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宜溪学校贺衡旦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经常探讨的课题。
一、吃透数学“教材”,把握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与“学”的材料。教学活动就是以它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而得以展开的。我们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所以,潜心钻研教材,把握和挖掘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体现教材的趣味性,是我们教师开发教材的思想基础和必要前提。
二、吃透学生
这就首先要求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然后才能设计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程序。
三、注意创设安全自由宽松的数学课堂环境
由于长期的“师道尊严”,使有些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不敢说自己想说的话。因而,课堂上我们要努力做到学会倾听,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意见,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对一些有缺陷的表述更是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宽容学生的出错,以商量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有时候教师不小心出错了,学生指出时,要说:“你真细心!”这样真诚地对待学生,抓住每一个机会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使学生不再有敬畏,而逐渐信任教师,敢于跟教师平等地交流。其实,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安全自由的课堂环境,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之一。
四、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体现数学的灵魂,让课堂更具灵气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因此,教数学,首先是教数学思想,课堂上要时时处处渗透数学思想的运用,思想在,灵魂在,有灵魂,课堂才有灵气。已知x+y=7,xy=4,求x3y+2x2y2+xy3的值,就需要运用“整体代人”的思想;再如,8.8在哪两个正整数之间?这里就要用到“逼近”思想,“转化”思想,几何中有“数形结合”思想等等不胜枚举。
五、激活学生课堂的数学思维
学生最怕学习几何知识,同时也认为几何是最难学习的,之所以“怕”和“难”,是因为几何题对思维要求较高,平时又缺乏必要的思维训练,从而对几何的学习感到畏惧。因此,抓好几何入门教学:画图能力、转换能力、思维推理能力的教学至关重要。特别是训练几何思维推理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倒推法,也叫分析法,这种方法是从题目的结论入手,一步步倒推得出题目的已知条件或已学过的公式、定理。其基本思路是:要使该结论成立,需要一个或几个怎样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中,要分清哪些是未知的条件,再把未知的条件当作新的结论,要使这个新的结论成立,又需要一个或几个怎样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又有哪些是未知的,依此类推,直到得出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或学过的公式、定理为止。二是顺推法,又叫综合法,基本思路是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已学过的概念、公式、定理入手,一步步得出结论,它与倒推法刚好相反,这种思维通常用于解题过程的书写。三是“看两头,凑中间”,其基本思路是从结论入手,能得出条件1,又从已知条件入手也能得出条件1。这种思维实质上是“倒推法”和“顺推法”的综合,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运用它寻找解题思路,能起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六、注重数学方法、规律的总结,达到授人以渔
授予学生的解题方法,远远优于帮助学生解一道题目,因为题目是变化的,题数是无究的,而解题方法是相对不变的。同一种方法能解答同一类型的题目,而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因此,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题型,逐一地总结方法,日积月累,这些方法逐渐积累成了一个“解题方法库”,学生拥有了它,学习起来便可游刃有余,这也是让学生把书读薄的道理。比如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以四项多项式为例),让学生首先要明确分组的目的是组与组之间可提公因式或套公式,其次是分组的方法有“二二分组”和“一三分组”两种,再次是检验分组的可行性,即看“二二分组”组与组之间有无公因式可提,看“一三分组”组与组之间有无公式可套,若有,则分组正确,否则,分组错误。
七、注重就地取材,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现实生活中,举目可望,伸手可及的数学题材比比皆是,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这些题材作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解决现实生活中众多问题的基本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渴望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进对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室中面、线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等。
另外,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等也是课堂教学必要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