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连接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位,细胞,半胱氨酸,基质,蛋白酶,内膜,胰岛素。
骨连接素论文文献综述
任芳,王丹波[1](2015)在《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骨连接素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骨连接素2(SPOCK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及卵巢异位内膜组织11例中SPOCK2及MMP2蛋白表达,比较各组织中SPOCK2及MMP2的表达差异及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POCK2蛋白表达显着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异位内膜组织(P<0.05),SPOCK2蛋白表达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化程度及分期无关(P>0.05);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异位内膜组织(P<0.05),MMP2蛋白表达与卵巢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SPOCK2及MMP2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POCK2表达缺失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相关,MMP2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进展具有相关性,参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的侵袭、转移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张亚楼,孙小娜,张丽,邓锋,王媛[2](2012)在《氟对人成骨细胞氧化应激和骨连接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氟对体外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内骨粘连蛋白/骨连接素(osteonectin,ON)基因表达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McCOY’s 5A培养基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Saos-2。按照染氟剂量将骨肉瘤细胞Saos-2分为0(对照组)、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mg/L组。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测定成骨细胞成骨相关基因ON mRNA的表达,用双标准曲线法计算基因表达的相对比值。氧化应激状态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活性。结果 0.625、1.250、2.500、5.000mg/L组成骨肉瘤细胞ON mRNA表达分别为(0.014 3±0.032)、(0.057 3±0.02)、(0.042 8±0.017 7)、(0.076 2±0.00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10.000、20.000mg/L组成骨肉瘤细胞ON mRNA表达分别为(11.6±1.01)、(12.7±1.18)、(1.65±0.00)、(1.97±0.4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842,P<0.01)。5.000~80.000 mg/L组SOD的活性分别为(94.14±3.16)、(63.36±3.63)、(53.00±4.26)、(55.50±5.89)、(53.46±6.40)×103 U/g,与对照组[(122.34±6.99)×103 U/g]比较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34,P<0.01)。10.00mg/L组MDA的活性为(7.74±1.43)μmol/g,与对照组[(4.99±0.65)μmol/g]比较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7,P<0.05)。成骨细胞内ON表达水平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氟可能通过影响成骨细胞内骨连接素基因的表达和氧化应激状态而改变正常的成骨分化。(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索朗曲珍,杨刚毅,李志勇,朱伟,吴丹冬[3](2012)在《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骨连接素水平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NGT、IGR和T2DM患者血浆骨连接素(SPARC)水平的变化及其与BMI、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血脂等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54例T2DM患者、53名IGR人群和53例NGT患者的血浆SPARC水平,并分析了血浆SPARC水平与BMI、WHR、FIns、HOMA-IR等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血浆SPARC水平明显高于IGR患者和NGT人群[(16.74±6.99 vs 14.04±8.03或11.72±4.47)μg/L,P<0.05和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SPARC水平与BMI、体内脂肪百分比(Fat%)、TG、FIns、2hIns、HOMA-IR呈明显正相关(r=0.19,r=0.20,r=0.22,r=0.21,r=0.16,r=0.27,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G和HOMA-IR是血浆SPARC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浆SPARC水平的改变与糖代谢紊乱和IR有关,并可能参与了IR和T2DM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何延辉[4](2007)在《接骨方对骨愈合中骨连接素mRNA表达影响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接骨方对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连接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对骨折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及骨痂X线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动物实验部分:实验动物模型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造成右下肢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服药组(B组)及未服药组(A组)各20只。根据分组,B组灌眼接骨方溶液,灌胃给药容积为10.4mL/Kg,A组按相同容积灌服生理盐水。在术后2w及4W处死大鼠,在无菌环境下取出骨痂标本,置于液氮中冻存,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骨痂在不同时相不同干预措施下的变化及差异,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痂中骨连接素mRNA的表达。临床研究部分: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桡骨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为1个月,治疗组服用中药接骨方和伤科接骨片,对照组服用伤科接骨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及骨痂X线的变化。结果:动物实验部分:(1)造模:本次闭合性骨折造模,中段骨折占87.5%,横断骨折占92.5%,其可比性较好。(2)骨痂及HE染色观察:骨折术后14天,治疗组对照组均可见较多骨痂形成,治疗组B骨折断端有大量新生骨小梁和软骨组织,并连接成片,其间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较为活跃;对照组A血肿完全消失,纤维组织增生活跃,大量成骨细胞形成,并见有一定的软骨组织。骨折后28天,治疗组B骨折断端大部分内外骨痂已会师桥接,外骨痂形态已接近致密性骨皮质;骨小梁数量较多,粗细均匀,排列方向一致,折光性强。对照组A骨小梁排列紊乱,折光强弱不均一,骨折处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3)原位杂交检测:增煎区的软骨细胞对ON mRNA呈强表达,肥大、钙化区的软骨细胞则不表达。新生成的编织骨中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对ON mRNA呈强表达,而位于板层骨表面的成骨细胞则对其弱表达或不表达。