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

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

郭艳红[1]2003年在《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科研管理领域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构建高校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并对知识管理进行跨学科的理论探讨,是一个新颖而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依据全息结构分析,可以将高校科研管理知识系统分为知识生产子系统、知识传播子系统和知识应用子系统。以此为理论根据,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功能体系可以划分为知识生产管理子系统、知识传播管理子系统和知识应用管理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只有相互协调,系统整体才能发挥最佳效能。针对传统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必须充分注意和加强知识传播管理子系统和知识应用管理子系统的建设。 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更强调知识的创生、存储、共享和应用在科研管理中的地位,强调隐性知识的作用。在功能上,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看管理信息系统增加了协同工作的部分功能;在知识体系结构上,也因此增加了相应部分的知识库和数据库。为了满足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共享,系统采用B/S模式与C/S模式相结合的网络体系结构,力求避免发生“信息孤岛”现象。

夏晶[2]2005年在《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已步入“战国时代”。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业,高校亟待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高校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是高校运作的核心资源,是高校创造价值的核心资产,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在于知识,而知识管理的实施正是为了增强组织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引入知识管理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战略。 本文试图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管理,系统地研究高校知识管理实施体系、高校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高校知识共享、知识管理在高校叁类知识生产活动和高校基本职能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分布如下: (1)分析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介绍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介绍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思路和主要内容。 和本文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目前没有提出高校知识管理实施体系的完整框架,没有学者系统全面地研究“高校知识管理”这一课题;诸多方面问题的研究亟待开展,包括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模型、高校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高校知识共享模型、高校知识创新模型等,这些问题是研究高校知识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分析高校叁类知识生产(教育与培训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应用与开发活动)与高校叁项基本社会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对应关系;分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建立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模型;介绍高校知识管理的涵义,构造高校知识链模型反映高校知识管理与高校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3)构建一个反映高校知识管理实施体系框架的灯笼模型,介绍该模型的组成部分。论述高校知识管理战略,包括建设数字化校园,构建高校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改进激励机制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激励知识创新,营造知识管理文化氛围,建立校园知识库优化知识共享体系;分析适合高校知识管理的学习型文化和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 (4)分析高校知识管理系统(UKMS)的构建目标和管理内容;分析UKMS的具体功能模块和工作流程;构建UKMS的模型框架;探讨UKMS的关键技术,包括知识存储、收集、发现、共享、学习和创新的技术。 (5)分析高校知识共享的内涵和作用,以及高校知识共享的现状和障碍;分析高校知识共享的实现过程;建立高校知识共享模型,探讨促进高校知识共享的有效措施,包括硬件建设(校内外信息网络、知识共享技术),制度建设(公

朱爱群[3]2013年在《基于核心IT能力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不断普及的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并保证应用系统的质量,降低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风险,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最大限度地为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创造其应有的价值,是所有高校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借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针对高校这种特殊的组织类型,提出了高校核心IT能力的概念及其关键因素影响模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IT治理的方法引入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运营和维护过程中,通过提升高校核心IT能力,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必要的领导力、组织机构和制度流程,更好地来完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回报。本文对国内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归纳出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1)与企业成功的信息化实践经验相比,高校信息化建设在管理和制度上存在明显差距;(2)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主要还是以技术或者系统供应商思路为先导,忽视了高校本身的发展战略和实际业务管理现状;(3)数字化校园建设目的不明确,为了建设而建设,从而忽视了其最本质的目的是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优势;(4)国内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实践很少,缺乏深入的总结,而且成功经验难以复制。本文通过对基于核心IT能力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做了深入的研究,对高校核心IT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入IT治理的相关理念与方法,为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提供指导,最后以深圳某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对本文提出的高校核心IT能力关键影响因素及相应的IT治理方法加以实证检验。全文共有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简要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做了叙述。第二部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与体系结构。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分析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框架与内容。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数字化校园通过将高校所有信息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为高校基于信息化的发展与决策提供了保障。本章的论述为其余章节的展开做了技术上的铺垫。第叁部分:高校核心IT能力与高校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模型构建。将基于资源观的IT能力概念引入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提出了高校的核心IT能力的概念并对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高校核心IT能力与高校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模型,指出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本质。第四部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IT治理研究。在综合分析了现有的IT治理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建立和实施完善的IT治理机制的必要性。然后通过进一步分析IT治理与IT能力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IT能力的IT治理方法,确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IT治理的方向。第五部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IT治理架构。以高校核心IT能力影响因素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当前主流的IT治理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以针对高校核心IT能力提升为目标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IT治理体系框架。第六部分:案例研究及绩效分析。以深圳某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对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指导方法进行论证,通过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构建核心IT能力,灵活运用多种IT治理方法,用以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益。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曲蔷薇[4]2008年在《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关乎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科学研究处于研究型大学的中心地位,是发展理论和探索高新科技前沿的重要基地。而我国的大学,尤其是那批近年来被政府给予了极好政策和极大资金支持的建设中的研究型大学,在科研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迅速变动之中,中国研究型大学既要在外部和内部的需求与应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寻求出路,还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动。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评价体系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了解了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所面临的环境进行了分析,从而建立了科研管理评价模型,构建科研管理评价体系。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在构建了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此评价模型对哈尔滨工程大学五各院系进行分析,具有现实的应用性。

