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位错组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态,合金,高温,晶体,铝合金,珠光体,判据。
位错组态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一[1](2019)在《金属晶界及其位错组态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级和亚微米级多晶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晶界结构,对材料的强度、塑性以及疲劳性能等的重要影响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纳米级的多晶材料中,对晶界迁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晶界迁移是再结晶和晶粒生长的基本机制。目前,对纳米晶晶界位错运动的研究是微观组织演化的一个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晶界位错在外加应变下的协同运动中。针对纳米级晶界及其位错在施加应变下的演化规律,采用最新由Elder提出的晶体相场(PFC)模型来研究。PFC方法具有的特点是能够在空间尺度上模拟纳米级多晶材料的微观结构;在扩散时间尺度上模拟中的应用应变速率与实际相吻合。因此,在纳米尺度上模拟晶界迁移和晶粒生长的演变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分别采用单模和双模晶体相场(PFC)方法研究了二维小角对称倾斜晶界和大角度晶界的晶界位错的运动,分析了内部自由能的变化情况,揭示了金属材料受双轴等面积应变作用下的微观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施加应变下的小角对称倾斜双晶晶界的位错演化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体系能量增加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体系自由能量降低的阶段,对应的是位错的滑移和由位错协同运动生成的亚晶界迁移,伯格斯矢量异号的位错相互之间吸引,发生位错湮没反应;第叁阶段是重复前两个阶段,晶界和亚晶界随着位错湮没消失也全部消失,最终形成一个晶粒。2、对于小角对称倾斜晶界在双轴应变作用下,变形晶粒在晶界分裂的两个亚晶界(SGB)之间变形晶粒通过原晶界分裂成核,形成两个亚晶界之间的间隙。亚晶界的迁移是由晶界位错的协同运动造成的。从位错发射到位错湮没的两次过程中,均产生新的变形晶粒,并且变形晶粒具有新的取向。3、对于大角度晶界在双轴应变下,晶界上的位错虽发生分解但是并不同步进行,没有发生位错协同运动。并且由于位错分解并不同步进行,在同一时刻,可能部分位错攀移,部分位错滑移造成能量抵消产生平台期,最终形成单晶。(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吕仙姿[2](2017)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过程中位错组态及芯部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蠕变性能和较好的组织稳定性,是发动机涡轮叶片的首选材料。本文设计六种Cr和Ru含量不同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经1100℃和137MPa下蠕变试验,应变量1%截断后,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合金的微观结构,着重研究Cr和Ru单独和交互作用下各合金的蠕变性能及影响机制,蠕变过程中位错的演变规律,高温合金γ相内错配位错、滑移位错、及扩展位错形貌及芯部结构,γ'相超位错形貌、超分位错的位错锁组态及扩展位错组态,蠕变过程中γ/γ'界面结构及界面位错网结构,进而总结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过程中各类位错强化机制,是对高温合金位错理论系统的总结和深入完善。(1)Ru元素和Cr元素单独作用使合金内γ'相筏排化程度增强,γ/γ'界面处形成位错网,蠕变性能提高。Ru和Cr交互作用对合金蠕变寿命的影响分为中Cr和高Cr两种情况:中Cr(2.8wt.%)下添加Ru元素,合金蠕变寿命明显延长;高Cr(5.6wt.%)下添加Ru元素,合金内析出大量TCP脆性相,蠕变性能显着降低。本研究首次对"Ru元素的添加造成合金元素的逆分配行为,抑制TCP相的析出"这一传统结论提出不同意见并分析产生机制。对合金设计的指导意义为:合金中添加Ru元素时可适当降低Cr元素的含量或者寻找Cr和Ru的最佳含量比。(2)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过程中位错的演变规律为:蠕变第一阶段初期位错被限制在γ相内滑移;蠕变第一阶段末期、稳态蠕变初期,位错在γ/γ'界面处发生位错反应形成位错网;蠕变第二阶段末期、第叁阶段初期,位错成对切入γ'相,形成超位错。(3)γ相内错配位错通常位于γ/γ'界面,在错配应力作用下产生,芯部表现为呈"V"形分布的两个{111}半原子面,芯部原子畸变复杂,可以看作两刃型位错原子芯部畸变迭加的结果,位错强化依赖于a/2<110>型分位错间的反向畴界(APB)。