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观察

(江苏省苏州永鼎医院病理科江苏苏州215200)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内镜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122例因消化道症状而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检查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对患者分别采用内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分析内镜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22例患者中,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22例,经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85例,内镜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9.67%,确诊的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有61例患者为肠上皮化生,所占比例为71.76%,21例上皮内瘤变,所占比例为24.70%。结论:临床上需要联合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予以确诊,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044-0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使提升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对该疾病的诊断主要有内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1]。今纳入122例因消化道症状而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内镜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差异。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122例因消化道症状入院诊断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3例(占有率59.84%),女性患者49例(占有率40.16%)。患者的年龄最小28岁,年龄最大为72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5.69±8.51)岁。所有患者采用黏膜组织实施病理学诊断。

纳入标准[2]:本文研究患者知情同意下签署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排除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以及合并其他重大心脑血管疾病者。

1.2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6小时~8小时,科室人员需要为患者讲解内镜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耐受性,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术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保证润滑的效果。采用电子内窥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胃黏膜变薄,其中以白相黏膜为主,暴露出血管透明,胃黏膜红白相间;胃黏膜及壁相对粗糙,呈结节状或颗粒状,黏膜壁凹凸不平。

病理学诊断:取患者病变处的标本(3~5块),将标本浸泡于甲醛溶液中予以固定,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染色技术,由专业医师仔细检查活检样本的结构、显微镜形态、采用显微镜研究病灶分布的具体情况,由内镜检查提供相关资料。

1.3评价标准[3]

病理学诊断的结果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对慢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种诊断方法结果输入SPSS21.0软件中予以核实,数据表示方式采用(n,%),卡方检验,如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122例患者中,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22例(100.00%),经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85例(69.675),内镜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9.67%,确诊的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有61例患者为肠上皮化生,所占比例为71.76%,21例上皮内瘤变,所占比例为24.70%。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胃部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有吸烟、喝酒、喝茶、胃血流量不足、动脉硬化等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起病速度慢、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如果患者仅仅依靠药物治疗,而不进行定期检查,此病出现癌变的机率将大大增加,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4]。所以,该疾病需要早诊断,早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中,不能将影像学检查以及生化诊断作为疾病最终的诊断结果,影响学检查以及生化诊断仅仅能够将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以及异常形态进行展示,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进行最终的诊断,进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临床上常常以病理学检查作为各项疾病检查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检查中,会受到检测医生的个人因素影响(如经验不足、主观判断等),还会受到患者个人体征的影响。

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内径检查的方法简便,对于疑似该疾病的患者,往往可以采用内镜检查进行术前诊断,并且近年来的内镜检查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但是同样无法避免诊断的误差,所以不能根据一种检查方式就排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能[5]。临床上很多医生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内镜检查的主要表现为:黏膜色泽呈现红白相间,局部黏膜血管清晰、皱襞数量降低。根据研究发现,在病理学检查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和内镜检查相似性,可以根据两种诊断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的判断,明确诊断,早期处理。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使用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能够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上需要联合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予以确诊,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丽霞.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9):123,125.

[2]陈鸿.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6(28):128-129.

[3]熊晓玲,王盼.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2):213-214.

[4]朱林琳,梁丽,孟亚飞,等.试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关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42):8416.

[5]刘凤英.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9):105-106.

标签:;  ;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