄晶清嫂:你俩在欧洲为抗日援华做了大量工作,贡献良多,有口皆碑。现抗战已进入最艰巨阶段,兹代表全国文协热烈欢迎你俩返国,共纾国难。蒋先生亦表欢迎,谨此布达,盼早命驾。(本文来源于《郭沫若学刊》期刊2010年01期)

周英才[8](2008)在《王礼锡在国际援华阵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你们要尊重王礼锡,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从英国回到祖国,就是为了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不图名,不图利,更不去做国民党的官,只希望马上奔赴战地当一名普通战士,竭尽绵薄。"——周恩来(本文来源于《党史文苑》期刊2008年05期)

王谦[9](2007)在《杰出的国民外交家王礼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国时期的诗人行列里,有一位杰出的国民外交家,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其一生始终,他曾奔波于海外诸国,竭力宣传抗日救国,组织援华团体,为中国抗日战争捐款捐物;他撰写了大量的爱国文章和诗篇,在国内外着名报刊上发表,为祖国抗战呼号呐喊;他率领作家战地访问团奔赴抗日前线,采访抗日将士,为之鼓劲,最后献身于抗战前沿。他就是受到周恩来高度评价的王礼锡。(本文来源于《钟山风雨》期刊2007年01期)

陈维裕[10](2006)在《秉承庐陵气韵谱写爱国诗篇的王礼锡》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礼锡,是活跃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阵线上的一位杰出的战士,是我国着名的作家、诗人、政论家、社会科学家。由于英年早逝,故不为现在的人们所熟知,但他生长于有“文章节义之邦、人杰地灵”美誉的庐陵(现江西省吉安市),这里有孕育文天祥、(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06年21期)

王礼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同仇敌忾1938年12月19日新加坡《南洋商报》发表一则新闻:"蔴坡中华中学教导主任高云览君,及小学教员王汉江君,鉴于残敌暴弱,无理屠杀我国同胞,为尽国民报国之天职起见,决心离职返国杀敌,以报国仇。该校校长黄芳奎以高王两君此行所负使命殊重,特于前晚在本坡南美酒家设席饯别,以壮行色……据高君对记者称,彼此次返国,如不获参入正式队伍作战杀敌,决在战地服务,将敌人之暴行实录以传于世。又云,或在出叻时向各报馆接洽,委为战地记者……"就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王礼锡论文参考文献

[1].黄安榕.“笔杆不让于枪杆”——记郭沫若为蒲风、王礼锡写的条幅[J].炎黄纵横.2015

[2].高迅莹.抗日烽火中的叁位文化战友——记杨骚、王礼锡、高云览[J].厦门文学.2015

[3].钟俊昆.论王礼锡的抗战思想与实践[J].江西社会科学.2014

[4].胡迎建.陶熔今情入古体,创造旧句写新思——论王礼锡的创作道路与诗作成就[J].中华诗词.2014

[5].陈妍.王礼锡文学创作与文学着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3

[6]..郭沫若为王礼锡、蒲风死于战地所写的条幅[J].郭沫若学刊.2012

[7]..致王礼锡陆晶清[J].郭沫若学刊.2010

[8].周英才.王礼锡在国际援华阵线[J].党史文苑.2008

[9].王谦.杰出的国民外交家王礼锡[J].钟山风雨.2007

[10].陈维裕.秉承庐陵气韵谱写爱国诗篇的王礼锡[J].兰台世界.2006

论文知识图

越州本《周易注疏》刀法对比与善夫有关的部分西周铜器铭文王礼锡(左一)陆晶清(左二)陈铭枢...陆晶清(前排左二)在重庆“作家战地访问...王礼翻宪生在耍附表1986年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

标签:;  ;  ;  ;  ;  ;  ;  

王礼锡论文_黄安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