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十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SINO-DENTAL 2005)展位预定工作已经开始(论文文献综述)
陶元燕[1](2021)在《H公司Z品牌口腔种植体市场导入期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带动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口腔健康问题。我国中老年人缺牙率普遍较高,种植牙是目前公认最好的修复缺失牙方式,种植体是种植牙最核心部分,与传统烤瓷牙相比,不仅舒适美观,而且不损害现有牙齿,咀嚼功能类似于天然牙,被称为人的第三副牙齿,潜在市场需求巨大,理论存量约2600亿元。H公司是一家在口腔行业布局十多年的企业,产品线较为齐全,包含口腔CBCT、手术显微镜、牙椅、激光、种植体等,覆盖口腔领域不同细分科室。Z品牌种植体是2017年刚开展的一条新的产品线,种植体尚处于产品导入期,面临着营销渠道不完善;产品知名度低;生产质量与成熟度不高;客户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低的问题。一套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对Z品牌种植体至关重要。本文先对Z品牌种植体导入期的营销环境做分析,再通过内部高层访谈和外部客户调研来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随后总结出Z种植体导入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成因;最后对Z种植体市场和目标客户定位,基于价值营销理论形成以下差异化营销策略:(1)通过开拓线上营销渠道;与保险及医疗服务机构联合推出种植牙保险业务,来解决营销渠道单一的问题。(2)通过参加专业口腔展会增加曝光度;投身公益事业,来弥补产品知名度低的问题。(3)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加强研发投入,来解决生产质量和成熟度不够的问题。(4)通过完善配套的医生教育服务;强化服务水平;借助整体解决方案植入Z种植体的方式,来解决客户对新产品接受度低的问题。
袁惠芳[2](2019)在《成人无托槽隐形矫治牙齿移动效率的三维模型重叠测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因其美观、舒适、可摘等特点逐渐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青睐。隐形矫治过程中使用特定软件(如Invisalign使用的ClinCheck软件)来发布患者的矫治方案,在正畸医师使用隐形矫治器虚拟的设置治疗目标位的过程中,患者的3D方案是对每个治疗步骤进行评估的起点。因此,从正畸医师的角度来看,患者真实的初始情况与数字化模型之间、数字化模拟的牙齿移动与实际的临床治疗结果之间尽可能的吻合是理想的。这种吻合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正畸医师在整个临床治疗中的额外工作量,这一点尤为重要。但是很多正畸医生往往发现,在临床上部分的患者在矫治过程中会出现脱轨的现象,需要进行中期重启,还有大部分患者在戴完所有的矫治器之后,并不能达到预期设置的矫治目标,需要再进行第二次的精细化调整。在隐形矫治过程中牙齿的实际移动量往往达不到预期设计的移动量,因此,对于牙齿移动效率的研究对于临床矫治方案的设计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3D Slicer软件是一款专业的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可以将二维的数据转化为三维图像,并进行三维模型的重叠分析,并在医学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研究通过3D Slicer软件,对临床上进行了精细化调整的患者第一期矫治后的预期和实际牙齿移动量分别进行测量分析,为正畸医生临床上设计矫治方案提供一些参考。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名成人安氏?类患者使用Invisalign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患者的一期矫治结束后,应用3D Slicer软件测量每颗牙齿在不同方向上的移动量,比较患者上、下颌牙齿的预期移动量和实际移动量的差异,来预测使用Invisalign矫治器的牙齿移动的准确性。为临床上医生制定矫治方案、设计牙齿的过矫正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成人患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例,这20例患者均为安氏?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全程采用Invisalign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一期矫治器佩戴完成后,使用iTero扫描患者牙齿并进行矫治效果进展评估,观察到有部分牙齿未达到预期矫治目标,后期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精细化调整治疗。患者的初始模型和预期矫治结果模型从一期矫治的ClinCheck的方案中获得,患者的实际矫治效果模型从二期精细化调整阶段ClinCheck的方案中获得。利用三维图像分析软件3D Slicer,将预期矫治效果模型和实际矫治效果模型分别与患者初始模型进行叠加,叠加区域为磨牙,然后利用软件的测量工具进行牙齿移动量的测量。一共测量了400颗牙齿的垂直向移动、水平向移动和旋转移动,并测量了上下牙弓间的横向宽度。然后,运用SPSS 22.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预期的牙齿移动量与实际牙齿移动量的差异。结果1.在水平方向,只有上颌中切牙和上颌尖牙的预期值和实际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差异较小,差值的中位数为0.15mm-0.16mm;牙弓的横向宽度改变,只有上颌尖牙间宽度改变的预期实际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88,P=0.007)。2.在垂直方向,上下颌切牙伸长移动的预期与实际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下颌切牙的压低移动与下颌尖牙的垂直移动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上颌中切牙的差异最大,中位数为1.31mm。3.所有牙齿旋转移动的实际值都明显小于预期值,其中上颌尖牙的差异最大,为3.62゜(P<0.05),上颌前磨牙的差异最小,仅为0.42゜(P<0.05)。结论1.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时,成人患者牙齿的水平向移动及牙弓横向宽度的改变容易实现,准确度较高。2.成人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时,在牙齿的垂直向移动中,伸长移动准确度高,压低移动准确度低,其中切牙的压低最不准确。3.成人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齿的旋转移动最不容易实现,牙齿移动效率低。
