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经济效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盛佳铭[1](2021)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民生活幸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加强对其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激励党员干部在企业中抒发撸起袖子办大事的决心,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进而推动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积极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加深了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但是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方式传统、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机制不完善等。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国有企业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政治建设。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蚀,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进措施,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理想信念教育,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一是革新理想信念教育理念,使国有企业及其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二是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包括开发体验式课堂、依托信息技术、建设党建文化展厅、推进党建共建等方式,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模式;三是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不局限于理论学习,还应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改革发展方向,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四是完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的建设,通过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纪律督查机制,为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谢宇[2](2021)在《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教育活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国有商业银行是由国家直接管控和负责的大型商业银行,承担着金融服务、金融供给和经济支持与调控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其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致力于将其内部员工队伍建设成为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素质队伍。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不仅关系着相关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业务能力,更关系着国有银行员工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和银行自身的整体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对金融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国有商业银行应致力于构建政治、纪律、业务、作风和责任过硬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从业人员队伍。因此,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党建工作与廉洁奉公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金融产业和国民经济长久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新时代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内容:首先是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理论依据。其次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对其从业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关问题和原因的研究,掌握具体的问题表现以及导致相关问题的成因。最后是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主要包括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内容和办法。相应的举措主要包括革新体系,将员工奖惩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对人才机制的优化调整,打造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和创新路径,对新时代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积极探索以及巩固所取得的成果和建设有中国特色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等。
王光荣[3](2020)在《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家形象的亲和力等传递与表达出来的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都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认同与族群认同的重要因素,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创新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日益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乎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面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应对文化强国战略的时代机遇和软实力发展的现实挑战,如何在全球交往中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仍然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文化生产、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安全的关系,汲取他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经验,进而开拓国家软实力发展的实践路径;把握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探索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双向建构。论文正文部分由五章构成,依循理论前提、历史溯源、现实检视、方向瞻望与实现路径的基本逻辑思路展开。第一章廓清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理论,旨在为全文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前提。着眼于元理论建构,阐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内涵、构成要素及基本特征,确立彰显本土特质与时代特征的新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分析框架;拓展研究视野,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中,探寻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丰富思想资源;阐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强大综合国力、强化国家向心力、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回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历程与经验,以期为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历史启发。回顾总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全面把握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思想道德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日益繁荣、文化事业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华文化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凝练概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宝贵经验,具体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坚持面向世界的文化走出去战略。第三章分析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意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针对性。立足国际竞争新态势,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分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面临的重要机遇,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保障、文化强国战略的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文化体制改革的制度保证。与此同时,对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需要,理性审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境遇,客观面对目前仍然存在的与国家经济影响力不相称、与文明古国的地位不匹配、与国家的奋斗目标不适应等瓶颈问题。第四章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探寻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路与策略。立足国情,明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即文化生产要把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传承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传播要把握好官方与民间的关系、文化安全要把握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面向世界,批判借鉴其他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文化交流与对话中推动实现他者经验的本土转化;面向未来,不断拓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实践路径,包括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新闻媒体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体制机制的活力。第五章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角,阐明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实现路径;着眼于目标一致性、内容同构性、功能同向性等逻辑关联,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基础;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从确保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推进队伍建设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作了阐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创新学科理念、拓展研究视域、开掘文化资源,在自身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中,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何楠[4](2020)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切活动的主线所在,当下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国有企业的形象以及自身的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而必须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进而保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调有序、提升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转变其现有的工作方式,继而确保国有企业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崔彤[5](2020)在《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对策研究 ——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大作用。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新时代的一系列新挑战,不断改进和优化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更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和职工发展的多重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效:始终坚持占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具备了相对成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积累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当然,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业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包括国有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国有企业自身改革发展中内部出现的新问题的挑战、新兴媒体广泛普及带来的挑战等。