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南塬论文_梁燕,乔俊,谢超,侯帅,李同录

导读:本文包含了泾阳南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泾阳,黄土,电子显微镜,孔隙,滑坡,强度,斜坡。

泾阳南塬论文文献综述

梁燕,乔俊,谢超,侯帅,李同录[1](2019)在《裂缝对灌溉诱发黄土滑坡的影响——以陕西省泾阳南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泾阳南塬裂缝洞穴很发育,加之当地居民为了提高农业产量一般都采取漫灌方式浇地,这导致了南塬黄土滑坡频繁发生,给当地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研究裂缝对黄土滑坡的影响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现场灌溉试验、地下水位测量和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基于非饱和土渗流和强度理论,采用简化Bishop方法,计算黄土斜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南塬塬下在4~5月地下水位最高,平均在地面以下10. 73 m,2015年内变化幅度约为5. 0 m;塬上地下水位埋深约为31. 60 m,年变化幅度较小。农田灌溉水位高出地面约5. 0 cm,历时约100 min。在缝深小于9. 26 m时、距离塬边50 m范围内不灌溉和高的地下水位情况下,裂缝塬边距小于20 m时,泾阳南塬斜坡稳定安全系数随着裂缝塬边距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裂缝深度增加而减小;当塬边距大于20 m时,稳定安全系数随着裂缝塬边距和裂缝深度的变化较小,黄土斜坡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或者极限平衡状态。得出了保持黄土斜坡稳定时裂缝深度、裂缝位置的临界状态线。当处于状态线以内时,斜坡稳定;否则,不稳定。1976年以前的斜坡稳定性结果验证了以前南塬很少发生滑坡的现象。高的地下水位下,距塬边50 m外灌溉还是不能保证斜坡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郭晨,许强,魏勇,张一希,周小棚[2](2019)在《陕西泾阳南塬多序次黄土滑坡演化特征及成灾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泾阳南塬自1976年引水灌溉以来黄土滑坡频发,调查发现,塬边黄土滑坡表现出明显的多期次滑动特点,且随着灌溉的持续,滑坡类型也在发生变化。以野外详细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重点研究了蒋刘滑坡和庙店滑坡2个具代表性的多序次黄土滑坡,依据滑坡的运动堆积特征将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划分为低位挤推式、高位堆积式和高位滑出式黄土滑坡3种类型,并详细阐述其成灾模式。结果表明:低位挤推式黄土滑坡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大面积引水灌溉的基础上,黄土层底部长期浸水形成软弱基座从而产生的较大规模的黄土滑坡,因剪出口多低于地表,滑坡高速运动推挤前缘阶地在地表形成波浪状地形,内部则形成复杂的逆冲推覆等小型构造;高位堆积式黄土滑坡大多为第一期滑坡后壁的浅表层滑动或崩塌,受第一期滑坡后缘平台或凹陷的阻挡,具体积小、滑距短等特点;高位滑出式黄土滑坡为近年来蒋刘村一带滑坡发展演化的主要类型,受该区S5古土壤层形成的相对不透水底板影响显着,该类滑坡具有剪出口较高、高速远程运动、流动性显着等特点,后两类滑坡可随着地下水文条件的改变而交替出现。(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宁[3](2019)在《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冲击阶地易侵蚀基层过程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泾阳南塬地区黄土滑坡灾害频发,这些黄土滑坡不仅多数具有高速远程的运动特征,而且在运动过程中对阶地易侵蚀基层造成冲击并形成显着的地质迹象。为此,本文以泾阳南塬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查明典型滑坡运动特征,设计并开展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利用叁维扫描仪对物理模型试验滑坡堆积体模型进行数字化建模,利用高速摄像机提取滑坡运动特征数据,探讨不同影响因子变化对滑坡致灾范围的影响,研究滑坡冲击易侵蚀基层特征。进而,利用颗粒流离散元法反演滑坡运动过程。对比野外调查、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最终得到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区滑坡沿着南塬呈带状分布,并出现4个明显的滑坡群集之处,分别为蒋刘滑坡群、舒唐王滑坡群、寨头滑坡群以及庙店滑坡群。对西庙店滑坡调查发现其在运动过程中会对阶地易侵蚀基层造成冲击,具体表现为阶地地层层序的重复和错乱、滑带土液化和地表涌砂以及滑坡前缘地层错断等现象。(2)通过室内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下垫层的存在大幅度降低了滑坡的运动距离以及堆积体的长度,增加了滑坡堆积体的厚度及体积,但对滑坡堆积体宽度的影响较小,总体上致灾体积被放大。