王妤[3](2014)在《语域理论视角下的法律英译研究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修订)英译本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韩礼德的语域(Register)学说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它阐述了文化背景、语境、语篇意义、词汇及语法间的相互关系,强调语境对语义和语言构成的决定作用:不同语场、语旨和语式可组成不同语域,进而形成不同的语义和文体特征。自诞生以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在翻译方面,语域理论对解决翻译领域内亟须解决的一些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法律法规英译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作中国司法界对外交流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今中国法律翻译的现状不容乐观。当时,为适应有关进入WT0在透明度方面所作的承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在实施前要出台至少一种WT0语言译本(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因此迄今为止,中国已经颁布的法律中,除部分外事、商务法律有翻译文本外(如外贸法、知识产权法和海商法等)其他官方法律译本很少。近十年来,法律翻译研究的范畴更加宽泛,如在法律翻译的理论、原则、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涉猎。然而,迄今为止,法律翻译研究仍缺乏方法论作为引导方向,缺乏深入研究的明确目标。因此,为了提高法律英译的质量,加快法律英译步伐,有关法律翻译的探讨显得尤为必要。其中,经济方面的法律由于在很大程度与民众利益切身相关,更应得到格外关注。本文尝试在语域理论指导下进行法律英译研究,分析语域理论对法律英译的具体影响,从语域角度分析法律英译的特点与难点,并对《公司法》(2005修订)源于全国人大网站及北大法宝网站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这既是对语域理论知识的继承和延续,又是对法律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进行的补充与发展。该选题的理论意义在于探讨法律英译的相关研究,并为相同或类似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其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比分析《公司法》(2005修订)的两个英译版本,找出错译、漏译之处,促进跨文化交流,让汉译英的译者能更加准确地掌握这一极其重要的法律文本的表述方式,并对今后的法律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及启发。经对比研究发现,目标译本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语法错误、错误使用情态动词及对原文理解有偏差等。译者必须重视法律英译,并进一步改善译本,提高法律英译质量。
艾宏伟[4](2014)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2000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提出的。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可以说已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后,“早期收获”类产品的降税进程就已从2004年起开始启动。此外,双方还于2004年11月共同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等文件,共同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服务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的签署,它们为双方在2005年7月全面正式启动降税进程扫除了障碍。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有所裨益。2007年1月14日,在温家宝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与东盟10国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第一个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议,是继《货物贸易协议》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它的签署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的融合,进一步推动双方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为确保在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为了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运作,更为迅速地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探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概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织机构制度。第二章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框架协议述评。本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与东盟开展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该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最后对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特点。第三章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的实证考察,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合作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的水平状况。第四章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该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存在的现实缺陷。第五章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本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产生的必要性,其次分析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所遵循的法律原则和宗旨,最后对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渊源进行了探讨。第六章讨论了完善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法律发展的对策。本文提出了北美-欧盟主要成员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经验。其次提高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促进因素与促进中国与东盟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具体对策。