对标新时代的目标要求,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仍然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待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与时俱进的程度不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仍然比较传统与老套;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缺乏应有的力度。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急剧变革导致职工思想观念的快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脱离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生活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导致吸引力不强和实际效果不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水准不能满足新时代需要。针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原因,必须把握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遇,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包括: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准则;坚定落实党的领导,以党建创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落实“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的任职方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新机制;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完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基础;精准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
姚博文[6](2020)在《新时代银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延安市分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全面开展银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意义重大,对提升银行经济效益、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延安市分行为研究对象,就当前银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延安市分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农发行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二是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三是农发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有待加强,四是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功能发挥不够,五是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力的组织保障。就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二是农发行对员工各方面需求缺乏深入研究,三是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不够浓厚,四是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五是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因此要加强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综合施策,全面推进,首先农发行要把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加强员工需求研究,全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三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建设优良的银行企业文化,四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以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五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六是发挥地区优势,让延安精神始终成为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竭动力。
邱铁鑫[7](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黄琰[8](2020)在《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宜昌市交运集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发展始终,推动了国有企业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档升级,保证了国有企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不断前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和新挑战,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国有企业既要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方向,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汲取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保证国有企业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顺利实现。本文以宜昌市交运集团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由绪论、正文三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着重说明选题意义,强调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梳理解析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说明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一章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展开概述,阐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阶段,凸显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接续发展中继承创新,进而聚焦新时代背景,论述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显着特征和主要任务。第二章考察宜昌市交运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将宜昌市交运集团置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立足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剖析宜昌市交运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从问题根源入手,厘清深层次原因。第三章结合宜昌市交运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证研究,同时牢牢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任务,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使命担当,从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意识、丰富内容、创新方法、优化队伍、健全机制六个方面深入探讨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尽管本文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夯实基层组织、推进改革创新、构建治理体系、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上进一步拓宽了研究领域。希望通过本文撰写,为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支撑,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熊悦汐[9](2020)在《经济学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其实效性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从社会、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其实效性,而对经济学视域下教育的成本与收益、供给与需求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对增强实效性的途径还有待扩展。基于此,本文以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投入产出理论,通过查阅文献、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等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域,在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与收益、供给与需求两组经济学元素分别的含义、关系和现状进行分析,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部引出投资效益,从内部提出教育供给与需求存在的问题,并从两组经济学元素共同出发,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索。期望本研究可以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视域和一定的参考。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搜集相关的研究情况,搭建研究平台。对古今中外经济学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以此为基础搭建研究平台,为系统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理论梳理和分析引入,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经济学视域分析引入,做好研究的理论准备。第三部分是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的内涵,并从思想导向作用、社会环境营造作用、生产力转化作用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进行分析,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第四部分是在经济学视域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内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社会、个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教育成本与收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在经济学视域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外部进行分析,通过建立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与需求关系模型,分析教育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和存在的矛盾。第六部分是在经济学视角分别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入手,提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陈虹[10](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这一“革命”产生了彻底的社会变化、极大的经济腾飞。在这一变革中,国有企业始终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主心骨,是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的中流砥柱。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存量调整和经营机制转换中勾勒出了崭新的时代内容与轨迹,构成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背景。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有序经营、综合发展的一大法宝,需要始终不渝地抓好、用好、实践好。目前,在众多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文本内容中,尤其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论述最为集中且更具有研究价值,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串联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发展的“整体图式”,为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进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考察提供理论指导。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绪论,阐明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清晰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释了相关概念,也进行了研究难点和创新点的剖析。第二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形成基础。本章主要从理论基础、思想资源、实践基础三个方面梳理了思想形成的根基,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基础之上。第三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本章为研究的重点,主要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进行了提炼分析和纵向构建。第四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内在逻辑。本章从历史角度厘清中国共产党人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功能认识的变化轨迹,从理论层面解析其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认识的内在机理,从实践维度解读其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问题认识的应对方略。第五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价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蕴含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论和方法论,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文献资料为本,以逻辑提炼为线,以价值研究为用,力求达到脉络清晰、论述得当。