滑移位错多为长位错线,60°混合型,位错段交滑移至{001}面后形成K-W锁达到强化效果,多分布于γ基体水平通道和水平通道与垂直通道的交界处。扩展位错短而直,通过插入一层{110}型半原子面或者{111}面的不完全滑移形成,a/6<112>型分位错间的复杂堆垛层错(CSF)能够使位错滑移限制在某一{111}面内达到强化效果。(4)γ'相位错(超分位错)成对存在形成超位错。超分位错分解为Frank不全位错和Shockley不全位错,Frank不全位错不可动,可以"锁住"整根位错,构成位错锁组态。超分位错分解为两个Shockley不全位错,CSF限制位错运动,构成扩展位错组态。Frank不全位错通过插入一层{111}半原子面形成,芯部压应力占主体,不关于半原子面所在平面对称。Shockley不全位错通过{111}面的不完全滑移形成。(5)蠕变过程中γ/γ'界面呈锯齿形,稳定性高,是位错运动和元素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能有效阻碍位错运动,是高温合金内位错强化的另一表现方式。γ/γ'界面位错以位错网形式存在,随蠕变过程进行,经四边形位错网、六边形位错网到类四边形位错网演变,由疏松到细密的演变,由不稳定向稳定的演变,位错由可动向不可动演变。位错网空间结构稳定性高,滑移位错不易通过。其中,a<lOO>型界面超位错芯部以位错偶极子形式分解,通过滑移-攀移机制形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0)
李鹏,李守新,王中光,张哲峰[3](2015)在《面心立方金属自组织疲劳位错组态的形成判据(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并非所有面心立方纯金属都会在疲劳后形成典型的驻留滑移带(PSB)梯状结构.规则位错组态的形成,特别是PSB梯结构的形成遵循位错聚集与演化的统一准则.基于这一准则,本文提出了以层错能为基础的简单判据,用以解释不同面心立方纯金属中规则PSB梯结构的形成与否.(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5年12期)
刘佩佩[4](2015)在《大形变珠光体钢丝中微结构及位错组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形变珠光体钢丝微结构及位错组态的演变规律,采用万能试验机及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拉拔形变珠光体钢丝的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及其配套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系统研究了珠光体片层结构和铁素体织构的演变规律;采用透射电镜(TEM)研究了钢丝中位错组态的演变情况,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分析了钢丝各衍射峰的宽化情况,并根据Voigt函数改进的WH方法定量计算出钢丝的位错密度;探讨了位错组态与铁素体片层厚度的关系及铁素体临界片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冷拉拔珠光体钢丝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量的增加,钢丝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持续增加,珠光体片层逐渐转向拉拔方向,片层间距减小,成为沿拉拔方向的纤维状组织;随着应变量的增加,铁素体中<110>丝织构的强度逐渐增大,最后趋于饱和。珠光体钢丝中位错组态分析及位错密度计算的结果表明:珠光体钢原始盘条中位错少而平直,位错密度的数量级在1013 m-2;当应变量较低时,位错密度缓慢增加,位错线呈平行“列式”排布,此时位错处于单滑移阶段;随着应变量的增加,位错密度快速增加到1015m-2,位错之间发生聚集和缠结,并形成“位错墙”等组态,位错逐渐从单滑移过渡到多滑移阶段;当应变量达到2.52时,位错密度开始下降;当应变量达到3.25时,出现了单个位错“弓出”的组态。采用F-R源公式计算了不同应变量下铁素体临界片层厚度,探讨了位错组态与铁素体片层厚度关系,并结合大应变珠光体钢丝对其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1)片层厚度大于临界值时,位错快速增殖,易发生塞积和缠结,进而形成“位错墙”等结构;2)片层厚度接近临界值时,位错增殖减缓,易于形成单个位错“弓出”的结构;3)片层厚度小于临界值时,位错增殖受阻,位错不能被钉扎住,易于在外力作用下快速滑移出晶体。(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5-01)