李媛[5](2006)在《从传播学视域对展示空间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从传播学角度来对展示空间的设计进行审视,把展示空间设计的过程当作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对其传播活动过程中的四个要素:传播内容、传播者、受众、和传播媒介,分别做了具体的分析。 本文首先分析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的传播内容。其传播内容包括对空间功能的传达、对美的传达、对空间意义的传达,以及对展示空间中展示信息的传达。论证了作为传播者的建筑师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是否成功,要依赖于建筑师和受众之间是否能够共享符号的意义。 其次研究了传播的主体,也就是传播者,根据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传播者复合性的特点,可分为直接传播者和间接传播者。传播者在展示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分析了作为直接传播者的建筑师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把关行为和影响因素,并为了达到信息有效传播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然后论文讨论了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受众,指出受众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着重分析了受众选择信息的主要心理因素:受众的需要、受众的注意和受众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展示空间设计过程要注重受众对设计过程的参与。 展示空间作为设计过程中最直接的传播媒介,建筑师应结合受众的心理,充分把握展示空间作为媒介的设计规律。同时指出媒介的变革对展示方式和展示空间的设计都有极大的影响。另外虚拟展示的出现为展示空间的设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论文通过对建筑师、媒介、信息内容和受众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建构了展示空间设计的传播模式理论框架。希望通过传播学和展示空间设计之间的学科交叉研究的尝试,把传播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展示空间设计领域中,提供一个新思路,会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
二、第十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SINO-DENTAL 2005)展位预定工作已经开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十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SINO-DENTAL 2005)展位预定工作已经开始(论文提纲范文)
(1)H公司Z品牌口腔种植体市场导入期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理论基础 |
1.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1.3.2 STP理论 |
1.3.3 价值营销理论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基本框架 |
1.5 创新点 |
第2章 Z品牌种植体导入期营销环境分析 |
2.1 H公司的概况 |
2.1.1 公司基本介绍 |
2.1.2 公司组织架构 |
2.1.3 公司种植业务现状 |
2.2 Z品牌种植体导入期的特征 |
2.2.1 产品特征 |
2.2.2 市场特征 |
2.3 宏观环境分析 |
2.3.1 政治环境 |
2.3.2 经济环境 |
2.3.3 社会环境 |
2.3.4 技术环境 |
2.4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2.4.1 瑞士士卓曼(Straumann) |
2.4.2 美国诺保科(Nobel Biocare) |
2.4.3 韩国奥齿泰(OSSTEM) |
2.4.4 山东威高(WEGO) |
2.4.5 竞争对手对比概况 |
第3章 Z品牌种植体导入期营销问题分析 |
3.1 内部高层访谈 |
3.1.1 访谈目的 |
3.1.2 访谈实施 |
3.1.3 内部访谈结果 |
3.2 外部客户调研 |
3.2.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3.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2.3 问卷整理和分析 |
3.3 Z品牌种植体导入期营销问题 |
3.3.1 销售渠道不完善 |
3.3.2 产品知名度低 |
3.3.3 产品生产质量与成熟度不够 |
3.3.4 客户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低 |
3.4 问题原因分析 |
3.4.1 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
3.4.2 市场推广力度不足 |
3.4.3 生产效率不高 |
3.4.4 缺乏对新产品的了解和信任 |
第4章 基于价值营销理论Z种植体导入期的营销策略制定 |
4.1 Z品牌种植体的营销战略思路 |
4.2 市场细分、目标客户选择及市场定位 |
4.2.1 细分变量的选择 |
4.2.2 确定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 |
4.2.3 市场定位 |
4.3 从终端价值角度的策略制定 |
4.3.1 开拓线上营销渠道 |
4.3.2 与保险及医疗服务机构联合推出种植牙保险业务 |
4.4 从形象价值角度的策略制定 |
4.4.1 参加专业口腔展会增加曝光度 |
4.4.2 投身口腔公益事业提升品牌知名度 |
4.5 从产品价值角度的策略制定 |
4.5.1 优化生产流程 |
4.5.2 加强研发投入 |
4.6 从服务价值角度的策略制定 |
4.6.1 完善配套的医生教育服务 |
4.6.2 强化服务水平 |
4.6.3 借助整体解决方案打包Z种植体 |
第5章 实施与保障措施 |
5.1 实施目标 |
5.2 实施进度与计划 |
5.3 保障措施 |
5.3.1 人才保障 |
5.3.2 资金保障 |
5.3.3 技术保障 |
5.3.4 组织保障 |
第6章 结论 |
6.1 基本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索引 |
致谢 |
(2)成人无托槽隐形矫治牙齿移动效率的三维模型重叠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3)语域理论视角下的法律英译研究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修订)英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ont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Study Background |
1.2 Companies Law of P.R.C. and Selection of Version |
1.3 Thesis Structure |
Chapter Two Review of Literature |
2.1 Definition of register and its development |
2.2 Three variables of register |
2.3 Domestic researches on register |
Chapter Three Legal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 |