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经济效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经济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概述与时代价值 |
2.1 主要含义 |
2.1.1 理想与信念的内涵 |
2.1.2 理想信念教育的特征 |
2.1.3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界定 |
2.2 理论来源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奠基 |
2.2.2 列宁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阐发 |
2.2.3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集成 |
2.2.4 习近平关于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创新 |
2.3 时代价值 |
2.3.1 应对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客观需要 |
2.3.2 永葆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
2.3.3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
第3章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
3.1 基本情况 |
3.1.1 问卷样本总体特征 |
3.1.2 理想信念教育的初步成效 |
3.1.3 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创新 |
3.1.4 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因素 |
3.2 现实困境 |
3.2.1 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传统滞后 |
3.2.2 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有待提升 |
3.2.3 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亟需完善 |
3.2.4 理想信念教育的机制尚未健全 |
第4章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4.1 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情影响 |
4.1.1 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
4.1.2 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 |
4.2 企业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重视度不足 |
4.2.1 过于追求经济效益 |
4.2.2 形式主义现象仍存 |
4.2.3 教育方式因循守旧 |
4.3 部分企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 |
4.3.1 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 |
4.3.2 官僚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 |
4.3.3 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侵蚀 |
4.3.4 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
第5章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究 |
5.1 革新理想信念教育理念 |
5.1.1 坚持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统一 |
5.1.2 坚持大众化与模范化相融合 |
5.1.3 坚持体系化与科学化相结合 |
5.2 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形式 |
5.2.1 采用灵活多样的“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式 |
5.2.2 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信息技术彰显时代优势 |
5.2.3 打造教育阵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5.2.4 推进党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
5.3 优化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
5.3.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 |
5.3.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为教育主线 |
5.3.3 以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建设相融合为教育拓展 |
5.3.4 以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相契合为教育目的 |
5.4 完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 |
5.4.1 深化组织领导机制 |
5.4.2 建构考核激励机制 |
5.4.3 健全纪律督查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状况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后记 |
(2)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资料研究法 |
1.4.2 定性研究法 |
1.4.3 理论联系实际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金融与国有商业银行 |
2.1.2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
2.2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2.2.1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工作方向 |
2.2.2 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
2.2.3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 |
2.2.4 能够推动银行经济效益的增强 |
第3章 国有商业银行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 |
3.1 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 |
3.2 人的本质理论 |
3.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
3.4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
3.5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第4章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
4.1.1 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
4.1.2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灵活性和创新性有待加强 |
4.1.3 基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提高 |
4.1.4 政工人员专业队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
4.2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内在因素 |
4.2.2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外在因素 |
第5章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5.1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
5.1.1 明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5.1.2 加强围绕中心与服务大局意识 |
5.1.3 强化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方针 |
5.1.4 突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
5.2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 |
5.2.1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
5.2.2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
5.2.3 以法治教育为基础 |
5.2.4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抓手 |
5.3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
5.3.1 革新体系推进激励制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
5.3.2 优化人才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 |
5.3.3 创新途径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
5.3.4 巩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
(三)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理论概述 |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特征 |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涵 |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 |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资源 |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文化软实力理论资源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软实力理论资源 |
(三)近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理论资源 |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资源 |
(五)西方文化中的文化软实力理论资源 |
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
(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 |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强化国家向心力 |
(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 |
第二章 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
一、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历史进程 |
(一)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建设时期 |
(二)文化软实力的改革振兴时期 |
(三)文化软实力的繁荣发展时期 |
二、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成就 |
(一)思想道德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日益繁荣 |
(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日益发展 |
(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入 |
(五)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
三、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
(三)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人民主体性 |
(四)坚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
(五)坚持面向世界的文化走出去战略 |
第三章 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机遇与挑战 |
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 |
(一)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 |
(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机遇 |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
(二)文化强国战略的引领作用 |
(三)科技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 |
(四)文化体制改革的制度保证 |
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严峻挑战 |