结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将滑坡冲击易侵蚀层后的堆积体形态划分为冲击置换区、滑覆铲刮区和堆积推覆区叁个区域,当滑坡角度增大时,堆积体形态也发生变化,表现为隆起带的形态、最大厚度位置的变化。(4)结合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未加下垫层的滑坡运动过程可分为叁个阶段,分别为:加速阶段、减速阶段、缓慢停止阶段;有下垫层的滑坡运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微加速阶段、缓慢停止阶段。(5)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剖面图中均存在明显的地层置换、地层翻卷倒置、揉皱等现象。室内试验堆积体隆起带的位置正好对应地层被置换的区域,在靠近隆起带的部分,下垫层层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下垫层的整体翻卷倒置,未受到刮铲的部分的下垫层,在向前的推力作用下,部分砂层被揉皱。(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翟栋梁[4](2019)在《泾阳南塬黄土残余强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黄土高原地质条件脆弱,环境恶劣,导致黄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而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自1976年引水灌溉以来,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了陕西典型的黄土滑坡高发区。由于黄土特殊的结构和水敏性,导致黄土遇水后强度发生大幅度的减低。土体的破坏通常是剪切破坏,故抗剪强度成为了土体最重要的力学参数之一。本文以陕西泾阳南塬Q2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环剪仪对重塑黄土进行试验,分析剪切带上应力的变化情况。并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电镜SEM扫描和颗分试验对剪切带上土体颗粒破碎、定向排列、孔隙水运移以及变形局部发展等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探讨重塑黄土残余强度在不同法向应力、先期固结压力、剪切速率和含水率下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对剪切带微观特征的影响。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反演了环剪试验中的土体剪切过程,对不同含水率下的重塑黄土微观参数进行了标定,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试了不同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对于土体残余强度的影响。本文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剪切速率下重塑黄土所达到的稳定残余强度基本相同,其强度变化范围在1%~5%之间。当含水率较低时,不同剪切速率下的重塑黄土剪应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当重塑黄土含水率较高时,不同剪切速率下重塑黄土所达到的峰值强度有所不同,其峰值强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剪切速率较高时重塑黄土出现应变软化现象,而当剪切速率较低时,剪应力由峰值强度直接达到稳定残余强度。(2)不同先期固结压力下的重塑黄土,随着先期固结压力的增加,土体的峰值强度有所增大,其应变软化特性也表现的更加明显,但是其残余强度基本相同,最终残余强度取值只与当时所处的应力状态有关。(3)不同法向应力下,重塑黄土所达到的稳定残余强度与法向应力近似呈线性关系。剪切过程中剪切带上的土体颗粒会有很轻微的破碎情况,其微观参数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剪切作用前后,颗粒面积比、定向程度和丰度都会有所增加。同时,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颗粒面积比也会增大。至于颗粒的定向排列程度在低法向应力下会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提高,而在高法向应力下基本相同。(4)在同一法向应力下,重塑黄土的残余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降低程度略有不同。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重塑黄土达到残余强度时的残余粘聚力先增大后减小。残余内摩擦角则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其变化范围远远小于残余粘聚力的变化。(5)在利用颗粒流程序PFC对环剪试验进行模拟时,通过标定参数后可以获取不同法向应力下的残余强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但与实际环剪试验相比,模拟结果中土体的竖向沉降小于实际环剪试验中土体的竖向沉降。(6)不同含水率下环剪试验所标定出的模型土体的微观参数有所区别,刚度比k_n/k_s基本相同,其摩擦系数随含水率的增大有所减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30)

