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膜论文_封小霞,侯玮玮,金晓婷,王心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仿生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阵列,蛋白,铜绿,通量,负极,多巴胺,共聚物。

仿生膜论文文献综述

封小霞,侯玮玮,金晓婷,王心华[1](2020)在《构建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丝-壳聚糖电喷微球牙周仿生膜》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当牙齿脱离牙槽窝后,牙周膜断裂,残留在脱位牙根表面的牙周膜由叁维变成二维,丧失了支架膜的作用,导致脱位牙再植后根骨粘连。如何研发一种能黏附牙根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及强度的叁维缓释支架材料,是脱位牙牙周膜再生成功的关键之一。目的:构建可黏附脱位牙根表面的缓释生长因子的叁维仿生膜。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研究电纺溶剂二氯甲烷与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液、六氟异丙醇、叁氯甲烷对电纺膜的影响,筛选最佳的电纺溶剂。采用电喷技术与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研究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5万、10万)与质量浓度(10,20g/L)、接受液叁聚磷酸钠浓度(2%,5%,10%)、电压(14,28 kV)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筛选最佳的参数。构建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壳聚糖微球(最优参数设计),检测其体外释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速率。首先将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裹在牙齿根表面,然后在其表面滴加壳聚糖微球,在其外层裹一层薄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从而形成聚乳酸-羟基乙酸-壳聚糖微球-聚乳酸-羟基乙酸膜。结果与结论:(1)利用电纺溶剂六氟异丙醇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平均直径最小、空隙率最大;(2)当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5万、质量浓度为20 g/L时,微球的大小基本一致,平均直径366.6μm,单分散性好、饱满、稳定;28 kV电压下形成的壳聚糖微球更符合脱位牙仿生膜的要求;利用5%叁聚磷酸钠制备的壳聚糖微球表面微观结构孔径居中,最有利于临床牙周膜再生;壳聚糖微球可持续释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1个月左右;(3)实验创建了一种黏附牙齿表面的具有缓释效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壳聚糖微球-聚乳酸-羟基乙酸叁维仿生膜并筛选出构建此仿生膜的最佳参数,可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组织工程手段对脱位牙再植的效果及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4期)

