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最早由希腊学者道萨严迪斯(Doxiadis)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他从单纯的建筑与城市问题中跳出来,将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包括城市、城镇和乡村在内的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人类聚居环境问题。
生态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中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空间,即规划上常称之为“绿地”的空间。它作为一类“人化自然”的物质空间之统称,着重表述了人类生存与维系生态平衡的绿地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强调了绿地影响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是生态功能。
关键词:城市系统规划;人居环境;城市绿化
1绪论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化,在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绿地,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提供开敞空间、供人们观赏游玩、调整城市总体布局等功效。人们便在自己居住、工作、休息、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城市中,培花植草种树,规划建设绿地,在城市的人工环境中融人些自然景观,以期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目的。
绿地是与工业、居住、商业、交通等重要的城市物质要紊之一,其规划与建设不仅决定着城市人民环境的质量,而且关系着每个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多和环境的恶化,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加强绿化生态建设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这是我国近年来兴起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几年来,除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并且伴随着党中央推行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政策的实施,我国各地市纷纷拉大城市框架,加强道路、广场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是不可盲目乐观,与党和国家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专业的观点去分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2城市人居环境的认知及缘起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寂静的春天》和《设计结合自然》书籍的问世,美国民众开始关注入类聚居环境的质量,兴起了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和设计的浪潮。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猛增,资源锐减,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住房需求暴涨,环境生态恶化,各种城市问题愈演愈烈。在这种全球大背景下,人们提出了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现,开始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进行思考,城市人居环境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相关学科关注的热点。
1976年、1996年联合国第一次、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的召开,对城市人居环境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又称城市高峰会议,加深了人们对城市和城市化的认识,界定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应该对城市化持
有—个积极的认识,将其视为不发达国家谋求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因为城市具有无可比拟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规模效益;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缺乏、人口膨胀、住房紧缺、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应引起包括普通城市居民在内的人们的广泛关注,多学科协同,迎接挑战,以期实现“人人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世界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目标。
我国学者关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渐渐升温。1994年我国建筑学界召开了“人聚环境与21世纪华夏建筑学术研讨会”;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持召开了“人聚环境与建筑创作青年专家学术研讨会”,会上正式提出“人类聚居环境”概念。
3广州市绿地规划与环境的现状
广州是一个拥有近千万人的特大地市、历史上曾有“花城”的美誉、是中国“南大门”和华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效、教育和文化中心。因此,广州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超大型系统工程。
2010年,是广东省“绿色亚运年”,也是完成“十一五”环保任务的决战年,更是谋划“十二五”环保工作的关键年,努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速度,提升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关键时期。今年广东省环保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抓好落实。重点要做到四个更有作为:一是必须坚持以环保优化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更有作为;二是必须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在统筹污染防治上更有作为。要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三是必须坚持环保为民的价值取向,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更有作为;四是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治本之策,在从制度层面推进环境保护上更有作为。
现在,广州定向改造低效林25万亩,重点建设森林公园16个,加强2个自然保护区和4个湿地生态区建设,使广州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3.5%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8%,人均公共绿地增加到15平方米,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0‰以下。据了解,《规划》于2004年9月开始启动,是我国首个在城市群层面上进行的城市林业发展规划,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森林绿群山、森林靓珠水、森林绕名城、森林保良田、森林护碧海的现代化大都市。历时一年多,项目专家先后对广州市十区两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对深圳、珠海、东莞、佛山、等市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一城三地五极七带多点”的林业建设布局,明确了“三林三园三网三绿”的建设构架。
“绿色亚运”,旨在让广州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办“绿色亚运”,让广州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不仅为亚运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铺垫,更为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树立起一面旗帜。“绿色亚运”,其内涵要深于它字面上的意义。
4美化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制定绿地开发规划与法规
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是一件关系全民身心健康的大事,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经济实力、文化与民俗,制定城市绿地专项规划,明确绿地建设的方针、目标、对策,制定包括生态保护绿地体系、休养娱乐体系、防灾绿地体系、景现绿地体系、城市公园体系在内的各种绿地规划与布局方案,以及山体、水体、空旷地等天然绿地的养护计划,使城市绿地建设有章可循。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管理与养护,除依靠专业园林绿化队伍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全民的参与,需要进行全民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化教育,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
此外,教育要与法制并举,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各种吞食山体、水体、毁坏绿地或挤占绿地的城市开发活动,约束市民的不良行为举止。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都制定了操作性强的绿色保护法。如德国、法国和新加坡,城市的所有树木都编号立档,不得随意砍伐,否则给予重罚。再如新加坡法律规定,向草坪丢弃废物处以300-500新元的罚款,还要穿上印有“劳改”字祥的背心去清理草坪。
(2)大力发展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体.应大力发展。
——多方筹资,建设公共绿地。除市园林部分投资外,可以考虑向社会募捐、让企事业单位认养、向受益单位摊派、出让冠名权等做法,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绿地建设步伐;
——改善绿地规划与建设的运营机制,打破园林系统一家经营的天下,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招投标方式,吸引各企事业单位进入绿地生产领域:
——按照西方国家公园分级绿地体系的理论进行公共绿地建设,将重点放在紧贴居民大众的组团绿地、邻里公园、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上,以数目众多、遍布全市的居住区绿地文撑起城市绿地的半边天:
——调整公共绿地的内部结构,扩大绿化面积,增加室外体育活动空间,压缩公共绿地中的建筑用地、商业娱乐活动用地,以确保绿地的半边天。
——政府应对公共绿地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利用级差地租、绿地增值附近地价等规律.建设公共绿地,增加绿地面积,增值城市资产。
(3)扩大城市绿地空间
——保护山体、水域、空旷地面积,加强天然绿地的修复与养护;
——开挖人工河流,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地绿化,弥补城市水域和绿地不足的缺陷;
——拆墙透绿,用栅栏围墙取代实体围墙,甚至拆除围墙.让封闭在大墙后面的各企事业单位绿地露出秀色,让城市空间更开敞、更阴丽、更自然;
——加强道路绿化.在高速路的中间隔离带、主路与辅路的结合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带、人行道外侧,以及立交桥头、交通环岛等,全部进行绿化,让城市道路真正绿起来;
——着手进行垂直线化,如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道路绿化,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种植更多的绿树繁花,扩大绿色空间。
(4)培育专业绿化队伍
城市绿地建设靠搞群众运动是不行的。必须将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门类来培育,既可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又能极大提高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有关大专院校应成立城市绿化专业,专门培育绿地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每块大面积绿地和公园绿地,都需要通过向社会征集设计方案,优中选优,或出资聘请国内专业人员甚至国际著名规划师设计方案,然后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建设,并悉心养护,确保城市绿地的绿与美,以及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协调。树立绿地建设的精品意识,切忌粗制滥造,毁坏城市景观。
4+1结论
当前生态需求是居民的主导需求,而城市绿地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绿地是地球上整个生命之网的一部分,在这个生命网中,植物和大地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植物和动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绿地直接或间接的给居民提供赖以生存的条件。恶劣的环境会对居民造成各种身心损害,而健康的环境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总之,城市绿地规划在人居环境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不容置疑。
参考文献:
[1]白德樊著.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阮仪三.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尹稚.论人居环境科学建设的方法论思维.城市规划,1999
[4]周俭.可持续发展人类住宅的认识及其发展战略.城市规划汇刊,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