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定量论文_刘少平,胡亚华,张海,夏国兵,陈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周定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定量,线粒体,淋巴细胞,外周血,血管,细胞器,细胞。

外周定量论文文献综述

刘少平,胡亚华,张海,夏国兵,陈奇[1](2019)在《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 mRNA定量检测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与术后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53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术后随访3年,分析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变化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术前并与肝硬化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25例)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组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较术前显着下降(P<0.01)。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是否有血管侵犯、是否转移、血清AFP是否阳性、临床分期、是否术后复发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性别、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无相关性(P>0.05),与肝癌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长短呈负相关(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高危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高表达促进肝癌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其术前及预后评价指标。(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武小亮,韩娟,王靖,卢林纲[2](2019)在《外周血T细胞受体删除环(TRECs)定量测定在评估骨髓移植术后免疫重建中的应用概况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髓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移植后免疫系统的重建状况,特别是T细胞数量及功能的重建。T细胞受体删除环(TRECs)作为胸腺近期输出naive T细胞含量的标志,在细胞中十分稳定,可作为评价胸腺近期的输出功能及T细胞免疫重建状况的指标。鉴于TRECs对评价骨髓移植术后免疫重建状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就TRECs的定量检测及其在评价骨髓移植后免疫重建状况中的应用概况及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贲士,井楠,乔录新,张玉林,公维鹏[3](2019)在《外周血游离线粒体DNA定量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外周血游离线粒体DNA(circulating cell free mitochondrial DNA, CCF mtDNA)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2例CR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30例原发性CRC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CCF mt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CF mtDNA含量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作为CRC筛查标志物的效能。结果 CRC患者癌组织中的CCF mtDNA含量(85.94±4.5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83.10±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P<0.05)。低分化癌组织中的CCF mtDNA含量(57.75±5.26)明显低于中分化(92.64±5.68)及高分化(110.00±14.95)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P<0.05)。CCF mtDNA含量高低与CRC患者的预后无关(χ~2=0.261,P=0.610)。CCF mtDNA筛查CRC的AUC~(ROC)为0.921,敏感性为0.833,特异性为0.933。结论 CCF mtDNA含量在癌组织中下降,但与预后无关,可能作为CRC的筛查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许玉萍[4](2019)在《经高分辨外周骨定量CT建立中国大陆人群骨强度参数百分位曲线》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六大常见慢性病,正在以爆发的流行趋势在人群中蔓延,而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其所有并发症中致死性最强、危害最大,可见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相当重要。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制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因此,对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进行骨强度监测尤为关键。目前,能够高效、无创并且可重复检测骨强度的方法为经高分辨外周骨定量CT(high resolution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HR-pQCT)的有限元分析,这一指标被应用于临床评估的局限性是尚缺乏正常人群的参考数值。目的:1、利用HR-pQCT对叁维重建后的骨骼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骨强度;2、构建大陆人群性别及部位特异性骨强度参数百分位数参考曲线;3、根据曲线计算各参数的达峰年龄、峰值及丢失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T-评分。方法:本研究以宣教的形式,采用年龄分层的设计在社会人群中招募20-79岁健康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在充分了解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后接受HR-pQCT扫描,对重建骨骼进行有限元分析后得到骨强度参数。主要包括:全骨骨强度参数骨硬度(Bone Stiffness,S)和骨破坏载荷(Bone Failure Load,F.ult)、组织水平骨强度参数表观杨氏模量(Apparent Young Modulus measured for the whole bone structure,E.app)、骨小梁平均Von Mises应力(Average Von Mises stresses applied to trabecular bone,Tb.VM)、皮质骨平均Von Mises应力(Average Von Mises stresses applied to cortical bone,C.VM)、骨小梁应变(Trabecular bone Estimated strain,TB.ES)、皮质骨应变(Cortical bone Estimated strain,C.ES),以及施加在小梁骨远端力的比率(Ratio of force applied on Trabecular bone,at the most distal slice,(Tb.F/TF)dist)和施加在小梁骨近端力的比率(Ratio of force applied on Trabecular bone,at the most proximal slice,(Tb.F/TF)prox)9个参数。采用R语言中位置、比例和形状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for Location,Scale,and Shape,GAMLSS)数据处理方法构建骨强度参数百分位曲线,描述骨强度参数随年龄变化趋势及性别间分布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招募20-79岁受试者628名,其中男性253人,女性375人。最终纳入分析的桡骨数据627个,胫骨数据607个。2.骨强度参数在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模型分布类型不同。其中包括18个BCCG分布模型,11个BCPE分布模型,1个BCT分布模型,及6个正态分布模型。3.在桡骨,全骨骨强度参数S和F.ult在男性达到峰值的年龄均为20岁,峰值分别为93761.6N/mm和5092.7N;女性达到峰值的年龄分别为34岁和33岁,峰值分别为63156.1N/mm和3481.6N。在胫骨,全骨骨强度参数S和F.ult在男性和女性达到峰值的年龄均为20岁,峰值分别为274347.2N/mm、14566.1N和180320.5N/mm、9883.7N。骨强度参数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率方面(女性vs.男性),在桡骨参数S为-0.91%vs.-0.58%,参数F.ult为-0.95%vs.-0.61%,在胫骨参数S为-0.68%vs.-0.57%,参数F.ult为-0.67%vs.-0.54%。4.骨强度参数S及F.ult在桡骨和胫骨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不同,无论男性或女性,在桡骨均表现为40岁前的相对平稳及40岁后的快速丢失,而在胫骨则表现为缓慢持续的下降。结论:1.本研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骨强度参数进行总结,构建了中国大陆人群骨强度参数的百分位数参考曲线。2.女性年轻时全骨骨骨强度比男性差,但随年龄变化率大于男性,使得老年女性骨强度更差。3.骨强度在反映骨微结构及骨密度方面的优势使其有望改进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骨折风险预测。(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10)