刘欣[2](2019)在《含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p仿生膜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中磷酸盐过量而造成的富营养化是水处理方面的一大难题。虽然人们提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法,但往往会伴随着原料的不可回收、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处理效率低等问题的出现。随着膜分离技术被应用于磷酸盐污水处理之后以上这些问题被解决。近几年来,含蛋白仿生膜因其具有的特异的选择性和高效性而备受追捧。这也为我们将水体中磷酸盐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方向。为了对水体中磷酸盐进行选择性吸附以及除去,本文在亲水性聚砜膜上构建了含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p的仿生膜并验证其在水处理方面的效果。1、在菌体培养方面,从温度、pH和磷酸盐浓度这叁个方面进行优化。经过研究之后发现,菌体的35℃、pH 7.5以及磷酸盐的浓度为0.2 mM的条件下能够进行最好的生长于繁殖,菌体最大的OD值可以达到2.7。而磷酸盐浓度又对OprP表达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对在不同磷酸盐浓度条件下培养的菌体进行蛋白的提取纯化,发现只有在磷酸盐浓度为0.1 mM时有明显的蛋白条带,说明菌体在磷酸盐浓度为0.1 mM时有大量的目的蛋白存在。由于目的蛋白表达的最佳磷酸盐浓度是0.1 mM,因此选择35℃、pH 7.5以及磷酸盐的浓0.1 mM的作为最终的菌体培养条件。2、探究了脂质体粒径均一性对蛋白插入量的影响,我们首先选择不同磷脂浓度、干燥方式以及水化超声时间对脂质体粒径均一性的影响进行验证。利用动态光散射对脂质体粒径进行测定发现不同磷脂浓度、干燥方式对脂质体粒径的均一性影响较小,而水化超声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对脂质体粒径均一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观察,发现脂质体的粒径存在差异,这与动态光散射所检测到的粒径结果一致。我们选择对不同超声时间条件下产生的脂质体进行蛋白插入量的检测。水化超声时间为1 min时蛋白插入量最少,超声时间为5 min时蛋白插入量最多。这与脂质体粒径均一性的规律相统一。从而说明蛋白的插入与脂质体的粒径均一性相关。3、在含OprP仿生膜的支撑基底制备方面,我们选择制备亲水性的聚砜膜。选择共混添加不同量(0%,2%,4%,6%,8%,10%)的聚乙二醇来改变膜的亲水性。通过比较制备的聚砜膜的孔隙率、接触角、水通量以及截留率,我们发现含6%聚乙二醇的聚砜膜的性能最好。利用扫面电子显微镜对含聚乙二醇6%的聚砜膜进行表面形态观察,发现膜的表面孔径大小为200 nm左右圆形且成孔均匀,效果比较理想。4、探究组装成的含OprP仿生膜性能,主要从吸附、渗析和电渗析叁个方面来验证它对磷酸盐的特异性吸附和去除方面的效果。在膜吸附方面,实验进行的五个小时内含OprP的仿生膜的实验装置中磷酸盐的浓度从6.3 mg/L降到5.53mg/L;在膜渗析方面,反应的5 h之内阳极室的磷酸盐浓度升高了约0.1 mg/L;说明传质的效率是十分低的,为了提高传质效率,接下来采用电渗析,在通电条件下磷酸盐的渗透率是非电压条件下的3倍左右,且在混合阴离子的条件下验证了含OprP的仿生膜能够对磷酸盐进行特异性选择。本文主要是在对组成仿生膜的叁大主要成分进行制备,然后构建了含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p的仿生膜,并且证明它对能够对水体中磷酸盐进行吸附以及去除。仿生膜的构建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本研究对于解决磷酸盐水污染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将有助于该仿生膜技术的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王雪靖[3](2019)在《磷脂仿生膜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细胞化学信号传导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统称。作为细胞或细胞器的保护屏障,生物膜具有能量传递、物质传递、信息识别与传递等重要功能,这些功能在细胞的生存、生长、繁殖和分化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对揭示生命活动的奥秘有重要意义。由于生物膜本身结构复杂,研究者们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来构建仿生膜,并以其为基础来研究生物膜的物理化学性质或模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仿生膜的构建方面,二维仿生膜阵列的构建有助于生物膜性质的高通量研究。在叁维仿生膜的构建方面,巨型磷脂囊泡(giant unilamellar vesicle,GUV)阵列的制备方法较少,且局限于匀质GUV阵列的制备。因此,针对以上研究现状,本论文在导电性良好且透明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基底上制备了磷脂膜阵列,在液滴-固体界面构建了高阻抗的磷脂膜体系,首次利用声场制备了GUV阵列和GUV/细胞阵列,并实现了囊泡与囊泡之间及囊泡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传输和化学信号交流。在ITO基底上修饰十八烷基叁甲氧基硅烷(trimethoxy(octadecyl)silane,TODS)自组装膜,利用深度紫外光(254 nm)刻蚀方法制备图案化的TODS自组装膜修饰的ITO电极表面,并在其上制备了边界清晰且质量较好的磷脂膜阵列。被紫外光照射到的区域,TODS自组装膜被破坏分解,露出亲水的ITO表面,从而在其上形成磷脂双层膜,而未被照射到的区域仍被疏水的TODS自组装膜覆盖,在其上形成的是磷脂单层膜。并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电化学技术对膜阵列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经计算磷脂双层膜的扩散系数和恢复程度(0.86±0.05μm~2/s,87%)均高于磷脂单层膜(0.59±0.07μm~2/s,80%),说明磷脂双层膜的流动性要优于单层膜的流动性。AFM的双台阶力曲线及单台阶力曲线的平均穿透距离分别为3.9 nm和1.9 nm,符合磷脂双层膜和单层膜的厚度,间接证明了方格区域内外磷脂双层膜和单层膜的形成。通过拟合电化学阻抗曲线和间接计算法得到磷脂膜阵列电容的数值分别为0.96±0.05μF/cm~2、1.135μF/cm~2,二者较为接近,基本符合磷脂膜的特征电容范围。由于ITO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导致在其上制备的磷脂膜存在缺陷,因此膜阵列的膜电阻由于漏电流的存在而数值较小,这也限制了该膜阵列模型在离子通道研究方面的应用。为了改善该体系存在的缺陷,仍以导电性良好的ITO玻璃为基底,将支撑磷脂膜与液滴界面磷脂膜体系相结合,通过控制液滴与固体导电基底之间的接触面积,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高阻抗液滴-固体界面支撑磷脂膜体系,该体系的电极尺寸最小能够控制在30μm。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界面间的磷脂双层膜进行了表征,得到该体系的膜电阻值为26.3 GΩ,归一化的电阻率为15 MΩcm~2。该值明显高于已报道的磷脂膜体系的阻抗。研究了不同浓度(0、1、2.5、5μmol/L)的蜂毒素与磷脂膜间的相互作用,膜电阻值分别为14.6、13.2、10.7、3.7 MΩcm~2,膜电阻与蜂毒素浓度呈线性关系。蜂毒素浓度越大,磷脂膜表面有越多的孔道生成,致使磷脂膜电阻越低。为了更好的模拟真实细胞,选用与真实细胞具有相似成分和尺寸的巨型磷脂囊泡模型来进行研究。首次利用对样品无损的声场来制备GUV阵列,借助GUV内外溶液的密度差,将GUV排列在声场的节点上,制备了间距不同(150.6、112.9、85.2μm)的一维GUV阵列和形状不同(正方形、长方形、叁角形)的二维GUV阵列;通过调节加入声场中的囊泡数量,得到局部单囊泡阵列、局部双囊泡阵列及多囊泡阵列;将不同荧光标记的红绿囊泡固定在同一节点上,通过调节二者比例得到了不同类型的异质GUV阵列;将分别含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葡萄糖氧化酶(GOx)的GUV固定在同一节点上,加入蜂毒素后使GOx-GUV膜表面产生孔道,葡萄糖进入泡内产生的过氧化氢扩散到HRP-GUV内,在HRP的催化作用下,外加并扩散进HRP-GUV的Amplex Red和H_2O_2发生反应生成具有红色荧光的试卤灵分子,进而实现了同一节点上两种囊泡间的化学信号交流;同时将GUV和真实细胞(肝癌细胞HepG2)固定在同一节点上,得到了GUV/细胞异质阵列,利用GUV内产生的过氧化氢将其附近的肝癌细胞杀死,实现了GUV与真实细胞间的物质交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尹景诗[4](2019)在《四种蔷薇科植物花被表面的特殊浸润性及仿生膜的抑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蝴蝶翅、玫瑰花瓣等多种生物表面具有很强的疏水性能。随着科技的发展,疏水性材料以其独特的优点,被应用到储油、抗菌、抗凝、防水、防污染和防氧化等众多领域。本文选取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玫瑰(Rosa rugosa Thunb.)、海棠(Malus spectabilis(Ait.)Borkh)、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四种蔷薇科植物作为实验材料,以花被表面为模板,利用二步转写法,构建了仿生高分子薄膜;分别使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花被及PDMS仿生膜表面的多级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定花被及PDMS仿生膜表面的接触角,利用红外光谱仪分析植物花被的化学成分;在PDMS仿生膜表面进行革兰氏菌培养,分析其抑菌性。结果表明,四种植物花被表面为复杂的微纳多级结构,接触角为120.9~141.2°,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这是由表面微观结构与表面化学成分共同决定的。制备的PDMS仿生膜表面具有多级微观结构,且具有较强的抑菌性。8种仿生膜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培养24 h,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5.5 mm和5.1mm,其中草莓花被正面仿生膜表现出最大抑菌性,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7.0 mm和6.0 mm,具有微纳米表面结构的仿生高分子薄膜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论文在仿生高分子功能表面材料的制备及抑菌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为以后的仿生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5](2018)在《超柔韧仿生膜材料 可用于智能织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体弹性材料的柔性好,变形大,能量转换效率高,在智能织物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需求。但是,目前具有长寿命、低成本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的软体弹性材料体系的制备仍是一项挑战性工作。在自然界中,蜘蛛丝是天然纤维中具有优良性能的代表,可展现出超高的可拉伸性,甚至有些品种蜘蛛(本文来源于《纺织科技进展》期刊2018年12期)