刘满平,蒋婷慧,谢学锋,刘强,李雪峰[5](2014)在《高压扭转纳米结构Al-Mg铝合金的微观结构演变和位错组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研究高压扭转大塑性变形纳米结构Al-Mg合金的微观结构演变和位错组态。结果表明:对尺寸小于100 nm的晶粒,晶内无位错,其晶界清晰平直;而尺寸大于200 nm的大晶粒通常由几个亚晶或位错胞结构组成,其局部位错密度高达1017 m-2。这些位错是1/2?110?型60°位错,且往往以位错偶和位错环的形式出现。在高压扭转Al-Mg合金的超细晶晶粒中,用HRTEM同时观察到分别由0°纯螺型位错和60°混合位错分解产生的Shockley部分位错而形成的微孪晶和层错。这些直接证据证实,通常存在于FCC纳米晶中由晶界发射部分位错而产生孪晶和层错的变形机制,同样可以存在于超细晶FCC金属中。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高压扭转Al-Mg合金中的局部高密度位错、位错胞、非平衡晶界、层错和孪晶等对晶粒细化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晶粒细化机制。(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4年12期)
周文权[6](2014)在《晶体相场方法模拟高温应变作用下晶界的位错组态及其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尺度下晶体材料的变形机制是传统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方向之一,探讨晶体变形时的结构演变,弄清晶体中各种缺陷(点缺陷、位错、晶界等)、微观应力、晶界状态以及晶粒尺寸等多种因素对晶体塑性变形过程的影响机理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但由于各种影响因素在晶体变形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变形过程极为复杂,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难以实时观察变形细节,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可弥补实验的不足。晶体相场模型作为最新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模拟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型可以描述原子空间尺度和扩散时间尺度上的缺陷空位原子和晶界的迁移现象,揭示微观效应。基于此,本文采用最简单的双晶模型结构,利用晶体相场模型研究晶界位错在高温晶体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作用。针对高温应变作用下的小角度晶界,讨论了不同温度对晶界的拉伸变形微结构演化过程的影响,观察到晶界位错存在于整个变形过程并为主要的应变协调方式,分析了预熔区域内位错间弹性相互作用过程,揭示预熔区域的结构转变机理,所做的创新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六角相对称倾侧小角晶界模拟研究可知,体系远离熔点温度时,晶界是由Burgers矢量夹角呈60°的两种刃型位错组组成。体系接近熔点温度时,晶界处的晶格位错周围出现预熔化现象,但预熔化区域内的位错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体系处于固液共存温度时,取向差角为8°的晶界发生了晶界结构相变,晶界由吸引晶界转化为排斥晶界。2.针对取向差为40的小角度对称倾侧晶界变形过程,低温时晶界处相同类型的位错组运动方向相反,并且各自与另一晶界上同一类型的位错在靠近时相互吸引发生湮没,最终形成理想单晶。接近熔点时,晶界位错的湮没规律与低温时基本相同,但由于预熔情况的出现,使得位错运动的阻力降低,位错运动的速度较快,湮没时体系能量减小得更多。处于固液共存温度时,晶界位错周围预熔化区域出现晶格原子软化现象较明显,原预熔化区域会出现应变诱发更大面积的预熔化区域。在外加应变作用下,预熔区域内位错间应变场的相互作用,引起位错成对地增殖,并发生位错对的旋转和湮没等现象,这一过程伴随预熔化区域相向扩展、合并,然后又分解、分离;3.针对取向差为80的小角度对称倾侧晶界变形过程,低温变形时晶界分解为四排亚晶界,位错伴随着亚晶界一起向两边滑移,最终亚晶界相遇湮没,晶体形成理想单晶体。接近熔点时,变形初始阶段的晶界位错的滑移方式与低温时的情况相同,但当亚晶界相遇时,变形的主要应变协调方式由位错组的滑移改变为位错组的相互耦合旋转,构成位错偶极子的位错对的Burgers矢量逆时针旋转了120°,旋转结束时,位错偶极子发生分离并在晶内进行短程负攀移过程,当体系应变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异型位错组各自分解为Burgers矢量夹角为120°的两位错组,随后位错组通过短程滑移相遇迅速湮没,晶内预熔带也随之消失。以上结论对于构建晶体的高温塑性变形图、揭示塑性变形机制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关联以及指导高温合金材料的力学设计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5-01)
