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晚期巨细胞病毒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巨细胞病毒,UL37x3基因,新生儿,黄疸
晚期巨细胞病毒病论文文献综述
陈鲲,胡洪波,彭巧英[1](2015)在《UL37x3检测在新生儿晚期黄疸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UL37外显子3(UL37x3)基因检测在新生儿晚期黄疸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巢式PCR法检测2012年1~12月在新生儿科就诊的新生儿晚期黄疸标本UL37x3基因,并通过与HCMV-Ig M、HCMV-DNA荧光定量PCR、HCMV-pp65抗原检测结果做比较,分析UL37x3基因检测在诊断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感染的符合程度。结果 1 145例新生儿晚期黄疸血清HCMV-Ig M检测阳性1例,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24例,HCMV-pp65抗原阳性25例,UL37x3基因扩增阳性25例;2 UL37x3基因检测与HCM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一致率为96.6%,κ值为0.877;UL37x3基因检测与HCMV-pp65抗原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一致率为95.9%,κ值为0.855;3 UL37x3基因检测用于诊断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感染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9.2%,Youden指数为0.8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60和0.975;4 UL37x3基因检测用于诊断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活动性感染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97.5%,Youden指数为0.8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80和0.975。结论 UL37x3基因检测适用于临床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感染的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5年02期)
胡洪波,陈坤,彭巧英,郭虹[2](2014)在《US3基因检测在新生儿晚期黄疸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US3基因检测在新生儿晚期黄疸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巢式PCR法检测2012年1-12月在新生儿科就诊的新生儿晚期黄疸标本US3基因,并通过与HCMV-Ig M、HCMV-DNA荧光定量PCR、HCMV-pp65抗原检测结果做比较,分析US3基因检测在诊断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感染的符合程度。结果 1145例新生儿晚期黄疸血清HCMV-Ig M检测阳性1例,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24例,HCMV-pp65抗原阳性25例,US3基因扩增阳性24例;2US3基因检测与HCMV-DNA荧光定量PCR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一致率为97.2%,κ值为0.900;US3基因检测与HCMV-pp65抗原检测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一致率为95.2%,κ值为0.828;3US3基因检测用于诊断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感染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99.2%,Youden指数为84.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58和0.967;4US3基因检测用于诊断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活动性感染的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97.5%,Youden指数为81.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75和0.967。结论 US3基因检测适用于临床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感染的诊断。(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4年11期)
肖漓,石炳毅,蔡明,钱叶勇,周文强[3](2011)在《巨细胞病毒早期抗原pp65和晚期抗原pp67-mRNA在移植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器官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CMV)早期抗原pp65和晚期抗原pp67-mRNA的监测,评价其对于诊断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发病及预后的价值,为临床准确有效地分析理解检测结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8例器官移植受者EDTA抗凝外周血标本共120份,用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其中CMV早期抗原pp65;用核酸基础序列扩增法(NASBA)测定晚期CMV pp67-mRNA,绘制2组用于诊断CMV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2组曲线下面积。结果 120份样本中,42份为CMV pp65阳性(≥1个阳性细胞/2×105白细胞),23份为CMV pp67-mRNA阳性。28例器官移植受者中,9例CMV pp65和pp67-mRNA均为阳性(其中3例pp65和pp67-mRNA在同一时间为阳性),8例pp65为阳性而pp67-mRNA为阴性,2例pp65为阴性而pp67-mRNA为阳性。临床诊断感染CMV的患者4例,在感染早期无临床症状病毒潜伏期间,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pp65为0.9542,pp67-mRNA为0.6611,即pp65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pp67-mRNA;而在出现临床症状并治疗后期,pp65的AUC为0.8300,pp67-mRNA为0.9232,pp67-mRN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pp65。根据ROC曲线查得,以每2×105白细胞中有10个阳性细胞为诊断CMV活动性感染的最佳临界值。结论 AUC结果表明,pp65、pp67-mRNA均具有诊断意义。pp65检测更适于早期CMV活动性诊断,对于提示临床开始抗病毒治疗具有早期快速的意义;pp67-mRNA检测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结束抗病毒治疗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检测用于监测CMV,对于辅助临床诊断有很好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8-01)