(一)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经济影响力不相称 |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与文明古国的地位不匹配 |
(三)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的奋斗目标不适应 |
第四章 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路与策略 |
一、立足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把握的重要关系 |
(一)文化生产:把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
(二)文化传承: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三)文化传播:把握好官方与民间的关系 |
(四)文化安全:把握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 |
二、借鉴世界,汲取他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有益经验 |
(一)美国:面向全球,提升文化世界影响 |
(二)日本:固本开源,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
(三)印度:发扬特色,坚持传统与创新并重 |
(四)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路径给中国的启示 |
三、面向未来,不断拓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实践路径 |
(一)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 |
(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
(三)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
(四)提升新闻媒体的国际影响力 |
(五)提升文化体制机制的活力 |
第五章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 |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统一 |
(一)目标上的一致性 |
(二)内容上的同构性 |
(三)功能上的同向性 |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
(一)确保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健康发展 |
(二)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队伍建设 |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价值和意义 |
(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4)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
(一)新时代下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现实形势 |
(二)国有企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问题 |
(一)国有企业内部价值观的偏移以及媒介的转变 |
(二)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片面化、形式化 |
(三)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工作方式陈旧 |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思考 |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及途径的创新转变 |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创新性建设 |
(三)秉持以人为本的创新性理念、学会换位思考的创新性原则 |
(5)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对策研究 ——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2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及新挑战 |
2.1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
2.2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
2.3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
2.4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
3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就和问题——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 |
3.1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情况调研 |
3.2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成就 |
3.3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4 优化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
4.1 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准则 |
4.2 坚定落实党的领导以党建创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
4.3 落实“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的任职方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新机制 |
4.4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完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 |
4.5 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
4.6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基础 |
4.7 精准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查问卷(企业职工卷) |
附录2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访谈提纲(企业职工)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新时代银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延安市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述 |
(一) 农发行工作概述 |
(二) 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述 |
二、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
(一)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二) 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
三、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 农发行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
(二) 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 |
(三) 农发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有待加强 |
(四) 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功能发挥不够 |
(五) 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力的组织保障 |
四、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一) 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
(二) 农发行对员工各方面需求缺乏深入研究 |
(三) 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不够浓厚 |
(四) 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
(五) 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
五、加强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
(一) 银行要把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
(二) 加强员工需求研究,全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
(三) 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建设优良的银行企业文化 |
(四)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以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
(五) 建设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 |
(六) 让延安精神始终成为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竭动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关于银行基层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
后记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文化 |
3.1.2 铁路文化 |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
3.1.4 文化自信 |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8)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宜昌市交运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
第一节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渊源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体系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回顾 |
一、恢复调整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
二、重建加强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世纪末) |
三、改革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至十八大召开之前) |
四、全面创新阶段(党的十八大至今) |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显着特征 |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 |
三、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性 |
四、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 |
第四节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
一、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 |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
三、推进民主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
四、全面深化改革筑就中国梦 |
第二章 宜昌市交运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探析 |
第一节 宜昌市交运集团企业简介 |
第二节 宜昌市交运集团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做法 |
一、建立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机构 |
二、确立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思政工作指导方针 |
三、确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
四、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理念 |
第三节 宜昌市交运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
一、思想政治工作根基不断筑牢 |
二、思政工作沟通网络逐步改善 |
三、思政工作助力企业文化建设 |
四、思政工作体现新时代人本向度 |
第四节 宜昌市交运集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
一、部分基层单位生命线作用弱化 |
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覆盖面较窄 |
三、运行体系融合时代发展不够 |
四、政工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
第五节 宜昌市交运集团思想政治工作不足的原因 |
一、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认识不足 |
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单一 |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缺乏创新 |
四、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才匮乏 |
第三章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
第一节 加强党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
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
二、切实加强党对国企的全面领导 |
第二节 提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意识 |
一、转变国有企业领导者的观念 |
二、增强国企政工人员的责任意识 |
三、践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
四、担当职工向往美好生活的新使命 |
第三节 丰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