翟栋梁,马鹏辉[5](2019)在《典型黄土残余强度变化规律分析——以陕西泾阳南塬黄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76年引水灌溉以来,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了陕西典型的黄土滑坡高发区。本文利用环剪仪对不同剪切速率、法向应力和含水率下的研究区重塑黄土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一定剪切速率下(0. 1~10 mm·min~(-1)),对于在同一含水率的试样而言,剪切速率对其最终稳定残余强度影响很小,其强度变化范围在1%~5%。(2)残余强度的取值与法向应力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并随当前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大。(3)相同法向应力下,残余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其残余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残余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希望这些结论可以为泾阳南塬滑坡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晓周,卢玉东,李鑫,卢阳春,潘网生[6](2019)在《增湿条件下泾阳南塬马兰黄土孔隙率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泾阳南塬原状马兰黄土孔隙率在增湿前后的变化特征,为黄土湿陷机理孔隙参数的确定提供一种依据。利用影像分析软件对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获得的泾阳南塬原状马兰黄土增湿前后同一位置的微观影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并对马兰黄土中的不同类型的孔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湿后架空结构破坏导致的大孔隙减少是马兰黄土发生湿陷的主要原因,并且这种湿陷会在下次孔隙变化时再次体现。将影像分析软件和电镜扫描技术相结合能够快速的分析黄土微观结构并获得相关孔隙参数。(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马鹏辉,彭建兵,王启耀,朱兴华,董晴庆[7](2018)在《泾阳南塬典型黄土滑坡成因、堆积及运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持续的引水灌溉导致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频繁发生,2015年5月26日庙店村附近发生一起黄土滑坡,冲毁农田数亩。本文以"5·26"滑坡作为典型的案例,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测量、勘探等工作,分析了其诱发因素、运动过程、堆积特征。结果表明:(1)滑坡滑动距离278 m,后壁宽222 m,滑后后壁高差40 m,主滑方向45°;(2)滑坡呈现滑动多级次特点,前后滑动4次,滑体堆积面积约为6.2×10~4m~2,堆积体总体积约50×10~4m~3,堆积体平均堆积厚度约10 m;(3)滑坡的主要激发因子为持续灌溉,但是地表显式裂缝和土体深部裂隙在地表径流优势入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致地下水位持续抬升。而且滑坡区的节理控制了滑坡的后壁宽度和滑动方向。最后基于泾阳南塬滑坡发生的频率和降雨有着一定关联性,探讨了降雨对本次滑坡事件的影响和滑坡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晓周,卢婷,卢玉东,卢阳春,李鑫[8](2018)在《扫描电镜下泾阳南塬马兰黄土的孔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扫描电镜下黄土微观结构的特征,为分析马兰黄土的孔隙特征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利用IPP影像分析软件对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的泾阳南塬马兰黄土不同放大尺度下的微观影像进行分析,并对马兰黄土中的孔隙进行统计分类。[结果]在不同放大尺度下,微孔隙的孔隙率维持在2%,小孔隙的孔隙率与放大倍数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其余孔隙无特定变化规律;在相同放大尺度下,微、小孔隙在马兰黄土中分布均匀,中、大孔隙较为分散。[结论]扫描电子显微镜影像可以方便、迅速地为我们提供黄土孔隙特征分析。(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烁[9](2018)在《泾阳南塬黄土的力学特性与滑坡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随着西北大开发战略的正式实施以及“一带一路”经济区的开放,西部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日益增多,使得该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但与随之而来的滑坡等地质问题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诸多学者在黄土的剪切强度特性以及黄土滑坡的启动机制和运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尚不成熟。本文选题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黄土重大灾害及灾害链的发生、演化机制与防控理论”,选择陕西省泾阳南塬为研究区,以该研究区离石黄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测试土-水关系的压力板仪试验(SWCC)以及力学试验,包括固结不排水剪切条件下的常规叁轴试验(CTC)和环剪试验(Ring-shear test);并开展了微观试验,包括压汞试验(MIP)和电镜扫描试验(SEM)。通过上述实验,一方面分析了黄土微观结构变化与宏观力学特性的联系,揭示黄土宏观力学表现的微观机理,另一方面剖析了泾阳南塬典型黄土滑坡的启动机制和运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1)原状黄土的增湿、减湿的SWCC曲线均呈现反“S”型形态,同时呈现出明显的滞回圈现象,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以进气值、残余体积含水率这两个标志点以及根据曲线斜率的特点,将该曲线划分为4个区域即边界效应区、主要过渡区、次要过渡区和非饱和残余区。(2)常规叁轴试验结果表明原状黄土受含水率以及围压的影响,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叁种形式:硬化型、稳定型和软化型,尤其是处于饱和状态的黄土,软化现象尤为突出;环剪试验结果表明残余强度随轴压的增大而大幅度增大,而在不同含水率、干密度、制样方式以及剪切方式下,土体的残余强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剪切强度参数——粘聚力(残余粘聚力)c受含水率的影响明显,而内摩擦角(残余内摩擦角)φ受其影响不明显。(3)基质吸力对黄土抗剪强度、残余强度及其各自强度参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基质吸力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对残余强度的影响;两个强度下的c和φ受基质吸力的影响均呈非线性变化,其中c受基质吸力的影响明显,且存在基质吸力特殊状态点控制着粘聚力的发展趋势。根据土体强度受基质吸力影响的敏感程度,将曲线进行了阶段划分:弱敏感区、强敏感区、中等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各区域之间的分界点与土-水特征曲线的分界点基本一致。(4)试验剪切后属于活性孔隙的大、中孔隙减少,惰性孔隙增多;颗粒由剪切前边缘平滑,颗粒之间以点-点接触和面-面接触为主转变为剪切后的颗粒发生定向排列,多呈扁平状、破碎且棱角分明。(5)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和野外调研,以西庙店滑坡为典型案例,首次提出了泾阳南塬流动性滑坡的启动时效分段模式,揭示了泾阳南塬高速远程滑坡的启动机制和运动机制。(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3)