张菊,向稚丹,刘兴楼,王慧,李革[4](2011)在《大蒜新素对人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早期和晚期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蒜新素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即刻早期(ie)、早期(e)和晚期(l)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大蒜新素抗HCMV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CMV AD169株(MOI=2.5)感染细胞和大蒜新素(9.6 mg.L-1)处理感染细胞模型,并用相应剂量(2.3 mg.L-1)的更昔洛韦(GCV)作比较,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感染后0.5,2,4,6,12,24 h病毒ul122,ul123,ul54,ul83 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大蒜新素处理组ul122,ul123 mRNA的表达量始终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P<0.05),而更昔洛韦处理组ul122 mRNA在0.5~6 h与病毒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大蒜新素对AD169ul122,ul123 mRNA的抑制率在感染后24 h分别为75.2%,70.4%。2药物处理组ul54 mRNA表达量始终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大蒜新素和更昔洛韦对ul54 mRNA的抑制率在感染后24 h分别为45.4%,27.2%。在感染后6 h各组ul83 mR-NA表达明显增多,以病毒感染对照组变化最为明显。大蒜新素和更昔洛韦对ul83 mRNA的抑制率在感染后24 h分别为45.9%,26.2%。结论:大蒜新素可显着抑制HCMVAD169毒株ie基因(ul122和ul123)的转录,导致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对e基因(ul54)和l基因(ul83)转录水平亦有所抑制,表明病毒ie基因可能是大蒜新素抗HCMV作用的主要环节。(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1年14期)
贾珉[5](2011)在《晚期黄疸早产儿尿中及母乳中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晚期黄疸早产儿尿中及母乳中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配对检测本院新生儿科2006年5月~2009年5月109例晚期黄疸早产儿尿样标本和其母乳CMV-DNA含量,感染患儿行胸片、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脂检查。结果①患儿样本阳性者59例,阳性率为54.1%;母乳阳性者71例,阳性率为65.1%。②和吸食(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5-24)
王维鹏,胡洪波,魏中南,彭巧英,胡兴文[6](2011)在《新生儿晚期黄疸人巨细胞病毒gB基因分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gB基因型的分布,探讨HCMVgB基因多态性与黄疸之间的关系。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本院新生儿科98例晚期黄疸新生儿标本HCMV-DNA含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阳性标本HCMVgB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绘制种系进化树。利用HinfⅠ和RsaⅠ对gB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30例晚期黄疸新生儿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0.6%。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B基因分为4个基因型,gB1型15株(50%),gB2型5株(16.7%),gB3型9株(30.0%),gB1/3混合型1株(3.3%)。以HCMV实验室标准株AD169作为参考,将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gB1型同源性为94.7%~95.0%,gB2型同源性93.1%~93.4%,gB3型同源性94.7%,gB1/3型同源性93.7%。RFLP分析将gB基因分为4个基因型,分型结果与种系进化树分型一致。结论 HCMV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原因之一;gB基因的DNA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晚期黄疸新生儿中HCMV感染以gB1、gB3型为主。(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胡洪波,王维鹏,彭巧英,管婉华,胡兴文[7](2011)在《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的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的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 lovirus,HCMV)UL144基因的多态性,探讨HCMV UL144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本院新生儿科2008年1—12月98例晚期黄疸新生儿样本HCMV-DNA含量,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阳性标本HCMV UL144基因开放读码框(ORF),结果进行双向DNA测序,通过BioEdit、DNAstar、GeneDoc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30例晚期黄疸新生儿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阳性率30.6%,其中2例UL144基因扩增阴性。2)28株UL144基因与Toledo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核苷酸水平为80.4%~99.2%,氨基酸水平为78.9%~98.8%。种系进化树分析将DNA序列分为3个基因型,其中G1型7株(25%),G2型7株(25%),G3型14株(50%)。3)ExPASy数据库预测分析UL144基因编码产物重要功能区包括2个半胱氨酸富集结构域(CRD1、CRD2)、1个跨膜区和1个胞浆区。G1-G3型蛋白质二级结构高变区主要分布在CRD1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结构高度保守。【结论】1)HCMV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原因之一;2)HCMV UL144基因编码跨膜区和胞浆区结构高度保守,CRD1呈高度多态性;3)晚期黄疸新生儿中HCMV感染以G3型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胡洪波,黄汉菊,彭巧英,卢佳[8](2011)在《晚期黄疸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US3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晚期黄疸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探讨HCMV US3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法检测2010年1~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就诊的79例晚期黄疸新生儿样本HCMV US3基因,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双向DNA测序,通过BioEdit、DNAstar、GeneDoc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79例晚期黄疸新生儿中20例HCMV US3基因PCR扩增阳性,阳性率25.3%。以Towne作为参考株,序列比对分析显示,20株临床分离株US3的ORF长度均与参考株相同,为561bp,编码186个氨基酸蛋白。