一、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并重 |
二、系统教育与日常教育并行 |
三、以党建引领“三建”共建互促 |
四、加强国有企业民主法治建设 |
五、促进职工与组织全面发展 |
第四节 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
一、以与时俱进为指导开拓创新 |
二、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激发活力 |
三、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带动后进 |
四、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促进提升 |
五、以网络新媒体为阵地扩大声量 |
第五节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
一、明确国企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
二、提高政工人员政治和专业素质 |
三、推进政工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
四、树立国企政工队伍良好发展形象 |
第六节 健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配套机制 |
一、建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
二、创新选人用人育人机制 |
三、压实内部沟通反馈机制 |
四、建立健全培训教育机制 |
五、杜绝履职监督机制漏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法学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
附录二 :宜昌市交运集团思想政治工作调查问卷 |
致谢 |
(9)经济学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存在的不足 |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研究视域概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 |
2.1.2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
2.1.3 投入产出理论 |
2.2 经济学研究视域的引入 |
2.2.1 引入成本与效益 |
2.2.2 引入供给与需求 |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 |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 |
3.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内涵与类型 |
3.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
3.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提供思想导向 |
3.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
3.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塑造高素质人才并转化为生产力 |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本与收益 |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与收益的概念 |
4.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的含义 |
4.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成本及收益 |
4.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成本及收益 |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投资效益 |
4.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投资效益的含义和类型 |
4.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投资效益的特征 |
4.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投资效益的评价 |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与需求 |
5.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与需求的概念 |
5.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与需求的内涵 |
5.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与需求模型 |
5.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矛盾 |
5.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与国家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
5.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与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
5.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与大学生心理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经济学视域下的发展路径探索 |
6.1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管理体系 |
6.1.1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意识 |
6.1.2 建立健全成本预算管理体系,发挥成本控制功能 |
6.1.3 构建成本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发挥绩效评估的促进功能 |
6.2 调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与需求平衡 |
6.2.1 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体系 |
6.2.2 构建合理高校思想政治供给内容 |
6.2.3 积极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概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的阐释 |
1.3.1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 |
1.3.2 国有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内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 |
1.5.1 研究难点 |
1.5.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形成基础 |
2.1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 |
2.1.2 列宁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 |
2.1.3 毛泽东关于国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 |
2.2 思想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企业政治文化思想 |
2.2.1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思想 |
2.2.2 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思想 |
2.2.3 西方企业政治、文化的思想 |
2.3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
2.3.1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历史发展进程 |
2.3.2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实践基础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 |
3.1.1 党政职能分开,加强党对思想战线领导的方针 |
3.1.2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任务 |
3.1.3 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结合的原则 |
3.1.4 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结合的途径 |
3.2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 |
3.2.1 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方针 |
3.2.2 培养“四有”职工的目标 |
3.2.3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
3.2.4 疏导、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途径 |
3.3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 |
3.3.1 以人为本,以职工干部为本的目标 |
3.3.2 构建“和谐”企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
3.3.3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的原则 |
3.3.4 “三个贴近”的途径 |
3.4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 |
3.4.1 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政治原则 |
3.4.2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方针 |
3.4.3 统一思想,凝聚企业改革共识的任务 |
3.4.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内在逻辑 |
4.1 历史逻辑: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历史探索 |
4.1.1 由制度困局向科学定位转变 |
4.1.2 摆脱行政惯性向政治导向转变 |
4.1.3 由政治导向向服务保证转变 |
4.2 理论逻辑: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的认识推进 |
4.2.1 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与党组织的地位要求相一致的规律 |
4.2.2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与企业职工思想行为特点相适应的规律 |
4.2.3 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与企业经济和体制环境相适应的的规律 |
4.3 实践逻辑: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问题的追问回应 |
4.3.1 回应思想政治工作不被重视而边缘化的问题 |
4.3.2 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协调的难题 |
4.3.3 解决全球化和市场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挑战的困境 |
4.3.4 推进以党的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问题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价值意义 |
5.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理论价值 |
5.1.1 加强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党的政治领导的原则 |
5.1.2 坚持和彰显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价值立场 |
5.1.3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目标向度 |
5.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现实意义 |
5.2.1 为思想政治工作与国企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提供了指南 |
5.2.2 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提供了思路 |
5.2.3 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依据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并发表的研究成果 |
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经济效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 盛佳铭.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21(12)
- [2]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谢宇.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3]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 王光荣.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研究[A]. 何楠. 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六), 2020
- [5]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对策研究 ——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D]. 崔彤.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6]新时代银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延安市分行为例[D]. 姚博文. 延安大学, 2020(12)
- [7]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8]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宜昌市交运集团为例[D]. 黄琰. 三峡大学, 2020(06)
- [9]经济学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熊悦汐. 西华大学, 2020(12)
-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研究[D]. 陈虹.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