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位系论文_徐世锐,姜博,吉夏杰,匡紫垣,韩海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易位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华山,黑麦,麦草。

易位系论文文献综述

徐世锐,姜博,吉夏杰,匡紫垣,韩海明[1](2019)在《小麦-冰草2P染色体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冰草携带高产、抗病、抗逆等多个性状的优异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等技术诱导异源易位系是将野生近缘植物优异基因导入小麦进行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冰草的2P染色体携带抗白粉病、抗叶锈病和株型紧凑、旗叶上挺等优异基因。本研究利用电离辐射和ph1b突变体诱导小麦-冰草2P较大片段染色体易位材料,对诱导后代植株进行2P长臂不同区段特异分子标记鉴定,获得在不同目标区段内特异分子标记发生变化的单株100余株。对其中部分单株进行GISH-FISH鉴定,表明有8份材料为新的小麦-冰草2P小片段染色体易位,上述结果为分析异源易位片段的遗传效应及新基因发掘与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李庆成,黄磊,李亚洲,范超兰,谢蝶[2](2019)在《6RS.6AL抗白粉病易位系育种利用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黑麦6RS/6AL易位系HM812-41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56。为评价其育种利用潜力,以HM812-41为亲本分别与推广品种蜀麦580、蜀麦830和蜀麦969进行杂交,杂种F_1与中国春进行正反交,研究6RS/6AL易位染色体在不同背景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其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规律。同时,利用"双顶交"法改良易位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6RS/6AL易位染色体在传递过程中结构稳定。6RS/6AL易位染色体可以高频率的通过雌、雄配子传递,通过雌配子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45.05%-53.33%和43.94%-53.04%。"双顶交"F_2分离群体初步分析表明,6RS/6AL易位染色体对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小穗数和自交结实率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双顶交"法可以快速地改良易位系的综合农艺性状。(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董振杰,田修斌,马超,李欢欢,刘文轩[3](2019)在《Pm57抗白粉病小片段易位系创制与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白粉病广谱抗性基因Pm57来源于西尔斯山羊草(Aegilops searsii,S~SS~S,2n=2x=14) 2S~S染色体。本实验室利用ph1b基因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高频重组方法,将中国春-西尔斯山羊草易位系Ti2AS-2S~S.2S~sL-2AL(2n=42)与Ph缺失突变体(ph1bph1b)杂交,构建F2遗传分离群体。用29个基于RNA-seq开发的2Ss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对813个F_2单株中2S~S染色体片段的有无、大小和断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单株白粉病抗性表型,获得了部分携带Pm57的小片段易位系,将Pm57定位在comp49873_c0和comp14226_c0两分子标记之间,涵盖了3个CNL、2个RLP类型的Unigene。比较基因组发现:2S~S染色体与小麦和大麦的共线性优于短柄草和水稻,两定位分子标记区间对应小麦2A长臂13.6Mb、2B长臂14Mb、2D长臂10.9Mb物理区间,共包含11个R基因;对应大麦2H长臂7.7Mb物理区间,包含3个R基因,且发现大麦包含该共线性区段在内发生约14Mb的染色体倒位。下一步将对筛选到的抗病候选基因利用BSMV-VIGS技术进行功能验证,并结合Pm57的EMS感病突变体来挖掘候选基因。小片段易位系的创制为今后Pm57的克隆和抗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杨国堂,Willem,Boshoff,Zacharias,A.Pretorius,李宏伟,罗巧玲[4](2019)在《抗Ug99小偃麦易位系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及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秆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新型秆锈菌致病小种Ug99于1998年首次在乌干达被发现。因其变异能力强、传播速度快、蔓延范围广,Ug99及其变异小种对全球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各国小麦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课题组利用Ug99变异小种PTKST,通过苗期抗病性鉴定筛选到一份高抗(IT=1;)的小偃麦易位系WTT34。顺序荧光原位杂交及双色荧光原位杂交(Sequential genomic and multicolor-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Sequential GISH-FISH)检测表明,该易位系含有42条染色体,包括20对小麦染色体及1对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染色体T5DS-5DL-Th。利用与长穗偃麦草已知抗秆锈病基因Sr24,Sr25,Sr26和Sr43紧密连锁的标记扩增WTT34的基因组DNA,结果未能扩增出目标条带,推测该易位片段可能携带新的抗病基因。利用SLAF测序(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WTT34,长穗偃麦草和中国春基因组,共开发51个长穗偃麦草易位片段的特异分子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可以高效追踪外源染色体片段,为开展小麦抗病育种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吉夏洁,姜博,徐世锐,匡紫垣,韩海明[5](2019)在《小麦-冰草2P易位系抗叶锈病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叶锈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发生时可造成小麦减产40%。发掘和利用小麦抗叶锈病新基因对于小麦抗病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叶锈菌生理小种THT对小麦-冰草抗病易位系2PT-5 (2PL0.6-1.0)及感病材料2PT-8 (2PL 0.86-1)接种,诱导抗病基因表达,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抗病易位片段特异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有568个基因在抗病易位系中特异表达;KEGG富集分析显示,大量参与苯丙烷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及苯丙氨酸代谢等相关基因参与了小麦-冰草易位系2PT-5的抗病过程。其中转录因子WRKY可能在小麦抗病叶锈病中起重要作用。上述结果为冰草2P染色体抗叶锈病候选基因发掘与功能分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进而为小麦抗叶锈病新基因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范亚丽,穆换清,熊传曦,邢莉萍,曹爱忠[6](2019)在《兼抗小麦白粉病、条锈病T5VS.5DL易位系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均是小麦的重要病害,培育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小麦品种是我国黄淮、西南等麦区的主要育种目标之一。创制兼抗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种质将有助于推动小麦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生产上广泛使用的1BL/1RS易位系和6AL/6VS易位系均兼抗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由于南农92R易位系(6AL/6VS)系列携带的Yr26基因在生产上已逐步丧失抗性,迫切需要创制新的兼抗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种质。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是小麦的亲缘属种,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均具有较好抗性,我们从中已发掘出了抗白粉病基因Pm21、Pm55和Pm62,但还未发掘出抗小麦条锈病基因。