3.1 Influence of Register Theory on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
3.2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from Register Perspective |
3.2.1 Lexicon |
3.2.2 Syntax |
3.2.3 Context |
3.3 Researches on Legal Translation |
3.4 Standards of Chinese-English Legal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
4.1 Analysis in Field |
4.1.1 Formality |
4.1.2 Precision |
4.1.3 Conciseness |
4.2 Analysis in Tenor |
4.2.1 Modal Verbs |
4.2.2 Active Voice |
4.2.3 Sexist Language |
4.3 Analysis in Mode |
4.3.1 Nominalization |
4.3.2 Cohesion |
4.4 Differences of Two Versions and Suggestion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述 |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概况 |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的国际背景 |
(二) 中国与东盟贸易区建立的经济基础 |
(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法律框架 |
(一)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贸易框架协议 |
(二)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服务贸易框架协议 |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织制度 |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织机构 |
(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组织机构的表决制度 |
四、本文的研究范围 |
五、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本选题的意义 |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 |
(二) 本选题的意义 |
第二章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框架协议述评 |
一、中国与东盟开展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意义 |
(一) 政治方面的意义 |
(二) 经济方面的意义 |
(三) 区域一体化方面的意义 |
二、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 |
(一) 定义和范围 |
(二) 义务和纪律 |
(三) 具体承诺 |
(四) 机构条款 |
三、各国具体承诺(减让表)和开放部门 |
(一) 中国具体承诺的主要内容 |
(二) 东盟具体承诺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的实证考察 |
一、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概述 |
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合作发展现状 |
(一) 中国与东盟开展服务贸易合作的背景 |
(二) 中国与东盟近年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
(三) 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的领域 |
(四) 对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的评析 |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中国与东盟发展服务贸易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 服务贸易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 |
(二)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使服务贸易合作领域有局限性 |
(三) 行业标准和政策差异,影响合作的开展 |
(六) 东盟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平衡 |
(七) 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
(八)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进一步加大 |
二、影响中国-东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一) 空间距离及由此而产生的成本 |
(二) 制度性的障碍 |
(三) 文化与语言障碍 |
(四) 海关监管制度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法律障碍 |
(一)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矛盾 |
(二) 各国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不完善 |
(三) 各国存在程度不同的服务贸易壁垒 |
第五章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
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产生 |
(一) 建立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必要性 |
(二) 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东盟区域贸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所遵循的法律原则 |
(一) 争端解决机制的宗旨 |
(二) 坚持WTO的原则为指导 |
(三) 坚持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
(四) 当事人主义原则的应用 |
(五) 政治和法律手段并用的原则 |
三、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内容 |
(一) 《争端解决协议》的性质 |
(二) 《争端解决协议》的适用范围 |
(三) 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 |
(四) 《争端解决协议》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比较 |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渊源 |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协议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依据 |
(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外的法律依据 |
五、对《争端解决协议》的评价 |
(一) 对实施《框架协议》的各项原则和措施提供有力保障 |
