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消渴126例疗效观察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消渴126例疗效观察

胡玉环(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医院吉林白山134700)

【中图分类号】R25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392-01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消渴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糖尿病患者均属于肝胆湿热型(占2001年~2012年6月间因糖尿病就诊总数的24.3%)。其中门诊患者是106例,住院20例;男性74例,女性52例;年龄18~62岁;有并发症者60例,尚无并发症者66例;病程(出现临床症状算起)最长12年,最短3个月。首次确诊者68例,反复就医者58例。98.6%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

主症: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消瘦情况视个体而异。并发症以高脂血症和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尚无一例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自觉口苦,咽干,胸胁作胀疼痛,善太息。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辅肋检査:为了便于资料整理。仍然采用1980年WHO提出的暂行标准(1996年底,有专家建议将空腹血糖正常值降至7.0mmol/L)即空腹静脉血浆血糖(真糖法)≥7.8mmol/L和〔或)随机血糖≥11.lmmol/L,结合上述主症即可确诊为糖尿病(消渴—肝胆湿热型)。因尿糖特异性不高,故仅作为参考。有条件的,可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正常值3%~6%)。

基础方:以龙胆泻肝汤去车前子、泽泻为基础方,龙胆草15g,栀子l5g,黄芩10g,柴胡15g,生地30g,生甘草6g,当归15g,木通3g。加减因消渴尿多,故去车前子、泽泻、木通用量宜从轻,以防伤津耗液。阴虚烦热者加知母25g,黄柏15g,龟板15g(醋炙)以滋阴清热;胸闷不舒者加郁金9g,瓜萎15g,以宽胸开膈;善太息加木香15g,白芍15g以疏肝解郁;便溏加白术15g,陈皮10g以补中健脾;表虚汗多加黄芪30g,防风15g,益卫固表;口渴甚加天花粉25g,粉葛根10g,西洋参10g(另煎和服)以生津止渴;饮食特多者加玉竹30g,石膏35g,以清胃生津;兼血瘀者,酌加丹参,藏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其余兼证不一一列举。

服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1~2日1剂,连服10剂为一疗程,同时配合饮食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可酌情联合胰岛素治疗,以提高疗效。

疗效标准:服药5~10个疗程后,除病人症状,体征获得减轻、消除或控制,体重不低于正常的5%,劳动及工作能力完全恢复正常,尿酮、尿蛋白消除外,化验指标如表所示:

表糖尿病控制的化验指标参考值

注:除HbAlc(糖化血红蛋白)以外,括号外为mmol/L数,括号内为mg/dl数;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治疗结果:本组126例,较好控制62例,一般控制10例,控制差9例。

2体会

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环境的变化,现代人患糖尿病(消渴)有增加的趋势。由于该病有起病隐匿,无法预防,病程漫长,并发症多。不易根治及西医治疗费用昂贵、副作用多等特点,目前多数患者乐于选择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传统认为:消渴病的病位在肺、胃(脾)、肾、有多饮、多食、多尿三多症状,从而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由此制定清肺胃,养肾阴的治疗大法。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恣食肥甘厚味,致使肝气不舒,失于条达,湿热内生,从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肝胆湿热者屡有之;由失治或误洽转化而来者也有之。在辨证分析上,凡消渴病兼有口苦,咽干,胸胁不舒,善太息,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者均属于肝胆湿热型。其中三多一少(即体重减轻)症状及舌象,脉象为辨证要点。龙胆泻肝汤为清利肝胆湿热之主方,方中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为主药;黄芩、栀子增加龙胆草的功效起协同作用;木通使湿热从水道排出;生地、当归养血柔肝:柴胡归肝胆,为引经药;甘草调和诸药,与柴胡同为使药,因消渴本尿多,故去车前子、泽泻。以防伤津耗液。若体虚胃弱之人,不易耐受苦寒者,龙胆草用量宜从轻,或加用健睥和胃之品,方可久服。在治疗过程中,若个别血糖控制不理想,则可酌情联合胰岛素洽疗,以提高疗效,但应高度注意胰岛素所致的过敏反应和低血糖反映。当血糖达到较好控制时,则可投以丸散剂长期坚持服用,以图缓缓收功或巩固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门诊随访。

标签:;  ;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消渴126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