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针叶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针叶,福建省,生态环境,林地,微生物,土壤,北美洲。
针叶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君清[1](2012)在《阔叶化机浆替代针叶化在轻型纸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纸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文化用纸印刷要求的提高,各大纸厂都在围绕调整原料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印刷适应性上下功夫,鉴于此,我公司与意大利西康公司实验室合作,结合我公司生产实际情况,用阔叶化机浆替代针叶化机浆生产轻型纸,来优化原料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满足用户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造纸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造纸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2-08)
吴彩莲[2](2005)在《林地针叶化对土壤侵蚀特征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南方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和天然林面积不断减少,人工林地的大面积针叶化、幼龄化,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质量下降,生态功能趋于减退等问题。采用典型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研究方法,在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设立研究点,以马尾松林地、混交林地、相思树林地作为主要对象,从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特性入手,系统研究了林地针叶化对土壤侵蚀特征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地针叶化,地表裸露,土壤沙化,土壤表层粘粒、水稳性团聚体、含水量、抗剪强度、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N、全P含量等随之下降,土壤养分含量较混交林和阔叶林地分别降低了62.31%和88.61%;马尾松纯林地由于受到较大人为干扰,加之树种本身生物特性等影响,使土壤微生物活性明显减少,马尾松纯林地土壤表层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叁大微生物总数较阔叶林地和混交林地分别降低了91.78%和86.71%。同时,通过分析不同林地土壤层的贮水性、径流量以及土壤保持量,评价了不同林地土壤层水源涵养和保持土壤的能力,探讨了林地炼山开垦对土壤侵蚀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叶林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途径与措施。(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查轩,黄少燕,林金堂[3](2003)在《林地针叶化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是一个多山省份,经过全省人民的努力,水土保持工作有了明显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8.7%,居全国第一。但是,福建省营造的人工林以针叶林为主,据统计,仅1987至1997年的10年间全省营造的人工林中针叶林(杉木和马尾松)占造林面积的97.25%,而阔叶林仅占2.00%。大面积植被的针叶林化所引起的土壤退化,特别是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性能的下降使林地生境恶化,进而造成针叶林的退化以至于形成“小老头树”,影响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环境效益,制约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省建设。(本文来源于《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03-10-01)
查轩,黄少燕,林金堂[4](2003)在《林地针叶化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调查和典型剖面试验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揭示了人工阔叶林地、混交林地和针叶林地土壤剖面微生物区系的分布规律,以及林地大面积针叶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了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途径与措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林金堂[5](2002)在《福建省林地针叶化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福建省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 ,指出当前我省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了林地针叶化问题 ,探讨森林破坏和针叶林取代阔叶林和混交林后林下土壤质量演变的特征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效益演变的方向 ,从而阐明林地针叶化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闽江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林金堂[6](2002)在《福建省林地针叶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和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有机的组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最重要的再生资源,森林资源的破坏和匮乏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开始。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社会对木材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造成森林滥砍滥伐现象此起彼伏,森林资源严重破坏,同时,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对木材的需求,各地大面积成片营造速生丰产针叶纯林,造成严重的森林针叶化现象,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森林的生态功能急剧退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分析近年来福建省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指出当前我省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了林地针叶化问题,探讨森林破坏和针叶林取代阔叶林和混交林后林下土壤质量演变的特征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效益演变的方向,从而阐明林地针叶化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杨国平,余晓艳[7](1990)在《森林针叶化的倾向值得注意》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森林植被丰富。按《中国植被区划》为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区,树种繁多。据近年考察所知有树种1800多种,而目前造林树种不到10个,特别自60年代以来,大量阔叶林被砍掉营造针叶纯林,森林已大面积针叶化。如“七·五”第1—3期工程,统计造林41万公顷,其中针叶林占97.3%,阔叶林占2.7%。以湘西自治州为例,在现有695.38万亩用材林中,针叶林为597.78万亩,占86%,阔叶树种为92.48万亩,仅占13.3%。就人工林而言,针叶林235.04万亩,占人工林总面(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1990年04期)
王凤鸣[8](1989)在《抚顺地区森林针叶化的危害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抚顺山区是长白山脉西南的延伸部分,遍布丰富的天然次生林资源。这里既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之地,又是浑河、太子河等辽宁重要河流的源头。庞大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次生林群落,成为这个地区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整个抚顺乃至辽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1989年02期)
针叶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针对南方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和天然林面积不断减少,人工林地的大面积针叶化、幼龄化,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质量下降,生态功能趋于减退等问题。采用典型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研究方法,在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设立研究点,以马尾松林地、混交林地、相思树林地作为主要对象,从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特性入手,系统研究了林地针叶化对土壤侵蚀特征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地针叶化,地表裸露,土壤沙化,土壤表层粘粒、水稳性团聚体、含水量、抗剪强度、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N、全P含量等随之下降,土壤养分含量较混交林和阔叶林地分别降低了62.31%和88.61%;马尾松纯林地由于受到较大人为干扰,加之树种本身生物特性等影响,使土壤微生物活性明显减少,马尾松纯林地土壤表层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叁大微生物总数较阔叶林地和混交林地分别降低了91.78%和86.71%。同时,通过分析不同林地土壤层的贮水性、径流量以及土壤保持量,评价了不同林地土壤层水源涵养和保持土壤的能力,探讨了林地炼山开垦对土壤侵蚀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叶林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途径与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针叶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君清.阔叶化机浆替代针叶化在轻型纸中的应用[C].山东造纸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造纸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2].吴彩莲.林地针叶化对土壤侵蚀特征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3].查轩,黄少燕,林金堂.林地针叶化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影响研究[C].认识地理过程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2003
[4].查轩,黄少燕,林金堂.林地针叶化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
[5].林金堂.福建省林地针叶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2
[6].林金堂.福建省林地针叶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2
[7].杨国平,余晓艳.森林针叶化的倾向值得注意[J].湖南林业科技.1990
[8].王凤鸣.抚顺地区森林针叶化的危害及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