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宣传论文_张勇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战宣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冷战,美国,香港,新闻处,东南亚,麻醉品,外交史。

冷战宣传论文文献综述

张勇安[1](2019)在《以毒品为武器:美国对华冷战宣传的新媒介(1950—1962)》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中美对抗从幕后走向台前。美国政府、国会两党逐步达成共识,开始推行全面对华遏制战略。美国对华冷战战略的决策机制、实施过程和影响要素等,国际学术界已经多有研讨。然而,关于美国对华冷战共识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知识生产(knowledge production/generation)过程、转换路径等内容却关注不够。事实上,技术官僚及其领导的联邦行政(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饶美娟[2](2019)在《电影与冷战宣传:以好莱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的高度对抗是冷战最显着的特点之一,为了争取思想和心灵美国政府出台了详细的宣传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猛烈的宣传攻势,而好莱坞电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电影因其广泛的受众、极强的感染力、丰富的信息储藏成为了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也因此成为了冷战的前沿地带。事实上,尽管全面冷战在1947年后才开启,但是利用电影传播冷战故事早在1917年布尔什维克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后就开始了,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好莱坞的冷战历时更久影响更为深远。在1917-1990年间,好莱坞的银幕上出现了大量蕴含冷战意识形态的电影,它们往往具备相似的主题和话语模式,成为了美国政府在国内外塑造国家形象、宣传国家政策、影响舆论态度的重要宣传手段。一方面,好莱坞电影业在经济发展和行业内部成员保守政治信仰的共同驱动下积极配合政府发展好莱坞电影的政治功能。另一方面,好莱坞也是美国冷战思维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好莱坞的政治宣传表现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美国政府对好莱坞电影业的支持和监管之下。可以说,好莱坞的政治功能因此而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并在塑造国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等史实资料和相关电影文本为基础,探究冷战时期好莱坞与政治、宣传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用一种更加宏大的视野来审视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的发展,更深入地对冷战时期电影的政治功能进行探究,从而在尽量还原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宣传全貌的基础上对电影究竟能对国际局势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问题作出回答。论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绪论。主要对论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进行阐述,通过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来发现其中值得深入挖掘研究的地方,进而对文章的创作思路、创新之处进行叙述。第一章是电影与冷战宣传战略之间的联系。本章主要追溯了冷战宣传战略的生成过程,冷战的宣传战略是意识形态高度对抗下的产物,这一宣传战略是在过去历史实践(一战二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这其中电影因其独特的属性而成为宣传最重要的工具。第二章梳理了好莱坞在冷战时期的银幕宣传表现。从1917年到1990年间,好莱坞冷战电影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不同阶段好莱坞的银幕呈现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政治需求。而在相关冷战电影的呈现中,冷战思维的传递往往具备典型的主题和模式,正是通过对他者的否定、展现美国梦、强调风险共鸣和美国治下的和平,美国的意识形态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得到不断地强化传播。第叁章阐释好莱坞冷战宣传背后的政府因素。美国政府为了充分发挥好莱坞的政治功用采取了积极的行动,这主要表现在对好莱坞电影创作的支持上、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发行的铺路上和对好莱坞电影行业的监管上。第四章深入评价好莱坞冷战电影的功能。好莱坞传播意识形态分享信息的作用在冷战时期得到了印证。从国外来看,好莱坞电影的上映传播改变了人们对相关事务的态度和看法,并在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加深美国的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于美国国内,好莱坞电影为美国政府解释相关冷战政策信息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电影所传达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社会个体的记忆,进而对国家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第五章,结语。意识形态领域的冷战尽管不见硝烟但却暗流涌动,它的开展比传统意义上的冷战更为持久也更加富有成效。为了应对苏联的全球文化攻势,更是为了建立美国的文化霸权,好莱坞的冷战电影成为了特定政治形势、历史宗教文化传统影响的集中产物,并在结束冷战、扩大美国的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6)

翟韬[3](2018)在《超越冷战史:美国冷战宣传研究的新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冷战宣传史研究的起始阶段基本把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宣传看作冷战的产物,即发源于冷战,服务于冷战。21世纪以来,美国冷战宣传史研究出现"超越冷战史"的趋势,学者们试图探究冷战宣传在前冷战时代的起源以及不属于冷战政治的逻辑和历史机理,认为无论是美国冷战宣传的理念、措施、媒介,还是其机构建制和工作伦理,乃至冷战宣传的历史作用,都有着非常多的前冷战时代的成分和不同于冷战政治的逻辑,因此应该从20世纪整体视野出发予以研究。"超越冷战史"的学术趋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研究中"长时段"的回归和对外宣传史研究视角的更新。(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翟韬[4](2018)在《“文化转向”与美国冷战宣传史研究的兴起和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冷战宣传史研究的"文化转向"是沿着文化分析、国内因素考量和帝国视角叁个方向行进的。学者们采用文化视角把美国对苏联东欧的心理战解读为向海外投射美国国家身份和文化;用组织文化和政治文化概念探讨宣传制度机构分合演变背后的根源,把冷战宣传解读为美国政治文化和"自由国际主义"外交理念的产物;借鉴后殖民视角,把冷战宣传解读为一种追求无形控制的"文化帝国主义"战略。推动这一转变发生的原因在于,学界并未仅仅把对外宣传视为对外部因素回应的产物,而是积极探寻其在美国国内和美国文化层面的历史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术界在大力提倡冷战"国际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冷战"国家史"的方面,注意外交政策制定中的国内因素和动力。(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8年03期)

