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跃(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泼尼松、环磷酰胺、阿斯匹林治疗小血管炎性肾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3例小血管炎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均给予泼尼松和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A组给予环磷酰胺、阿斯匹林治疗,B组不给予环磷酰胺、阿斯匹林治疗;疗程:均为16周。结果A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血脂、血浆白蛋白、贫血、血压等指标的改善、泼尼松的用量和复发率等明显优于B组。结论泼尼松、环磷酰胺、阿斯匹林治疗小血管炎性肾炎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泼尼松、调节血脂等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小血管炎性肾炎泼尼松环磷酰胺阿斯匹林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055-02
随着免疫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人们对小血管炎性肾炎的认识更加全面,小血管炎性肾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点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有关,临床表现为肾脏损害与肾外器官受累,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异常、发热、咳嗽、浮肿、贫血、关节肌肉疼痛等临床症候群。现在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性药物等各种方法治疗,但是其效果均不理想,而且存在一些问题,给治疗带来了困难[1]。本研究采用泼尼松、环磷酰胺、阿斯匹林治疗小血管炎性肾炎,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为我院肾内科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小血管炎性肾炎的住院患者103例,均以肾脏损害为首发。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2例,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14-75岁,平均50.9±7.7岁,病程二个月-4年,平均2.4±0.6年,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7例,急性肾炎17例,慢性肾炎10例,急性肾衰3例,慢性肾衰5例;B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15—74岁,平均48.9±9.3岁,病程二个月-3.7年,平均1.9±0.6年,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6例,急性肾炎15例,慢性肾炎12例,急性肾衰3例,慢性肾衰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肾功、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胆固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03例小血管炎性肾炎病例诊断标准符合ChapelHill的诊断标准[2],并且能够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相关性血管炎;ANCA的检测结果均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或者四川省人民医院:Anti-PR3或/和Anti-MPO、c-ANCA或/和p-ANCA为阳性,接受肾活检的7例。
1.3研究方法
1.3.1治疗方法103例患者均内科常规治疗:抗感染、利尿、调节血脂、抗凝等,在此基础上,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1.0mg/(kg.d),待尿蛋白转阴、血清白蛋白正常后,按照每2-3周减少5mg,直到10-15mg/d维持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口服〔2.0mg/(kg.d)〕,或0.2-0.4静脉滴注/次,7天或14天一次;肠溶阿司匹林50mg-150mg/d,两组患者均治疗16W后观察疗效。
1.3.2观察指标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血脂、血清白蛋白、波尼松的用量、复发率等变化情况,全身活动疾病状况和不良反应。
1.3.3疗效判定标准⑴完全缓解:24h尿蛋白定量<0.3g,血清白蛋白>35g/L,肾功能正常。⑵部分缓解:尿蛋白下降50%或50%以上,血清白蛋白上升或>30g/L,肾功能无变化。⑶无效:24h尿蛋白定量>3g或下降低于50%,血肌酐上升>50%。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合计为总缓解[3]。
1.3.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3例研究对象均随访观察检测16周,未有治疗和观察中断者,16周后其结果见表Ⅰ与Ⅱ。
2.1治疗4周、8周、16周时,A组总缓解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Ⅰ:
表ⅠA组与B组治疗4、8、16周疗效比较〔n(%)〕
2.2治疗4周、8周、16周时,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血脂、血清白蛋白、波尼松的用量、复发率等变化情况,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Ⅱ
表Ⅱ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血脂、血清白蛋白、波尼松的用量、复发率等变化情况(d,x±s)
注:与B组相比,*p<0.01
2.3均未有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我们知道小血管的血管炎是系统性血管炎的一个分类,其病因不明,基本病变为血管炎性破坏,并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缺血、炎症、坏死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小血管炎往往要累及到肾脏,出现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损害等,近年的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小血管炎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4],所以检测ANCA十分重要,Anti-PR3或/和Anti-MPO、c-ANCA或/和p-ANCA为阳性,具有诊断意义,加上肾脏损害的表现和肾外的症状、体征,对小血管炎性肾炎的诊断就不难。治疗的原则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组织器官缺血坏死,从而修复器官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现在主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探索安全、有效、副反应少的方法来治疗本病,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来比较研究泼尼松、环磷酰胺、阿斯匹林治疗小血管炎性肾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其结果令人鼓舞。分析其中的原因,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抑制免疫、抑制炎症、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等达到治疗作用,环磷酰胺抑制嘌呤的合成、阻断DNA及RNA的合成,从而影响免疫淋巴细胞的分裂及增生,抑制免疫反应,减少或去除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等达到治疗的目的,阿斯匹林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小血管的血管炎往往存在高凝状态,阿斯匹林具有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作用,防止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液粘滯度,同时它通过抑制TXA2的形成,抑制TXA2所导致的管痉挛,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修复坏死组织,使疾病得到控制、康复[5]。本研究表明泼尼松、环磷酰胺、阿斯匹林治疗小血管炎性肾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泼尼松等治疗本病的效果,而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雪峰,陈香美.他克莫司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学志.2008.28(5):323-324.
[2]JennettJC,Falk,AndrassyK,etal.Nomenclatureofsystemicvasculitides:Proposalofaninternationalconsensusconference[J].ArthritisRheum,1994,37(2):187-192.
[3]丁新国,李晓东,张红梅,等.来氟米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23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7.27(7):536.
[4]王吉耀.内科学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67-1076.
[5]王吉耀.内科学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