对照组ON mRNA的表达在术后2w明显小于4w,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ON mRNA的表达,术后4w高于术后2w,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在术后2w,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4w,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时相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临床研究部分:在症状体征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6.4%)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疗前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自身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骨折愈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0.9%)相比,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本次实验结果,以及对骨折愈合的病因病机认识,并回顾中药接骨方以往的研究,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实验采用标准化的闭合性二期骨折愈合模型,是较为理想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2)中药接骨方能明显地改善骨折后疼痛、肿胀、皮肤瘀斑、骨折局部压痛、纵叩痛及骨痂情况的作用,提高骨折愈合疗效,促进骨折愈合。3)接骨方可能通过激活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骨形成功能,发挥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此外,它对调节软骨细胞的增殖也可能有作用。4)在分子水平上,中药接骨方通过促进ON mRNA的提前大量表达,使软骨修复提早进入骨化及塑形期,从而促进骨折修复,加强骨折愈合。(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4-01)
任可,张春才,康庆林,许硕贵,高堂成[5](2005)在《天鹅记忆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时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兔双侧肱骨干横断截骨,随机选一侧以天鹅记忆接骨器内固定作为实验组,对侧以4孔加压钢板固定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2、7、14、28、56天时,在骨折间隙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半定量RT-PCR检测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骨折间隙软骨内成骨和编织骨向板层骨的改建均早于对照组;相应地,实验组的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分别在术后第14天和28天时达峰值,早于对照组,且其愈合进程也明显提前。结论:天鹅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可能促进了骨折愈合。(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9期)
梁晓博[6](2005)在《骨连接素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骨连接素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骨连接素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骨连接素处理HaCaT细胞,MTT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CCND1和PCNA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未加入骨连接素的HaCaT细胞相比,5μg/ml以上浓度骨连接素作用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10μg/ml骨连接素作用的细胞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10μg/ml以上浓度的骨连接素作用后,HaCaT细胞CCND1和PCNA的mRNA水平显着减弱(P<0.05,P<0.01)。结论:骨连接素可能是通过抑制CCND1和PC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8期)
王立平,党耕町[7](1998)在《骨连接素在骨愈合中作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骨连接素(osteonectin,ON)是骨基质中含量较多的非胶原性基质蛋白,在启动矿化过程中和促使矿物质在胶原成分上沉积有重要的作用,了解ON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是认识骨折愈合机理的一部分。方法:实验动物模型选用SD雄性大鼠24只,于胫骨上段造成骨缺损,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损区骨愈合过程中ON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在第4天近髓腔侧开始出现少量编织骨,其中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对ONmRNA呈强表达。随时间发展,缺损区中的骨痂组织逐渐增多、并趋成熟,但仅新生成的编织骨中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对ONmRNA呈强表达,而位于板层骨表面的成骨细胞则对其弱表达或不表达。缺损区两端的骨膜下反应性增生的软骨中处于增殖期的软骨细胞对ON亦呈强表达。结论:ON主要在骨折愈合的早期发挥作用,并可反映出不同时期成骨细胞的功能。此外,它对调节软骨细胞的增殖也可能有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骨科杂志》期刊1998年08期)
骨连接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氟对体外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内骨粘连蛋白/骨连接素(osteonectin,ON)基因表达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McCOY’s 5A培养基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Saos-2。按照染氟剂量将骨肉瘤细胞Saos-2分为0(对照组)、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mg/L组。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测定成骨细胞成骨相关基因ON mRNA的表达,用双标准曲线法计算基因表达的相对比值。氧化应激状态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活性。结果 0.625、1.250、2.500、5.000mg/L组成骨肉瘤细胞ON mRNA表达分别为(0.014 3±0.032)、(0.057 3±0.02)、(0.042 8±0.017 7)、(0.076 2±0.00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10.000、20.000mg/L组成骨肉瘤细胞ON mRNA表达分别为(11.6±1.01)、(12.7±1.18)、(1.65±0.00)、(1.97±0.4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842,P<0.01)。5.000~80.000 mg/L组SOD的活性分别为(94.14±3.16)、(63.36±3.63)、(53.00±4.26)、(55.50±5.89)、(53.46±6.40)×103 U/g,与对照组[(122.34±6.99)×103 U/g]比较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34,P<0.01)。10.00mg/L组MDA的活性为(7.74±1.43)μmol/g,与对照组[(4.99±0.65)μmol/g]比较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7,P<0.05)。成骨细胞内ON表达水平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氟可能通过影响成骨细胞内骨连接素基因的表达和氧化应激状态而改变正常的成骨分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连接素论文参考文献
[1].任芳,王丹波.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骨连接素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
[2].张亚楼,孙小娜,张丽,邓锋,王媛.氟对人成骨细胞氧化应激和骨连接素表达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
[3].索朗曲珍,杨刚毅,李志勇,朱伟,吴丹冬.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骨连接素水平改变[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
[4].何延辉.接骨方对骨愈合中骨连接素mRNA表达影响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5].任可,张春才,康庆林,许硕贵,高堂成.天鹅记忆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时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
[6].梁晓博.骨连接素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
[7].王立平,党耕町.骨连接素在骨愈合中作用的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