张路伟[6](2018)在《蜂窝状仿生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糖基化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质谱法对糖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时,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消除非糖肽的干扰并提高糖肽检测的效率。尽管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已经被应用于富集糖基化肽,但其中不少材料有较大的空间位阻使糖肽难以与之结合,并且具有成本高和亲水基团难以高密度修饰等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使用廉价且高亲水性的壳聚糖,发展出两种新型的HILIC大孔材料用于对糖基化肽进行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广泛性的富集。(1)蜂巢结构壳聚糖仿生薄膜: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出1 mm厚的具有蜂窝状大孔的仿生蜂窝壳聚糖膜(BHCM)作为HILIC糖肽富集材料。使用该材料富集来自免疫球蛋白G(IgG)的胰蛋白酶消化物,IgG和牛血清白蛋白(BSA)消化物的混合物,并与商业材料ZIC-HILIC进行比较。该仿生膜可以从IgG消化物中鉴定多达32个N-糖肽,表现出高灵敏度(50 fmol)、高回收率(93.3%)和广泛的适用性。可以从摩尔比低至1/500的IgG/BSA酶解混合物中高选择性的富集糖基化肽段,证实了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糖肽富集效率。此外,从2μL人血清样品中鉴定到来自146个糖基化蛋白质的400条独特糖肽的270个独特的N-糖基化位点。并且从30μg去糖基化的胎球蛋白弹性蛋白酶消化物中鉴定到278条独特的O-糖肽的48个独特的O-糖基化位点。这些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仿生薄膜在糖蛋白质组学中样品预处理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2)壳聚糖负载COF薄膜:共价有机骨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类具有有序结构和高结晶度的新型多孔有机聚合物,其中有机结构单元通过强共价键连接。提供高表面积的COF在吸附领域引起了很多关注。目前关于COF粉末制成的多级孔整体材料的报道很少。本文将一种叁甲基间苯叁酚和草二酰肼制成的COF负载在壳聚糖薄膜内,使其成为具有大孔和介孔的多级孔薄膜,并成功应用于糖肽富集和铜离子吸附。(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12-01)