(二) 《争端解决协议》借鉴了国际通行原则,又富有自身特点 |
(三) 《争端解决协议》规定的争端解决范围广泛 |
(四) 规定了以多种方式解决争议,强调了仲裁的特殊作用 |
(五) 解决争端的程序规定比较完备 |
(六) 为各成员参加争端解决提供了可能性 |
第六章 完善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法律发展的对策 |
一、借鉴北美-欧盟主要成员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经验 |
(一) 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经验主要 |
(二) 英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经验 |
(三) 德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经验 |
二、提高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促进因素 |
(一) 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国内服务业的发展 |
(二) 发挥中国与东盟国家资源的绝对优势 |
(三) 优化各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
(四) 发展跨国公司服务外包 |
(五) 扩大双边或多边服务贸易需求 |
(六) 《框架协议》的法律保障 |
三、促进中国与东盟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具体对策 |
(一) 拓展服务贸易的领域与方式 |
(二) 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
(三) 完善服务贸易的法律环境 |
(四) 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政府间对话,消除政治障碍,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从传播学视域对展示空间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方法和写作的框架 |
1.2.1 研究的方法 |
1.2.2 写作的框架 |
第2章 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传播学概述 |
2.1 展示空间的概述 |
2.1.1 展览的产生和发展 |
2.1.2 展示的定义 |
2.1.3 展示空间的类型 |
2.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简述 |
2.2.1 传播过程中的四要素 |
2.2.2 传播过程中的二个重要环节 |
2.2.3 传播的模式 |
2.2.4 传播过程的特点 |
2.3 传播学在建筑理论中的应用状况 |
2.4 展示空间设计的传播要素与传播特点 |
2.4.1 展示空间设计的传播要素 |
2.4.2 展示空间设计的传播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传播内容 |
3.1 信息要述 |
3.2 展示空间中的传播内容 |
3.2.1 空间功能的传达 |
3.2.2 空间美的传达 |
3.2.3 空间意义的传达 |
3.2.4 展示信息的传达 |
3.3 信息的传播与获得 |
3.3.1 展示空间中信息的特点 |
3.3.2 信息的编码 |
3.3.3 信息的译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的传播主体分析 |
4.1 传播者的类型和任务 |
4.1.1 传播者的类型 |
4.1.2 传播者的任务 |
4.2 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传播者 |
4.2.1 展示空间设计中的直接传播者建筑师 |
4.2.2 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间接传播者 |
4.3 建筑师与把关 |
4.3.1 把关人的概念 |
4.3.2 影响建筑师把关的因素 |
4.3.3 把关的表现是个性与时代的象征 |
4.4 针对建筑师的传播策略 |
4.4.1 提高建筑师的专业素质 |
4.4.2 加强传播者体系内部协调 |
4.4.3 加强建筑师的伦理责任 |
4.4.4 建筑师以受众为中心进行策略调整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展示空间中受众的研究 |
5.1 受众述略 |
5.1.1 受众的概念 |
5.1.2 以受众为中心的时代 |
5.1.3 受众的特征 |
5.2 受众选择信息的心理因素 |
5.2.1 受众的需要 |
5.2.2 受众的注意 |
5.2.3 受众的理解 |
5.2.4 针对受众心理的策略 |
5.3 受众参与传播 |
5.3.1 展示空间的受众角色分析 |
5.3.2 受众参与传播的制约因素 |
5.3.3 解决受众参与制约问题的方法 |
5.4 上海博物馆展厅的受众心理问卷调查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展示空间中的传播媒介分析 |
6.1 作为媒介的空间 |
6.1.1 展示空间的结构组合 |
6.1.2 受众与展示空间的路径 |
6.1.3 空间造型与受众心理 |
6.2 展示信息的媒介 |
6.2.1 展示空间设计与展示道具设计 |
6.2.2 色彩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
6.2.3 展示空间中的采光和照明设计 |
6.2.4 展示方式与媒介变革 |
6.3 虚拟展示空间 |
6.3.1 虚拟展示的特点 |
6.3.2 虚拟展示空间与传统展示空间的对比 |
6.3.3 虚拟展示空间与传统展示空间的共生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展示空间设计的传播模式理论框架 |
7.1 展示空间中传播要素之间的关系 |
7.1.1 建筑师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
7.1.2 受众与传播媒介之问的关系 |
7.1.3 传播内容、媒介、建筑师和受众的协调统一 |
7.2 展示空间设计传播模式的理论框架 |
7.3 结语——走向展示空间设计与传播学原理的协同发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对上海博物馆展厅的受众心理问卷调查 |
附录2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览计划 |
附录3 上海光人会展中心展览计划 |
附录4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展览计划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第十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SINO-DENTAL 2005)展位预定工作已经开始(论文参考文献)
- [1]H公司Z品牌口腔种植体市场导入期的营销策略研究[D]. 陶元燕.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成人无托槽隐形矫治牙齿移动效率的三维模型重叠测量研究[D]. 袁惠芳. 郑州大学, 2019(07)
- [3]语域理论视角下的法律英译研究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修订)英译本为例[D]. 王妤. 北京林业大学, 2014(02)
-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D]. 艾宏伟. 安徽大学, 2014(08)
- [5]从传播学视域对展示空间的设计研究[D]. 李媛. 同济大学,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