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须隐翅虫属论文-郑发科,邱光辉,刘晶

斧须隐翅虫属论文-郑发科,邱光辉,刘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斧须隐翅虫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巨须隐翅虫属,新种

斧须隐翅虫属论文文献综述

郑发科,邱光辉,刘晶[1](2013)在《中国四川巨须隐翅虫属一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中国四川巨须隐翅虫属Oxyporus Fabricius1新种,拟狭巨须隐翅虫Oxyporus(Oxyporus)similangustatus sp.nov.,提供了它的体形、第8腹板和雄性外生殖器的彩图和线条图。这个种采自四川马边县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峨边县黑竹沟森林公园的菌中。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刘沺沺[2](2011)在《中国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分类研究(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肩隐翅虫亚族隶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亚科。全世界已知43属、1352种,我国已知12属、249种。全世界性分布,是生活在农林生态系统中的小型甲虫,其中一部分捕食害虫,为天敌昆虫;另一部分食动植物残体,可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保持生态稳定。膝角隐翅虫属Acylophorus、宽颈隐翅虫属Anchocerus和狭须隐翅虫属Heterothops是肩隐翅虫亚族中的3个属。其中:膝角隐翅虫属Acylophorus由Nordmann于1837年创立,其模式种为: Acylophorus ahrensii Nordmann。该属全世界分布,世界共记载130种,我国已知4种,大陆已知2种,台湾已知3种,大陆和台湾共有种1种。宽颈隐翅虫属Anchocerus由Fauvel于1905年创立,其模式种为:Anchocerus birmanus Fauvel。该属东洋区、澳洲区有分布,全世界共记载14种,我国已知3种,大陆已知2种,台湾已知1种。狭须隐翅虫属Heterothops由Stephens于1829年创立,其模式种为:Staphylinus binotatus Gravenhorst。该属全世界分布,世界共记载155种,我国已知3种,大陆已知1种,台湾已知2种。对于这3个属的研究,95%以上的种类由外国人记载,国内也未进行过系统性调查,使得我国的该类群种类鉴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地域辽阔,跨古北、东洋两区系,隐翅虫种类十分丰富。为摸清我国的隐翅虫种类资源,本文以中国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分类研究为题,作为本人的硕士论文题目。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采自云南纳版河自然保护区、南贡山、小黑山;江西叁清山自然保护区;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百山祖保护区、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君子峰;上海江湾湿地、植物园、佘山、农学院、桂箐路、崇明堡镇、北湖;山东卧佛寺;江苏阳澄湖、淮安、徐州;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共189头标本,对我国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的种类进行了系统整理,结果如下:1.本论文系首次对我国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资源的系统研究。2.总共记述了我国膝角隐翅虫属8种,其中包括2中国新记录种,6新种;宽颈隐翅虫属4种,其中包括3新种;狭须隐翅虫属3种,其中包括1中国大陆新记录种,1新种。3.编制了我国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的分种检索表。4.组建了世界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全部已知种类的数据库。5.本文对所记载的种类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主要特征进行了描画,并附整体彩图。6.编写了世界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名录。(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1-03-01)