何坤[7](2014)在《面心立方金属Cu刃型位错组态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心立方金属中最短的点阵矢量,因此也是最容易形成位错的柏氏矢量是a/2<110>,结合原子面排列规律可知,面心立方金属的刃型位错应该是由两层原子面相邻排列组成的。然而目前的研究报道对这一结果各持己见,认识不一,因此深入研究面心立方金属刃型位错的原子组态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理解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强化机理以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能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使用EAM(Embedded-atom method)势,在0K下模拟了面心立方金属Cu的刃型位错,研究了刃型位错的组态和能量。本文以建模、面心立方金属Cu中位错产生对晶体体积的影响以及Cu中刃型位错、扩展位错、螺型位错和混合型位错的组态和能量这叁个方面的问题为线索,以面心立方金属Cu中刃型位错的组态为重点,对不同状态下Cu中各种常见类型位错的组态和能量进行了研究。虽然文中以金属Cu为例进行研究,但得到的大部分定性结论对于其他面心立方金属同样适用。综合模拟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面心立方金属Cu产生刃型位错导致晶体体积变大,产生螺型位错不引起晶体体积的变化,产生混合型位错后晶体体积膨胀最大,这可能是因为混合型位错产生时挤入晶体内部的原子层数较多造成的。(2)面心立方金属Cu中两个半原子面相邻排列的刃型位错组态是不存在的,它会自动分解为扩展位错,且该过程自发进行,不需要额外的激活能,位错分解后晶体能量降低,符合能量最低原理。(3)基于对面心立方金属Cu、Au、Ag、Al、Ni、Pd的刃型位错和扩展位错的研究,可以推断面心立方金属中的全位错会自动分解为扩展位错,不同类型的全位错分解后滑移面产生的两个能量峰值各不相同。能量峰值的差异不仅与能峰处原子所处的近邻层相对位置有关,而且与全位错类型也有关。(4)基于对面心立方金属Cu凝固模型的研究,认为相比于单纯一种类型的位错,在多种位错共存的条件下,面心立方金属Cu位错周围的原子能量会升高,全位错分解后的扩展位错宽度会减小。(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04-20)
罗新民,张静文,马辉,张永康,陈康敏[8](2011)在《2A02铝合金中强激光冲击诱导的位错组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输出波长为1064 nm、脉冲宽度为20 ns的钕玻璃YAG激光器,对2A02铝合金进行了表面冲击强化试验。测定了激光冲击后材料的表面硬度和残余应力,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方法分析了铝合金激光冲击诱导的晶内亚结构及其演变行为。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可使2A02铝合金表面硬度提高50%以上,残余压应力达到120 MPa以上。微观组织的透射电镜(TEM)及IFFT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区域晶内位错组态丰富,由刃位错和中心位错带等组成;位错墙可细化晶粒;位错偶极子聚集成为激光冲击非平衡形变条件下纳米晶内亚结构特征构元。激光冲击诱发的晶格内复杂的位错组态和晶格畸变是表面硬度和残余应力提高的主因。(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刘柏雄,张丽娜[9](2011)在《易切削Cu-Zn-Se-Bi-Sn合金动态再结晶机制与位错组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800透射电镜观察了不同变形量条件下Cu-Zn-Se-Bi-Sn合金的热变形组织。研究发现,在不同变形量的Cu-Zn-Se-Bi-Sn合金中分别出现了位错网、位错墙及位错胞叁种位错组态。当变形量为2%时,在Cu-Zn-Se-Bi-Sn合金晶粒内部某些区域形成明显的位错网;变形量达到20%时,位错开始在原始晶界附近规整化排列,并在一些区域内排列成整齐的位错墙,同时出现亚晶界的离解与亚晶间聚合;当变形量达到80%时,出现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亚晶聚合形核。(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1年04期)
丁智,张军,王常帅,苏海军,刘林[10](2011)在《DZ125镍基高温合金高温持久断裂后的位错组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熔体超温处理工艺对DZ125镍基高温合金铸态及热处理态高温持久试样位错组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试样的高温持久寿命随熔体超温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处理态试样的高温持久寿命随超温处理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当超温处理温度为1650℃时,持久寿命达到最大值.随熔体超温处理温度的升高,铸态试样位错密度增大且位错多呈波浪形和不规则网络状分布,热处理态试样中出现规则的多边形位错网,有利于持久性能的提高.位错网中位错的Burgers矢量为a/2〈110〉和a〈100〉.高温持久变形机制为位错的切割或攀移.随超温处理温度的升高,切入γ′相的位错数量减少,并且有位错列和位错对列攀移通过γ′相.