翟斌[5](2019)在《鼻咽癌患者唾液、血清和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DNA的定量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分析鼻咽癌患者唾液、血清和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DNA的定量检测结果。方法从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实验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各31例,两组受检者均采取唾液、血清和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DNA的定量检测,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唾液中EBV-DNA检出率(48.39%)、外周血白细胞中EBV-DNA检出率(32.26%)与对照组(45.16%、29.23%)无差异,P>0.05;血清中EBV-DNA检出率(67.74%)明显高于对照组(3.23%),χ~2=28.181,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数鼻咽癌患者体唾液中长期存在EB病毒,部分外周血白细胞中也存在EB病毒。通过血清EBV-DNA检测能够帮助临床上诊断鼻咽癌,特异性和灵敏度均比较高,能够用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当中,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凤迪,王亚翠,李煜,王红梅[6](2019)在《初次发病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蛋白组学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初发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蛋白组学表达。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收集初发银屑病患病组31例、同期于体检中心收集正常组30例。收集各组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超声波裂解法提取淋巴细胞中的蛋白;利用TMT联合LC-MS/MS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通过数据库搜索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患病组共鉴定到4,404个定量蛋白,442个差异蛋白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代表患病组、N代表正常组,A/N>1.2倍认为是上调表达蛋白,一共有335个,A/N<1/1.2倍的认为是下调表达蛋白,一共有107个。2.GO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患病组差异蛋白多位于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膜;分子功能主要具有结合功能、催化功能及酶活性调节功能;生物学过程参与细胞代谢与调节过程、氧化应激过程及信号转导过程。3.KEGG pathway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患病组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通路,NF-KB通路和叁羧酸循环通路。结论初发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与正常人相比具有差异性,差异蛋白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内、细胞器等处;参与氧化应激过程,细胞代谢过程和信号转导过程;涉及相关通路包括:氧化磷酸化通路、NF-KB通路、TCA通路。(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3-28)