郑发科,李玉杰,刘昆[3](2010)在《中国巨须隐翅虫属六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中国巨须隐翅虫属OxyporusFablicius6新种,其中,刘氏巨须隐翅虫Oxyporus(Oxporus)liuaesp.nov.,狭巨须隐翅虫O.(O.)angustatussp.nov.,二郎山巨须隐翅虫O.(O.)erlangshanussp.nov.和黑腹巨须隐翅虫O.(O.)atratulussp.nov.来自四川,双带巨须隐翅虫O.(O.)bifasciariussp.nov.和黄腿巨须隐翅虫O.(O.)femoratussp.nov.采至云南。编制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刘氏巨须隐翅虫,新种Oxyporus liuaesp.nov.(图1~7,29~30)本种是巨须隐翅虫属独具特色的1个种,通过它独特的体色,特别是头和前胸多变的黑斑,腹部各腹板和侧背片均为黄色或橘黄色,可与该属其它种区分。正模♂,四川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2004-09-03~27,刘昆采。副模:19♂♂,17♀♀,记录同正模;1♂,时间、地点同上,龙姿君采;1♂,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2002-09-12,杨丽红采。词源:种名源于正模采集者"刘昆"的姓。狭巨须隐翅虫,新种Oxyporus angustatussp.nov.(图8~14,31~32)本种与上述刘氏巨须隐翅虫很相似,但头无黑斑,后胸腹板完全黑色,腹部第3~4背板的黑斑小而圆,7~8腹板稍黑褐,雄性外生殖器中叶中部更窄,侧叶端部有少数微毛,与之不同。正模♂,四川北川县片口自然保护区,2005-09-06,王翠翠采。副模:1♂,1♀,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2002-09-21,杨丽红采;1♂,1♀,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2004-09-10,刘昆采。词源:种名来自拉丁词"angustatus"(变狭的),源自于该种的雄性外生殖器中叶中部明显窄缩。二郎山巨须隐翅虫,新种Oxyporus erlangshanussp.nov.(图15~21,33~34)本种与模式产地在日本,中国也有分布的基腹巨须隐翅虫O.basiventrisJarrige很相似,但鞘翅沿缝长各有1稍宽的黑带,第3~5腹节的背板和侧背片橘红色,雄性外生殖器左侧叶的末端有1长毛,与后者有别。正模♂,四川天全县二郎山,2005-07-24~2005-08-07,李玉杰、闫香慧采。副模:1♂,5♀♀,记录同正模。词源:种名源于模式产地二郎山。黑腹巨须隐翅虫,新种Oxyporus atratulussp.nov.(图22~28,35~36)本种在外形上与上述二郎山巨须隐翅虫相似,但体较小,前胸中部之前无横凹,腹部除3~5节两侧黄色外黑色,足基节黑色,雄性外生殖器中叶端缘平切、两侧几平行,左侧叶末端有1中等长的刚毛,与之不同。正模♂,四川北川县片口自然保护区,2005-08-20,孟庆玉采。副模1♀,记录同正模。词源:种名来自拉丁词"atratulus"(黑色的),源于该种腹部除3~5节两侧黄色外其余部分为黑色。双带巨须隐翅虫,新种Oxyporus bifasciariussp.nov.(图37)本种是中国巨须隐翅虫属的特色种之一,通过独特的体色,特别是腹部3~7背板有2稍宽的黑色纵带,可迅速鉴别。正模♀,云南宾川县鸡足山,2006-09-23,杨鹤采。词源:种名由拉丁词"fasciarius"(带状的)加前缀"bi"(二或双)组成,以显示腹部背片上的二黑带。黄腿巨须隐翅虫,新种Oxyporus femoratussp.nov.(图38)本种也是中国巨须隐翅虫属的一很特殊的种,能通过特有的体色,尤其是体黑色,但足腿节黄色,可与别的种区分。正模♀,云南保山县高黎贡山,2006-09-05,周登祥采。词源:种名出自拉丁词"femoratus"(腿的),它显示该种的特征在足的腿节。(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李宏亮,汤亮,李利珍,赵梅君[4](2010)在《上海产突眼隐翅虫属和梨须隐翅虫属种类新记录(鞘翅目;隐翅虫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中国梨须隐翅虫属1新记录种:Oedichirus lewisus Sharp,上海突眼隐翅虫属2新记录种:Stenus proclinatus L.Benick和S.mercator Sharp,首次给出了S. proclinatus的特征图,并提供了上海突眼隐翅虫属10种的分种检索表.(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李国峰,周远,王慧,孙丽娟[5](2009)在《中国大陆巨须隐翅虫属一新记录(鞘翅目: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巨须隐翅虫属中国大陆一新记录种,研究标本保存在云南省林业技术学院.(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黄家杰[6](2007)在《中国大陆斧须隐翅虫属分类研究(鞘翅目:隐翅虫科:斧须隐翅虫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隐翅虫科是昆虫纲、鞘翅目中的最大科之一,全世界已知36000余种。它们生境多样,广布于田野、林间、雨林、山地、河畔及海边,有些甚至寄生于哺乳动物的体表。其食性多样,除大部分为肉食性外,亦有杂食性、腐食性、粪食性、菌食性、果食性及花粉食性的种类。隐翅虫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既有农林害虫的天敌,也有药用种类和卫生害虫,是一类不可忽视的自然资源。斧须隐翅虫属Oxyporus是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斧须隐翅虫亚科Oxyporinae中的单一属,由Fabricius于1775年创立,模式种为Staphylinus rufus Linné。迄今全世界已知101种,我国已知共27种,其中大陆记载20种,台湾记载7种。我国斧须隐翅虫的分类研究至止尚无专门的系统总结,只有一些零星记载,研究基础薄弱。已知种类大多由外国学者命名或记录,模式标本流落国外,给国内开展此类群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我国地跨古北、东洋两大动物区系,斧须隐翅虫种类十分丰富。为澄清我国的这一昆虫资源,作者选择了此项研究内容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课题;并在查阅了全部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检视430余头本研究室多年来采自吉林长白山、黑龙江大兴安岭和伊春、内蒙古阿尔山、河南伏牛山、云南玉龙雪山和泸水、浙江百山组和清凉峰、西藏墨脱等全国各地的标本,对我国大陆的斧须隐翅虫属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总结,结果如下:1.本文系国内首次对我国大陆斧须隐翅虫属的系统分类研究总结。2.共记述了我国斧须隐翅虫23种,其中包括已知种6种,新记录种2种,新种15种(其中4新种和1新记录种已正式发表)。3.对文中所有种类均进行了详细描述,给出了每个种的研究历史、同物异名、采集数据和地理分布,并附有每个种的整体彩图和详细的分类特征图。4.编制了我国大陆斧须隐翅虫属的分种检索表。5.编写了世界斧须隐翅虫属的名录。6.组建了世界斧须隐翅虫属所有已知种类的数据库。(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郑发科[7](1997)在《川、滇巨须隐翅虫属二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paper deals with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Oxyporus Fabricius (1775)from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China. The types of new species are deposi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Sichuan Teachers College.(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郑发科[8](1992)在《中国巨须隐翅虫属叁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巨须隐翅虫属(Oxyporus)由Fabrieius(1775)建立,模式种为Oxyporus,rufus(L.)。根据大、弯、前突的上颚与极大的新月形下唇须,可迅速与别的隐翅虫属区分。该属为巨须隐翅虫亚科的单一属,Nakane and Sawada(1956)从中分出一新属(伪巨须隐翅虫属Pseudoxyporus),Campbell(1969)则把它视为亚属。本文按后者的分类处理,列出中国种检索表,记述叁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1992年03期)

