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酸乳生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酸乳,杆菌,菌株,乳酸菌,乳酪,荞麦,肉鸡。
酸乳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菊[1](2019)在《荞麦仁酸乳的生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荞麦仁口感软糯,老弱妇孺皆宜,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在牛乳中添加荞麦仁,经发酵制备得到的荞麦仁酸乳集酸乳和荞麦仁的营养、滋补作用于一体。试验表明影响该产品综合品质的主要因素有:荞麦仁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最佳配方为荞麦仁添加量5%、发酵剂添加量4%、发酵温度40~42℃,发酵时间6h。(本文来源于《新疆畜牧业》期刊2019年02期)
孙芸,赵庆章[2](2017)在《嗜酸乳杆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抗生素类添加剂的毒副作用给畜禽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寻找代替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势在必行。嗜酸乳杆菌因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抑制不良微生物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降低胆固醇等生理功能,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代替物,广泛应用于畜禽的生产当中。(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牧》期刊2017年30期)
朱灿,王忠艳[3](2017)在《嗜酸乳杆菌的功能及其在圈养野生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嗜酸乳杆菌是最早录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的益生菌之一,是无毒无害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可对动物生长和生产过程中的多个方面起到显着地促进作用,在畜禽生产中已被广泛运用,但在圈养野生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文中主要对嗜酸乳杆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及在圈养野生动物生产中应用情况与前景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经济动物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景伟,王付伟,彭志领,王庆,周岭[4](2016)在《饲喂嗜酸乳杆菌对1~28日龄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对1~28日龄罗斯308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将11栋鸡舍47720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肉鸡186800和290 4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除饲喂基础日粮外,每周前3天在饮水中按1∶200稀释添加嗜酸乳杆菌。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在体外可以显着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相对于对照组,饮用嗜酸乳杆菌可以使采食量提高70 g,均重增重120 g,死亡率降低0.26%,料肉比降低0.07。提示嗜酸乳杆菌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显着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6年18期)
张岩,李键,刘鲁蜀,钟红梅,陈炼红[5](2016)在《从藏区传统酸乳中筛选牦牛乳乳酪生产菌株及其生化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藏区传统牦牛酸乳中分离乳酸菌,按照牦牛乳酪发酵剂的需求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乳酸菌进行生化鉴定并研究其单菌株及复合菌株的产酸性能、生长性能以及凝乳性能。研究表明:从藏区传统牦牛酸乳中共分离出14株乳酸菌,经筛选得出符合牦牛乳乳酪发酵剂菌种条件的菌株有4株,即菌株H_2(戊糖乳杆菌)、L_3(干酪乳杆菌)、LD_3(植物乳杆菌)和Z_2(乳酸链球菌),当菌株Z_2与LD_3混合作为复合发酵剂时,各项性能更佳。结论:复合菌株Z_2和LD_3适用于牦牛乳乳酪生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曹笛,钱方,华雪蓉,赵晨晨,牟光庆[6](2016)在《银杏花生酸乳的生产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脱壳银杏果和花生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银杏花生酸乳的最佳配方为:银杏花生与水质量比为1∶18,其中银杏与花生质量比为1∶6,花生乳与牛乳体积比为6∶4,加糖量为7%,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体积比1∶1,接种量3%,42℃恒温培养8h。在此培养条件下,得到的成品指标为酸度60~70°T,乳酸菌数大于1.0×106 CFU/mL。(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潘爽,鲍明,徐蓓蓓,常倩倩,杜新永[7](2016)在《玫瑰茄发酵酸乳生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具有抗氧化活力的玫瑰茄与酸乳发酵结合起来,开发玫瑰茄发酵酸乳。方法:玫瑰茄活性物质采用温水浸提法,获得玫瑰茄花茶并将p H调整至6.0后进行酸乳的发酵。玫瑰茄活性物质通过测定540nm和280 nm吸光度值,分别对应玫瑰茄色素与精油的含量;玫瑰茄发酵酸乳的生产工艺以感官评价分数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优化,最终获得玫瑰茄发酵酸乳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玫瑰茄浸液会对乳酸菌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玫瑰茄用量要小于0.5%;玫瑰茄浸提活性物质最佳条件为40℃温水浸提40 min。结论:最终确定的玫瑰茄发酵酸乳最佳生产工艺为玫瑰茄用量0.3%、奶粉用量5%、发酵时间24 h。(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2016年02期)