(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位错组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蠕变性能和较好的组织稳定性,是发动机涡轮叶片的首选材料。本文设计六种Cr和Ru含量不同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经1100℃和137MPa下蠕变试验,应变量1%截断后,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合金的微观结构,着重研究Cr和Ru单独和交互作用下各合金的蠕变性能及影响机制,蠕变过程中位错的演变规律,高温合金γ相内错配位错、滑移位错、及扩展位错形貌及芯部结构,γ'相超位错形貌、超分位错的位错锁组态及扩展位错组态,蠕变过程中γ/γ'界面结构及界面位错网结构,进而总结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过程中各类位错强化机制,是对高温合金位错理论系统的总结和深入完善。(1)Ru元素和Cr元素单独作用使合金内γ'相筏排化程度增强,γ/γ'界面处形成位错网,蠕变性能提高。Ru和Cr交互作用对合金蠕变寿命的影响分为中Cr和高Cr两种情况:中Cr(2.8wt.%)下添加Ru元素,合金蠕变寿命明显延长;高Cr(5.6wt.%)下添加Ru元素,合金内析出大量TCP脆性相,蠕变性能显着降低。本研究首次对"Ru元素的添加造成合金元素的逆分配行为,抑制TCP相的析出"这一传统结论提出不同意见并分析产生机制。对合金设计的指导意义为:合金中添加Ru元素时可适当降低Cr元素的含量或者寻找Cr和Ru的最佳含量比。(2)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过程中位错的演变规律为:蠕变第一阶段初期位错被限制在γ相内滑移;蠕变第一阶段末期、稳态蠕变初期,位错在γ/γ'界面处发生位错反应形成位错网;蠕变第二阶段末期、第叁阶段初期,位错成对切入γ'相,形成超位错。(3)γ相内错配位错通常位于γ/γ'界面,在错配应力作用下产生,芯部表现为呈"V"形分布的两个{111}半原子面,芯部原子畸变复杂,可以看作两刃型位错原子芯部畸变迭加的结果,位错强化依赖于a/2<110>型分位错间的反向畴界(APB)。滑移位错多为长位错线,60°混合型,位错段交滑移至{001}面后形成K-W锁达到强化效果,多分布于γ基体水平通道和水平通道与垂直通道的交界处。扩展位错短而直,通过插入一层{110}型半原子面或者{111}面的不完全滑移形成,a/6<112>型分位错间的复杂堆垛层错(CSF)能够使位错滑移限制在某一{111}面内达到强化效果。(4)γ'相位错(超分位错)成对存在形成超位错。超分位错分解为Frank不全位错和Shockley不全位错,Frank不全位错不可动,可以"锁住"整根位错,构成位错锁组态。超分位错分解为两个Shockley不全位错,CSF限制位错运动,构成扩展位错组态。Frank不全位错通过插入一层{111}半原子面形成,芯部压应力占主体,不关于半原子面所在平面对称。Shockley不全位错通过{111}面的不完全滑移形成。(5)蠕变过程中γ/γ'界面呈锯齿形,稳定性高,是位错运动和元素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能有效阻碍位错运动,是高温合金内位错强化的另一表现方式。γ/γ'界面位错以位错网形式存在,随蠕变过程进行,经四边形位错网、六边形位错网到类四边形位错网演变,由疏松到细密的演变,由不稳定向稳定的演变,位错由可动向不可动演变。位错网空间结构稳定性高,滑移位错不易通过。其中,a<lOO>型界面超位错芯部以位错偶极子形式分解,通过滑移-攀移机制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错组态论文参考文献
[1].孔令一.金属晶界及其位错组态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吕仙姿.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过程中位错组态及芯部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7
[3].李鹏,李守新,王中光,张哲峰.面心立方金属自组织疲劳位错组态的形成判据(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5
[4].刘佩佩.大形变珠光体钢丝中微结构及位错组态研究[D].东南大学.2015
[5].刘满平,蒋婷慧,谢学锋,刘强,李雪峰.高压扭转纳米结构Al-Mg铝合金的微观结构演变和位错组态(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4
[6].周文权.晶体相场方法模拟高温应变作用下晶界的位错组态及其演化[D].广西大学.2014
[7].何坤.面心立方金属Cu刃型位错组态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
[8].罗新民,张静文,马辉,张永康,陈康敏.2A02铝合金中强激光冲击诱导的位错组态分析[J].光学学报.2011
[9].刘柏雄,张丽娜.易切削Cu-Zn-Se-Bi-Sn合金动态再结晶机制与位错组态[J].热加工工艺.2011
[10].丁智,张军,王常帅,苏海军,刘林.DZ125镍基高温合金高温持久断裂后的位错组态[J].金属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