斧须隐翅虫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肩隐翅虫亚族隶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亚科。全世界已知43属、1352种,我国已知12属、249种。全世界性分布,是生活在农林生态系统中的小型甲虫,其中一部分捕食害虫,为天敌昆虫;另一部分食动植物残体,可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保持生态稳定。膝角隐翅虫属Acylophorus、宽颈隐翅虫属Anchocerus和狭须隐翅虫属Heterothops是肩隐翅虫亚族中的3个属。其中:膝角隐翅虫属Acylophorus由Nordmann于1837年创立,其模式种为: Acylophorus ahrensii Nordmann。该属全世界分布,世界共记载130种,我国已知4种,大陆已知2种,台湾已知3种,大陆和台湾共有种1种。宽颈隐翅虫属Anchocerus由Fauvel于1905年创立,其模式种为:Anchocerus birmanus Fauvel。该属东洋区、澳洲区有分布,全世界共记载14种,我国已知3种,大陆已知2种,台湾已知1种。狭须隐翅虫属Heterothops由Stephens于1829年创立,其模式种为:Staphylinus binotatus Gravenhorst。该属全世界分布,世界共记载155种,我国已知3种,大陆已知1种,台湾已知2种。对于这3个属的研究,95%以上的种类由外国人记载,国内也未进行过系统性调查,使得我国的该类群种类鉴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地域辽阔,跨古北、东洋两区系,隐翅虫种类十分丰富。为摸清我国的隐翅虫种类资源,本文以中国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分类研究为题,作为本人的硕士论文题目。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采自云南纳版河自然保护区、南贡山、小黑山;江西叁清山自然保护区;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百山祖保护区、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君子峰;上海江湾湿地、植物园、佘山、农学院、桂箐路、崇明堡镇、北湖;山东卧佛寺;江苏阳澄湖、淮安、徐州;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共189头标本,对我国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的种类进行了系统整理,结果如下:1.本论文系首次对我国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资源的系统研究。2.总共记述了我国膝角隐翅虫属8种,其中包括2中国新记录种,6新种;宽颈隐翅虫属4种,其中包括3新种;狭须隐翅虫属3种,其中包括1中国大陆新记录种,1新种。3.编制了我国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的分种检索表。4.组建了世界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全部已知种类的数据库。5.本文对所记载的种类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主要特征进行了描画,并附整体彩图。6.编写了世界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名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斧须隐翅虫属论文参考文献

[1].郑发科,邱光辉,刘晶.中国四川巨须隐翅虫属一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13

[2].刘沺沺.中国膝角隐翅虫属、宽颈隐翅虫属和狭须隐翅虫属分类研究(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亚科)[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郑发科,李玉杰,刘昆.中国巨须隐翅虫属六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10

[4].李宏亮,汤亮,李利珍,赵梅君.上海产突眼隐翅虫属和梨须隐翅虫属种类新记录(鞘翅目;隐翅虫科)(英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李国峰,周远,王慧,孙丽娟.中国大陆巨须隐翅虫属一新记录(鞘翅目: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黄家杰.中国大陆斧须隐翅虫属分类研究(鞘翅目:隐翅虫科:斧须隐翅虫亚科)[D].上海师范大学.2007

[7].郑发科.川、滇巨须隐翅虫属二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J].昆虫学报.1997

[8].郑发科.中国巨须隐翅虫属叁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巨须隐翅虫亚科)[J].昆虫学报.1992

标签:;  ;  ;  ;  

斧须隐翅虫属论文-郑发科,邱光辉,刘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