石玮[5](2018)在《试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亚洲的冷战宣传政策——以美国新闻处香港分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亚洲特别是在东亚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冷战宣传活动,而美国新闻处香港分处则是诠释该时期美国对冷战宣传政策的最佳样本。20世纪50年代美国新闻处香港分处主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中文信息活动、书刊出版与翻译、广播、电影),针对香港地区的华人进行以"反共"为主题的冷战宣传。(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翟韬[6](2016)在《“文学冷战”:大陆赴港“流亡者”与20世纪50年代美国反共宣传》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初期美国浩大的反中共意识形态运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香港在东亚传媒中的中心地位和大陆赴港"流亡者"这个超大规模移民群体达成的,其中典型的代表即中文反共小说。20世纪50年代,美国驻香港总领馆下属新闻处动员和策划大陆赴港流亡知识分子创作了大量反共文学作品,主题主要是华人青年丧失革命信仰、"流亡者"逃离大陆投奔"自由世界"两类。美方策划的反共文学不仅有反共的宣传作用,还反映了美国的反共意识形态和宗教观念,投射了其自身基于历史与宗教的身份意识。由于相关小说具有"反共意识形态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对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华人具有一定的宣传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6年05期)

马钊[7](2016)在《政治、宣传与文艺:冷战时期中朝同盟关系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美援朝战争在新中国的革命历史书写和大众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战争中确立的中朝同盟不仅是抗美援朝运动的政治基础,还是冷战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基石。作家积极参与到抗美援朝运动之中,成为宣传国际主义政治理念的重要力量。以巴金、老舍、杨朔、路翎为代表,作家们在抗美援朝运动期间,以及漫长的战后岁月,创作了大量朝鲜题材文学作品,描写了母亲失去儿子、妇女经受家庭破碎、儿童失去父亲的场景。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成功地将中国革命语境中经典的军民鱼水情的叙事模式延伸到了异国他乡,用大众所熟悉的家庭话语诠释了国际主义政治理念,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合理性诠释了共产主义世界革命的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中国志愿军战士以兄长、儿子、父亲的身份融入异国战地生活,完成革命话语下中国对同盟国的扶危济困与政治启蒙的光荣责任。抗美援朝文学作品中的朝鲜叙事影响深远,不仅强化了中朝两国友谊与军事同盟的战争宣传主题,还建构了冷战时期社会主义中国的世界想象(特别是"第叁世界"),奠定了新中国积极投身国际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大众文化基础。(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张焕萍[8](2016)在《再论冷战初期美国对东南亚华人的宣传战(1949—1964)》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美国是擅长利用宣传的国家,但将一个少数族裔为对象、针对一种语言的受众而不是针对一个地域进行宣传还是个少有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为遏制共产主义、遏制新中国,诱导人们心向"自由世界",美国专门针对东南亚华人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这场"思想之战"是以政府宣传机构为主、私人机构为辅,借助台湾和香港两个宣传基地,通过多种媒体手段,不同的宣传类型进行跨国、跨区域宣传,它糅合了内政与外交,模糊了政府宣传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区别。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场宣传战才日渐式微。本文试图通过近年来的美国解密文献、美国新闻署、中情局等的档案资料,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勾勒冷战初期(1949—1964年)美国对东南亚华人的宣传战的概况。(本文来源于《南洋问题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翟韬[9](2016)在《冷战语境下的新“华夷之辨”——美国对华宣传与两岸政权形象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1950年代,为配合冷战战略,美国宣传部门制定了以"华夷之辨"为核心的对华宣传政策。通过各种宣传媒介,美国把台湾国民党政权塑造为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代表,同时大肆宣传新中国是文化"异端",指责其破坏中国文化。其目的是以此来动员东南亚华侨华人对国民党政权的认同和效忠,使华侨产生对于新中国的厌恶感和疏离感。这种宣传也是为了在世界舆论中为国民党政权赢得支持、诋毁新中国。美国宣传的实质是把民族身份认同问题整合进冷战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之争建构为文化身份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6年02期)

翟韬[10](2016)在《“冷战纸弹”:美国宣传机构在香港主办中文书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50年代,美国政府以香港美国新闻处为主要机构、依托香港在大中华区传媒中心的位置,针对东南亚华人展开了浩大的宣传运动。由于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受过教育、有知识的人群,文字出版物《今日世界》杂志和"书籍项目"策划出版的图书成为美国宣传部门在香港主办的最重要媒介。这一快一慢两种媒介渐成"合流"之势,逐渐演变为快慢结合、"寓教于乐"的"冷战纸弹":一份思想性强的时政杂志和一批阅读起来轻松有趣的反共小说。用比较的视野观察,美方对华侨宣传针对受过教育的精英人群、依靠文字出版物的策略,区别于其对西欧盟友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宣传中主要针对大众和依靠视听媒介的做法,这在更大意义上、饶有意味地反映了美国对第叁世界国家的宣传手段和策略上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16年01期)