US3核酸变异比较普遍,变异主要集中在序列的N端,大部分是同义突变,US3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仅几个位点在少数分离株中存在变异。未发现US3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致病性的联系。结论 HCMV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20株临床分离株HCMV US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未发现不同临床分离株US3基因多态性与HCMV引起的新生儿晚期黄疸的联系。(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胡洪波,郭虹,彭巧英[9](2010)在《晚期黄疸早产儿被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晚期黄疸早产儿母乳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配对检测本院新生儿科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109例晚期黄疸早产儿样本和其母乳CMV-DNA含量,感染患儿行胸片、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脂检查。结果 (1)患儿样本阳性者59例,阳性率为54.1%;母乳阳性者71例,阳性率为65.1%。(2)与吸食CMV阴性母乳患儿相比,吸食感染母乳的患儿更容易感染CMV(χ2=9.321,P=0.02)。(3)母乳CMV-DNA含量与患儿是否感染CMV有相关性(t=3.570,P=0.01)。(4)部分感染患儿除肝功能异常外,还伴有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胆固醇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及肺损伤等多器官、系统的损伤。结论吸食CMV感染性母乳易导致早产儿的感染,且常合并多器官、系统的损伤,对于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产儿,建议暂时禁食CMV感染的母乳。(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0年23期)
姚磊,何作云[10](2010)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平滑肌细胞即刻早基因及晚期基因表达与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体外培养平滑肌细胞(SMCs)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后即刻早期(IE)基因及晚期(L)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探讨HCMV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PCR方法,在SMCs感染HCMV后不同时相点,检测IE基因、L基因的DNA,同时应用反义寡核苷酸及丙氧鸟苷作用于感染细胞,动态观测其对IE基因、L基因的抑制作用。结果 感染细胞12 h即可检测到IE基因,24 h可同时检测到IE基因和L基因,48和72 h只能检测到L基因。丙氧鸟苷作用后,IE基因和L基因相对减弱。而反义硫代寡核苷酸(ASON)作用后,IE基因明显受到抑制,L基因减弱明显。结论 SMCs感染后IE基因、L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在HCMV致AS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0年22期)
晚期巨细胞病毒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US3基因检测在新生儿晚期黄疸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巢式PCR法检测2012年1-12月在新生儿科就诊的新生儿晚期黄疸标本US3基因,并通过与HCMV-Ig M、HCMV-DNA荧光定量PCR、HCMV-pp65抗原检测结果做比较,分析US3基因检测在诊断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感染的符合程度。结果 1145例新生儿晚期黄疸血清HCMV-Ig M检测阳性1例,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24例,HCMV-pp65抗原阳性25例,US3基因扩增阳性24例;2US3基因检测与HCMV-DNA荧光定量PCR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一致率为97.2%,κ值为0.900;US3基因检测与HCMV-pp65抗原检测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一致率为95.2%,κ值为0.828;3US3基因检测用于诊断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感染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99.2%,Youden指数为84.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58和0.967;4US3基因检测用于诊断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活动性感染的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97.5%,Youden指数为81.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75和0.967。结论 US3基因检测适用于临床新生儿晚期黄疸HCMV感染的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期巨细胞病毒病论文参考文献
[1].陈鲲,胡洪波,彭巧英.UL37x3检测在新生儿晚期黄疸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15
[2].胡洪波,陈坤,彭巧英,郭虹.US3基因检测在新生儿晚期黄疸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4
[3].肖漓,石炳毅,蔡明,钱叶勇,周文强.巨细胞病毒早期抗原pp65和晚期抗原pp67-mRNA在移植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价值[C].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4].张菊,向稚丹,刘兴楼,王慧,李革.大蒜新素对人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早期和晚期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1
[5].贾珉.晚期黄疸早产儿尿中及母乳中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6].王维鹏,胡洪波,魏中南,彭巧英,胡兴文.新生儿晚期黄疸人巨细胞病毒gB基因分型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1
[7].胡洪波,王维鹏,彭巧英,管婉华,胡兴文.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的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
[8].胡洪波,黄汉菊,彭巧英,卢佳.晚期黄疸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US3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热带医学杂志.2011
[9].胡洪波,郭虹,彭巧英.晚期黄疸早产儿被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
[10].姚磊,何作云.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平滑肌细胞即刻早基因及晚期基因表达与调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