杨书廷,李倩慧,范玉昌,王秋娴,杜婷[7](2018)在《双功能仿生膜修饰改性Li_4Ti_5O_(12)负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简单有效的自聚合方法在Li_4Ti_5O_(12)颗粒表面包覆兼具离子导电和电子导电双重功效的聚多巴胺(PDA)/导电碳黑Super P(SP)复合包覆层,获得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充放电循环曲线和循环伏安(CV)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DA包覆层的厚度为10 nm、Super P的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得到的包覆材料展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 2C倍率下初始放电容量为175m A·h/g,循环150周后,可逆放电容量仍在160 m A·h/g以上.(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富铎[8](2018)在《仿生膜修饰的药物/基因靶向传递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膜具有良好的生理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于修饰纳米载体传递药物。本研究采用磷脂仿生膜修饰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尤其是对于芳香族药物,但是其生物相容性较差,在体内生理条件下容易发生聚集等现象。本研究利用磷脂膜与氧化石墨烯的氢键等相互作用,对其进行修饰,以实现提高氧化石墨烯的生物相容性。仿生原生细胞模型是由磷脂膜构成的生物反应器,能够在内部发生各种生化反应,实现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高效负载。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利用仿生磷脂膜通过自组装方法,在负载阿霉素的纳米氧化石墨烯的表面修饰类似于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然后用叶酸-聚乙二醇-磷脂聚合物修饰磷脂膜,得到仿生膜修饰的纳米氧化石墨烯复合物(NGO/DOX@SPC-FA)。并对仿生膜修饰纳米药物的理化性质、细胞靶向性、细胞内定位、体内靶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磷脂自组装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仿生磷脂膜包裹到纳米氧化石墨烯表面,提高了氧化石墨烯的生理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细胞学研究发现,仿生膜纳米药物,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体内组织分布研究表明,仿生膜纳米药物具有体内长循环能力,能够将DOX递送至肿瘤组织中,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仿生原生细胞模型,是由仿生细胞膜(中性磷脂双层)形成的纳米生物反应器。本研究在仿生原始生细胞内对DNA进行扩增,再在体内得到高浓度的报道基因片段,实现基因高效的负载与保护。然后,用两种靶向基团修饰仿生原生细胞模型。一种是叶酸聚乙二醇磷脂(DSPE-PEG-FA),FA配体能够增加载体的肿瘤细胞靶向性。另一种是地塞米松(DEX),DEX作为核定位信号分子能够提高基因的细胞核转位,以利于将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中。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靶向修饰后,仿生原生细胞模型的转染效率高于DOTAP及PEI_(25k),而细胞毒性低于后两者,并且能够进入细胞核,是高效低毒的基因传递载体。(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顾正阳,龚超,杨望臻,于水利,姚启翰[9](2018)在《基于水通道蛋白的水处理仿生膜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膜分离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污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各领域。传统的膜分离技术普遍存在水通量低和污染物截留率低等缺陷,而水通道蛋白(AQP)由于对水分子具有极高的选择渗透性,因此将水通道蛋白嵌入到传统的水处理膜中,可使制得的仿生膜发挥水通道蛋白的优势而具有更高的水通量及脱盐率。通过对近年来水通道蛋白仿生膜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介绍了水通道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特异性透过功能,对各类仿生膜的制备方法及膜处理性能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最后,指出当前仿生膜技术存在机械强度差、化学性质不稳定及膜制备面积小等缺陷,并提出今后在提高仿生膜上AQP分子稳定性的同时应开发新型的膜制备技术和水通道材料,为制备高性能的仿生膜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谢斐,李宏,吴家桦[10](2017)在《CuO纳米颗粒仿生膜太阳能海水淡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出高效的太阳能集热器来进行太阳能海水淡化,对缓解有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商业的CuO纳米颗粒,采取真空抽滤的方法制备了以微孔滤膜为基底的CuO纳米颗粒薄膜。设计并搭建了太阳能蒸发实验平台,针对影响太阳能海水薄膜蒸发的CuO纳米颗粒进行了实验研究。随着CuO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海水在一定光强下的蒸发效率和蒸发速率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尤其是和纯海水相比,采用CuO纳米颗粒薄膜进行太阳能海水蒸发,能够起到很好的强化效果。(本文来源于《东方电气评论》期刊2017年04期)

