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放射性坏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放射性,磁共振,胶质瘤,术后,神经,波谱,质子。
放射性坏死论文文献综述
梅邹[1](2019)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5例疑似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对其采用CT灌注成像检查,测量术后复发病灶、放射性坏死病灶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容量(C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对所有MRI检查疑似的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进行CT灌注诊断后发现,本次研究中的45例患者,有37例发生复发,8例发生放射性坏死,在CT灌注值MTT上两种患者无显着差异(P> 0.05),而在CBV、CBF、PS上复发患者显着比放射性坏死患者高(P <0.05)。结论:将CT灌注成像应用于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时,可根据CT灌注值CBV、CBF、PS进行区分,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Pucar,D,Groves,MW,Biddinger,P,赵泽亮[2](2018)在《头颈癌软组织放射性坏死——诊断与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1例患有T4aN2cM0舌鳞状细胞癌的53岁男性接受了根治性放化疗。6周时的FDG PET/CT显示部分代谢反应带有软组织空气影,表明原发部位出现放射性坏死及颈部对放化疗的完全显效。第9周时,增强CT显示恶化但不增强的溃疡,活检区域显示出具有治疗效果的微小癌灶。12周时,PET/CT(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Z.Zhang,J.Yang,A.Ho,W.Jiang,J.Logan[3](2018)在《基于MR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伽玛刀放射手术后从肿瘤进展中区分放射性坏死的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利用从MR影像中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一种模型,以区分脑转移伽玛刀外科放射术后肿瘤进展灶中的放射性坏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87例病人,经病理学证实的坏死(24个病灶)或进展(73个病灶),根据病人的2次随访计算每例病人每个病灶的4个MR序列[T_1,T_1增强,T_2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获得285个影像组学特征。在每个组内计算2个时间点之间每个特征的再现性,以确定2个组之间具有不同可重现值的特征子集。从一个时间点到下一个时间点的(Delta)组学特征变化被用来建立区分转移灶进展和坏死的模型。结果发现来自T_1增强和T_2序列的MR影像的5个组学特征的组合可用于区分坏死与进展病变,通过RUSBoost集成分类器得出的Delta组学特征,整体预测准确度为73.2%,留一法交叉验证的曲线下面积为0.73。结论从MR影像中提取的Delta组学特征具有区分脑转移伽玛刀外科放射术后肿瘤进展灶中的放射性坏死的潜能。(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卢玉花,赵华丽,张士玉,沈情,梁宗辉[4](2018)在《多体素氢质子MR波谱结合ADC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体素氢质子MR波谱(1H-MRS)联合ADC图鉴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8例胶质瘤术后放疗后行MR检查发现异常强化病灶患者的1H-MRS和ADC图资料。测量强化区、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区的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冬氨酸(NAA)、NAA/Cr及ADC值。比较复发与放射性坏死两组间Cho/Cr、Cho/NAA、NAA/Cr以及病灶-对侧相对ADC(r ADC)值的差异。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值最佳诊断界值及对应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胶质瘤术后复发17例,放射性坏死21例。复发组强化区、水肿区的Cho/Cr、Cho/NAA均明显高于放射性坏死组(P<0.05)。复发组强化区r ADC值低于放射性坏死组(P<0.05)。强化区Cho/Cr、Cho/NAA、r ADC值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2.470、2.825、0.538。水肿区Cho/Cr、Cho/NAA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345、1.750。结论临床可联合应用多体素1H-MRS和ADC图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有助于及时合理的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张明海[5](2018)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方法 64层双源CT第二代双源CT进行头部常规扫描,将CT灌注原始图像输送至处理工作站,利用去卷积灌注软件得到CBV、MTT、CBF、ps数值,并分析核算r CBV、r MTT、r CBF、r PS比值。结果在25例脑胶质瘤术后(MRT确诊)疑复发患者中,21例复发患者,4例放射性坏死患者。两组患者相比较,r PS、rCBF、rCBV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MT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坏死组CBV、PS、CBF提高,而MTT有7例略降低,14例略提高。两组患者相比较,CBF、CBV数值差异(P<0.001)与PS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坏死组CBV、CBF数值降低,PS、MTT数值稍提高4例。CBF、CBV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S、MT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具备辨别脑胶质瘤术后是复发还是坏死症状功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黄伟,任晓辉,林松[6](2017)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放化疗成为胶质瘤标准治疗的一部分,放射性坏死成为了临床医生需要处理的棘手问题.放射性坏死与胶质瘤复发在增强核磁影像中均表现为不均匀增强的病灶,因此鉴别困难.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影像技术的涌现,给两者的鉴别提供了多种途径.本文就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韩芳,姚振威,张清,徐洋,伍建林[7](2017)在《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荟萃分析来评估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contrast enhanced,DSC),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ies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到2016年6月为止,语种限定为英文和中文,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9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包括251例患者和270个病灶,DSC鉴别放射性坏死与肿瘤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8(95%CI:0.82~0.93)、0.85(95%CI:0.77~0.91)、4.47(95%CI:2.9~6.91;I~2=0,P<0.001)、0.15(95%CI:0.10~0.23;I~2=0,P<0.001)。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为33(95%CI:15.86~68.66),DS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Q*指数为0.873。DOR的I~2=0,代表9篇研究之间异质性很小。结论本荟萃分析证明不仅磁共振相对脑血容量值可以有效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而且DS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7年02期)