本实验室早期利用引自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园的簇毛麦91C43 (V#4)与小麦远缘杂交,选育出了T5VS~(#4).5DL易位系,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55。2010年后我们又利用源自意大利簇毛麦011140 (V#5)、希腊簇毛麦PI598390 (V#6)和土耳其簇毛麦PI368886(V#7)与硬粒小麦ZY1286杂交获得双二倍体后,再利用普通小麦南农0686 (高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回交,从回交后代中也分别选育到了T5VS~(#5).5DL、T5VS~(#6).5DL和T5VS~(#7).5DL易位系。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鉴定发现,T5VS~(#5).5DL、T5VS~(#6).5DL和T5VS#7.5DL易位系与T5VS#4.5DL易位系一样均对小麦白粉病有抗性,但抗性表现差异较大。其中T5VS~(#5).5DL易位系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Pm5V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南京地区白粉菌混合生理小种表现近免疫,但苗期和成株期高感条锈病。而T5VS#6.5DL易位系在成株期对白粉病抗性较差,但高抗小麦条锈病,携带一个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5V。通过T5VS~(#5).5DL与T5VS~(#6).5DL杂交构建F_2分离群体,利用小麦660KSNP芯片筛选多态性分子标记,我们初步对Pm5V和Yr5V进行了遗传定位,并选育出了聚合Pm5V和Yr5V基因的T5VS.5DL易位系,同时我们也将Yr18基因与Pm5V和Yr5V基因进行了聚合。(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苏建辉,张乐强,王汝颖,王彦华,张巍巍[7](2019)在《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外源染色体区段基因标记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利用基因标记对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进行鉴定,针对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共线性基因序列差异位点设计引物,以大白菜85-1和结球甘蓝11-1为试材,进行了多态性标记的筛选,并在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易位系自交后代及大白菜和结球甘蓝不同商品种间进行了可利用性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大白菜和结球甘蓝263个共线性基因共设计特异引物171对,66对引物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间表现出多态性扩增,所占比例为38.60%。66个基因标记中,基于大白菜基因序列获得的2个和基于结球甘蓝基因序列获得的48个,可作为结球甘蓝相对大白菜特异的基因标记,并成功用于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AT1-41和AT1-47及AT1-47自交后代的鉴定。进一步利用这66个基因标记在4个大白菜和4个结球甘蓝商品种中进行了PCR扩增,有52个标记能将供试的大白菜品种和结球甘蓝品种完全鉴定出来,有11个标记在部分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结果为深入研究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互作和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宽,牛永浩,康克功,赵磊,吴云锋[8](2019)在《华山新麦草易位系抗黄矮病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黄矮病在田间由麦蚜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YDV)感染引起。为给优质抗BYDV小麦新品种提供重要种质资源,采用堆测法种植材料,利用饲毒蚜虫接种病毒BYDV-GAV的方式,对27份华山新麦草易位系材料进行了抗病性鉴定,比较了接种病毒后各材料的病情指数及其千粒重。结果表明,27份华山新麦草易位系中,5份材料的病情指数介于13.56~18.89,表现为抗BYDV-GAV;9份材料的病情指数是介于27.78~48.89,表现为感BYDV-GAV;其余13份材料的病情指数均大于50.0,表现高感BYDV-GAV。不同华山新麦草易位系对BYDV-GAV抗性差异较大,筛选出的5份抗黄矮病材料可为培育优质抗病毒新品种提供重要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雅莉,王林生[9](2019)在《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T3AS·3AL-7Lr#1S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赖草对赤霉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将大赖草赤霉病抗性基因转入普通小麦,对拓宽小麦赤霉病抗性基础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获得抗赤霉病普通小麦-大赖草异附加系基础上,采用1 200 R ~(60)Co-γ射线处理小麦-大赖草二体附加系DA7Lr花粉,授予已去雄的普通小麦中国春,对其后代(M_1)种子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GISH分析,获得了1株具有1条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染色体的植株,让其自交,对自交后代中具有2条易位染色体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进行观察,发现2条易位染色体形成了稳定的环状二价体,表明该植株为纯合体。利用顺序GISH-双色FISH分析,结合C-分带、小麦D基因组专化探针Oligo-pAs1-2和B基因组专化探针Oligo-pSc119.2-2,进一步鉴定出该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为T3AS·3AL-7Lr#1S,且筛选出了可追踪该易位系的3个EST-STS分子标记BE591127、BQ168298和BE591737。该易位系的育成为小麦赤霉病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种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亚青,张楠,张士昌,何明琦,李孟军[10](2019)在《1BL/1RS易位系HMW-GS组成与品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挖掘1BL/1RS易位系的品质育种潜力,对收集的300份1BL/1RS易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其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在300份1BL/1RS易位系 Glu-1位点上共检出12种HMW-GS类型和27种HMW-GS组合,表明这些1BL/1RS易位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 Glu-A1位点上,亚基Null和1亚基的出现频率分别为47.67%和52.33%; Glu-B1位点有7种等位变异,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7+9亚基对(58.67%); Glu-D1位点有3种等位变异, 2+12亚基对为主要类型,出现频率为71.33%。亚基组合类型中,"Null/7+9/2+12"的出现频率最高(31. 67%)。 Glu-A1、 Glu-B1和 Glu-D1编码优质HMW-GS的比例分别为52.33%、38.34%和16.00%,其中31份1BL/1RS易位系在3个位点均编码优质HMW-GS类型。300份1BL/1RS易位系的品质变异范围较大,有9份材料具有较高的品质育种价值。(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易位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黑麦6RS/6AL易位系HM812-41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56。为评价其育种利用潜力,以HM812-41为亲本分别与推广品种蜀麦580、蜀麦830和蜀麦969进行杂交,杂种F_1与中国春进行正反交,研究6RS/6AL易位染色体在不同背景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其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规律。同时,利用"双顶交"法改良易位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6RS/6AL易位染色体在传递过程中结构稳定。6RS/6AL易位染色体可以高频率的通过雌、雄配子传递,通过雌配子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45.05%-53.33%和43.94%-53.04%。"双顶交"F_2分离群体初步分析表明,6RS/6AL易位染色体对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小穗数和自交结实率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双顶交"法可以快速地改良易位系的综合农艺性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易位系论文参考文献