郭媛媛[10](2018)在《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影响因素及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泾河下游南岸黄土塬区常年发生不同规模的滑坡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非常严重。传统的斜坡评价方法即安全系数法明显具有单一性,无法将众多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而可靠性理论在概率论的基础上对安全系数法进行了很好的发展和补充,因此本文在泾阳南塬黄土斜坡可靠度分析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性工作。首先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作出简要分析,然后在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和非饱和土的叁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Geo-Studio系统软件采用Monte Carlo法对斜坡可靠度进行概率计算。根据不同堆土坡高、堆土坡角和地下水位埋深情况下的黄土斜坡破坏概率以及可靠性指标,评价斜坡的稳定性。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归纳了影响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几个主要因素。内部因素如容重、粘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坡高、坡角、地下水位的埋深等,其中土体参数如内摩擦角和粘聚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如地震、灌溉,气候降雨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水,在泾阳南塬主要体现为降雨和大面积的农田灌溉,造成地下水位的抬升引起滑坡。(2)选取位于坡脚处L_9土层制作13组环刀试样,采用滤纸法分别测定增湿和减湿两种路径的土-水特征曲线(即SWCC)。分析可知基质吸力均随土样体积含水率的增加逐渐减小;减湿曲线位于增湿曲线上部,体现出SWCC的滞后特性,并对该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3)采用VG模型对数据点进行拟合并得到SWCC相关的拟合参数。根据非饱和渗透性系数模型分别对增湿和减湿过程中的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估算,得到L_9土层的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间的关系曲线。(4)利用TFB-1型非饱和土叁轴试验仪进行了控制吸力的CD试验。经过分析可得出,应力-应变的关系曲线由应变软化型转为弱应变软化型,峰值逐渐不明显,并且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5)根据Fredlund抗剪强度理论分析了引申的叁维Mohr-Coulomb破坏包面和应力点包面的特点,并从和(_((6)-)关系曲线中计算得出~((7)=13.06°,然后结合已有资料得出L_9土样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公式。(6)采用Monte Carlo法在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W模块对斜坡可靠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堆土坡角从40°降低为30°时,破坏概率明显降低,安全性明显提高,当堆土坡角继续减小,则破坏概率的变化变缓。(7)堆土坡高,堆土坡角和地下水位的埋深等叁种因素引起的斜坡破坏概率的变化幅度有差异,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地下水位的埋深,堆土坡高和堆土坡角。(8)在本次试验方案中,当堆土坡高为20m,堆土角度为40°,地下水位埋深在4m以上时,斜坡处于低危险状态;其余的六工况下斜坡均处于稳定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黄土斜坡稳定性预测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7)