周育红[5]2009年在《工科院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成为社会组织的核心资源和发展动力。把握知识、利用知识是组织发展、个体进步的源泉,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进而科学管理是现实的需要。高等院校作为知识生产的核心组织,担负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重要社会职能,知识的获取、存储、整合、传授与创新和转化成为涵盖高校各个工作环节的核心任务。开展科研工作是高校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能,同时也是高校的基本实践活动,工科院校的科研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工科院校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性和规律。研究并把握这些规律,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实现工科院校科研管理的高效率和科学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知识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对工科院校基本特征和工科院校科研活动基本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以知识管理理论为依据,围绕优化工科院校科研管理进行了针对性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知识管理、高校知识管理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工科院校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工科院校科研活动及其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围绕工科院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原则、理论框架及知识管理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以知识管理理论为依据,提出提高工科院校科研项目管理质量的综合方法。尝试设计了工科院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系统。结合工科院校具体科研项目管理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姜晓林[6]2008年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项目管理是对以项目形式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是一种典型的高层次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将知识管理理论方法系统而全面的引入到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中,在系统分析其知识系统和知识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推动知识管理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实施,对于解决当前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分析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系统。在对知识的本质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理清了科技项目管理中的知识,并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这些知识的系统性,明确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对象——知识系统。进而对该知识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实施途径。2、提出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一种四层体系结构。针对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系统特点及知识管理的实际需要,在综合了当前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融数据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为一体的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四层体系结构,并给出了该体系结构的形式化描述。3、提出了基于知识元的科学技术知识表示方法。针对科技项目管理中科学技术知识是由大量的知识单元相互联系构成的特点,在分析了当前科学技术知识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知识元的概念来表示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中科学技术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知识元网来表示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结构,并讨论了基于知识元在知识元网中的位置关系确定知识元间的关联度计算方法。而对于科技项目管理中科技项目和科研专家这两大类科学技术知识载体,提出了其知识结构的知识元向量空间形式的描述方法,该方法对于分析知识载体的知识结构相似性具有很大帮助。4、提出了基于业务过程的管理知识组织方法及模型。针对科技项目管理中的管理知识主要是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其存在形式多样,杂乱无章,很难单纯从内容上进行有效组织的特点,提出用业务过程来组织这些知识的思想。进而对多因素流程图MFFC(Multi-Factor Flow Chart)进行扩展,构建了可以直观反映业务过程元素与知识元素关系的扩展多因素流程图eMFFC(extended Multi-Factor Flow Chart),以便于收集整理业务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针对管理知识计算机化管理的需要,提出了基于业务过程的管理知识描述模型,该模型采用主体模型、活动模型、知识资源模型以及控制模型分别描述eMFFC模型中的主体、活动、知识资源以及其间的关系。5、开发了实际的科技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系统。将上述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为辽宁省科技厅和辽宁省科技基金服务中心开发了《辽宁省年度科技计划编制支持系统》和《辽宁省科技基金项目管理系统》两个系统。

王慧[7]2006年在《基于URP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国有很多的高校都在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清华、复旦、交大和华师大等高校都已经相继使用URP的思想指导校园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虽然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在信息化进程中,具体的做法有所不同,系统开发的顺序有先有后,但是总体的建设思路都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本文围绕着如何有效地进行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展开了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重点研究了URP模式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对高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阐述,明确了高校信息化的目的与意义,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和趋势,探讨了目前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如缺乏总体设计的盲目投资,缺乏系统规划的内部建设,耗资巨大、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组织建设、管理制度不规范等等。接着,分析了企业信息化中的ERP模式,通过大学与企业的比较,借助于ERP中供应链和信息集成的核心理念,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提出了相应的URP的组成和特征。然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运用URP的思想对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方案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基于URP的校园信息化的目标、开发思路、开发原则与开发模式,介绍了URP系统规划的方法,并且讨论了基于URP的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包括URP的平台、应用、门户以及URP中的数据中心。最后,运用前面介绍的方法对河海大学的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