邹南智,安奕,周利琴,廖丹葵[8](2016)在《纸杯装发酵酸乳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HACCP关键控制点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HACCP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只管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它能够预防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危害的有效分析方法,在纸杯发酵乳的生产中进行食品危害性分析,并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内控标准进行关键值管控,并制定管控方法,可以确实提高纸杯发酵乳的食品安全程度,提升产品品质。可以据此结合生产实际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对指导纸杯发酵乳制品的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刘花兰,姜竹茂,刘晓,张颂,单静[9](2015)在《番茄酸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鲜牛乳和番茄汁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的比例进行乳酸发酵,经发酵、调配、均质、杀菌等工艺来制成番茄酸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配方,采用明胶和果胶对酸乳稳定性进行研究,并确定了发酵酸奶及番茄酸乳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及发酵时间与酸度。结果表明,发酵酸奶中生鲜牛奶90%,白砂糖7%,发酵7 h达到70°T时酸奶口味最纯正;番茄酸乳饮料中酸奶25%,番茄汁14%,白砂糖6%,柠檬酸0.04%时番茄酸乳饮料口味最佳,明胶添加量为0.3%果胶添加量为0.07%时稳定时间最长。(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5年12期)
柴艳兵,岳田利,李兴佳,张耀广,王玉英[10](2015)在《酸乳生产中微生物分布图谱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酸乳生产中微生物的分布图谱,以生产车间为研究对象,利用空气沉降法,对配料区、巴杀区、接种区、发酵区、灌装区、二次巴杀区的空气进行微生物监测;利用涂抹法,对生产设备的管路和表面、岗位人员的手部进行清洁卫生监测;同时利用PCR技术,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菌株鉴定,确定各区域中存在的主要微生物。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区域中环境洁净程度为:接种区>灌装区>发酵区>二次巴杀区>配料区>巴杀区;主要存在的微生物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莫拉克斯菌属(Moraxella sp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p.)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设备管路和表面的微生物主要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p.);人员手部的微生物主要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p.)。生产车间微生物分布图谱的建立,为生产车间微生物控制体系及污染微生物溯源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11期)
酸乳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抗生素类添加剂的毒副作用给畜禽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寻找代替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势在必行。嗜酸乳杆菌因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抑制不良微生物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降低胆固醇等生理功能,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代替物,广泛应用于畜禽的生产当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乳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菊.荞麦仁酸乳的生产工艺研究[J].新疆畜牧业.2019
[2].孙芸,赵庆章.嗜酸乳杆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当代畜牧.2017
[3].朱灿,王忠艳.嗜酸乳杆菌的功能及其在圈养野生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经济动物学报.2017
[4].李景伟,王付伟,彭志领,王庆,周岭.饲喂嗜酸乳杆菌对1~28日龄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6
[5].张岩,李键,刘鲁蜀,钟红梅,陈炼红.从藏区传统酸乳中筛选牦牛乳乳酪生产菌株及其生化鉴定[J].食品科技.2016
[6].曹笛,钱方,华雪蓉,赵晨晨,牟光庆.银杏花生酸乳的生产工艺[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6
[7].潘爽,鲍明,徐蓓蓓,常倩倩,杜新永.玫瑰茄发酵酸乳生产工艺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
[8].邹南智,安奕,周利琴,廖丹葵.纸杯装发酵酸乳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HACCP关键控制点判定[J].大众科技.2016
[9].刘花兰,姜竹茂,刘晓,张颂,单静.番茄酸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5
[10].柴艳兵,岳田利,李兴佳,张耀广,王玉英.酸乳生产中微生物分布图谱的建立[J].食品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