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的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石墨,热膨胀,材料,等离子体,致密,电弧。
的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人鹏,周勇,程玉民[1](2019)在《复合材料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数值模拟(Ⅱ)——车体结构性能数值模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参数化磁悬浮列车车体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在各种载荷和边界条件下开展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各种运营环境中车体结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在Siemens NX中完成车体在各种典型载荷工况下的结构静力学和动力学性能模拟试验,包括车体结构载荷变形、车体主要连接部件结构力学性能、车体频率及振型、车体结构线性屈曲性能,以及车体动力响应性能等。数值模拟结果认为给定的复合材料磁悬浮列车车体设计可行,同时验证参数化车体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记者,姜泓[2](2019)在《“新科院士”攻克复合材料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发明多种高性能碳/ 碳复合材料低成本可控制备新技术,创立5 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涂层体系,成果成功应用于航天、航空、尖端武器装备以及机械、冶金、汽车等众多领域,创造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北工业大学李贺军教授在C/C复合材料及纸基摩擦材料领(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9-12-31)
郭妍,齐禹萌,田鹭,龚静茹,高志彬[3](2019)在《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车用扭杆弹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车用扭杆弹簧通常采用的工艺为常温淬火和常温预扭,导致弹簧容易产生扭杆弯曲,硬度不均,耐疲劳性能减弱。针对上述现象,需要我们找出一种新的材料来替代弹簧钢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利用复合材料制成新一代的车用扭杆弹簧,从而解决弹簧易弯曲、质量重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4期)
张小红,申景园,孙宇,胡连喜[4](2019)在《挤压致密超细WC/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Al_2O_3颗粒、超细WC粉末、工业纯Cu粉末为原料,通过热挤压致密获得了超细WC/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铜基(WC-Al_2O_3/Cu)复合材料,研究了挤压态WC-Al_2O_3/Cu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分为5%WC-2%Al_2O_3/Cu和10%WC-2%Al_2O_3/Cu(质量分数)的两种原料粉末,经机械球磨、冷压、真空烧结和热挤压后,其相对密度均达到了99%以上,超细WC和纳米Al_2O_3强化相颗粒呈均匀弥散分布,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及力学性能;其中,5%WC-2%Al_2O_3/Cu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更佳,其抗拉强度达到235.06 MPa,延伸率为15.47%,导电率可达85.28%IACS,软化温度不低于900℃。(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陈锦,熊宁,葛启录,王铁军,蔡静[5](2019)在《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碳化硼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归纳了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碳化硼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包含混料、压制、烧结、变形等工艺环节;对铝基碳化硼复合材料主要性能及影响因素做了阐述,重点整理了材料均匀性、相对密度、力学性能的研究情况;总结了工程用铝基碳化硼材料的生产及使用情况,分析几种常见铝基碳化硼产品的特点;提出采用粉末冶金法生产大尺寸、高品质、低成本的铝基碳化硼材料是未来研究方向之一的观点,并阐述了工艺优化方案。在核电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下,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铝基碳化硼复合材料生产和研究中心。(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黄伟[6](2019)在《复合材料制造设备PLC应用控制技术的实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PLC技术也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也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常态下应运而生。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阶段应用相当全面、广泛且深入,它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技术应用优势,确保实现对不同种类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阶段的软硬件技术改造,体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高效率、高智能以及人性化发展一面。本次论文主要对PLC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PLC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说明。(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王松玲,单嵩,孟月,于欣瑞,高恩军[7](2019)在《GO/Pt-L/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浸渍法合成一种GO/Pt-L/g-C3N4复合材料,其光催化性能优良。实验测定了GO/Pt(II)-L/g-C3N4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该复合材料催化分解水产生氢气的速率约为1 439.163 4μmol·g-1·h-1,与纯g-C3N4相比,产氢性能提升了约199倍。(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耿志鹏,赵芳霞,王鹏鹏,杨博睿,张振忠[8](2019)在《新型纳米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缓解纳米硅粉的体积膨胀,并有效提高其电导率,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蒸发法和液相分散制备高纯、高分散性纳米硅粉,并以蔗糖为碳源,再与膨胀石墨复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纯纳米硅在0.1C的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 712mAh/g,但首次库伦效率仅为33.81%;所制备的纳米硅碳复合材料在0.1C的倍率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615mAh/g和917mAh/g,50个循环以后可逆比容量保持在495mAh/g,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大大改善。(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臧小静[9](2019)在《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热结构材料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材料之一,其在我国航空航天以及空间技术、交通工具制造、光学系统等多个领域均有一定的应用,是材料工程领域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本文将通过对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其技术研究现状分析,结合实例,对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有关技术在实践中具体应用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6期)
曹鹏飞,刘少敏,夏勇,凌菁蔚,孙翱魁[10](2019)在《基于化学镀银法制备尼龙6/银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加尼龙基体和银镀层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将机械打磨引入到传统的化学镀工艺中,并利用无毒、环保的葡萄糖溶液作为施镀过程中的还原剂,代替传统化学镀中常用的甲醛溶液,快速制备了尼龙6/银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尼龙6/银复合材料的物相及显微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化学镀工艺对施镀过程的影响,着重研究了施镀温度、施镀时间、硝酸银溶液(主盐)浓度及葡萄糖溶液(还原剂)浓度对银镀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银镀层的厚度随着硝酸银浓度、葡萄糖浓度、施镀时间、施镀温度的升高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过高的施镀温度、硝酸银浓度及葡萄糖浓度会使镀液中的还原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银粒子在尼龙6基材上的沉积,从而引起银镀层厚度的下降;过长的施镀时间会使银镀层表面出现很多划痕,从而导致银镀层质量的下降。通过优化施镀工艺参数,得到银镀层厚度可控的尼龙6/银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的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明多种高性能碳/ 碳复合材料低成本可控制备新技术,创立5 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涂层体系,成果成功应用于航天、航空、尖端武器装备以及机械、冶金、汽车等众多领域,创造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北工业大学李贺军教授在C/C复合材料及纸基摩擦材料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的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人鹏,周勇,程玉民.复合材料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数值模拟(Ⅱ)——车体结构性能数值模拟试验[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9
[2].记者,姜泓.“新科院士”攻克复合材料难题[N].西安日报.2019
[3].郭妍,齐禹萌,田鹭,龚静茹,高志彬.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车用扭杆弹簧设计[J].内燃机与配件.2019
[4].张小红,申景园,孙宇,胡连喜.挤压致密超细WC/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19
[5].陈锦,熊宁,葛启录,王铁军,蔡静.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碳化硼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粉末冶金技术.2019
[6].黄伟.复合材料制造设备PLC应用控制技术的实践分析[J].通讯世界.2019
[7].王松玲,单嵩,孟月,于欣瑞,高恩军.GO/Pt-L/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辽宁化工.2019
[8].耿志鹏,赵芳霞,王鹏鹏,杨博睿,张振忠.新型纳米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有色金属工程.2019
[9].臧小静.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建材与装饰.2019
[10].曹鹏飞,刘少敏,夏勇,凌菁蔚,孙翱魁.基于化学镀银法制备尼龙6/银复合材料[J].包装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