高全叶[8]2007年在《UML在科研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和研究》文中指出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规模日益成为反映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科研管理。传统的依赖手工或者借助Excel等办公软件所进行的科研管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查询各种信息时也很不方便,数据共享性差。因此,改善高校科研信息管理效率不高的状况,开发适合高校实际需要的科研管理系统,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本文针对学校的现有条件,开发了一种通用的、功能齐全的科研管理系统。本系统包括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奖励管理、专利管理、论文专着期刊管理、用户管理和系统维护八个子系统,基本满足了全校各院系和科研处科研管理需求,有效地实现了科研人员、项目信息、知识产权的全方位信息管理以及科研项目从申报、审核、立项、进度检查到鉴定完成的全过程控制。本文将UML应用于科研管理系统开发过程。首先给出了一种基于UML的系统需求分析方法,建立了科研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框架;然后分析讨论了UML在系统需求建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的应用,给出了科研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和系统的部署;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具体实现。

桑春晓[9]2006年在《高校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效率的改善和提高显得愈加重要。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建立安全、高效的办公系统可以大大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基础环境,而且高校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校管理现代化的水平。因此,建立这样一个系统,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必经之路。在我国高校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实践中,许多高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相当多的高校没有注重从整体上建立起学校的办公自动化体系,有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还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 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高校行政管理的运行模式和系统结构特征,考虑到我国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对高校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建设的原则和步骤,研究并建立了系统的总体逻辑模型,探讨了系统应采用体系结构,讨论了系统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选择,为高校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广泛使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张勇[10]2017年在《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移动环境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也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虽然一些移动服务已然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应用,但这些多数是互联网服务的翻版,并没有给图书馆服务带来实质性的革新,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用户需求的差距仍然存在。本文将知识生态系统理论引入到高校图书馆来研究移动环境下的服务问题,是因为其理论切实能为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促使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更加科学高效并实现长远、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第二章,从知识生态的层面介绍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知识生态的相关理论;从知识链的角度分析了知识链的形成、结构、优化和模型;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视域阐述了移动服务的概念、方式和内容等;从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维度解析了知识生态系统、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和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为本文涉及的研究内容提供相关理论来源。第叁章,基于第二章理论探讨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服务机理。解析了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结构,认为其形成是内在动力、外在动力、利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是自组织、自适应的系统,同时也是知识增值创新、知识传递消费、知识生态反馈和知识协同进化的系统。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是知识服务主体在移动环境下利用移动知识技术向有知识需求的用户提供学科知识产品的个性化服务过程。本章是全文理论的核心,为全文提供概念逻辑框架。第四章,从学科知识资源的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服务模式。基于学科服务和知识服务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产品化”思路,探讨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体系的特征、结构和服务原则。认为该服务模式主要由学科知识移动服务平台、服务数据中心、学科资源维护系统叁部分构成,通过知识链实现知识交流、知识检索、知识导航、知识推送和知识评价等功能。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服务基础,为服务提供物质介质。第五章,从移动知识技术的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计算服务模式。基于云计算理论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技术服务模式,并对技术框架进行了详实的研析。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移动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从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管理控制层和服务应用层分别进行了功能设计,阐明了实现路径,对运行过程进行了讨论。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技术支撑,为服务提供技术可行性佐证。第六章,从用户个性化需求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式。基于个性化服务的相关理论,归纳总结了高校图书馆移动用户内涵、类型及特征。从用户需求现状综述分析其个性化需求演化方向,结合对长春7所高校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面向“课程教与学”、“科研项目和论文创作”、“学校科学管理”的3种个性化移动服务模式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服务目标,为服务指明方向。第七章,从知识环境的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服务保障。讨论了知识环境的内涵及特征,重点阐述了移动服务中知识文化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制度建设及知识经济策略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服务保障,为高效服务提供可操作条件。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促进了知识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丰富了知识生态系统在移动环境下的内涵,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移动服务模式的研究,明晰了移动服务革新作用,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理念。在实践层面,针对高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高校用户的教学、学习、科研和管理活动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这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实践提供了有力借鉴。在未来的研究中,将继续以知识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新理论和新模式,深入调查论证,做好实例实证,以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不断的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 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D]. 郭艳红.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2]. 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 夏晶.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3]. 基于核心IT能力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D]. 朱爱群. 武汉大学. 2013

[4]. 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 曲蔷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5]. 工科院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研究[D]. 周育红. 西北大学. 2009

[6]. 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 姜晓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7]. 基于URP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研究[D]. 王慧. 河海大学. 2006

[8]. UML在科研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和研究[D]. 高全叶.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9]. 高校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研究[D]. 桑春晓.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10].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式研究[D]. 张勇. 吉林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