邢振,曾峥,佘德君,刘颖,黄欣瑶[8](2016)在《3.0TMR多模态功能成像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共振波谱(MRS)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4例胶质瘤术后复发和20例放射性坏死患者采用Siemens Verio 3.0 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I、DWI、PWI或MRS检查。分别测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r ADC值、PWI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MRS的代谢物参数,利用两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并联合筛检DWI、PWI和MRS各自的最佳参数。结果 r ADC值、r CBV和Cho/NAA分别是DWI、PWI和MRS的最佳诊断参数,对两种疾病鉴别诊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Youden指数最大值作为诊断临界点,r ADC值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72.9%。r CBV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5%和94.7%。Cho/NAA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100%。联合r ADC值、r CBV和Cho/NAA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和100%。结论 DWI、PWI和MRS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联合最佳参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曾峥[9](2015)在《3.0T-MR多模态功能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在3.0T-MR的DWI、PWI及MRS功能成像的表现及最佳指标,探讨多模态功能成像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共54例经二次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34例)和放射性坏死患(20例)的MR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SIEMENS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的MR平扫+增强、DWI、SWI、PWI和MRS检查。为避开出血灶、钙化灶及小静脉的影响,以SWI图为参照,对行PWI、DWI和MRS检查的强化病灶及正常额顶叶白质区分别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得出ADC、r ADC值;r CBV、r CBF、r MTT值;PH、r PH、r PSR值;Cho/NAA、Cho/Cr、NAA/Cr值。利用ROC曲线得出相应的最佳阈值及敏感性、特异性。最后,联合筛检DWI、PWI和MRS叁种成像方法的最佳指标,得出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胶质瘤复发组的ADC值(1.00×10-3±0.21mm2/s)、r ADC值(1.39±0.35)分别低于放射性坏死组的ADC值(1.28×10-3±0.19mm2/s)及r ADC值(1.84±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胶质瘤复发组的r CBV值、r CBF值(6.01±3.01、5.98±3.23)明显高于放射性坏死组的r CBV值、r CBF值(1.96±1.20、1.89±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r MTT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复发组的PH值、r PH值(405.43±157.36、4.08±1.85)明显高于放射性坏死组(189.34±97.15、1.75±1.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复发组的PSR值及r PSR值(0.69±0.16、0.92±0.26)明显低于放射性坏死组(0.81±0.26、1.22±0.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胶质瘤复发组的Cho/NAA、Cho/Cr及NAA/Cr值分别为4.62±1.77、2.64±1.25及0.63±0.32,放射性坏死组的Cho/NAA、Cho/Cr及NAA/Cr值分别为1.78±0.56、1.63±0.49及0.98±0.33,胶质瘤复发组的Cho/NAA、Cho/Cr均高于放射性坏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复发组的NAA/Cr值低于放射性坏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利用ROC曲线,选择Youden指数最大值作为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最佳诊断临界点时,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84,r 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85,r ADC值的最佳阈值为1.57,其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6.7%和72.9%;r CBV值、r CBF值、PH值、r PH值、PSR值及r PSR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0.907、0.887、0.646及0.635,阈值分别为3.11、2.16、218.55、0.717及0.919,其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3%和84.2%、94.1%和78.9%、85.3%和78.9%、85.3%和79.4%、68.4%和58.8%及68.4%和64.7%;Cho/NAA、Cho/Cr及NAA/Cr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0.789及0.793,阈值分别为2.67、1.78及0.76,其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9%和100%、73.7%和75.0%及87.5%和78.9%。(4)联合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DWI、PWI和MRS检查的最佳指标(r ADC值、r CBV值、Cho/NAA值)进行并联筛检,其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4.7%、100%。结论:r ADC值、r CBV值、Cho/NAA值分别为DWI、PWI、MRS成像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最佳指标,联合利用多模态功能成像可明显提高二者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5-06-01)
汤俊,田为中[10](2013)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脑胶质瘤术后常规MRI增强检查疑复发的临床病例行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复发病灶、放射性坏死病灶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以及其各相对参考值(rCBF、rCBV、rMTT、rPS)。结果复发组21例,CBF值、CBV值及PS值均明显升高,MTT 14例稍升高,7例稍降低,rCBF值为3.11±0.96,rCBV为3.82±1.06,rMTT值为1.19±0.34,rPS值为8.04±4.33。放射性坏死组4例,CBF值及CBV值均明显降低,MTT值及PS值4例均稍升高,rCBF值为0.34±0.14,rCBV值为0.44±0.12,rMTT值为1.79±0.58,rPS值为2.07±0.95。胶质瘤术后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比较,CBF、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CBV、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坏死组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rCBF、rCBV、r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脑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鉴别胶质瘤术后是复发还是放射性坏死上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23期)
放射性坏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例患有T4aN2cM0舌鳞状细胞癌的53岁男性接受了根治性放化疗。6周时的FDG PET/CT显示部分代谢反应带有软组织空气影,表明原发部位出现放射性坏死及颈部对放化疗的完全显效。第9周时,增强CT显示恶化但不增强的溃疡,活检区域显示出具有治疗效果的微小癌灶。12周时,PET/CT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射性坏死论文参考文献
[1].梅邹.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Pucar,D,Groves,MW,Biddinger,P,赵泽亮.头颈癌软组织放射性坏死——诊断与挑战[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8
[3].Z.Zhang,J.Yang,A.Ho,W.Jiang,J.Logan.基于MR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伽玛刀放射手术后从肿瘤进展中区分放射性坏死的预测模型[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4].卢玉花,赵华丽,张士玉,沈情,梁宗辉.多体素氢质子MR波谱结合ADC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
[5].张明海.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
[6].黄伟,任晓辉,林松.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
[7].韩芳,姚振威,张清,徐洋,伍建林.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荟萃分析[J].磁共振成像.2017
[8].邢振,曾峥,佘德君,刘颖,黄欣瑶.3.0TMR多模态功能成像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
[9].曾峥.3.0T-MR多模态功能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
[10].汤俊,田为中.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