冷战宣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意识形态的高度对抗是冷战最显着的特点之一,为了争取思想和心灵美国政府出台了详细的宣传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猛烈的宣传攻势,而好莱坞电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电影因其广泛的受众、极强的感染力、丰富的信息储藏成为了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也因此成为了冷战的前沿地带。事实上,尽管全面冷战在1947年后才开启,但是利用电影传播冷战故事早在1917年布尔什维克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后就开始了,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好莱坞的冷战历时更久影响更为深远。在1917-1990年间,好莱坞的银幕上出现了大量蕴含冷战意识形态的电影,它们往往具备相似的主题和话语模式,成为了美国政府在国内外塑造国家形象、宣传国家政策、影响舆论态度的重要宣传手段。一方面,好莱坞电影业在经济发展和行业内部成员保守政治信仰的共同驱动下积极配合政府发展好莱坞电影的政治功能。另一方面,好莱坞也是美国冷战思维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好莱坞的政治宣传表现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美国政府对好莱坞电影业的支持和监管之下。可以说,好莱坞的政治功能因此而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并在塑造国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等史实资料和相关电影文本为基础,探究冷战时期好莱坞与政治、宣传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用一种更加宏大的视野来审视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的发展,更深入地对冷战时期电影的政治功能进行探究,从而在尽量还原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宣传全貌的基础上对电影究竟能对国际局势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问题作出回答。论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绪论。主要对论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进行阐述,通过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来发现其中值得深入挖掘研究的地方,进而对文章的创作思路、创新之处进行叙述。第一章是电影与冷战宣传战略之间的联系。本章主要追溯了冷战宣传战略的生成过程,冷战的宣传战略是意识形态高度对抗下的产物,这一宣传战略是在过去历史实践(一战二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这其中电影因其独特的属性而成为宣传最重要的工具。第二章梳理了好莱坞在冷战时期的银幕宣传表现。从1917年到1990年间,好莱坞冷战电影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不同阶段好莱坞的银幕呈现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政治需求。而在相关冷战电影的呈现中,冷战思维的传递往往具备典型的主题和模式,正是通过对他者的否定、展现美国梦、强调风险共鸣和美国治下的和平,美国的意识形态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得到不断地强化传播。第叁章阐释好莱坞冷战宣传背后的政府因素。美国政府为了充分发挥好莱坞的政治功用采取了积极的行动,这主要表现在对好莱坞电影创作的支持上、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发行的铺路上和对好莱坞电影行业的监管上。第四章深入评价好莱坞冷战电影的功能。好莱坞传播意识形态分享信息的作用在冷战时期得到了印证。从国外来看,好莱坞电影的上映传播改变了人们对相关事务的态度和看法,并在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加深美国的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于美国国内,好莱坞电影为美国政府解释相关冷战政策信息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电影所传达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社会个体的记忆,进而对国家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第五章,结语。意识形态领域的冷战尽管不见硝烟但却暗流涌动,它的开展比传统意义上的冷战更为持久也更加富有成效。为了应对苏联的全球文化攻势,更是为了建立美国的文化霸权,好莱坞的冷战电影成为了特定政治形势、历史宗教文化传统影响的集中产物,并在结束冷战、扩大美国的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战宣传论文参考文献

[1].张勇安.以毒品为武器:美国对华冷战宣传的新媒介(1950—1962)[J].历史研究.2019

[2].饶美娟.电影与冷战宣传:以好莱坞为例[D].南京大学.2019

[3].翟韬.超越冷战史:美国冷战宣传研究的新趋势[J].历史研究.2018

[4].翟韬.“文化转向”与美国冷战宣传史研究的兴起和嬗变[J].世界历史.2018

[5].石玮.试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亚洲的冷战宣传政策——以美国新闻处香港分处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翟韬.“文学冷战”:大陆赴港“流亡者”与20世纪50年代美国反共宣传[J].世界历史.2016

[7].马钊.政治、宣传与文艺:冷战时期中朝同盟关系的建构[J].文化研究.2016

[8].张焕萍.再论冷战初期美国对东南亚华人的宣传战(1949—1964)[J].南洋问题研究.2016

[9].翟韬.冷战语境下的新“华夷之辨”——美国对华宣传与两岸政权形象的塑造[J].史学月刊.2016

[10].翟韬.“冷战纸弹”:美国宣传机构在香港主办中文书刊研究[J].史学集刊.2016

论文知识图

10柏林墙边界的钢丝电网图11柏林墙...6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7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11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

标签:;  ;  ;  ;  ;  ;  ;  

冷战宣传论文_张勇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