[1].徐世锐,姜博,吉夏杰,匡紫垣,韩海明.小麦-冰草2P染色体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李庆成,黄磊,李亚洲,范超兰,谢蝶.6RS.6AL抗白粉病易位系育种利用潜力评价[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3].董振杰,田修斌,马超,李欢欢,刘文轩.Pm57抗白粉病小片段易位系创制与精细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4].杨国堂,Willem,Boshoff,Zacharias,A.Pretorius,李宏伟,罗巧玲.抗Ug99小偃麦易位系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及标记开发[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5].吉夏洁,姜博,徐世锐,匡紫垣,韩海明.小麦-冰草2P易位系抗叶锈病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6].范亚丽,穆换清,熊传曦,邢莉萍,曹爱忠.兼抗小麦白粉病、条锈病T5VS.5DL易位系选育[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7].苏建辉,张乐强,王汝颖,王彦华,张巍巍.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外源染色体区段基因标记的开发与应用[J].华北农学报.2019

[8].吴宽,牛永浩,康克功,赵磊,吴云锋.华山新麦草易位系抗黄矮病的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19

[9].张雅莉,王林生.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T3AS·3AL-7Lr#1S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J].浙江农业学报.2019

[10].李亚青,张楠,张士昌,何明琦,李孟军.1BL/1RS易位系HMW-GS组成与品质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引物HVM36,EBmag0793筛选SC5代植株F...代植株基因组原位杂交图代材料中端体和等臂体材料...代材料的GISH分析·3易位系GISH分析部分易位系自交第2代收获期性状...

标签:;  ;  ;  ;  ;  ;  ;  

易位系论文_徐世锐,姜博,吉夏杰,匡紫垣,韩海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