陈喜填,夏维林,郑小玲,吴桂香[7](2019)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CML患者35例,应用qRT-PCR法检测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并监测不同疾病分期患者BCR-ABL转录水平,动态监测不同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组患者伊马替尼的治疗效果及无病生存期(DFS),患者治疗前后的BCR-ABL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急变期患者的BCR-ABL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加速期和慢性期,加速期患者的BCR-ABL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8,P=0.00)。疗效满意方面:低水平组与中水平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DFS方面:BCR-ABL融合基因低水平组患者的中位DFS明显长于中水平组、高水平组,中水平组的中位DFS明显长于高水平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15,P=0.00)。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第3、6、12个月后的BCR-ABL转录本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通过伊马替尼靶向治疗,患者的BCR-ABL转录本平明显降低,但前6个月的下降幅度最明显。结论 qRT-PCR技术可准确地监测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有利于辅助CML患者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分期,同时,通过对CML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准确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对CML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刘恩惠,刘传苗[8](2018)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病理状态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HBV-DNA定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肝脏不同病理状态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BV-DNA载量变化。方法:选取就诊的96例慢乙肝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活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罗氏DNA检测血清HBV-DNA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慢性乙肝患者炎症程度≥G2组外周血CD4+T细胞高于<G2组(t=4. 380,P=0. 000),CD8+T细胞低于<G2组(t=3. 636,P=0. 000),treg细胞低于<G2组(t=3. 292,P=0.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4+T细胞与肝脏炎症程度成正相关(r=0. 417,P=0. 000),CD8+T细胞、treg细胞与肝脏炎症程度成负相关(r=-0. 347,P=0. 000; r=-0. 337,P=0. 001);(2)肝脏病理在G2S2以下组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G1S0组CD4+T细胞低于G2S0组(t=2. 119,P=0. 049),CD8+T细胞高于G2S0组(t=2. 470,P=0. 024); G1S1组CD8+T细胞低于G1S0组(t=2. 292,P=0. 038);(3)肝脏纤维化S≥2组血清HBV-DNA载量低于S <2组(t=4. 503,P=0. 000),spearman相关分析,肝脏纤维化程度与HBV-DNA载量成负相关(r=-0. 204,P=0. 002)。结论:CHB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各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HBV-DNA载量与肝脏病理有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褚苗[9](2018)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EB病毒DNA定量分析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EB病毒DNA定量分析(PCR)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IM患儿274例,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定量PCR技术分析,以实验室病理学作"金标准",对比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定量PCR技术分析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结果本研究疑似274例IM患儿经实验室病理学确诊98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检出真阳性55例,真阴性158例;定量PCR技术检出真阳性61例,真阴性163例;联合检出真阳性97例,真阴性157例;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独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定量PCR技术检测IM可提高检测准确度、灵敏度,避免漏诊。(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8年19期)

刘少平,张海,胡亚华,何仁胜,张惠芳[10](2018)在《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mRNA定量表达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术前与术后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8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及术后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变化,术后3年预后随访,分析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变化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选择2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食管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食管癌组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较术前显着下降(P<0.01),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早期食管癌患者(P<0.01);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或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mRNA高表达促进食管癌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其预后评价指标。(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外周定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骨髓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移植后免疫系统的重建状况,特别是T细胞数量及功能的重建。T细胞受体删除环(TRECs)作为胸腺近期输出naive T细胞含量的标志,在细胞中十分稳定,可作为评价胸腺近期的输出功能及T细胞免疫重建状况的指标。鉴于TRECs对评价骨髓移植术后免疫重建状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就TRECs的定量检测及其在评价骨髓移植后免疫重建状况中的应用概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周定量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少平,胡亚华,张海,夏国兵,陈奇.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mRNA定量检测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9

[2].武小亮,韩娟,王靖,卢林纲.外周血T细胞受体删除环(TRECs)定量测定在评估骨髓移植术后免疫重建中的应用概况及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9

[3].王贲士,井楠,乔录新,张玉林,公维鹏.外周血游离线粒体DNA定量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19

[4].许玉萍.经高分辨外周骨定量CT建立中国大陆人群骨强度参数百分位曲线[D].山西医科大学.2019

[5].翟斌.鼻咽癌患者唾液、血清和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DNA的定量检测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

[6].李凤迪,王亚翠,李煜,王红梅.初次发病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蛋白组学的定量分析[C].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7].陈喜填,夏维林,郑小玲,吴桂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价值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

[8].刘恩惠,刘传苗.慢性HBV感染者不同病理状态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HBV-DNA定量变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

[9].褚苗.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EB病毒DNA定量分析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

[10].刘少平,张海,胡亚华,何仁胜,张惠芳.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mRNA定量表达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外周血LunX和CK19 mRNA的定量检测RA患者外周血B细胞Notch mRNA表达相对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自体血乙肝病毒DNA清除率1 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标签:;  ;  ;  ;  ;  ;  ;  

外周定量论文_刘少平,胡亚华,张海,夏国兵,陈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