泾阳南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陕西泾阳南塬自1976年引水灌溉以来黄土滑坡频发,调查发现,塬边黄土滑坡表现出明显的多期次滑动特点,且随着灌溉的持续,滑坡类型也在发生变化。以野外详细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重点研究了蒋刘滑坡和庙店滑坡2个具代表性的多序次黄土滑坡,依据滑坡的运动堆积特征将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划分为低位挤推式、高位堆积式和高位滑出式黄土滑坡3种类型,并详细阐述其成灾模式。结果表明:低位挤推式黄土滑坡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大面积引水灌溉的基础上,黄土层底部长期浸水形成软弱基座从而产生的较大规模的黄土滑坡,因剪出口多低于地表,滑坡高速运动推挤前缘阶地在地表形成波浪状地形,内部则形成复杂的逆冲推覆等小型构造;高位堆积式黄土滑坡大多为第一期滑坡后壁的浅表层滑动或崩塌,受第一期滑坡后缘平台或凹陷的阻挡,具体积小、滑距短等特点;高位滑出式黄土滑坡为近年来蒋刘村一带滑坡发展演化的主要类型,受该区S5古土壤层形成的相对不透水底板影响显着,该类滑坡具有剪出口较高、高速远程运动、流动性显着等特点,后两类滑坡可随着地下水文条件的改变而交替出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泾阳南塬论文参考文献

[1].梁燕,乔俊,谢超,侯帅,李同录.裂缝对灌溉诱发黄土滑坡的影响——以陕西省泾阳南塬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郭晨,许强,魏勇,张一希,周小棚.陕西泾阳南塬多序次黄土滑坡演化特征及成灾模式[J].地质科技情报.2019

[3].张宁.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冲击阶地易侵蚀基层过程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4].翟栋梁.泾阳南塬黄土残余强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翟栋梁,马鹏辉.典型黄土残余强度变化规律分析——以陕西泾阳南塬黄土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6].张晓周,卢玉东,李鑫,卢阳春,潘网生.增湿条件下泾阳南塬马兰黄土孔隙率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7].马鹏辉,彭建兵,王启耀,朱兴华,董晴庆.泾阳南塬典型黄土滑坡成因、堆积及运动特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8

[8].张晓周,卢婷,卢玉东,卢阳春,李鑫.扫描电镜下泾阳南塬马兰黄土的孔隙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8

[9].王烁.泾阳南塬黄土的力学特性与滑坡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8

[10].郭媛媛.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影响因素及可靠度分析[D].长安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泾阳南塬寨头村全新世黄土剖面磁...泾阳南塬塬边斜坡稳定性区划图泾阳南塬地理略图泾阳南塬塬边斜坡稳定性区划图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灾害分布图泾阳南塬地区构造示意图

标签:;  ;  ;  ;  ;  ;  ;  

泾阳南塬论文_梁燕,乔俊,谢超,侯帅,李同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