仿生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体中磷酸盐过量而造成的富营养化是水处理方面的一大难题。虽然人们提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法,但往往会伴随着原料的不可回收、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处理效率低等问题的出现。随着膜分离技术被应用于磷酸盐污水处理之后以上这些问题被解决。近几年来,含蛋白仿生膜因其具有的特异的选择性和高效性而备受追捧。这也为我们将水体中磷酸盐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方向。为了对水体中磷酸盐进行选择性吸附以及除去,本文在亲水性聚砜膜上构建了含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p的仿生膜并验证其在水处理方面的效果。1、在菌体培养方面,从温度、pH和磷酸盐浓度这叁个方面进行优化。经过研究之后发现,菌体的35℃、pH 7.5以及磷酸盐的浓度为0.2 mM的条件下能够进行最好的生长于繁殖,菌体最大的OD值可以达到2.7。而磷酸盐浓度又对OprP表达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对在不同磷酸盐浓度条件下培养的菌体进行蛋白的提取纯化,发现只有在磷酸盐浓度为0.1 mM时有明显的蛋白条带,说明菌体在磷酸盐浓度为0.1 mM时有大量的目的蛋白存在。由于目的蛋白表达的最佳磷酸盐浓度是0.1 mM,因此选择35℃、pH 7.5以及磷酸盐的浓0.1 mM的作为最终的菌体培养条件。2、探究了脂质体粒径均一性对蛋白插入量的影响,我们首先选择不同磷脂浓度、干燥方式以及水化超声时间对脂质体粒径均一性的影响进行验证。利用动态光散射对脂质体粒径进行测定发现不同磷脂浓度、干燥方式对脂质体粒径的均一性影响较小,而水化超声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对脂质体粒径均一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观察,发现脂质体的粒径存在差异,这与动态光散射所检测到的粒径结果一致。我们选择对不同超声时间条件下产生的脂质体进行蛋白插入量的检测。水化超声时间为1 min时蛋白插入量最少,超声时间为5 min时蛋白插入量最多。这与脂质体粒径均一性的规律相统一。从而说明蛋白的插入与脂质体的粒径均一性相关。3、在含OprP仿生膜的支撑基底制备方面,我们选择制备亲水性的聚砜膜。选择共混添加不同量(0%,2%,4%,6%,8%,10%)的聚乙二醇来改变膜的亲水性。通过比较制备的聚砜膜的孔隙率、接触角、水通量以及截留率,我们发现含6%聚乙二醇的聚砜膜的性能最好。利用扫面电子显微镜对含聚乙二醇6%的聚砜膜进行表面形态观察,发现膜的表面孔径大小为200 nm左右圆形且成孔均匀,效果比较理想。4、探究组装成的含OprP仿生膜性能,主要从吸附、渗析和电渗析叁个方面来验证它对磷酸盐的特异性吸附和去除方面的效果。在膜吸附方面,实验进行的五个小时内含OprP的仿生膜的实验装置中磷酸盐的浓度从6.3 mg/L降到5.53mg/L;在膜渗析方面,反应的5 h之内阳极室的磷酸盐浓度升高了约0.1 mg/L;说明传质的效率是十分低的,为了提高传质效率,接下来采用电渗析,在通电条件下磷酸盐的渗透率是非电压条件下的3倍左右,且在混合阴离子的条件下验证了含OprP的仿生膜能够对磷酸盐进行特异性选择。本文主要是在对组成仿生膜的叁大主要成分进行制备,然后构建了含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p的仿生膜,并且证明它对能够对水体中磷酸盐进行吸附以及去除。仿生膜的构建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本研究对于解决磷酸盐水污染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将有助于该仿生膜技术的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仿生膜论文参考文献

