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耀
(河南省新蔡县公疗医院内科4635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临床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1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应用广泛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片进行降血糖处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学知识进行方案制定。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和分析,实验组治疗后血糖的降低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治疗作用明显、高效,在临床中安全可靠,具有研究实用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253-02
糖尿病(Diabetesmelitus)是临床中常见且多发的代谢性疾病,并且以高血糖作为主要的临床表征,机体内胰岛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对血糖的控制性大幅度减弱。糖尿病作为当下的高发病,不仅难治愈,而且病程时间长,长时间的患病会对机体的其他组织与器官造成威胁性损伤,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足病、心脏病、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并且连年增高的发病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死亡的主导因素[1]。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已经成为医护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我院针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进行对比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相对乐观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国际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的诊断要求最为我院选取标准[2],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3年度治疗诊断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1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83例,年龄范围在41岁到77岁,平均年龄为(64±10.6)岁,病程11~16年,平均病程为(11±3.6)年,所有患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等并发症,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利用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种类和病程上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数据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检查空腹时患者血糖≥126mg/dl(7.0mmol/l),空腹即为测量前八小时不得摄入热量;(2)糖化血红蛋白A1c的水平≥6.5%;(3)任意时刻的血糖值≥200mg/dl(11.1mmol/l);(4)进行2小时口服糖耐量试验患者血糖≥200mg/dl(11.1mmol/l)。
1.3方法
根据本次实验制定的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应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片,3次/d,病情稍重者则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变化,缓解病情,在饮食上有选择性的供给患者,并且协助患者做一些运动来增强体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守治疗的方法,选取麦冬、地龙、伸筋草、玄参、山药、熟附子、牡丹皮、黄柏、天花粉、乌药、柴胡、白芍等中药成分[3],依据患者病情需要,定量配制,熬制成汤药供患者服用,2次/d,两组患者均以一个月作为治疗时间,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行比较以及患者恢复的总有效率展开评估。
1.4效果评价标准
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得到良好的改善,用餐前后血糖值已属正常范围内或是血糖下降程度已经达到治疗前的30~40%记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有缓解现象,但是还伴有不良现象,体征也趋于好转,用餐前后血糖虽没达到标准范围,但是已降低治疗前的20%左右记为有效;患者经过治疗血糖情况没有降低甚至伴有增长趋势,病情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恶化者记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对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在进行一个月的治疗后,对其血糖情况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见表1: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相对于治疗前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实验组的降低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时间FPG(MMOL/L)AR(IU/g)HbAlc(%)
实验组80治疗前24.01±3.125.42±2.640.93±0.37
治疗后7.87±1.421.93±0.640.73±0.17
对照组80治疗前24.21±3.095.36±2.420.95±0.35
治疗后8.32±1.113.13±1.510.91±0.31
2.2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的比较情况
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效果评价标准进行判断,结果见表2:通过表2计算统计数据结果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的比较情况(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n=80)57(71.25)20(25.00)3(3.75)96.25
对照组(n=80)21(26.25)40(50.00)19(23.75)76.25
3.讨论
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糖尿病已经成为潜在于人类生活中的危险因子,其不容乐观的高病发率加快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在我国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超过4100万人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4],这对于社会的经济和人类的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与破坏。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致病机制医学工作者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由于活性氧簇能够独立作用于断裂DNA单链,或是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NO分子联合作用使之断裂,由此来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而高血糖恰恰可以使细胞内的活性氧簇快速递增,形成致病性影响。因此在临床中,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就是扼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降低血糖是西医药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宗旨,通过药效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和提高其敏感性,充分发挥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中医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同样有着深刻的研究,上千年的医学历史和丰富的医疗经验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是由于五脏虚弱、素体阴虚、湿邪内盛等因素,选取具有降血糖、降压作用的玄参、地骨皮、枸杞等中药成为为患者进行治疗,将对症治疗的效果达到理想化。
综上所述,本实验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起到协同作用,其临床疗效十分显著,较单纯进行西医治疗具有绝对性的优势,在临床中安全可靠,具有研究实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芳.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5):60-61.
[2]刘新元.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87例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8):36-38.
[3]吕韶华,冯凭.糖尿病并发症的共同机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4(26):13-15.
[4]张柏林,徐峰.发挥指南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J].药品评价.2009,6(5):18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