[1].封小霞,侯玮玮,金晓婷,王心华.构建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丝-壳聚糖电喷微球牙周仿生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2].刘欣.含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p仿生膜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3].王雪靖.磷脂仿生膜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细胞化学信号传导的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尹景诗.四种蔷薇科植物花被表面的特殊浸润性及仿生膜的抑菌性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

[5]..超柔韧仿生膜材料可用于智能织物[J].纺织科技进展.2018

[6].张路伟.蜂窝状仿生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糖基化分析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8

[7].杨书廷,李倩慧,范玉昌,王秋娴,杜婷.双功能仿生膜修饰改性Li_4Ti_5O_(12)负极材料[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8].富铎.仿生膜修饰的药物/基因靶向传递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9].顾正阳,龚超,杨望臻,于水利,姚启翰.基于水通道蛋白的水处理仿生膜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8

[10].谢斐,李宏,吴家桦.CuO纳米颗粒仿生膜太阳能海水淡化实验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17

论文知识图

(a)海洋生物石莼孢子在不同材料表面(...一3cs一PEG/a一cD空心微球作为AfP合酶的...纳米纤维毡在PCL/PEI(20/1)中培...仿生膜处理对轻度加工葡萄SOD、...仿生外套膜结构及形状尺寸仿生膜回收大肠杆菌菌悬液...

标签:;  ;  ;  ;  ;  ;  ;  

仿生膜论文_封小霞,侯玮玮,金晓婷,王心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